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國內外藝術市場的差異性

近幾年藝術市場一直備受關注,我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也屢創新高,在世界範圍內都掀起了波瀾。但具體分析下來和國外藝術市場還是有很大差距,只能算作是在成長期。今天,就讓我們來細說國內外藝術市場的差異性。

In recent years, the art marke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the transaction price of art auction in China has also been highly innovative, causing waves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the foreign art market, which can only be counted as a growth period. Today, let us tell the differ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t market.

丨國內外藝術市場發展路程丨

海外藝術品投資萌芽較早,隨著西方市場經濟的發展,藝術品也逐漸商品化。18世紀中期,蘇富比、佳士得拍賣公司相繼成立,眾多藝術品因此得以順利流轉。20世紀30年代開始,大蕭條與二戰相繼爆發,大部分國家經歷戰爭和戰後重建,人們對藝術品的關注度隨之下降,藝術品投資市場也相應遇冷。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復甦,藝術品投資市場重新進入繁榮時期。

▲美國蘇富比拍賣現場

從銷售總量來看,海外藝術品市場最近10年總體處於沖高回落,探底回升的大趨勢中。銷售額自2007年到達最巔峰的437億歐元,其中,拍賣市場成交額為219.88億歐元。隨後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2009年下滑至谷底的232億歐元,隨後的2010-2015年,總體處於恢復性增長趨勢之中,2015年達到405億歐元,同比增長1.51%,但與2007年的高點依舊存在7.40%的差距。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較晚,於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但基於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經濟水平、生活層次的提高以及大眾消費觀念的轉變,風格迥異的藝術品才能走出書齋畫室,並融入當下的藝術市場。短短20餘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藝術核心大國。

▲Artprice2017年上半年中國位居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第二位置

▲Artprice2017年上半年中國位居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第二位置

中國藝術品迅速發展與外資的進入密不可分。30年前的中國,藝術品交易還只是意味著在琉璃廠買賣書畫、在潘家園淘換古董的時候,一些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買家已經開始進入中國。烏利?希克、戴漢志、尤倫斯夫婦等早期西方買家,不僅通過購買作品讓當時中國的年輕藝術家認識到了藝術可以成為謀生的手段,使藝術家成為一種職業;同時也給中國的藝術市場帶來了新的可能——藝術產業,以至於2000年以後的幾年中,畫廊、拍賣行、民營藝術機構等等因為藝術市場的繁榮而在中國野蠻生長。從此,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代化」產業鏈開始逐漸形成。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此外,香港和台灣的藝術品市場同樣也起到不可忽視的帶動作用。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香港股市掀起狂潮,經濟騰飛,誕生了一大批有閑有錢的收藏家。加之1976年「文革」結束後,國內文物藝術品交易被放開,大量文物通過民間交易或走私的渠道進入香港,香港順勢成為中國文物的交易、集散中心。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先後落戶香港,使得香港文物藝術市場的買氣大增。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中國,藝術市場也開始逐步向大陸發展。台灣因政治經濟原因,它的藝術品市場經歷了很多波折,但它擁有一大批沉穩、熟練的藏家,他們是最早一批購買趙無極和常玉作品的藝術家。紮實的本地藏家群體,良好和便利的藝術群眾基礎以及優質的民眾藝術環境足以使台灣成為展示和銷售藝術的高地。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和諧,台灣藝術市場也開始和大陸交融,中國的藝術市場之路也越來越寬廣。

至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了三次周期性「機遇」波動:第一個機遇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個機遇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個機遇是在2009年至2011年。根據國內外經驗,藝術品市場一般也有周期性,大約一個周期為5-10年。據此分析,2009-2011年為中國藝術市場的第三個機遇期,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到今天經歷了5年的低迷期,2017年藝術品市場迎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第四個機遇,一切都向一個良好的態勢發展。

丨國內外藝術市場的金融化發展丨

在西方發達國家,藝術品資產化早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從上世紀80 年代晚期開始,西方經濟的迅速崛起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同時藝術品投資逐漸成為投資業的一部分。現在,藝術品投資與股票、房地產投資並列成為企業和家庭的三大投資,一般佔據企業和家庭總資產的5%-25%。藝術品與金融資本相融合的歷史已達三四十年之久,誕生了多種多樣的藝術品金融形式:藝術品基金、藝術品質押貸款和藝術品租賃等。藝術品在不斷的與市場相融合。

與西方歐美國家相比,中國藝術品市場與金融行業的聯繫還不夠成熟,近幾年才逐漸發展。歐美藝術品市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機制,它打通了金融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關鍵通道,使西方藝術品市場長期處於良性循環和螺旋式上升的狀態。同時它的發展也為我國藝術品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啟迪。

▲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院長范勇

藝術品質押融資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必然的,市場中,大量的藝術品投資者、收藏者、手中握有藝術品藏品的企業主等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時候,而與之前火爆的房屋質押和車輛質押相比,藝術品質押融資審核流程快速、風險低、利率高等因素對融資者都非常有利。藝術品在拍賣市場的火熱已成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與藝術品收藏火熱局面不匹配的是,藝術品線上資金流通卻沒有達到業內人士的預期,主要是因為藝術品的傳統交易方式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金融市場上卻沒有有效執行。

