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江西這個省?

剛看到關於評價安徽省的問題,湊個熱鬧。


搬運劉上洋一篇文章——《江西老表》,文章很長,但作為一個江西人,個人認為這篇文章很到位,值得所有江西人思考。

江西老表

劉上洋

每當到外地出差,總有些熱心者問我哪裡人。我回答是江西老表。對方先是點頭一笑說:「是革命老區來的,你們那裡山好水好人好。」話語之中既有讚美之意,但也暗含著另外一層不便表露的潛台詞。講過之後,他們又會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為什麼大家都稱你們江西人為老表呢?」驚奇中帶著一種迷惑不解。

是的,在許多外地人看來,把江西人稱為老表,似乎是一種貶義,是瞧不起江西人,因為「老表」這兩個字很土氣,很下里巴人,就像上海人把所有的外地人叫做阿鄉一樣,是在用一種特殊的稱呼罵人。

尤其使人納悶的是,不僅外地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江西人也自稱為老表。

世界上哪有這樣自己貶損自己的?

其實,江西老表這個稱呼不含有毫的譏蔑之意。

在中國傳統的親屬關係中,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間互稱老表,年齡大的叫表哥、表姐,年齡小的叫表弟、表妹。表親之間,雖不是直系親屬,但也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

把江西人稱為老表,流傳最廣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始於明朝初年。為了爭奪天下,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激戰。當時,碧波蕩漾的八百里湖面到處閃動著刀光劍影。有一次,朱元璋打了敗仗,被陳友諒在後面緊追不放。正當朱元璋走投無路之際,一位善良的漁民出現了,他把朱元璋領到船上藏了起來,然後搖著櫓向湖心揚長而去。朱元璋得以安全脫險了。在離開的時候,他含著眼淚對這位漁民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以後我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你就去京城找我。臣子和衛兵如不讓見,你就說是我的親戚江西老表來了。」過了幾年,朱元璋終於戰勝了陳友諒,在南京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皇袍。這位漁民帶著幾個同鄉去看望當今的天子,果然,他們在皇宮內外不論遇到什麼人,只要說一聲「我們是皇上的親戚江西老表」,就一路綠燈,暢通無阻。江西老表也就從此叫開了。江西老表,皇帝的親戚,可見這個稱呼是多麼的高貴且令人羨慕。

另一種是始於同湖南的關係。江西同湖南,不僅山川地貌極為相似,而且地相連,人相親。據統計,現在湖南的六千多萬人中,大約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祖籍是江西。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歷史的親緣關係。加上兩省長達近千公裡邊界人家的長期相互通婚,他們的後代便以表親相稱。表親者,血親也。由於江西是祖上所在地,湖南人也就漸漸尊稱江西人為老表哥,久而久之,乾脆把「哥」字省去叫老表。於是老表也就成了江西人的代稱。

可以說,在一個有著四千四百多萬人口的省份,老表這個唯一統一稱呼只要一講出來就知道是哪裡人的,在全國恐怕也只有江西。

江西人也以有老表這樣一個稱呼而感到非常自豪。無論海角天涯,無論素昧平生,相互之間只要聽到「我是老表」,馬上就像久別重逢的親戚一樣。

江西老表,一個洋溢著濃郁親情的名字。

在中國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江西老表雖然廣為人知,但對江西老表的性格卻很少論及。即使論及,也是寥寥幾筆一帶而過。有人說得更直白,江西老表沒有什麼給人印象深刻的突出特點。

所以,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江西老表的性格一直處在被忽略的地位。

不過,沒有鮮明的特點也許就是江西老表最大的特點。

你看,在人聲嘈雜、杯盤交響的餐館裡,江西老表有著自己的「吃文化」。他們也吃辣,但不像湖南人那樣猛烈,可以把一隻干辣椒放在嘴裡嚼得眼淚鼻涕一大把;他們也吃甜,但不像江浙人那樣每菜必糖,甜膩得使人不願動筷子;他們也吃鮮,但不像廣東人那樣講究配料烹飪,一定要讓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咂嘴;他們的口味也偏咸,但不像北方人那樣上桌就是一盤盤滷菜,來個大碗吃肉,大杯喝酒。江西老表這種「不太辣、不太甜、不太鮮、不太咸」的飲食風格,在全國就沒有什麼鮮明特點,所以贛菜的牌子也就始終響不起來。

同樣,在其他方面,江西老表的特點也不很明顯。人們在談論文化時,講到北京就知道是官文化,講到上海就知道是商文化,講到蘇浙就知道是水文化,講到內蒙就知道是草原文化,講到西藏就知道是佛文化,講到香港就知道是殖民文化,而講到江西,就不知道是什麼文化了。還有語言也是如此,從吳越軟語到閩粵鳥語,從東北話到四川話,從河南話到陝西話,各自都有其鮮明的特徵。但江西話就不是這樣,「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差別非常大,互相講話都很難聽得懂。這裡不由得想到前些時候流行過的一個段子,說的是假如有一個外星人掉到地球上,中國各地人的不同反應:北京人首先問他是哪個級別的幹部,上海人馬上將他進行展覽賺錢,溫州人立即請他吃飯併合伙到外星球做生意,廣東人先將他洗乾淨然後決定怎麼吃,四川人邀他上茶樓打麻將,河南人立馬複製幾個賣向全世界。這裡沒有提到江西人會怎樣對待。這絕不是有意的遺漏和疏忽,而是江西老表缺乏突出的個性特點,實在是難以概括。

江西老表這種沒有顯著特點的性格的形成,同江西的歷史發展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就分屬於吳國和楚國,故有「吳頭楚尾」之稱。以柔甘為主的吳文化和以悍辣為主的楚文化在這裡交匯和碰撞,並融合為介乎兩者之間的另外一種文化。特別是隋煬帝開挖京杭大運河和唐代張九齡開鑿大庾嶺梅關驛道之後,江西成了連接南北的大通道;加上萬里長江又流經贛北,江西同時又是承東啟西的大門戶。正是這種特殊的交通樞紐地位,客觀上使江西成了人們南來北往、東行西走的主要驛站。尤其是每當北方陷於烽火連天、戰亂不息的時候,江西更是成了逃避亂世的「桃花源」。最突出的是「五胡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三個時期,北方的大批移民潮水般地湧向江西,他們帶來了發達的中原文化,這就使江西老表的性格之中又滲進了北方人的一些氣質。從一定的角度來看,江西老表的性格是東西南北性格的一種大雜燴,江西文化也是東西南北文化的一種大雜交。

