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史話——吃貨高級理論知識基礎
(友情提示,如果您尚未用餐,建議提前撤離)
談到燒烤,大家可能會迅速在腦中描繪出一幅模糊畫面。煙霧繚繞之中,穿著油膩圍裙的老闆兒正揮著蒲扇,手裡一把猩紅肉串在烏黑的烤架上翻來覆去。你若上前,老闆兒頭也不會抬,只是嘴角叼著皺巴巴的煙頭動了一動,擠出幾個含混不清的字:「兄弟,來幾個?」
大串拿上,啤酒擺好,在我們就要大快朵頤之時,就順便來聊聊這燒烤的前世今生吧。
(身在大排檔,雲深不知處~)
那是大概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我們直立人祖先身上的毛還沒褪盡,正光著身子,彎了背搖搖擺擺地在林子旁找果子吃。
只見天色突變,半空中「轟」的一聲炸響。啊!打雷收衣服了!許久沒雨水滋潤的龜裂樹榦被閃電一擊就著。火光迅速在樹林里蔓延,跳躍的火苗可嚇壞了我們的祖先,他趕緊沒命似的逃回自己離河邊不遠的洞穴。外面大火燒的嗶嗶啵啵噼里啪啦,把整片天都照得透亮。洞穴雖然陰暗,但至少可以擋風遮雨,讓我們的祖先可以平復被驚嚇的神經,放心睡到第二天天亮。
(嗯嗯,這就是我們的直立人祖先還原形象)
咕咕叫的肚子喚醒了我們的祖先,他不得不面對一天沒食可吃的窘境。好在外面靠近的樹林已經被燒光,火燒去了遠處,那就只有出去再逛逛,看能不能找到些什麼可以果腹的東西。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樹林變成大堆焦黑木炭,火焰留下的熱氣還灼的皮膚生痛。我們的祖先不敢冒險,繞著火場遛彎。只見地上許多飛鳥走獸都被燒成了黑炭,小到山雀鷓鴣,大到野豬腫骨鹿。雖然燙手,但飢餓驅使我們的祖先去勇敢嘗試一下。他肯定想不到,這就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第一次燒烤!
冒著被燙傷的危險,我們的祖先扒拉開大鹿被烤焦的外皮,一股熱油脂的誘人香氣頓時充滿了他的鼻腔。沉寂的唾液胃液立馬涌動起來,帶著天然火焰溫度的肉塊順著纖維的紋理被撕下一片。對從沒有吃過熱食的猿人來說這是多麼震撼,粉中帶紅的柔軟鹿肉進入我們祖先的口中時,可以想像他淚流滿面的神情。過去打獵來的獸肉要麼難以撕咬下咽,要麼冷冰冰吃下去噎在胃裡半天。這些問題現在全都煙消雲散,此刻,新鮮的桃李,大塊的根莖,帶著鮮血和絨毛的野兔野雞,統統被這熟透的烤肉所超越。
從此以後,再也一發不可收拾,人類愛上了烤肉,愛上了帶來全新飲食方式的天降之物——火。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求生和食慾的驅使下,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取火,用火。用火烤食物成了天經地義的方式。為了凸顯燒烤的正統和神聖,我的祖先在教育後代時引入了三皇伏羲教導人類取火烤食的神話故事。讓燒烤這種現代看之平常的飲食方式顯得更加神秘而偉大。
燒烤,可能算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烹飪方式。用比較正式的方式來解釋,就是用燃料加熱空氣,並把食物放在靠近這熱源的位置來加熱以便食用的方法。
燒烤的歷史:
我國流傳的成語「膾炙人口」,就是這種傳統飲食方式在漫長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膾」指把肉切成極細的肉絲,或者把魚切成極薄的魚片,再佐料而食。今日的生魚片便是來源於此。
「炙」就是我們熟悉的燒烤了。「炙」字下面是火,上面是肉的變形。先民在造字之時,就形象的給我們表現了烤肉的情景場面,一眼就能喚起我們對這種淳樸烹飪方法的敬愛之情。
史書記載,早在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燒烤便正式登上了宮廷宴會。周代宮廷八珍名菜里,煨烤過的乳豬羔羊就已在列。
距今兩千多年的春秋時期,《詩經·小雅·瓠葉》有言:「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就是說,鮮嫩的野兔啊,烤它煨它。君子備好美酒啊,斟滿回敬。一副朋友賓客飲宴的歡樂畫面躍然紙上。
