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就能見人品
心態好固然重要,但做事是要看結果、看效率的。做人一時半會兒看不出結果,但做事情行與不行,成與不成,是要馬上兌現的。
俗話講,人品半斤可以冒充八兩,而能力八兩隻能說有半斤。因為能力是要馬上兌現的,而人品可能一輩子也無法兌現,除非到了生死關頭。古人講危難顯本色,患難見真情。
人品要在關鍵時刻才會真正體現出來,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在固定不變的工作中,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人品是體現不出來的。其實,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是在做事中體現,離開做事,人品、能力都體現不出來。因此,為了完善我們的人品,為了提升我們的能力,我們要努力地做事,不停地做事。
我們接受了古人的思想要立功、立德、立言,但是在做「三立」的時候,勢必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與一些人結下逆緣。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在有意無意間傷害了一些人。例如在佔領市場上,你佔了一份,別人就少了一份;你不佔,別人可能就多了一份。
什麼是成功?什麼是不成功?兩者都很難下定義。你沒有成功,把機會讓給了別人,表面上看是別人成功了,實際上也是你的成功。你所謂成功了,是因為有很多人犧牲了,失去了,才有你的功成名就。
站在佛的境界上看: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成就是敗,敗就是成。我們作為佛弟子,做事要隨緣,不要刻意強求,刻意強求往往會結下一些逆緣。同樣,當事情來到我們面前時,也不需刻意推辭,刻意推辭同樣會結下逆緣。但凡夫很難鑒別今天隨緣是對還是錯。一個人過於隨緣,會顯得沒有主見,沒有原則。反之,又顯得太過我執。
隨緣也好,我執也罷,一個真正的人才絕不僅僅體現在有能力上。古人常講「懷才不遇」,大家似乎有一個共識:只要懷才就應該遇到伯樂。可是有的人才遇到了伯樂,伯樂在用他的同時,也在提防他,壓制他。為什麼呢?因為他有才無德。那麼,有才有德就能成就一番事業嗎?也不見得,因為有才有德的人未必勤勞。
人家說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能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沒有人說一個懶惰的和尚能幹出一番事業。同樣,一個有才有德又勤勞的和尚還是干不出一番事業。為什麼?因為他受不了委屈,心量小,氣量不夠,承受力差。好,現在再加上一項品質:氣量夠,承受力強。
但是沒有好的身體,精力不充沛,還是幹不了一番事業。凡是功成名就的人都像一頭牛一樣,起早貪黑,十年如一日地干,沒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怎麼干呢?所以並不是懷才就能遇伯樂,就能幹一番事業。不具備綜合素質,都不算真正的人才,都幹不了一番事業。
我們身邊確實有一些有才華的人,也有一些有德行的人,但是他們認為做飯、接水電、搞衛生、搞綠化,這些都是小事,不屑於去做。結果十年下來還是一事無成。很多學佛的人都是如此,人的工作不想做,想做佛的工作,豈不可笑?
沒錯,這些都是簡單的小事,可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你都不會呢?簡單的人事都不會做,又怎麼做複雜的佛事呢?想做出一番宏偉的佛教事業,首先要能把人的事業做得非常成功。
我現在就可以給在座的印證你們將來能做多大的佛業。怎麼印證呢?就看你現在做的人業有多大,有多好。比如你現在是負責種菜的,我就看你在菜地工作的時候是什麼態度;你是做飯的,我就看你在廚房裡的工作態度;你在流通處,就看你賣貨的態度;你在客堂,就看你接待客人的態度。
同樣,我現在是方丈,你們看我現在接待信徒的態度,就知道我未來的佛業有多大。印證一個人的未來需要神通嗎?不需要,看你眼前、當下所做的一切,就知道你未來的一切。(禪修 心理學 佛學 靈修 國學 哲學 健康 傳統文化 孔子)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博士讀得不開心,如何是好?
※為什麼在看很多電影的時候心裡總會莫名其妙的偏向反派人物?
※有什麼瞬間讓你覺得這個人不可深交?
※郎永淳酒駕刑拘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