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慾望有多重要?
直面慾望有多重要?
文 | 悟恩 圖 | 網路
1.接納慾望
國人向來恥於說慾望。
內斂,含蓄,這是我們的傳統,特別是所謂的受過教育,事事講體面的「有識(知識)」之士更是如此。
我們呈現的,多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半推半就,少的是直抒胸臆,我要我就喊。
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一則,會錯過很多機會,對那些善於表達,敢於說要的人來說,這就是你主動讓出來的機會。
——你的不聲不響,大多換不來別人的明察秋毫,待主動的人得手了,你又呼天搶地,說蒼天無眼世道不公,這是要鬧哪樣呢?
二則,總是把謙虛掛在嘴上,如「不行不行」「難以勝任」,長此以往,會容易讓這些信息進入自己的潛意識裡。
一旦到了潛意識,就成了一堵阻礙你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牆。一些莫名其妙的失敗,一些讓人沮喪的時運不濟,就是這麼發生的。
這就是潛意識的力量。
這聽起來很玄,但是有心理學的科學依據在裡頭的(可參考《為什麼說「自我催眠」是必要的?》)。
所以,言語上可以迂迴自謙,但對自己的慾望要勇敢接納
——即使你要為自己打造一個謙遜有禮的形象,也記得嘴上「承讓」,但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是可以的。
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知道么?
一個富翁向公眾發出一個徵集,問題是: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答對者,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
最後答對的只有一個人,答案是:強烈的慾望。
是的,是慾望,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的說辭。
2.慾望讓你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麼
理想常常為我們的慾望背鍋。
曾經有想寫作的讀者問我,喜歡寫作,應該怎麼做?
我說
——如果你純粹喜歡寫,且有足夠的物質/財富基礎,那就隨心寫,傷春悲秋也可,天馬行空也罷,先別管別人是否認可——或許你有足夠的才華可以讓你在若干年後一朝成名天下知呢;
——如果你要把它當作職業,說白了就是要換成錢的,就要適當妥協,在作品與市場之間達到平衡。
你是喜歡寫作,還是喜歡寫作那份你以為的安逸光鮮,還是喜歡利用寫作成名成家後的財富或名聲?
選擇哪項都可以,並無高下之分,更不存在道德審判,只要你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慾望。
這樣一來,你才能在行動上有所取捨。
例如,你要的是最後一項,則不一定要選擇寫作,可能做別的、你擅長的事,能讓你更快得償所願。
又如,如果你要用寫作賺錢,就不能過分珍惜羽毛,因為很多時候,清高於非天才而言並非優點,反而是桎梏——大多數人,應該是先適當迎合,再一步一步凸顯個性的。
所以,別總拿理想說事,想明白,搞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很重要。
3.正視慾望,是為了明確方向
為什麼一定要直面慾望?
因為你不面對,目的就不明確,就會方向不明。
舉個例子。
有些人想轉行,說不喜歡手頭的工作,其實未必,TA不喜歡的,不過是這份工作錢少事多離家遠。
在這裡,賺更多的錢就是真實的慾望,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只是說錢總覺得彆扭,覺得俗,於是就搬來高大上的「理想」做說辭:這不是我理想的工作。
這話當然沒錯,只是偏了。
你要的根本不是什麼理想,而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且在這三個選項中,錢是核心——錢多了,事再多你也能忍受,而離家遠的問題當然也能解決,大不了在公司最近的小區買套房唄!
——連不同省份不同城市都不是距離,何況是同一個城市的東西兩端?
承認是錢的問題,就想辦法賺錢啊——或在本職工作提升自己,以達到升職加薪的目的,或開闢第二職業,增加收入。
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簡單直接。
給自己造一個雲遮霧罩的標靶,反而容易造成視覺不清,持續跑偏。
4.承認慾望,才有針對性的方法論
接納慾望,明確目標,才能找到與之匹配的最佳的方法論,而不是南轅北轍。
如我在推文《這6點,讓你變得更有價值》里提到的,那些穿著名牌卻賣著8.8元女裝的老闆娘,她不會認為賣低檔服裝而丟人——因為在生意里,體面不是目的,賺錢才是目的——所以,儘管她再愛美,她頂多自己穿名牌,但不會把這種思路套到買賣上去。
又如追女孩,喜歡她,得到她,這是慾望。鞍前馬後,按部就班,吸引注意,這是方法論。如果連喜歡都不承認,不明確,跑去獻殷勤那不是沒事找事,上門找虐么?
當然,直面慾望不是叫你膽大妄為以至違法犯紀,而是叫你放下內心不必要的干擾,去做可以實現你的目標的事——我要得到什麼,所以我現在要做什麼。
直面慾望也不是叫你厚顏無恥地索要,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針對目標提升自己,直到你能把你要的像吸星大法一樣吸過來。
5.對慾望,要平衡,不要對抗
慾望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並無善惡之分。
從某種意義上講,慾望與理想本來就是一對雙胞胎,理想不過是美名化的慾望而已(捨己為人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自我實現的慾望),兩者的區別在於
——理想大多大而化之,顯得空洞。慾望則比理想直接、具體。
如此而已。
慾望是要直面,要平衡,而不是對抗的——對抗就是扭曲,即使不傷人,也會傷己。
有一個定律叫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揭示的是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這裡的動機,其實也可以解讀為慾望。
也就是說,中等強度的慾望,是最利於任務的完成的——此時,它既不會少到推不動你,又不會讓你過猶不及。
可見,無欲並不為剛,能直面且駕馭慾望,方為剛。正如任正非在講華為時談到的:是慾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
總之,慾望是只能被認知,而不能被摧毀的。適度之欲為利,過度之欲為害。
說白了,對想要的,大可大方承認,大膽追求,即使不讓別人知道,也要自己明確。明明想要卻在潛意識裡拒絕,這樣的分裂,並無好處。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好。
推薦閱讀:
※這裡是廣告·《情不自禁》的初次邂逅
※危險的心理諮詢
※榮格分析心理學在中國丨 羅伯特·漢德森與默瑞·斯丹的訪談
※意志力
※春節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