各種性格和文化的交匯,既有利於取長補短,以至產生一種新的性格和文化,但同時也容易毀掉自己原有的性格和文化特點。博採眾長的結果最終往往是失去了自己的所長。

這也許就是江西老表的性格沒有突出特點的深層原因。

如果人們認真想一想,江西老表還是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的。

江西老表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溫和守矩而缺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江西老表的溫和守矩,首先表現在做人做事的低調上,他們不善張揚,不善自我標榜,也不善唱高調。有了成績不沾沾自喜,挨了批評也不暴跳如雷;得理時不盛氣凌人,失利時也不怨天尤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保持著一種平靜的心態。同時,他們也不喜歡挑頭,不輕易越雷池一步。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他們會格外謹慎,先是站在遠遠的地方,斜睨著觀察一下動靜,心裡盤算一下利弊,然後再決定是否行動。江西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之所以能夠保持社會安定和經濟繁榮,主要得益於江西老表的這種溫和守矩的性格。

江西老表的溫和守矩,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服從大局的意識很強。每當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局部支持全局。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那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為了革命的勝利,江西老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上前線打仗殺敵,一曲《送郎當紅軍》至今唱來仍然那麼蕩氣迴腸。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五十年前人民共和國處於三年困難時期,為了解決一些地方百姓的饑荒問題,周恩來總理飛赴南昌,要江西緊急支援一億斤糧食。江西老表二話沒說,寧可自己勒緊褲帶,忍飢挨餓,硬是一斤不少地把糧食交給了國家。危難之時見境界。江西老表的這種服從大局的意識,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其本身,而上升為一種自覺的奉獻精神了。

但是,正像有些群體的某一性格既是突出的優點但同時又是突出的缺點一樣,江西老表溫和守矩的性格,在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它的負面和不足,這就是缺乏敢為天下先的闖勁。

由於不敢闖不敢冒,江西老表在前行的路途中總是顯得小心翼翼,顧慮重重,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們更是求穩怕亂,畏縮不前,既不敢去英勇地挺立於歷史的潮頭,又不敢去大膽地領導歷史的潮流,而只能跟隨著歷史的潮流走,或者被歷史的潮流夾裹著被動前行。

因此,在江西老表身上,既很難看到那種「我自橫刀向天笑」的決絕和無畏,也很難看到那種「吾可取而代之」的雄心和壯志。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江西老表很少有帶頭造反者,很難出現氣吞山河、號令天下的第一號人物,江西也就從來沒有出過一個皇帝,哪怕是一個偏安於一隅的小皇帝。

江西老表的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古代,而且一直延續至現代。翻開中國革命史冊,江西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總共約有三十多萬人參加紅軍,是人數最多的省份。但是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江西雖然有三百二十五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位列全國第一,但是卻沒有一位元帥,也沒有一位大將。而相鄰的湖南,不僅出了毛澤東這樣叱吒風雲的最高領袖,出了劉少奇、任弼時這樣黨和國家的核心領導人,而且元帥就出了三位。這充分說明湖南人的軍事稟賦和領導才幹比江西老表要高出一籌。

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表面反映,在骨子裡卻還是江西老表沒有湖南人那樣具有敢闖敢冒、敢為人先的精神。

由此可見,不能敢為人先、勇當第一的江西老表,也就永遠不能處於決定全局的中心地位。他們中的佼佼者,最合適的崗位就是宰輔、將軍一類。他們統治不了江山,但他們可以很好地輔佐江山,成為傑出的名臣良將。這也許就是江西老表性格的必然歸宿。

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江西老錶的歷史再次印證了這個論斷的正確性。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不排外,但會搞內耗。

一般地說,移民地區都不排外。因為大家都是從外地移居來的,倘若排外豈不把自己也給排擠掉了。也許因為江西是古代移民比較集中的地方,雖然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風雨,但江西老表的不排外卻隨著他們滾燙的血脈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這樣,不排外也就成了江西老表最優秀的品格之一。

每逢有外地官員到贛任職,江西老表總是以一種特殊的大度予以歡迎。儘管開始時他們的心裡也打著問號,腦子裡也有些疑慮,但是背後不會指指戳戳,更不會去抱成一團做一些抵制之類的小動作。相反還會主動地支持外來官員開展工作,特別是在差額選舉時,寧可本地官員選不上,也要保證外來官員高票當選。倘若有哪個外來官員人品出眾,才能非凡,做出了顯著的政績,那江西老表更是會奔走相告,廣為傳頌,以至成為其忠實的崇拜者。所以凡是到江西工作的外地官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很容易融入當地,沒有陌生感,沒有孤立感,沒有隔閡感,沒有一堵無形的牆堵著他們,因而工作起來也就十分的舒心和順利。

同樣,由於這樣那樣的需要,從過去至現在,不斷地有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來到江西定居,不論他們是大學畢業的學生,還是從部隊轉業的軍人;不論他們是從沿海省市隨工廠整體搬遷而來的工人,還是因水庫建設而移居來的農民;不論他們是「文化大革命」中從上海下放而來的知識青年,還是從外地來贛的大量技術和務工人員,江西老表都像對待自家人那樣,給這些不斷出現的新面孔以溫暖關心、以支持幫助,使他們很快地安心下來,成為了新的「進口老表」。

江西老表不排外,使贛鄱大地這方令人陶醉的青山綠水顯得更加的多彩和大氣。

但是,在江西老表內部,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無處不在的內耗,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倘若你到一個大家庭里去就會發現,同為一個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間,不是情同手足、和睦相處,而是相互之間像烏眼雞似的,你盯著我,我盯著你,生怕自己吃虧別人佔便宜,有時甚至為了一點利益方面的小事,相互大開惡口,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最終結果是親人變成了仇人。

倘若你到一個村莊里去就會發現,村民之間不時會出現種種摩擦和糾紛。如果這個村莊是同一個姓的,那每一個家族便會自動地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並以此來對抗其他的家族。如果這個村莊是多姓的,那人口最多的姓就處於一種主導地位,無論是選村幹部還是利益分配,常常是獨佔先手,這樣就引起其他姓氏的不滿,直至發生嚴重的衝突。這種因宗族和姓氏產生的內耗,使不少農村常常處於不和諧不穩定的狀態。

倘若你到一個單位里去就會發現,表面上大家都笑容可掬,客客氣氣,然而在風平浪靜的下面,卻是暗流涌動,旋渦翻滾。有時為了一個職位或職稱,互相鉤心鬥角,你爭我奪,背地裡使絆子,設障礙;有時為了在領導面前爭寵,不惜撥弄是非,打「小報告」,使「離間計」,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還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別人成功了,他拚命嫉妒;別人失敗了,他到處譏笑。所以,在不少單位,一個平庸者,對其的阻攔者往往很少;而一個出眾者,對其的阻攔者卻往往很多。這樣,隨之出現的也就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劣勝優汰,平庸者不斷得到升遷,出眾者卻很難出人頭地。