燔和炙,都是烘烤的意思。不同在於「燔」更多指烤肉脯肉乾這類難熟的食物。「炙」更多指烤動物切好過後的一塊塊鮮肉,更接近我們今天的燒烤方式。
《孟子》里記載,弟子公孫丑有一天閑談時問孟子:「膾炙和黑棗哪一種好吃呢?」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膾炙啊!」可見膾炙的吃法在當時社會上的流行程度。
(圖為戰國早期硬陶炙爐)
漢朝統一中國之後,經濟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燒烤成為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除了直接烤肉,烤串也登上了歷史舞台。畫像磚《庖廚圖》、《燒烤圖》、《宴飲圖》中都呈現了不同的燒烤畫面,其中廚子各司其職,有負責以簽字串起肉塊,有負責在爐子上烤肉並不斷翻轉,有負責用「便面扇」扇風保持爐火。可見宴會中燒烤烤串的受歡迎程度。
(圖為山東嘉祥西王母、庖廚圖拓片,紅圈處為尊者進獻烤串)
(圖為陝西綏德四十鋪漢墓墓門畫像拓片,紅圈處為烤肉和烤串)
(圖為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綠釉陶烤爐)
作為重要的烹飪方式,燒烤在北魏時期名正言順的被《齊民要術》記載,二十二種燒烤方法被這世界上最早的農業學專著加以專門記錄。
公元六世紀的《南齊書》中記載,皇帝蕭道成的第五子蕭曄有才學,又放蕩不羈。他和幕僚們宴會時,大廚負責烤全鵝。他吃得興起,不等廚師切好呈上,就自己下場,解下佩刀親自切割燒鵝。那佩刀上裝飾的鸞鈴不住鈴鈴作響,場面不雅。等到從官勸誡,他才發覺自己已經失態。
到了隋唐時期,烹飪技術發展的更加變化多端。在長安城,慶祝官員上任升遷的燒尾宴上,琳琅滿目的菜肴超過五十八種。頗有權勢的韋巨源款待唐中宗那一次燒尾宴,純燒烤類就有五六種之多。「無心炙」,「靈消炙」,「逍遙炙」,「昇平炙」都是當時名菜。
(圖為唐墓壁畫《宴飲圖》)
其中,「無心炙」其實不是燒烤。志怪小說《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生性散淡,雖然當著官,但卻喜歡四處旅遊體會各地人文風情。一次他郊外打獵,因為專心追逐獵物而忘了時間。等待回過神來,自己已經是腹中空空手腳無力。人若是餓了,那便不會講究什麼體面。段成式只好牽著馬去附近村落一家一家敲門,討要些吃食。一位老婆婆給他開了門,婆婆見這位官員文質彬彬禮貌有加,便很利落的做了個豬肉羹。段成式很是感激,拿過碗卻發現裡面除了制過的豬肉啥調料也看不見。既然已經餓的難受,原本對吃比較挑剔的段成式也顧不得三七六二五,稀里呼嚕吃了個乾乾淨淨。等到肚裡踏實,他才發現這肉羹竟然好吃無比,稍稍回味竟然比自己在正經八百官府宴席上吃的大菜都超過許多。謝過老婆婆回家之後,段成式果斷讓自家的廚子仿作,味道竟然也不錯,於是他隔三差五便要吃上一次這肉羹。因為實在喜愛得緊,段成式就按當時最流行的取名方式把這種肉羹叫做「無心炙」。
「靈消炙」的食材非常講究,一頭整羊,能取用的只有上面四兩肉。經過特殊加工和烤制,非常容易保存,即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會輕易變質。
「逍遙炙」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用喜鵲舌和羊心尖烹飪而成。一說是唐睿宗款待自己九女兒玉真公主,為了讓向來吃素的小公主開心吃好,他讓廚師推著裝飾豪華的九龍食轝(類似送餐車)盛著烤制的一盤盤精緻素食送上來。其中一種量產的烤制素食就是「逍遙炙」。
「昇平炙」的要求就簡單一些,備好羊舌鹿舌,加工以後拌在一起炙烤,繼續連續攪拌混合三百次便能完成。
其他的燒烤類大菜更是不一而足。有難以形容,活烤小鵪鶉的「筋頭春」;還有比較正常的光明蝦炙、火煉犢、龍鬚炙、金裝韭黃、艾炙、乾炙滿天星等等。
