物產豐富的拉丁美洲,為什麼始終發展不起來?
文/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
在當今世界上,論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拉美應該算是首屈一指了:年平均氣溫25℃左右,人和作物均感適宜;降水也豐沛;地形也平坦;除西部安第斯山脈一線,大部分地區地質也非常穩定。從殖民時代起,這裡就以物產豐富聞名於世——墨西哥的白銀,智利的銅,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鐵礦,阿根廷的牛肉,秘魯的漁場……還有廣袤的森林和草場,以及幾乎可以源源不斷供應的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椰子,可可,棕櫚……
雖說先天條件優越,可實際的發展之路,拉美卻真的是「命途多舛」——獨立初期,戰亂頻仍;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倒是迎來了一段可喜的「發展黃金期」,可是很快,又被長期的經濟停滯、通貨膨脹所取代;至今,拉美都還陷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里,沒能逃出生天。
究竟是什麼樣的「罩門」,阻礙了拉美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常見的說法:
一、資源陷阱。
說是有一種東西,叫做「資源的詛咒」——資源越豐富,經濟越發展不起來。理由是:過度發達的資源開發行業,會擠占其他行業的人力等生產要素,使其它行業發展不起來。
但一個行業,能擠占其它行業的人力等要素,說明它能給出的回報更高啊;能給出的回報更高,說明它創造的價值更大啊。有限的要素,配置到了能創造更多價值的行業,整體的經濟效率,不是應該提升的嗎?
況且,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挪威……這些國家,資源同樣很豐富,人家怎麼就發展得好好的呢?
提出這個既不合邏輯、也不合普遍事實的理論,只是因為有一些學者,在拉美等處先看到了資源豐富與貧窮並存的現象,然後就不假思索,開始發明起經濟理論來——因為資源太豐富,所以阻礙了經濟發展。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
二、位置偏僻。
也有人說,拉美「孤懸海外」,是這個偏僻的地理位置,阻礙了它的發展。在早期,拉美遠離歐洲這個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所以現代化不夠及時;在今天,拉美又遠離歐美(美國,非「美洲」)和亞太兩大經濟核心區,這又阻礙了它融入全球化的發展大浪潮。
可是,同樣孤懸海外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為什麼就能成為發達地區呢?與歐洲「天各一方」的日本,早年也能順暢地吸收工業革命的成果,完成經濟崛起;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也是大規模地從遙遠的拉美、非洲等地進口原料,向地球另一端的歐美輸送製成品——大家都沒有距離障礙啊。
從歷史上看,早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葡萄牙人就已經不分東、西、南、北半球,到處建立據點,開展全球貿易了。工業革命以後,英國等工業強國,更是長期把原料、市場等產業環節,散列在全球各地。包括拉美自己——在19世紀末,阿根廷就已利用冷凍技術,將它的拳頭產品——牛肉,遠渡重洋,大量出口到歐洲了。這可是生鮮產品,還是100年前的運輸技術,往後自然更不在話下。
可見,位置也不是問題。
三、殖民剝削。
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說拉美被西班牙、葡萄牙人,殖民掠奪了數百年,一窮二白、底子太薄,所以才發展不起來。
可是,拉美再被掠奪,到今天,它也仍是全球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相比之下,全是山的日本和韓國,沙漠之上的以色列,那才真叫是「窮山惡水」,可後者照樣也發展起來了。
當年美國和德國,從相對落後,到趕超先進的英國,也就用了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後來「一窮二白」的亞洲四小龍,以及二戰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德國、日本,經濟崛起更是只用了三四十年;中國人從吃不飽飯,到今天能過上小康生活,也僅僅三十多年的功夫……可見,只要發展方式沒有問題,後發國家追趕先進國家,有時真的就是「一飛衝天」的事,拿幾百年前被殖民掠奪的老皇曆,來解釋持續至今的落後,是說不過去的。
四、美帝坑害。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拉美的落後,源於美國人的「搗亂」——美國始終把拉美視為自己的「後院」,極力想對其加以控制,為此不惜干一些策劃政變、扶持獨裁政權之類的壞事,因此阻撓了拉美的發展。所謂「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
可是,美國是喜歡干預拉美沒錯,但這些干預行為,從來都是為了鎮壓拉美的左翼力量,而非為了打壓拉美的發展。上百年來,拉美的左翼力量生生不息,動輒跳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外國資本、大搞「國有化」。美國在拉美地區擁有大量投資,怎可能任由左翼政客們一紙文件,就予以劫奪?個人犯罪,有國家刑責;國家犯罪,國際上自然也應有所制裁。
關鍵是:經濟發展的本質,是財富的創造和積累,而搶奪行為,不僅自身不能創造、積累財富,而且還讓其他人惶惶不安,不敢再創造、積累財富,這樣對經濟發展,自然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制止這些搶劫行為,怎可能阻礙其經濟發展呢?