在江西的官場上,流傳著一種「出生入死」的說法,其含義為,凡是調出到外地工作的江西幹部都有如蛟龍入海,大展才華,因此被委以重任;而留在本地工作的江西幹部,即使德才兼備政績突出也難以提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江西幹部的內耗。在有些省份,本地幹部有一種「抱團」精神,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維護。而江西的幹部卻不是這樣,不僅「以人劃線」,搞「小圈圈」,而且對不是屬於「自己的人」百般排擠,甚至打壓。由於相互內鬥,江西也就很難出幹部。大家不是都慨嘆如今在中央和國家各部委以及外省市任職的江西籍領導幹部太少么?這並不是江西幹部的能力和水平不行,而是江西幹部太會搞內耗。

內耗,耗掉了江西老表的元氣,耗掉了江西老表的精力,耗掉了江西老表的自信,使江西老表始終構不成一種整體的合力。

江西老表的不排外和內耗,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排外是表象,內耗是根源。因為內部不能平衡,誰也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因而相互制約,相互拆台。在這樣一種心態的驅使下,唯有外面來人,各方都感到自己沒有吃虧,都感到對自己沒有威脅,所以也就一致地擁護和接受。

因此,江西老表的不排外,並不表現為一種具有現代意義的真正包容,而只是一種以不損害自身狹隘利益的被動容忍。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有小聰明,但缺乏大視野。

有一首歌曾經唱遍大江南北:「江西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風光。」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這怡人的靈山秀水,哺育了一代代聰明的江西老表。

從古至今,江西老表雖也不乏大聰明,但從整體上來說都屬於小聰明。

精於各種各樣的智巧技藝,是江西老表的一大特長。景德鎮的瓷器,以其「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而譽滿天下;萍鄉萬載的爆竹煙花,在古老的神州大地綻放著喜慶的聲音和吉祥的圖案;樟樹的藥材,在中國古代中藥加工技術方面獨領風騷;宜春的夏布,在華夏的紡織技術方面獨樹一幟。在許多村莊,一方方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令人拍案叫絕;在城鄉的每個角落,一個個從事堪輿和星相的江西老表身影充滿著高深和神秘。應該說,諸如此類的工藝技術,雖不要大智慧,但卻離不開心靈手巧的小聰明。江西老表在這方面似乎有獨到的才能。

江西老表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善於經營小生意。「一個包袱一把傘,跑遍全國做老闆。」明清時期的江右商幫,不僅將生意做到了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而且在江浙和北京,他們的生意也很活躍。遍布在許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萬壽宮和江西會館,就是江右商幫的活動場所。有一則資料這樣告訴我們,從明至清,全國各地的萬壽宮共有一千多座,而在北京的江西會館則從明初的十四所增加至清光緒年間的五十一所,五百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的榜首。江右商幫以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創造了小農和自然經濟時代商業的輝煌,被稱為與徽商、晉商齊名的全國三大商幫之一。

然而,使人遺憾的是,江右商幫的生意無論怎樣也難以做大,既沒有出現像徽商那樣坐擁巨資、堪與王侯相比的富商大賈,也沒有形成像晉商那樣經營票號行業的壟斷巨頭。這不能不是江西老表的一個悲哀。

其實,豈止是在古代,就是在現在,江西老表的生意都始終在「小」字上打轉轉。許多人還記憶猶新,當改革開放剛剛興起的時候,江西老表在不少方面開創了全國「第一」:第一輛摩托車是江西造,第一台電風扇是江西造,而且汽車和電視機的生產也遙遙領先於一些兄弟省份。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看到江西汽車飛奔在大江南北,贛新電視輝映在千家萬戶,江西老表的心裡該有多麼的自豪!而那時,安徽的奇瑞汽車和四川的長虹電視還不知道在哪裡。但此後僅僅過去了十幾年,事情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奇瑞汽車以其「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迅猛發展,一舉馳騁於國內外市場,並成為我國唯一具有發動機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品牌。長虹電視也異軍突起,一舉成為了全國銷量和品牌的霸主,並出口到世界各地。反觀我們江西,曾經為全國第一的摩托車和電風扇不見了,曾經為搶手寵兒的贛新電視機消失了,江西的汽車也因幾次錯失良機被遠遠地甩在了同行業的後面。歷史的車輪從來就是這樣的滾滾無情。

好的幼苗卻長不成參天大樹,領先的產品卻發展緩慢以至被淘汰,這不能不是江西老表心上永遠的傷與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人認為是因為江西老表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這也許有一定道理,但絕不是事情的本質。根本的原因在於江西老表的視野不寬。缺乏大的視野,眼光就看不遠,生意就做不大,往往會小富即安、小進即止,這樣不僅會導致已有的東西漸漸喪失掉,而更為嚴重的是會因看不清發展前景而坐失壯大自己的良機。有一則故事令人啼笑皆非:1970年,國家決定在江西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這本來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呀!但江西卻婉拒了,理由是有了這麼一個幾十萬人的廠子每天要供給大量的糧食蔬菜而抬高物價。這個「小算盤」打得也太精明了。於是,該廠改在湖北的襄樊落戶了。江西老表就這樣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而失去了一個關係全省長遠發展的大企業,可見小聰明一旦失去大視野會產生多麼可怕的後果。

江西老表的視野不寬還和江西的地形有著某種關聯。

打開江西地圖,人們就會發現其形狀就像一個大盆地,四周幾乎都被高山包圍著。東面的武夷山隔斷了通往閩浙的商道,南面的大庾嶺阻擋了廣東吹來的海風,西面的羅霄山擋住了三湘的英武之氣,東北面的懷玉山和西北面的幕阜山則像兩隻鉗腳一樣夾峙著,僅給江西的北部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豁口。而全省中北部的地勢卻比較低,從南向北貫穿全境的最大河流贛江以及撫河、信江、修水、饒河,猶如五條巨龍,不僅從不同的方向彙集成了浩瀚無際的鄱陽湖,而且在贛中北部沖積成了一片廣闊的平原。人首先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也許正是這種盆地地形,使江西老表不知不覺地產生了「盆地意識」。由於被四圍高山遮住了視線,江西老表也就陶醉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盆地生活之中。