及至宋代,國家商業繁榮,市民文化豐富多彩。民間飲食也不例外,燒烤因為加工方便口味上佳很受百姓歡迎。你可以在酒肆飯莊里吃到燒青蝦,蜜燒膂肉,燒獐肉,甚至今天名氣很大的燒鰻魚也在菜單之上。據反應當時首都開封繁華盛景的《東京夢華錄》記載,炙子骨頭、群仙炙、排炊羊、炙金腸都是菜譜上受歡迎的大菜。宋人入冬以後的「暖爐會」,吃燒烤就是重要內容之一。北宋呂原明的《歲時雜記》記載:「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臠肉於爐中,圍坐飲喝,謂之暖爐。」記述南宋臨安情景的《夢梁錄》里更是收錄了十多種燒烤食品。
(圖為宋徽宗趙佶本人所做的《文會圖》局部)
接下來,蒙古的入侵傳入了帶著草原氣息的霸氣烤全羊。明清時期,除了作為宴席的主食,燒烤也成為宮廷和民間宴席頭盤的必選項之一。
至於大包大攬的滿漢全席,燒烤更是常見,搭配也非常細緻。其中,招待蒙古貴族的親潘宴里,掛爐山雞和生烤狍肉要配上清香的荷葉卷, 蔥段和甜麵醬;招待親點大學士和有功之臣的廷臣宴里,片皮乳豬和烤羊肉則用薄麵餅來裹卷;清朝皇帝的壽宴上,掛爐沙板雞和麻仁鹿肉串是兩個硬菜;規模大到嚇人,兩三千人同時參加的千叟宴里,御膳烤雞和烤魚扇可謂水路並舉。至於其他宴席,每每都要配上燒烤二品才算功德圓滿。
民國時代國家陷入軍閥混戰,從北方逃難的人們給廣州和沿海地區帶來了大量不同風味的菜肴做法,粵菜和燒烤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以至於廣州被稱為「飲食天堂」。
燒烤可以說伴隨了人類整個文明發展史,在世界上其他文明繁衍的地方,一樣充斥著對燒烤的熱愛。
公元八世紀的西方,法蘭克王國填補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的長期空白,幾乎統一西歐。完成了豐功偉績的查理曼大帝用燒烤來犒勞自己。可他的御用醫師有些擔心大帝出現消化問題,便建議大帝多吃煮熟的食物,少吃烘烤的肉類。這個建議立刻被查理曼大帝斷然拒絕,他固執堅持的性格和他著名的屬下騎士羅蘭一樣,只要自己認定的事情,哪怕被敵人大軍圍困也不召喚援軍。在大帝看來,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就如同自我毀滅。
稍晚的時代里,著名的北歐海盜們向著西歐襲來。他們英勇善戰,相信勇敢的戰士犧牲之後會被女武神帶進瓦爾哈拉神殿。神殿里,每天都有盛宴款待這些英靈戰士,宴席上有美味的烤野豬和羊奶蜜酒。這是神豬沙赫利姆尼爾的肉,這頭豬一身的肉肥美無比,它每天都會復活,讓戰士們可以永遠也吃不完享不盡。
(1905年,埃米爾多普勒的畫作表現了英靈戰士們在瓦爾哈拉神殿暢飲,等待末日決戰的場景)
到了十七十八世紀,由於歐陸爭霸的原因,各國官方海盜和野生海盜們在加勒比海上橫行。他們搶劫敵對國商船,一時興起連中立國的也搶,讓整個海域充滿險惡氣氛。雖然海盜們大多目不識丁,但作為亡命徒的他們對吃喝玩樂那是很有心得。為了飽饕餮之欲,他們在海島上休息之餘搞出了火烤全羊全牛的吃法。陽光沙灘,敞著胸口綁著頭巾的海盜們忙乎起來。搶來的牛羊被刨開肚腹,稍微收拾一下,就從頭到尾穿在烤架上開工。這樣的做法看著既豪爽吃著也過癮,很對海盜們的胃口。即便是明天要面對敵國戰艦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也可以大氣不喘的吼道:「來啦,爺可是飽死鬼!」
這種加勒比烤全羊的方式方便可口,被稱為「barbeque」,也就是我們熟知的BBQ,後來開始在美洲歐洲流行。美利堅立國之後,開始向北美大陸全面擴張。大量來自歐洲亞洲的移民沖著對新大陸的憧憬和開始新生活的期望遷入美國。一些很有生活經驗的西歐移民為了保存食物,把留存的肉拿來熏熟以備不時之需。這種熏烤的肉類容易存放,味道還過得去。加上移民們和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接觸,在熏烤中加上當地的香料,烤肉技術更加成熟完善,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頗具特色的烤肉產業。
