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有疏解壓力?哪些又被疏解?

中國的大城市其實都一樣:長遠看都面臨用地緊張問題,地沒辦法增加,又想經濟持續增長,只能想辦法提高「畝產」。於是落後產能搬離,為高端產業騰出空間。

這就是大城市通行的做法(如:華為生產廠搬離深圳),官方統稱為「退二進三」。低端產業被擠出,本身就是擠出了某些勞動力。因為除了發展經濟,特大型城市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控制人口。人口太多了城市負荷不起,產生眾多城市病。但城市的經濟發展又需要持續吸納高端人才,於是某些所謂的「低端者」便成為了「騰籠換鳥」那個被從發達地區換出來的對象。畢竟,總不至於為了保障這個群體,而禁止貢獻更大的高端人才進入吧?

於是道德爭議出來了。

一方面,政府當然不可能公開,把人口分等級,甚至歧視某種勞動力,但實際上政策明顯是不對稱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今年全國大量大城市都對人才落戶給予了優惠政策——給錢,給房,給戶口等等。而低端者又給予了什麼呢?什麼都沒有!難道這就不是歧視嗎?所以城市的發展戰略本身就是在擠出某些勞動力了。

另一方面,高房價也成了擠出某些勞動力的利器。在大城市打工,如果收入一半都租房了,那勞動力自然會衡量:回家鄉工作收入雖低,但能省下租房的錢……但是大城市的原住民和精英是不會有這個問題的:原住民本來就有房,可以加錢以舊換新啊;而精英的收入增速更是會快於房價增速,房價對他們來說也是不成問題。

問題是收入又低,又要賴在大城市的人該怎麼辦呢?

這裡我們要先區分清楚什麼是「某些勞動力」:家政、快遞這些根本不是低端勞動力,月嫂、育兒嫂、快遞月入過萬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而建築、安保、餐飲這些工作穩定且基本都有住宿安排。所以,所謂「某些勞動力」是指那些收入低、且工作不穩定的群體。這個群體競爭力低,多在大城市碰運氣,長期滯留對城市與個人均無好處。

那大城市到底要不要為他們提供保障福利呢?我沒有答案,只提幾個疑問:

1、如果要提供保障,那麼這個保障應該由其戶籍城市負責,還是由所在地城市負責呢?

2、大城市的財力能幫多少這樣的人?又能幫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說臨時收容、給口飯吃當然沒問題,但如果他要更大的權益呢?比方說給不給廉租房、公租房他們呢?

3、大城市最終能容納,要容納多少人呢?

再看回這幾天網上的各種論調,某些學者蹭熱點,想搏些廉價的點贊,於是張嘴籠統地說「勞動力沒有高端低端之分」,轉而大談政府的道德與責任等等,此等言論極不負責。要知道政府的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納稅人湊的,如非救急,哪個納稅人願意長期扮演救濟者的角色?

當然,管理者習慣了花錢不問納稅人,也導致了社會這方面的觀念不足啊。

推薦閱讀:

雲端上的心靈棲居

TAG:中國城市 | 投資 | 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