看不見外面的精彩世界,江西老表的視野怎麼能大起來呢?胸懷怎麼能寬起來呢?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四個特點,就是會讀書,但缺乏創造力。

有一組數字足以說明江西老表具有超乎尋常的讀書天賦。

自從隋朝創辦科舉制度直至清代末期的一千三百多年間,全國共考錄進士約十萬人,其中江西就達一萬人,佔全部進士的十分之一。

在江西吉安、臨川等地,曾經出現「一門三進士,五里十狀元」的盛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一門五人同登進士科,祖孫六代有三十八人考中進士。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書院誕生在江西,這就是唐代德安陳氏宗族創辦的東佳書院;第一個在全國最具規模最具影響的書院也在江西,這就是廬山白鹿洞書院。

遙想當年的贛鄱大地,那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啊!在數以萬計的私塾里,在遍布各地的書院里,多少學子正襟危坐,在老先生嚴厲目光的監視下,誦讀著四書五經。每當考試來臨,學子們又紛紛告別書齋,穿上長衫,不辭辛苦,跋山涉水,行色匆匆地奔走在通往城裡考場的鄉間小道上。特別是參加殿試,從江西到京城,那可是幾千里之遙,一走就是幾個月,途中要經受多少風雨,歷盡多少艱險!為了中榜,多少人從青絲熬成了白髮,從耳聰目明熬成了老眼昏花。讀書奔科舉,構成了江西歷史上一道最為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如果說歷史的輝煌已經暗淡了的話,那麼今天的江西老表是不是還喜好讀書呢?

答案是肯定的。豈不是么?近三十多年來,儘管江西的經濟仍欠發達,但是在歷屆高考中,江西的錄取分數線都是比較高的,而且比一些發達地區要高得多。同樣的分數,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的考生可以上重點大學,而江西的考生卻只能讀一般本科院校。於是,在前些年大學錄取比例較低時出現了不少學生「在江西讀書,到外地高考」的「飛地升學」的怪現象。特別是那個被譽為「才子搖籃」的臨川中學,更是以其不同凡響的教學質量和名列全國前茅的升學率,吸引著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求學者。這裡,每年都有許多優秀的學子源源不斷地走向北大、清華等一流的高等學府。

也許就是因為江西老表會讀書,所以在中國文學和學術的燦爛星空中,出現了一連串閃閃發光的江西人名字: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曾鞏、晏殊、朱熹、陸九淵、文天祥、湯顯祖、八大山人……

江西老表會讀書,關鍵在於有一個代代相沿重視讀書的傳統。無論是在偏僻山區的土屋裡,還是在江湖平原的農舍里,不管什麼人家,哪怕窮得鍋里沒有一粒米,也要想方設法養上一頭豬,以供養孩子上學讀書。對於許多人家來說,有了豬,就有了孩子的學費;有了豬,就有了孩子的前途。正是養豬,使一些處於貧困和社會底層的子弟有錢讀書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少父母也通過養豬實現瞭望子成龍的願望。

在人們的心目中,豬是愚蠢的象徵,想不到江西老表卻用它鋪就了一條長長的通向聰明之路。所以,很多人對此深有感觸地說:「江西老表,一會養豬,二會讀書。」

按一般邏輯,讀書好壞同創造力的大小是呈正比的。讀書好的人創造力相對比較強,讀書差的人創造力相對比較弱。如此看來,江西老表會讀書,他們的創造力也一定非常強。

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江西老表所缺少的恰恰就是創造力。

江西老表創造力的缺乏,集中體現在創新精神不強上。他們讀書,大多只是一味地啃書本,而不是把書本作為啟迪智慧的鑰匙;他們讀書,只是一味地相信書本上的答案,而不是去有所懷疑,有所探索,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所以,從古至今,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那些極需要創造力的領域,江西老表常常顯得力不從心,無所作為。在長達幾千年的古代,江西幾乎沒有出過什麼有影響的發明家,也幾乎沒有出過什麼革故鼎新的思想家。就是在近現代,江西也極少出過什麼具有傑出開創性貢獻的大科學家、大政治家和大學者。江西老表創造力的缺乏,是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結出的惡果。江西是宋明理學和心學的發端地和傳播地。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主張根絕人的一切慾望。陸九淵的「心即理」,認為「心」和「理」是永恆的,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條都是人心固有的,也是永不變化的。幾百年來,這兩種學說就像兩塊巨大的石頭,首當其衝地壓在了江西老表的心頭,使他們動彈不得,久而久之也就變得麻木起來。試想,一個沒有慾望衝動的群體,一個深被封建道德教條禁錮的群體,他們怎麼會有生機勃勃的創造力呢?

當然,導致江西老表創造力缺乏的另一個因素,是在長期八股科舉制中形成的與書本知識趨同的思維定式,一切順著書本思考,一切照著八股作文。江西老表的這種順向思維定式通常所產生的就是缺乏創造力的「高分低能」。可見讀書既可以為人類的進步插上飛翔的翅膀,同時也可以使人類的創造失去想像的天空。

江西老表,什麼時候能把「會讀書」真正轉化為「會有創造力」呢?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五個特點,就是有著強烈的官本位意識而缺乏市場經濟觀念。

不論走到贛鄱大地的哪一個角落,人們都會產生一個相同的感受,這就是江西老表「官崇拜」的情結非常濃厚。

在一座座姓氏宗祠里,祖先中誰的官最大誰的牌位就最顯眼。

在一本本厚重的家譜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為官進士者的名字。

在一個個古老的村莊里,最使村裡人自豪的是那些陳舊斑駁的官邸、官牌和官匾。

在一次次茶餘飯後,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當官。特別是那些業餘組織部長,更是趁機發布有關幹部的「新聞」,什麼某某人要到哪任職了,某某人要提拔重用了,某某人是一匹「黑馬」,講得繪聲繪色,聽得大家直瞪眼。

在一個家庭,不論是父親母親還是兒子兒媳,或是女兒女婿,只要有人提拔當官了全家都會情不自禁地舉杯相慶。倘若長期沒有人升遷,就會悲觀喪氣,尤其是男性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感到抬不起頭來。

同樣,在一個地方,在一個單位,一個人如果提拔得快,官做得大,大家都會贊他有本事並刮目相看。反之,一個人如果提拔得慢,或者久未得到任用,大家就會說他能力差,甚至投以鄙視的目光。怪不得在全省的每個地方和單位,都以出了大官而感到無比的光榮和驕傲。