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燒烤種類: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見到這種同宗同源的飲食方式。當然,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燒烤逐漸在各地進化出不同的方式。
大致來說,現在燒烤分為中式燒烤和西式燒烤。其他地區的種類也很豐富,難以一一梳理。
中式燒烤因為地域差異和口味習慣不同,內部差別很大。
北方燒烤:
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帶來了各具特色的烤肉,羊肉串更是家喻戶曉。肥美鮮嫩的羔羊肉塊穿過紅柳枝,間隔著配上羊尾油,滋潤滑口,禦寒舔暖,那是難以抵擋的美味。冬日的夜晚,常常聽到街邊有人喊:「老闆,再來十個!」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成群的年輕人們擼串喝酒停不下口來,熱熱鬧鬧的氣氛讓人倍感親切。
北京河北地區的燒烤食物也享譽中外,北京烤鴨已經有300-500年歷史,有掛爐和悶爐加工的區別,技藝經過長期不同師傅的反覆改進,在國宴中時時出現,現在是河北地區的招牌飲食。
(圖為正宗新疆羊肉串。塊大肉美,烤簽為紅柳樹枝,帶有特殊香氣)
(圖為北京烤鴨,按前清傳統,可以搭配薄餅和蘸醬)
四川燒烤:
西南地區民眾不光有愛吃的習慣,也能不斷對菜肴進行本地化,很多城市都產生了自己的品牌燒烤。這種燒烤早已變成一種獨特的小吃體系,出現在街頭巷尾,低調親民。除了肉類,大量有地方特色的蔬菜,面製品,豆製品被加入燒烤。豐富的食材類型導致口味多種多樣,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其烤制食材往往切成小塊,輔以大量花椒胡椒孜然等佐料,食用時和啤酒以及清涼飲料十分搭配。
(圖為有著豐富食材的四川燒烤,多種蔬菜,面製品,豆製品可供搭配,圖片來自Mr.Coffee)
(圖片來自攝圖網)
廣東燒烤:
在廣東等沿海地區以「燒味」(英譯:siu mei)聞名。大大小小的酒樓餐館都有普及,既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配上米飯,成為「燒味飯」。味道總體偏鮮,甜,喜歡甜口的朋友們可是有福了。其中有叉燒,烤乳豬,燒鴨燒鵝等類型。靠近的香港地區也由此發源出自己的燒味系列,一般的香港人每周會吃兩次以上燒味,可見深受人們喜愛。流行的香港電影中,不管是彪悍的黑社會老大還是唯唯諾諾的馬仔,不管是敬業的警察還是和藹的街坊,都常常在燒臘店裡大塊朵頤。「記得帶半隻深井的燒鵝!」聽到熟悉的台詞,大家難免會心一笑。在台灣地區,燒烤文化也得到了發展,每年中秋佳節到來之際,萬家烤肉萬家香。烤肉活動成了台灣的另類特色。
(圖為香甜的廣式蜜汁叉燒,char siu)
(琳琅滿目的燒臘 Siu Mei)
西式燒烤同樣由於覆蓋地區的廣大而千差萬別。
美式燒烤:
燒烤在北美大陸擁有最廣泛的民間擁躉。據調查,76%的美國家庭擁有烤肉爐架,每年家庭燒烤吃掉的食物估計價值高達31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吃掉了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每個州的燒烤幾乎都有各自的風格,總的來說主要以木材為燃料做較長時間的熏烤為主。為此,美國人善於使用燒烤間(smoke house)來實現,把食材放進小房子似的燒烤間里,用木材加溫慢慢熏烤5-20個小時。為了不讓肉類失去水分,有時會放入一桶水保持適當的濕度。這樣烤出的肉一點也不幹材,咬下去可以深切體會到肉在加溫過程中形成的層次感。
原味已經非常可口,還有番茄醬,蘋果醬可以搭配。若有特殊需求,醋和芥末也是可以備選的調料。
對於沒有如此條件的家庭,一套攜帶型燒烤架也可以方便的滿足基本需要。在寬敞的戶外,一家人或者親朋好友一邊分享烤肉一邊談天說地,已經是這裡人們長期形成的一種飲食文化。
(圖為美國人自製燒烤間,smoke house)
(圖為攜帶型桌面燒烤架)
歐式燒烤:
