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做到這3點,提升會更快
這樣學習,提升更快
文 | 悟恩 圖 | 網路
01擴大知識圈
做橫向課題,需要在不同的行業間進行切換。
我全部參與加上部分參與的橫向課題,算起來也有十幾個了。
記得小區管理課題第一次調研單位是華南某協會,負責人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大叔。
大叔本科是在國內名校讀的法律,碩博則在國外,回國後就成立了這個與小區行業管理相關的協會。
經過多年累積,大叔在業內已經很有知名度,也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加之法律出身,對相關法律熟悉自不必說,且對不少法律條文的漏洞都分析得很透徹。
結果,他如數家珍,我則一頭霧水,因為他口中蹦出了很多我從來不知道的專業名詞。
無法,只好不斷地進行針對性的補充。
實際上,每一次行業轉換,我都能對自己的知識庫進行擴充,而隨著知識面的擴大,也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偶爾靈光一現的融會貫通,更會令我的思維與眼界有新的飛躍。
有些讀者跟我反映,說寫了很久,但是沒進步,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知識沒擴充,二是思想沒提升。
根治這兩點,都需要你對新領域、新思想進行學習與歸納。只在已知、熟悉的地方打轉,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其實只是原地踏步。
就像學數學,你學會了加減,就要去學乘除,然後去學微積分——熟悉了1+1=2 ,每天算,很輕鬆,很愉悅,但實際上是浪費時間,去學微積分,儘管難,但一旦學會,便有質的飛躍。
要迅速提升,除了要對現有知識不斷歸納、深化外,更要去學自己不知道的,不懂的
——實際上,新知識給你帶來的新靈感、新啟發,常常也能讓你原本遺留的、想不通的舊問題迎刃而解。
有意識地去擴大你的知識圈,這是關於提升我要說的第一點。
02提升元認知
知道表象背後的真實因果
世事繁雜,沒有一套理論是可以嵌套在每一件事上的。
從這個角度看來,學習確實沒用——但這樣的結論顯然是錯的。
覺得學來學去沒什麼用,是因為「元認知」沒有得到提升。
何為「元認知」?「元認知」是認知心理學中的術語,學術一點的定義是「對思考的思考,對錶征世界的表徵」。
如情緒問題,易怒。
易怒表面上是因為你被詆毀,本質是你的大腦對外界的應激反應。
前者只會讓你慌亂,甚至起報復心,因而引致難以控制的後果;
而後者,則會讓你覺察——由自我覺察而來的自控是最自然,也是最究竟的。強行壓制怒火,只會傷身又傷心。
後者就是元認知。
所謂理智、理性,就是這麼來的。
元認知,就如同佛學、人本主義中的「正念」,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對自我思想與行為的覺察。
有了覺察,就會有改變,而且是究竟的,有效的改變。
元認知讓我們知道事物背後的基本邏輯,因果關係,繼而提高我們去偽存真的能力。
藉由元認知,我們可以對不同的事情進行分類(熟練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下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究竟法」。
舉個例子。
研究機構、諮詢公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長則一兩年,短則幾個月)就能深入地了解一個行業,並找到癥結對症下藥,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邏輯,並有相關的人才配備。
現有事實(通過針對性的學習與數據獲得)——>解構(自身的專業分析能力)——>發現問題(正確的思維模式)——>提出解決方案——>行動(試錯)——>成功(重構)——>新路
這種思維模式,其實也是「元認知」。
所以,如果要迅速提升,靠看一些只講述表象的書收效甚微,你要學的,是可以直抵根本的知識——這類書通常都比較晦澀難懂,因為它們不通俗。
但你要慢慢啃,懂了,你的思想就會有飛躍,繼而修正你的行為,帶來預期的效果。
03實踐才能出真知
讀了很多書,卻沒有讓自己改變,皆因沒有用到實踐上。
讀書有潛移默化之功,於人之氣質,于思考模式都有作用,這當然不可否認,但實用類的知識,你不用,就等於沒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曾國藩在論為官之道時說為官者當有「五勤」,其中的第一勤就是「身勤」。
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曾國藩全集?家書》)
不論艱難險阻,都要親身體驗,親自品嘗,這就是實踐。
心學大師王陽明則說知行合一。
知與行,是合一的,少了行的知,不算真知。
如心理學,你看了一大堆,但情緒依然控制不了,那跟沒讀沒有區別,又如商業技巧,你刷了N個名人課程,卻沒在交易行為中用上,等於沒刷
——當然,即使沒有機會實踐,那把它們分享出去也算,至少這樣於你也能產生價值。而且,這也是讓別人替你查漏補缺的途徑之一。
所以,要想通過學習快速提升,勢必要立即把所學用於實踐,從試錯,到總結,到駕輕就熟。
最後總結一下——
快速提升=學新知識+提升元認知+把所學用到實踐中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希望此文對你有啟發,祝進步!
推薦閱讀:
※生活在別處——英國留學生回國進入國企工作2年的心路歷程
※如何超越「平台」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回到2049這樣的節目是我的夢啊!!!
※新春寄語:跳出來,海闊天空
※誰都有值得講給別人聽的苦難故事,別讓自己和孩子走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