一切以是否當官為尺度,一切以官職大小來衡量,這就是深深浸透在江西老表血液里的官本位意識。

正是因為這種濃厚的官本位意識,在江西老表中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官磁場」。許多人對做官趨之若鶩,有的人甚至為了撈個一官半職,不惜跑門子、拉關係,使出渾身解數,甚至無所不用其極。

也許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官場上,所以江西老表不太懂得市場,不太會搞市場經濟。

不像浙江人那樣可以把小商品做成大產業,不像江蘇人那樣可以把小企業做成大公司,不像廣東人那樣勇於渡船出海下南洋做商貿,不像上海人那樣敞開胸襟打造國際商埠,江西老表似乎對商品和市場表現得非常遲鈍。他們就像一個邁著八字方步的老先生和纏裹著厚厚臭布的小腳女人,或好奇地在市場經濟的岸邊觀望,或小心地在市場經濟的岸邊徘徊。所以,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偌大的一個江西省,除了清朝晚期開辦的安源煤礦外,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工商企業。省會南昌只有為數很少的手工作坊式的企業。就是在一百多年前被英國人闢為「五口通商」且有「小上海」之稱的九江,也僅有幾家規模很小的紗廠。

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江西老表市場經濟觀念的缺乏,是因為沒有受到近代資本主義的影響。這應該說是很有見地的。歷史給人們留下了這樣令人心痛的幾幕:當西方列強在十九世紀中葉從海上用炮艦轟開中國市場大門的時候,江西老表卻還沉迷在心性命理學的清談中。當沿海地區的工商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江西老表卻還沉迷在自己的那一片田園風光中。當鄰省的洋務運動和民族工業方興未艾的時候,江西老表卻還沉迷在農耕田糧應是全省頭等大事的舊式思維中。可以說,在市場經濟面前,江西老表幾乎是一張白紙,這樣他們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市場經濟意識。

然而,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曾記得溫州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市場意識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逼出來的,因為人多地少無法生存,所以只得出外做生意謀生。由此反觀江西老表,也許正是因為自然條件過於優越,到處山清水秀,土肥水美,使得他們坐享天成,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世世代代在這種舒適愜意的自然經濟生活中打發著時光。

由此觀之,江西老表缺乏商品和市場經濟觀念,與其說是官本位意識太強和沒有受過市場經濟熏陶造成的,不如說是優越的自然條件造成的。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既給他們帶來了大自然的巨大恩賜,但又使他們喪失了生存的壓力;既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又使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一個沒有生存壓力而又有著沉重包袱的群體,在充滿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是難免要沉淪和被淘汰的。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六個特點,就是樸實熱情,但缺乏勤勞刻苦精神。

在一般人眼裡,都覺得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勞刻苦,北方人比南方人樸實熱情,但作為徹頭徹尾南方人的江西老表好像是個另類。

江西老表的樸實厚道,可以說在全國都是有口皆碑的。他們對人對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好就好,是壞就壞,不會忽悠人,也不會耍心眼。而且缺乏靈活性,遇到問題不會隨機應變,遇到困難不會伸手,老實得簡直有些可愛。正如國家一些部委的同志所說的,江西老表從來就是不叫不到,不吵不鬧,不給不要。

江西老表的熱情好客,也是遠近聞名的。有人講上海人不大喜歡請客,不喜歡別人到家裡做客,不喜歡連續幾天陪著一位外地朋友玩。而江西老表卻不是這樣,每當「有朋自遠方來」,他們可是「不亦樂乎」,不僅把客人請到家裡,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燒上一桌具有當地風味的佳肴,盡情地讓客人品嘗。倘若客人要到什麼地方走走時,他們會主動陪同,不管花上多長時間也在所不惜。江西老表對待客人的情意,就像自家門前奔流不息的小河,清澈而又悠長。

如果說江西老表待人樸實熱情的話,那麼他們對待自己則容易滿足。容易滿足的結果,一方面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會導致勤勞刻苦精神的缺失。在江西老表中廣為流傳的「白米飯,木炭火,神仙不如我」,就是一種最典型最形象的寫照。

為什麼江西的百姓創業經濟不發達?

誠然,江西老表身上缺乏商品經濟的細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但同時與江西老表缺乏勤勞刻苦的精神也是分不開的。在奉行叢林法則的生意場上,他們沒有浙江人的那種「跑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遍千方百計,說遍千言萬語」的勤奮與頑強,沒有浙江人的那種「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吃常人所吃不了的苦,賺常人所賺不了的錢」的刻苦與執著,而是一遇到艱難困苦就灰心動搖甚至敗下陣來。所以,浙江人可以把生意做到全中國,做到全世界,江西人只能在本地小打小鬧,很難把企業做大做強。

這不由得又使人聯想到另一種浙江人。他們就是移民江西的浙江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新安江水電站的興建,大批的浙江人離開故土遷移到江西。當時,他們安家落戶的地方都是荒山貧壤。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如今這些地方都變成了全省最富裕最美麗的新莊園,而江西老表世代居住耕作的家園,儘管條件要好得多,但因為他們不願付出過多的汗水而大大落在了後面。

勤勞刻苦精神的欠缺,既是江西老表人格方面的一個缺陷,也是江西老表精神層面的一個缺陷。如果說這種缺陷表現在個體身上時還不至於構成大的危害的話,那麼當它成為一種群體性的缺陷時就是災難性的了。

歷史反覆證明,勤勞刻苦精神永遠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哪個地方的人勤勞刻苦,哪個地方的發展就快;反之,發展就慢,甚至停滯不前。

從唐代至清代中期,是江西歷史上最為發達的時期,尤其是宋代,更是江西老表輝煌燦爛的時期。

但是到了近現代,江西卻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中明顯地落伍了。

可以說,現在的江西老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江西是中國革命的老根據地,本來這是一塊令人嚮往和崇敬的紅土地,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區卻成了落後的代名詞。

江西是中國中部的一個省份,曾幾何時,由於既不能享受中國東部的大開放政策,又不能享受中國西部的大開發政策,江西老表這種不東不西的處境,被人戲稱為「不是東西」。也許是因為經濟發展與全國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不斷拉大的緣故,一段時期,江西老表到外地開會總是不聲不響坐在最後一排,有些人甚至不好意思說出自己是江西人。

江西老表有些被自卑感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人曾把江西落後的原因歸結為交通。毋庸諱言,交通興則江西興,交通衰則江西衰。自從二十世紀初期隨著京漢和漢粵鐵路的建成,南北交通的重心西移,江西的交通樞紐優勢便喪失殆盡,江西因而也就急劇地衰弱下來。