從客觀上看,拉美各國的經濟史,也一再證明著一點:那些左翼力量上台執政,沒有哪一次不是禍害經濟的;恰恰是美國所扶持的右翼政府,往往在其執政的時期,經濟發展得相對還好一點。
因此,以美國的干涉,來解釋拉美髮展的停滯,也說不通。
那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拉美陷阱」呢?
我們來循序漸進地分析一下:
1.他們為什麼不好好乾?
首先,這裡資源很豐富,所以,問題肯定出在人上。
經濟發展對人的要求,無非是勤勞和聰明,前者決定了勞動的投入量,後者決定了每單位的勞動投入量,能轉化為多少的實際價值。拉美是個「種族大熔爐」,混合著來自各大洲的基因,不是說混血寶寶更優秀嗎?所以說,他們的智力應該不低啊。拉美人踢球這麼厲害,桑巴這麼熱情,按說體力也很好。那是什麼原因,阻礙著拉美人將這些生產潛能,轉化為實際的經濟產出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一個字——「搶」。
拉美的經濟環境,大概可以分為三層來概括。社會頂層,有一個左翼的政府,一幫政客整天琢磨著如何討好底層選民,對企業苛捐雜稅、百般限制,甚至直接沒收投資者的資產、搞「國有化」。中層,是一幫強勢的工會組織,你永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工資提了還得再提,工作再少也還嫌多,否則就罷工,讓你的生產經營陷入混亂。底層,則有一大群的無業游民,整天偷搶打砸,所以拉美富人們的居住地,往往修得跟城堡一樣,因為若不這樣,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人財兩空」了。
這一切,顯然都是阻礙經濟發展的。而貫穿期間的關鍵詞,就是一個「搶」——左翼政府和強勢工會,是官方的搶;高犯罪率,是民間的搶。
在這種搶掠橫行的環境中,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當然不高了,因為你比別人勤勞,最後就成了別人的「魚肉」。可大家都當「刀俎」了,都不願意去創造財富了,經濟怎麼發展呢?
搶掠橫行,這就是阻礙拉美髮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2.他們為何熱衷於搶?
關鍵是,為什麼在拉美,搶掠之風就如此盛行呢?
直接原因倒很簡單:因為拉美的貧富差距,世界第一。
今天拉美的34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2個基尼係數(反映貧富差距的一項指數)超過了0.4的警戒線。倉稟實而知禮節,貧富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窮人還有什麼事干不出來?
在工業革命以前,拉美經濟體制的核心是「大地產制」,即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工業革命以後,無地的僱農和流民,變成了貧民窟里的工人和失業者;農業資本家即地主,也漸漸為工業資本家所取代,唯一不變的,是貧富懸殊的格局。
為了終結貧富懸殊,拉美人也曾不斷發起「社會革命」,從19世紀初,弗朗西亞時期的巴拉圭,到馬德羅時期的墨西哥,瓦加斯時期的巴西,貝隆時期的阿根廷,阿本斯時期的瓜地馬拉,埃斯登索羅時期的玻利維亞,阿連德時期的智利,一直到最近幾十年的古巴和委內瑞拉……浩浩蕩蕩打了將近兩百年的土豪。可最終,除少部分陷入了普遍貧窮外,大多數的結果都是:貧富懸殊死灰復燃,一切回到原點。
3.貧富懸殊為何總是無法根除?
