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研究# 9【PNAS:種間關係調控青藏高原樹線的上升速率】
【PNAS:種間關係調控青藏高原樹線的上升速率】論文鏈接
①樹線作為直立樹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或緯度北界,被視為森林生態系統響應全球變化的敏感生態指標。國際上普遍認為,樹線上樹木的生長主要受生長季低溫限制,學者們以此為基礎提出生長受限假說來解釋樹線形成機制。基於生長受限假說,氣候變暖將導致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遷移。然而,全球樹線調查數據顯示,過去100年來約50%調查樣點樹線位置呈上升趨勢,其餘則保持相對靜止狀態。以上事實揭示,除了氣候因素,非氣候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著樹線位置變化。然而,我們目前仍不清楚非氣候因素如競爭等種間關係如何影響樹線波動;
②青藏高原擁有北半球海拔最高的高山樹線,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少,是探討氣候和非氣候因素對樹線變化影響的理想區域。本研究通過建立青藏高原雲、冷杉樹線樣地網路(圖1、2),調查了過去100年來14個固定樣地(30m×150~200m)樹線位置的時空變化動態,發現9塊樣地樹線位置上升13-80米,5塊樣地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或僅小幅度上升(0-5米);
③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樹線位置傾向於向更高海拔爬升,但爬升速率受到樹線之上高山灌叢或草本植物蓋度和高度的調控。因此,採用 「植被厚度(或體積)指數」(樹線之上植被高度×蓋度)可以定量模擬樹線位置的變化(圖3);
④模擬結果顯示,植被厚度指數可解釋69%的樹線變化。當植被厚度指數 < 0.64時,樹線之上植被群落可提供有利的更新微環境,從而有利於樹線爬升;植被厚度指數> 0.64時,種間競爭則會抑制樹線的爬升。儘管不同樣地樹線爬升幅度不同,所有樹線種群密度在過去50年來均呈顯著增加趨勢;
⑤由於難以量化非氣候因子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模擬和預測生態系統變化具有挑戰性。此研究把種間關係作為定量化生態指標,揭示了種間關係調控著樹線變化的速率。這為深入探討高山樹線形成和變化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定量模擬氣候變暖背景下的樹線變化提供了新思路。一作&通訊:梁爾源(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6-3-3.
Fig.1:
Fig.2:
Fig.3:
推薦閱讀:
※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天上」是不是指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青藏高原研究#18【Ecology: 種群競爭加強可緩衝變暖對高山樹線生態系統的有利影響】
※中國在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紅河等出境河流上的水利水電工程進展和規劃是怎樣的?
※#青藏高原研究# 10【Nature Communications: 印度平原深對流系統為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主要來源】
※#青藏高原研究#26【Global Change Biology:積雪變化對高寒植被生長的影響及其生態學機制】
TAG:青藏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