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從根本上來說,是江西老表的觀念和性格導致了江西的落後。

由於思想觀念的陳舊和性格的劣根性,因而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中華民族拉開改革開放大幕並逐步邁向市場經濟時代之際,江西老表卻顯得非常的不適應,顯得非常的困惑和彷徨。

江西老表明顯地感覺到了自身的陋習,也明顯地感覺到了自身的窩囊。

他們也想邁開大步向前進,但步履總是那樣沉重,甚至有些踉蹌。

他們也想揚帆出海闖世界,但總是覺得自己水性不熟,甚至有些懼怕驚濤駭浪。

他們也想開拓創新續輝煌,但總是覺得自己功底不深,甚至有些瞻前顧後。

所以,江西老表要在中國的版圖上重新崛起,就必須徹底衝破傳統觀念的牢籠,徹底改造自己性格的劣根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對江西老表整體人格結構的一種改造和重塑。

無疑,這是一個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痛苦過程,因為這需要解剖自我、否定自我,沒有足夠的勇氣是決然不行的。

同時,這也是一個不斷錘鍊和養成的長期過程,這就不僅需要一定的歷史時間,更需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搏風擊浪,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江西老表正在改造和重塑自己人格結構的征途上奮勇地前進,一個新時代江西老表的新形象正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可以肯定,江西老表人格結構和重塑完成之日,也就是江西老表重新創造歷史的輝煌之時。

江西老表,人們期待你們!江西老表,人們相信你們!

劉上洋,中國作協會員。發表於 《 光明日報 》( 2012年01月13日 15 版)2001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011年11月——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因為年齡已過60周歲(1951年8月出生),不再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答主是安徽人,江西除了南昌,別的地方我也沒去過,所以在這個回答里借對南昌的感觸妄圖去看待江西省,因此我的這個回答是很片面、非常不正確的。

今年春節後我去了趟南昌。如下的內容,都是自己的淺見和偏見。

第一眼給我的感覺,很破。南昌建市很早,從建築上能看得出她之前的富足,但都是先前的建築類型:樓房低矮,造型保守。同福州相比,福州的舊,舊的能看得出近代的韻味。而南昌的破,讓我覺得是建國之後的凋零。

江西其他地方我沒去過,就只有南昌,給我的總體印象,相較於一線城市和近海省會城市,她像是一個來自20世紀的。

南昌的風土人情我接觸的也不多,在大街上看到的,路邊的人很少有交談的,人們較為精瘦。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街道里看到了省衛生局,門面很小。旁邊有個省中醫學院,竟然還是紅磚砌的,都裂開了縫。

江西還給我的印象是很「紅」,井岡山、共青城、瑞金,太「紅」了,以至於現如今還在大力建設紅色旅遊基地。「紅」很好嗎?滿城的紅色烙印遏制住了南昌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傳承。鄱陽湖的浩淼、物華天寶的靈氣,慢慢地在銷隕。

《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之美所傾倒,嚮往著鄱陽湖的煙濤浩瀚,著迷於正一、龍虎道教的莊嚴神秘。可是,近現代的外來文化的強行介入,將先前的那份悠遠古靜的衝擊得支離破碎。

「昌大南疆」,美玉有瑕,若缺便是大成。朋友,單從自己家的省會上,你應當比我更加驕傲和自豪。

江西,適合活在古代。

如果有機會,還想去看看江西,希望她越來越好。


江西在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江西妹子看來是最好的!(捂臉(*/?\*))這裡的確沒有北上廣深的繁榮發達,但這裡有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這裡有歷史的印記,這裡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這裡有一條奔騰不息的贛江,養育著一代一代的江西人。也許別的省的人會看不起江西人,認為是大山出來的。可是那又如何?江西人勤勞善良,我周圍的鄰居都和睦相處。江西吃的東西也多種多樣,說幾個我比較熟悉的:鉛山的燙粉,贛州的臍橙——尤其要說一說一個叫德興銅礦的地方~這裡的涼皮涼麵超級好吃!ヾ ^_^?

江西貧窮,江西落後,江西偏僻,這些都不是我厭棄江西的理由。它讓我看到的青山水秀,比去任何大城市所看到的車水馬龍更加讓我難以忘懷。我愛這個地方,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想法,更不會因為別人的鄙視而自怨自艾。同時也希望江西能更加美好,讓每一個普通的江西人、中國人,都為江西省感到驕傲。


作為一個江西人,我只能說習俗風格不同,外省人可能很難理解江西人的傳統觀念。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江西宗族觀念濃厚同樣傳統習俗至今仍留存不少,有利有弊,很多時候我都認不全表親們過年的時候特別熱鬧好吃的不斷,滿屋子的人親熱交流過去一年發生的好與不好,每個人臉上都是笑著的,我們江西人時常自嘲江西窮,但是你要是拿其他省市換,我們住的未必舒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很悠然,江西中部地區絕大多數仍以農林為主,陌陌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綿延不絕的水田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有風一吹,綠色稻浪上下起伏,很美。江西的美,不大開大合也不過於精緻秀麗,古村落雕欄畫柱說不上是一寸一厘都是景,但也足夠精細了,春日隨處就是幾支桃梨爛漫,江西很美,它的美我們知道就好,江西工業一直不溫不火,基礎城建也是慢悠悠的,但是這不是壞處啊,早些年的大力發展工業帶來的環境破壞,需要長時間人力物力修復,江西發展工業口號有一句是這樣的,即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除了在江西大城市和追求工業的城市裡,我沒見過霧霾,我只見過炊煙裊裊,山霧迷濛。我見過贛江水清,幾艘小船江面撒網。夏末最愛的事就是晚飯後踏著夕陽散步,在江西中部的某個小縣城晃來晃去,家門外不遠就是田,田邊是瓜果蔬菜,不遠處又有一個小湖,湖邊有竹林有荷花有游魚對著散落水波的夕陽擺尾,划出一道散漫的弧。所有的人都不緊不慢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男女老少都喜歡晚飯後到處走一走,慢悠悠的走到哪算哪,沿路和相識的人打招呼,或者停下來聊一聊,星星亮起時相視一笑很快告別各自歸家。鄉下的老房子後是一個小院,一側種著桂花葡萄一片種著幾顆有些澀的橘橙夾雜幾顆甜蜜蜜的金桔,院子側開的門邊種著桃樹和枇杷,門外是幾顆柚子和枳椇,牆角是仙人掌鳳仙和梔子,牆上爬的一片是絡石和薜荔,靠路的一側杉木做籬雜灌做笆。院子里散養著幾隻雞還圈出一塊地方種著點蔥蒜辣椒。粗壯桂花的樹冠下擺著把躺椅,夏天就坐在樹下看星星吃井水冰的西瓜,冬天在旁邊空地上支起一張小桌擺上點瓜子花生,一群人曬著太陽閑聊。夏天裡快日落的江邊水花撲騰,年青小伙做完了今天的活約著去河裡江邊泡上一會,有空的時候約上幾個伴沿江邊撒上幾網,然後在古樟下睡上一覺就可以收網了,網到的魚分一分,沿路送給幾家親屬加餐,剩下幾尾小魚和條大魚,小魚拿去油炸,大魚看品種決定吃法。

我們的日子過的一向慢悠悠的,日子不同人有不同過法,我覺得現狀就挺好,守著山川江河慢慢過我們的小日子。

補兩張我垃圾手機隨便拍的幾張我家這十八線小城的照片。前兩張是贛江,第三張是公園,四五是老城區,當然江西其他城市我就不發了。


印個地球儀印都成這樣了!!!