歐洲的人們和美國人類似,也喜歡在戶外或者庭院里燒烤。但他們採用的烤爐一般沒有蓋子,是全開放性的模樣,而且形式不斷改進。在鐵板或鐵網上鋪上食材,用夾子定時翻動,當大家在旁閑談時,可以直觀的看到食材慢慢顯現出成熟的顏色,香氣也散發出來,逐步四溢,直至充滿整個花園的聚會。
(圖為歐洲後院火爐燒烤)
(圖為德國後院燒烤)
南美燒烤:
潘帕斯草原上的牧民牛仔們,早在4,500年前就發明了這種烤肉方式。豪放的人們習慣邊烤邊吃,肉不經腌制,調味料也以食鹽為主。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的廚師們相互影響,不斷融合技藝,甚至成為了巴西的國宴菜肴。最新的南美燒烤除了雞肉豬肉,還大量加入香腸以及蔬菜水果,比如香蕉,菠蘿,水梨,蘋果等,既豐富了燒烤的色彩和口味,也讓進餐結構更加合理。時下在各個國家,你若是見到「巴西烤肉」的招牌,那便是這種美食了。
(早期牧民和牛仔們在休息時大塊烤肉)
(左為烤菠蘿香草豆冰激凌)
除此之外,其他地區的燒烤也各有千秋。
土耳其燒烤:
聞名世界的土耳其烤肉來自世界三大菜系,和中國菜,法國菜齊名的土耳其菜系。橫行歐亞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兵鋒掃過許國國家,奧斯曼宮廷宴會裡烤肉因為簡便又美味,也非常迅速的傳至整個中東地區。20世紀60年代時傳入了歐美國家。這種燒烤以牛羊肉為主,明顯的特色就是那串滿層層鮮肉的旋轉豎立烤架,讓人過目不忘。
(圖為可以不斷切割的大型土耳其烤肉串)
日式燒烤:
出於日本人細緻的做事風格,燒烤在這裡演化成更多的小種類。像鐵板燒,照燒,蒲燒,生薑燒等等。
其中,由於二戰後日本生活物資奇缺,有時連鍋和盆都找不到。一位廚師就在神戶發明了直接用廢鐵板快速加熱烤熟食物的方法,哪知一炮而紅,分店開個不斷,成了後來鐵板燒的鼻祖。
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照燒雞,照燒牛肉,起源說法不一,有說是西雅圖韓裔華裔美國人的發明,也有說是日本本土發明再傳入西方各國。無論如何,大量醬油和醬汁讓你很容易記得這種美食。
蒲燒的方式則不會選用豬牛肉,它以鰻魚秋刀魚之類的鮮魚為主。帶著醬油濃香的細滑蒲燒鰻魚,配上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噢,讓人在店家外排再長的隊也值得啊。
對於豬肉,切成肉片,在生薑水裡浸泡足夠,再稍微烤一烤,暖身開胃的生薑燒就出鍋了。
(圖為日式鐵板燒)
(圖為蒲燒鰻魚飯)
韓式燒烤:
風靡一時的韓國烤肉早已家喻戶曉。食材里,牛肉佔有很大的比重。牛裡脊,牛排,牛腰,牛舌,都是最常見的選項。這種飲食方式與其說是烤,更像是「煎」,食材不用接觸明火,放在烤盤上慢慢煎熟。食客們往往親自上陣,自己操作。而食客們的燒烤手藝是否過關,就直接決定了究竟是半焦半糊還是人間美味:)
營養與危害:
如此眾多的燒烤方式,讓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愛。燒烤讓人們攝入了充足的蛋白質,油脂和維生素,對大腦發育和維持正常功能有很大幫助。
對於甚囂塵上的致癌說,有研究表明,享用燒烤之後,吃一定量的梨和蘋果等瓜果可以有效排出致癌成分的代謝物。而且低溫燒烤產生的有害物質遠遠低於香煙。只要適量食用,避免吃烤焦的部分,人體本身的新陳代謝就可以消除大部分風險。
誠然,如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大為改善,燒烤的營養價值對人們的益處相比過去舊時代有所下降,而且燒烤的過程會讓食材本身的營養成分有一些流失。但燒烤本身早已從一種單純的飲食行為變為社交娛樂的綜合體,讓大家在大快朵頤之時也無形中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
「快樂,不也是一種重要的食物嗎?」
(本文轉發自本人頭條號,謝謝關注)
推薦閱讀:
※陸貞傳奇——奇葩中的航空母艦
※唐朝到底有多開放?這塊被棄的石碑全暴露了……
※[Crash Course] 大歷史筆記(總10集完)
※霍華德·馬克斯最新備忘錄:歷史再度重演(官方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