首先,貧富懸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發生在官、民之間,另一種則發生在勞、資之間。拉美的貧富懸殊,主要屬於勞、資之間這種。
為什麼拉美的勞資間貧富差距,會比別處更大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勞、資之間的經濟關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資本家投入資本、勞動者付出勞動,共同創造了產出。於是資本家和勞動者,也就共同分享這些產出。資本家分得的部分,叫做利潤;勞動者分得的部分,叫做工資。
總產出是有限的,所以利潤太多,工資就得減少;工資太多,利潤就得減少。利潤只要比資本家被迫「退而求其次」做的那項叫「次」的投資略多些,資本家就有可能接受;工資只要比勞動者被迫「退而求其次」找的那份叫「次」的工作略多些,勞動者也同樣,就有可能接受。也就是說,勞、資雙方都有一定的退讓空間。那最終形成的結果如何,是偏讓於哪一邊的,就要看雙方的議價能力了——
如果市場上資本相對富餘,那資本與資本之間,競爭就會很激烈,資本的收益——利潤,就會被壓低。如果市場上勞力相對富餘,那勞力與勞力之間,競爭就會很激烈,勞力的收益——工資,就會被壓低。總之,物以稀為貴,稀缺的一方總是得利,富餘的一方總是吃虧。
資本的構成,一是土地,二是機器設備等其他生產所需物品。土地是幾乎不會增長的;機器設備等的增速,也受制於生產力,不會很快。
因此,如果生育不加節制,那麼勞力數量的增長,很容易就會超過資本數量的增長。那麼,如前面所分析的:勞力相對富餘,於是勞力收益偏低、資本收益相對偏高,這種結局就難以避免了。長期如此,勞、資之間的貧富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而拉美的生育率,就長期維持在高位。
拉美人民本就熱情奔放,偏偏還信仰著鼓勵生育的天主教。而所有能降低生育率的事物,比如墮胎、避孕、自殺、安樂死、計劃生育、同性戀……統統為保守的天主教教義所不容。
「高生育率」,就這樣光榮地成為了第一塊骨牌,一路引發了下述這一整套的演化流程:
4.拉美困局的完整演化流程——
保守的宗教文化導致了高生育率,進而使得勞力相對於資本,長期過度富餘。「物以稀為貴」,勞力相對富餘,勞力的平均收益自然就被壓低。時間一長,勞、資之間的貧富差距就越拉越大。
巨大的貧富差距,使窮人不肯安於現狀,而是憤起搶奪財富。於是,政治左翼化——通過公權力來搶錢;高犯罪率——通過直接暴力來搶錢,就成了拉美的常態。
搶奪的肆掠,嚴重損傷了大家創造、積累財富的積極性。於是,資本家不願意在這裡大量投資、悉心經營了;勞動者也不願意花力氣幹活,花心思改進技術了;政府也不願意精心設計制度、努力改善公共服務了,所有人都破罐破摔,肆意妄為。於是,拉美大陸就真的徹底沉淪,再也發展不起來了。
用因果鏈條表述就是:生育太多勞力廉價貧富分化搶掠盛行不敢創富被迫貧窮。
如果不能恢復秩序,制止搶奪;並施行計劃生育,以斷絕產生這一鏈條的禍根,拉美的發展困局,恐怕就永遠無解。
事實上,何止拉美呢,黑非洲地區、南亞地區、東南亞的印尼與菲律賓,產油區以外的中東地區,凡是生育率畸高的地區,都面臨著上述這樣的發展困局。即使是實行計劃生育的中國,在少數計劃生育執行得不夠徹底的地區,比如四川大涼山地區、新疆南部地區,也同樣面臨著生育率過高造成的貧窮與動蕩。包括歐美這些平均生育率很低的發達地區,其內部那些生育率畸高的特殊族群,比如美國的黑人與拉丁裔,法國的穆斯林,不也光榮地成為了那些國家內部的「禍亂之源」?
當年基督教一分為三,北美和西歐選擇了開明的新教,而拉美和東歐,分別選擇了保守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如今兩者的發展差距被拉得這麼大,也真謂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最後總結一句:
拉丁美洲物產豐富,經濟卻始終發展不起來,真實原因並非一些人說的「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而應該反過來,是「離上帝太近,離美國太遠」——多了些以上帝為符號的鼓勵高生育的天主教文化,而少了些以美國為代表的約束權力、尊重私人財產的憲政制度。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春節送紅包了
※2018年,送給8個賺錢機會
※從入門到精通:通往「財務自由」終極書單!
※窮人,與其生娃,不如養蛙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