扒取大數據製作得到——大家對江西的印象評價關鍵詞文字雲


手機不好答題,先填上關鍵字吧。

經濟落後,思想保守,文化上缺乏統一認同,沒有品牌和存在感,近代太平天國以來導致的破壞,中央的忽視,庸官的流弊。


雖然在其它人眼裡看來江西有點兒窮和落後,但是在我看來

江西的天很藍

江西的水很清

江西的人很美

江西的歌很甜

江西的媳婦很賢惠

別問我為什麼會放這張,因為我愛老譚,哈哈哈。

還有好多好多,說不完,我就是個愛家鄉的girl,么么噠!其它的我才不管呢…哼(傲嬌臉)


謝邀

老家江西,去過西北,主要在沿海待得多。

江西,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另註:具體社會人文資料請參考百度搜索關鍵詞 江西,這裡主要結合我個人的看法 ,歡迎交流。

先說好的。

環境,江西境內自然環境好,本來就屬於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境內河流眾多,東西南三面環山,藏風聚氣,風水寶地哈哈哈,(這不是瞎說,物產豐盛,而且從古到今,人文鼎盛,說幾個名字就懂了: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黃庭堅,朱熹,解縉,湯顯祖,陳寅恪,古龍,高行健,等等等)如果你高中曾因背誦古文而遭受不人之禮,,,當我沒說,,,

歷史上的江西數得出的大事,最起碼景德鎮古名「昌南」,連起來讀幾遍,是不是很熟悉的趕腳,,,再讀幾遍就是CHINA了,如你所猜,CHINA原因景德鎮瓷器文明海外海內,以前老外只要說到CHINA的瓷器,都是你懂得趕腳,這一聞名,就幫我大中華起了個英文名。

其他再說就有地域主義自豪感的嫌疑了 ,同樣百度「江西 」,或者「江西沒什麼了不起」。

不僅從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名人們說起,就是從江西省內密布紛紜的名勝古迹,也可看出江西古代文峰林立,風景秀美,不說了 ,上圖

我剛從百度查閱到這些史料時,也是感嘆不已,,原來我大江西也曾如此輝(niu)煌(b)!

只是傳統史家凡是說盛世,必有文治武功,文治起於文人,這點江西可謂史林璀璨,可是武功,這個就不是特別明顯,一大原因可能是都讀書去了,讀書讀多了就君子動口不動手,再者可能江西地處江南,境內物產多富足,少於匪盜強人,因此江湖氣息不濃,武風不盛,因此比較平和。

再立足現在,從我朝太宗鄧爺爺一句「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後,全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沿海省份,廣東,曾看過一文說此省富可敵國,敵的是哪個國家呢,韓國!再者福建,經濟也是搞得風生水起,更別說再往上的上海天津等城市。可是不說和這些發達省份比,就是和全國其他省份比較,我們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有潛力的。上文所表,江西省內環境優異,我曾將全國省份直轄市資料對比看過,江西境內空氣質量全國順數排名第二,第一的是海南,人家是海島城市,沒得說。可是再看另一份資料,各省份GDP排名,,,江西也是第二,可是是倒數的。

這點從我在去過的省份的經歷來說,也體現了這點,西北中部等省份多有國家政策扶持,或者工業等支柱型產業,更別說有黑乎乎的石油啊煤礦啊天然氣啊什麼的(這咱都不羨慕,咱有綠水青山),因此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水平都慢慢發展起來了。東部省份就別說了,哪個不是富得流油。因此在那些城市的生活比起來,本地居民多在本地工作謀生,因此生活氣息很濃厚,老有所養,弱有所依;工商業也比較發達,基礎設施也大多比較完善,我們的交通,教育,醫療,保健設施和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是說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是各個部分有機連接的不夠好,比如說我在贛州下火車後每次都要走很遠找公交,火車站前面上下那個樓梯啊,女生帶很多行李的話上上下下這是健身啊。不過前年回去的時候贛州火車站在規劃修整了,不知道現在效果怎麼樣了。

也正是因為經濟和沿海發達地區有差距,因此沒有多少優質工作,在百度提供的2013社會年鑒資料中提到:

2012年年末,江西常住人口突破4500萬人,達到4503.93萬人。2013年年末從業人員2588.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年末農民外出從業人員789.5萬人 。

在江西省,許多工作年齡段的人(包括農民工,工商業等個體戶,畢業大學生等等)都在外地工作,大多是在東南沿海,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城市省份,所以如果在平時回到江西三四線城市,特別是農村,你會發現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黃髮垂髫。沒有親人的陪伴,不能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一個比較讓人有鄉愁的話題啊,若有同等工作機會,誰願意遠走他鄉呢。

因此希望江西能奮起直上,大力招商,推動經濟發展,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再回到江西歷史上的文化高度,從一點可以看出來———「江西書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義門東佳書院和高安桂岩書院是中國設立最早的書院之一。宋代白鹿洞書院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華林書院延四方講席,鵝湖書院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白鷺洲書院以人才輩出、延續辦學800年而著稱。

可是在現代,就我自己來說,高考前後,感覺大不一樣。高考前,雖然很辛苦,可是感覺真的非常快樂非常有意義。高考之後步入外省外地學校,真有所謂登高望遠的感覺,暮然回首,在如今的高考招生制度下,江西省內高考招生人數和江西省內高校資源數量之比,對許多苦讀學子來說真是非常殘酷的。(昨晚還做個夢高考再來一遍,,可是夢裡全部都交了白卷!!!)

