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伯德小姐》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小鎮上的女孩克里斯汀在青春期時所遭遇的成長的煩惱。和所有經過這段時期的年輕人一樣,克里斯汀自信、叛逆,在初次邁進社會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她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兩段甜蜜卻失敗的愛情,飄忽不定的友情,充滿著愛和永不停息的爭吵的親情。使她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局外人進入了另外一個角色,即成為了一個正式的社會成員,她要去思考和處理這些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樣需要她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要承擔的責任。

沒有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沒有明確的主題。和以前那些好萊塢所拍的青春片的套路完全不同,不勵志也不頹廢,不激烈也不沉悶。沒有明顯的褒貶和傾向,只是淡淡的向觀眾們敘述著那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普通的人和事。

克里斯汀為自己取的名字是「Lady Bird」(小仙鳥),如我們所有的人在十七八歲的年齡時一樣,對未來的生活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她夢想去紐約上學,夢想住一所大房子,夢想著一個白馬王子,夢想著自己成為夜空中的那顆不是最亮卻始終閃爍的星。然而正在飛翔的她卻屢屢折斷翅膀。想去紐約上學自己成績卻不好,想住大房子而父親恰逢失業的境遇,期待中的白馬王子卻是個同性戀。經歷了這些之後,克里斯汀先是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慢慢的她平靜了下來,開始用成熟的目光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從理想回到了現實,她長大了。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曾經有過夢。那種純潔無暇的夢,是值得我們去珍惜和回憶的。可是我從來不認為單純是一種美德,在許多時候,單純甚至代表著無知。人畢竟要長大,總要由單純變為成熟。克里斯汀在失戀之後,經歷了情感的折磨,最終能夠像對待朋友那樣接納了前男友丹尼。在她的大房子的謊言被朋友拆穿之後,她也認識了自己的虛榮。與朋友間的友情代替了往日的猜疑。這種轉變的過程,有快樂也有痛苦,有順利也有逆境,有獲得也有失去。這是成長的必由之路。在不斷的碰壁之後,才會理解真實的世界。

如同樹木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的參天如雲,有的成為了歪脖樹。這要看你自己的理性思考是如何去考量遭遇到的一切。遇到挫折仍不忘初心,直面生活,對生活保有激情,並不斷地去調整自己的理念,去享受生活中的快樂,這是一種真正的成熟。還有一種是消極的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想方設法去繞開那些生活的難題,龜縮一角,城府森嚴。這種人,也許會一輩子生活在緊張不安和焦慮之中。

我本人更關注的是他們對待親情的方式。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感人的場景。在克里斯汀上學前夕,瑪麗安為了表達對女兒的愛,給她寫信。桌上一團團被揉皺的信紙可以知道,性格倔強的瑪麗安為了寫這封信,要放下母親的身份和自尊,這對於她是很不容易的事。而克里斯汀自己也在期待著母親對自己愛的表達。臨走前,母親送她到機場,克里斯汀下了車,打開前車門,對母親說:「謝謝你來送我。」

瑪麗安:「不用客氣。」

克里斯汀:「你不來嗎?」

瑪麗安:「反正我也不能把你送到學校大門口。」

克里斯汀:「是啊,但是我要上大學了。」

瑪麗安:「你爸爸會帶你去安檢的,這裡的停車費太貴了。」

克里斯汀的眼神由期待變為失望,關上了車門,

瑪麗安開車離去。路上,對女兒的思念愈加強烈,淚水奪眶而出。終於調頭返回機場,跑進候機樓,期待著再與女兒見上一面。然而等待她的是送走女兒的丈夫。這時,感情已經徹底摧毀了矜持,她痛哭失聲。

母親瑪麗安和克里斯汀有過無數次的惡語相向。實際上她們互相都深深的愛著對方。表面上卻以各種方式維護著彼此的自尊。親情的表露變得異常困難。只有在這離別的時候,親情才展露出它的偉大和不可替代。

在事物的處理方式上,東西方有著不同的理解。西方人善理性且善斗,無論何事,總要論出個是非曲直。而東方人則崇尚「和而不同」。喜歡以中庸的方式去處理所有事情。在對待國家大事上,西方人往往以實力說話,動不動就訴諸於戰爭。東方人則無論勢強勢弱,總是先禮後兵,對外和親。那種「與天斗其樂無窮」其實是引進的西方觀念。這裡孰是孰非,我沒有資格去評判。但是對待家庭事務,我寧願選擇東方人的方式。如影片中為了雞蛋煎的生熟也要論出個結果,只能無端生出不少的口角。最後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所謂的「真理越辯越明」,包括雞蛋何為生熟的科學論斷,家庭成為了真理維護所。另一種是越辯越不明,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像烏眼雞一樣,為將來成為律師做準備。無論哪種,都遮蓋了親情委屈了愛。東方的和為貴也許會稍稍模糊了是非觀念,平常的家庭瑣事,難道能論出是非嗎?齊眉舉案不意味著虛偽,溫柔賢良也不代表著軟弱。家庭關係抹抹稀泥又何妨?卻換來了一家人的和諧,讓生活充滿了愛。

本人評分:6.5。

推薦閱讀:

日兮月兮
為什麼飯桌上坐錯了位置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版權日記-獨家藍光碟製作隨筆(四)
2月2日,土撥鼠日
版權日記-獨家藍光碟製作隨筆(二)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