在國外,經營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的機構主要是拍賣公司和商業銀行。數據顯示,美國存在大量專門從事藝術品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和藝術品鑒定評估機構,整個藝術品融資的市場規模超過70億美元,單筆藝術品質押貸款額度在25萬美元到1億美元,貸款期限最長達5年。這一切均建立在歐美國家的藝術品融資建立完善法律監管制度和專業操作流程的基礎上。通常,美國銀行機構在受理藝術品質押貸款申請時,除了對貸款人個人信用與財務狀況全面評估,還會聘請權威的藝術品鑒定評估機構對抵押標的物做估值鑒定,確定藝術品的專業存放場所。

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曾陷入過現金短缺的困難,他們以兩幅壁畫作為質押,從摩根銀行獲得了一筆約3500萬美元的貸款。美國的電影製作人朱利安?思科博爾也曾經以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和達利的作品作為質押,成功地為因資金短缺而停工的一個公寓樓建造項目融入了新的資金。據美國的一家商業銀行藝術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很早就開始經營「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一些客戶對於用藝術品獲得貸款的需求十分強烈。近幾年來,這個部門每年審批通過的貸款總額從數百萬美金一直到大約1.2億美元。發放貸款的對象除了一些畫廊主,甚至還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大收藏家。

▲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

在國內收藏界,文物藝術品融資被國內人士期盼已久,但始終未見實施。藝術品融資是由出質人向銀行或是藝術品抵押融資機構提出抵押藝術品的需求,經過專業鑒定評估後,符合抵押要求的物品可簽署抵押合同和回購合同,機構會將藝術品移交到保管庫或是第三方託管,同時對藝術品進行估價融資。這樣形成了藝術品質押融資加承諾回購的結構性質押融資流程,對藝術品市場資金流動和藝術品投資領域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由於我國尚未出台相應的藝術品融資監管規則,開展藝術品質押融資,對藝術品的鑒定、估價要求也非常高。並且許多機構也不具備對藝術品融資的風控能力,所以我國大部分銀行都不接受用藝術品作為抵押物的融資方式,屈指可數的開展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的銀行也要經過非常漫長的審核期,所以想通過銀行完成藝術品融資非常困難。

由於國內沒有統一的藝術品評估標準,不同專家對於同一件古董、書畫等藏品在價格和鑒定問題上很難形成統一意見,這是造成藝術品質押融資這一金融化趨勢遲緩發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價格問題上,同一藝術品在不同時期會出現不同的拍賣結果。就拿康熙年間的一件釉里紅折枝花卉紋水盂來說,2004年、2009年其分別以431.84萬港元、902萬港元成交,後者竟是前者的2倍多。即使是同一時期,不同專家對同一幅作品也會評估出不同價格。比如齊白石先生30歲左右創作的一幅《四佛呼雷》山水畫作,專家給出的估價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有的是在300萬至600萬元之間,有的甚至估價千萬元。而銀行如何評估是問題的關鍵。

丨中國藝術品市場有待發展丨

從上述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來看,就知道相比於西方藝術市場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在拍品的徵集還是營銷方面,國內和西方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書畫的受眾群體主要還是集中在大陸,相對來講,不如西方作品在全球範圍內受眾面大。此外,到國外去拍作品也有藏家們從投資安全性上的考慮。國內的藝術市場畢竟是在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理性的因素在裡面,2009年保利春拍,劉益謙1.69億拍得的《十八應真圖卷》,直接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帶進「億元」時代。中國市場的「億元時代」和國外市場的「億元時代」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在中國市場中,衝動、不理智的因素相對占的更大一些。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和華誼兄弟的王中軍這些高端藏家,很清楚中國市場的「億元時代」里是有很多泡沫,所以在國內市場過熱的時候,他們會選擇到國外去購買一些價位和作品價值本身接近的作品。國內現在很多高價位的作品和作品本身的價值已經背離很遠了。資本對於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在2009年形成一道不可逆轉的分水嶺。

▲吳彬《十八應真圖卷》

以藝術品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地區為例,目前皆以藝術品交易為主,形成一級市場畫廊業與二級市場拍賣業既分層經營又彼此結合的有機的市場結構,此外作為「一級半市場″的藝術品博覽業亦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市場作用。藝術品市場預測在以後會有更好的發展方向。

據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統計,到2014年,美國境內博物館的數量達到35144座,比上世紀90年代的17500座增長超過一倍。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目前分別擁有超過2500家、3000家、6000家、6000家博物館,可見,發達國家平均數萬人即擁有一家博物館。而2012-2015年,中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分別為3866家、4165家、4510家、4692家,單年分別增加299家、345家、182家,增長迅猛,但30多萬人才擁有一家博物館,與發達國家相比,未來尚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

▲美國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

除了政府對新建博物館的大力投入,私人收藏家在不斷豐富自己藏品的同時,也積極設立私人美術館,向公眾分享他們的藏品。以國家層面來分,韓國、德國和美國分別以總數45、43和42個私人美術館佔據了前三把交椅,中國以26個私人美術館的數量排在第四。如果從更寬泛意義上的博物館數據來看,中國目前已經擁有接近600座民間博物館 。