因此綜上:環境好,文化底蘊好,而且文風比較好(這裡的意思是學習氛圍比較好),但是由於經濟發展不起來(這裡最後要吐槽一下江西境內好一點的高鐵線路都沒有!!),因此社會環境比較落後,而且由於大部地區處於封閉內陸,自古又是小農經濟為主,再加現代社會主流人文素質由於受教育程度等形成 @婁鋼所說思想保守(小農經濟意識),在外地沒有品牌和認同感,還有特么的中央的忽視啊,你不想想你以前哪裡走出去的(敏 s 感 h 詞 i 啊 t 敏感詞啊!!!)

寫的很倉促,但大都是自己真實感受,不是很嚴謹。看看就好。


別名阿卡林省。思想保守,工業不發達,自然環境好,沒有存在感,好事壞事都輪不到江西。有品牌但存在感不高,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江西的。人才多,但培養了人才之後就去外省建設了,因為本省經濟不好。中央的忽視,朝中無人(從環江西高鐵網之類的就知道)官場貪腐太嚴重(雖然是外地的官多,但都是大老虎,蘇rong)總而言之,適合養老不適合發展

補充一條,江西地處中部文化底蘊深厚,但因為承載了太多文化,(不同區域都受到周邊不同影響)各種保守


我的家鄉


2016年12月29日更新:

我設計的:省級——地級——縣區級

現行層級:省級——地級——縣區級——鄉鎮級——(虛)村委會/居委會

在本設計方案中,我廢除了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政府,徹底實行縣級(含副縣級)以下自治。同時合併省份;增設地級市、縣和區;調整行政區級別和通名體系、官職名。

以下是我設計的我國分省政區圖: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原有行政區類別名改動變化如下:

自治區改為省或道;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改為「都」;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改為「府」、縣級市、副地級市、准地級市改為「郡」;地區行政公署、自治州、盟改為「州」;自治縣、旗改為縣。

下面將列出新增行政區行政長官及副行政長官的官職名稱:

正 副

都: 知事 參事

府: 知府 太守

州: 州牧 刺史

郡: 郡守 郡丞

里: 里正 里丞

鎮: 鎮長 副鎮長

路的三大行政長官官職名與副職名:

轉運使 副轉運使

路知事 路參事

提典刑獄使

道的三大行政長官官職名與副職名:

轉運使 副轉運使

道尹 道丞

安撫使 經略

(注1:道與省不同,一般在嚴重地廣人稀或管轄範圍極大導致省級政府放權反而更好管理或自治能力強且小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區或經濟落後需要向地方放權且地方財政不足以支持大政府的地區設立。道只管轄三個部門:轉運司,經略司,安撫司。

轉運司的行政長官為轉運使,負責財政收繳和撥款。經略司的行政長官為道尹,負責監察道所轄各州府,同時監察轉運司和安撫司,處理一般性事務;同時有「州府聯席會議」作為辦事機構處理重要政務,各州府行政長官參會參與表決。安撫司的行政長官為安撫使,負責道內的治安。

轉運司=省地方稅務局+省財政廳;經略司=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審計廳;安撫司=省公安廳+省司法廳+法院檢察院(司法裁定和法律判決需要送最高法院檢察院裁定,且司法獨立,此機構更類似於三個省級部門的聯合辦公機構)

三個司平級,互不隸屬。道尹可管理三司,但任免權仍歸中央。道尹對道政府的控制力遠低於省長對省政府的控制力。

與省相比,道的機構大幅壓縮。由於其只管轄副省級政區,因此大量省級政府的機構將被下放,賦予給州府履行相關職責。對於地廣人稀或是適宜小城鎮群聯合自治的地區,道是一種比省更高效的機構。

路的行政架構類似於道。以上關於政體的內容不是本系列文章的重點,因此不再過多展開。

注2:圖中紅色字體標註的行政區行政長官由上級委任;藍色標註意為直接選舉產生;紫色則代表間接選舉產生。)

更新:

本人的專欄:奎克洛克薯條炸魚店 - 知乎專欄

上色版來了!

———————————————————

更新:

首先,我重新規划了一下省級政區方案:

暫時未完全上色。

本人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會在以下網站登出方輿論壇 - 區劃改革

最新的版本會逐步列出來,網站中的版本可能更新較慢。最近還在製作,那個網站里的帖子很久沒更新了。

下圖為我設計的行政區劃層級和通名方案:

下面將列出新增行政區行政長官及副行政長官的官職名稱:

正 副

都: 知事 參事

府: 知府 太守

州: 州牧 刺史

郡: 郡守 郡丞

里: 里正 里丞

路: 指揮使 觀察使

鎮: 鎮長 副鎮長

道的三大行政長官官職名與副職名:

轉運使 副轉運使

道尹 道丞

安撫使 經略

----------------------------------------------------------------------------------------------------------

本人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會在以下網站登出方輿論壇 - 區劃改革

最新的版本會逐步列出來,網站中的版本可能更新較慢。

--------------------------------------------------------------------------------------------------------

從本人愛好出發說一點評價:區劃太奇葩,奇葩地前所未有。

第一,治所偏居一隅的、因轄區範圍包裹另一個地級市導致治所幾乎要跟下轄縣市分隔的宜春。

第二,袖珍地級市:新余、萍鄉、鷹潭。

第三,陸上面積最大的、下轄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

第四,幾乎被腰斬的地級市:上饒。

第五,東部地區東西跨度最長的地級市:九江。

第六,剩下一個瘦子大哥(省會南昌)帶著兩個胖子小弟(吉安、撫州)。

另外貼上本人自己寫的改革方案:

黑色粗線為地級政區分界線;紅色粗線為省界。

贛南與粵東、閩南組建閩潮省。

贛東與浙江、福建合併組建揚州省(省名取自漢代揚州,與今日揚州無關)

江西剩餘部分與湖南、除武漢與鄂東外的湖北合併組建荊州省。


少點紅色你會發現江西的文化底蘊很有味道


江西風景優美,環境超好的啊!


存在感很低~


大都沒答到點上感覺上面的答案

我來說說吧

1.人大都比較淳樸(也就是老實,這你可以看江西的同學);

2.宗族意識很重(江西是全國祠宗最多的省份);

3.女生們注意了!農村有很重的傳宗接代意識,有很多父母會一定要求生男孩(有些家庭就因為這個離婚的);

4.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都是山區,經常一個山頭一兩棟房子,過一山頭又一棟,而且山上種不了什麼東西會比較貧窮;

5.整個省大部分地方工業不強,當然環境比其他省好點,而且有很多旅遊的山水(五一別去廬山,那時候水都幹了);

6.由於本省好的高校少,吸引投資這方面沒有其他大城市好,所以本省很多人都是往外面跑。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