而一家初具規模的博物館至少需要3000-4000件優秀藏品。各國政府和私人對新建博物館的積極投入,必然帶來對藏品的持續需求,因為博物館天然的需要購買作品來建立館藏,並且不會輕易出售購入的作品,這也是促使藝術品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數年,中國富豪劉益謙夫婦持續大手筆斥巨資購買東西方大師作品,用以進一步充實其位於上海黃浦江畔的私人藝術館龍美術館,就是較好的例證。

丨國內外藝術市場必將相互融合丨

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發展的平台期之後,最應關注的市場現象就是國際化進程問題。首先是國際藝術品市場介入進來,先畫廊,後拍賣,再到國際大的藝術品市場資訊服務巨頭紛紛來到中國,參與市場競爭,最搶眼的就是國際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佳士得進入中國,並進行了首場拍賣。國際大的資訊機構紛紛發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研究報告與提供相應的研究服務。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出去,不僅僅是拍賣公司在境外設立機構開展業務,國際交流與合作頻繁,更重要的是國內市場開始消費國外的藝術品,從古董傢具到畢加索作品。以拍賣公司為例,基本上走的是一條:從找「拍品」到找「補品」,再到找空間的路子。最後是藝術品保稅業務的迅速興起帶動物流、保險等業態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寫照。

▲佳士得上海拍賣

據了解,歐美髮達國家投資客在自身的財產投資組合中,對文化藝術品投資占整個投資20%,而中國的國內一線城市目前不到5%。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幾千億元。隨著我國中產階層的壯大,對精神的需求更加迫切,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化,藝術品消費將繼續增長。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義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戰期間,德國人利用戰爭,拿走了大部分的藝術品,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品是無價之寶。」如此驚人的高回報率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尋找對抗貨幣貶值的投資品種,正成為世界人民熱心的話題,藝術品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國外藝術市場也需要中國去增添動力。

中國藏家在全世界購買一流的藝術品是當下的一種趨勢。在全球化背景下,這個現象也不是現在才有,幾年前就開始有中國藏家通過拍賣或者私下交易等途徑,購入一些印象派和當代西方藝術大師的一流作品了。最近兩年,由於在海外拍賣場上接連創出了高價,所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莫迪里阿尼的《側卧的裸女》以1.7億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藏家為劉益謙

大事記

近年來,中國買家在國外拍賣場上高價競購西方藝術品的情況屢有出現。

●2006年

劉鑾雄曾以1.3億港元購入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的《毛澤東》。

●2011年5月

畢加索的《閱讀的婦女》被一位中國買家以2130萬美元買走。

●2011年7月

一位中國買家在佳士得以320萬英鎊競得米開朗琪羅的黑粉筆畫。

●2011年

一位內地收藏家參與競拍,最終以2250萬美元入手莫奈作品。

●2012年

一位北京藏家以340萬美元購買喬治?莫蘭迪作品。

●2013年

大連萬達集團在佳士得購得畢加索的畫作《兩個小孩》和《戴帽的女人》。

●2013年

佳士得晚間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位中國買家通過電話競標以260萬美元拍下了畢加索的畫作《哭泣的女人》,與此同時,中國買家還拍下了亨利?摩爾、凡?高和莫奈的作品。

●2014年5月

紐約佳士得春拍印象派與現代派拍賣專場中,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睡蓮》以270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競得該作品的也是位中國買家。

●2014年5月12日

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張蘭以1860萬美元競得馬丁?基彭伯奇的《無題自畫像》,以1050萬美元競得安迪?沃霍爾的《小電椅》。

●2014年11月4日

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以6176.5萬美元買下梵高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

●2015年5月5日

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王中軍以2990萬美元拍下了畢加索於1948年創作的油畫《盤髮髻女子坐像》。

●2015年10月

一位中國買家在佳士得上海秋拍中以1130萬購得畢加索《十九銀盤》。

●2015年11月9日

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莫迪里阿尼作品《側卧的裸女》被1.74億美元落錘成交,約合人民幣10.8億元,創造了莫迪里阿尼作品拍賣新紀錄。

……

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也創出了許多天價作品。隨著大家視野的開闊,在海外購入一些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西方大師的經典作品,這是必然的。這對國內拍賣市場的發展也是一件好事情。既是對藏家眼光的考驗,也是對國內藝術家的考驗。隨著藏家眼光越來越開闊,國內藝術家也被放到國際平台上,和國外藝術家一起去被藏家選擇。國內外藝術市場的不斷交融才會讓藝術市場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首件進入億元美元俱樂部的中國畫作

結語: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藝術市場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中國的藝術市場是亞健康的狀態,如果我們只是看數據,會覺得五年以後我們就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從生態來看,我們的銷售方法、推廣藝術家的方法,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不過所幸,我們看到中國的藝術市場正在轉型和日漸完善,希望在不斷的國際交融中,中國藝術市場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驚喜。

推薦閱讀:

TAG:藝術品交易 | 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