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的宏圖偉願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三)

日本的發展似乎有一個規律,在經歷一次海上危機之後,勢必有一次海上擴張。

在大航海時代,正值日本的戰國時代,如果說德國是在市長打州長,那這時候的日本可能只能算是鎮長打鄉長,與德國不同的是,德國打來打去還是那些邦,但是日本的藩越打越少,留下來的也越打越大。

戰國時代的日本

在其中最能打的織田信長市長即將當上省長的時候,本能寺事變改變了一切,最後是織田信長的部將豐臣秀吉一路高歌猛進,最終統一了日本,窮小子成為了「關白」。

豐臣秀吉

遊戲中的織田信長形象

這一時候的日本,有一個有野心的決策者,一群能征善戰的將領,十數萬身經百戰的士兵。

國內的仗打完了怎麼辦?到國外去!到朝鮮去!到明朝去!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我們不要吃生魚片!我們要吃肉!於是豐臣秀吉給朝鮮宣祖大王李昖寫了一封豪情萬丈的國書,直言「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

十五世紀的亞洲

這時候朝鮮人樂了,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這玩聊齋?就你知道假途代虢,我們就不讀《左傳》的?不知是出於對宗主國的忠誠還是對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反正朝鮮是拒絕了豐臣秀吉的要求,這下日本有出兵的理由了。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這是「田中奏摺」里的話,但是這個戰略卻與豐臣秀吉的對外方略如出一轍。

1592年,豐臣秀吉點起十五萬兵將分為九軍殺奔朝鮮。跨海作戰,水軍為先,日本水軍先鋒九鬼加隆作為優秀海盜,水戰經驗豐富,朝鮮水軍主力在元均的努力下終於全軍覆沒,日軍的主力得以以微小的代價登陸。

文祿之役

朝鮮水軍不堪一擊,陸軍還不如水軍,朝鮮《宣祖實錄》載「昇平兩百年,民不知兵,郡縣望風奔潰」,在陸軍進展神速的同時,日本水軍也在積極謀劃登陸,試圖同陸軍南北包抄朝鮮軍隊。

但是朝鮮水軍主力雖然被打垮,並不是說朝鮮沒有水軍了,譬如李舜臣和他的龜船部隊。

李舜臣

此公兵艦雖少,戰鬥力卻很強,先後經過玉浦海之戰、唐浦之戰,給九鬼加隆等日將留下了驅之不去的恐懼,但是李舜臣的部隊實在太少,很難左右整體戰局。

龜船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三千里錦繡山河的朝鮮,八道丟了七道半,僅存平安道的義州一帶還在朝鮮人手裡。在明王朝派出援軍後,雙方在戰與和之間扯皮,一直糾纏到1596年。

朝鮮八道

終於,長時間無結果的談判耗盡了豐臣秀吉的耐心,於1597年再次兵發朝鮮,日方稱此次為「慶長之役」。

慶長之役

這次,日軍出動了14萬人,分為八個軍,但是主要將領還是上次那撥人,但是朝鮮方面就不一樣了,起碼水軍是這樣,統領者不再是難纏的李舜臣,而是愚蠢的元均。

他繼續了之前的優良表現,在他的努力下,把朝鮮水軍兩百餘艘戰船搞成了12艘,但是日本人也是考慮不周,居然把元均打死了,倘若此公還在,想必日本水軍壓力會小不少。

元均死了,水軍不能沒有管事的,只好又把李舜臣請了出來。在元均把朝鮮水師禍禍得差不多的時候,朝鮮基本上喪失了制海權,此時大明的援軍又未至,在黃海之上,似乎是由日水軍說了算了。

但是猛人始終是猛人,僅憑那剩餘的十餘艘戰船,李舜臣還是在鳴梁海域狠狠教訓了日軍,前些年韓國曾拍了一部電影《鳴梁海戰》,即是此戰。更令人稱奇的是,此戰居然打得日水軍不敢輕易招惹朝鮮水軍,拱手讓出了制海權!

鳴梁海戰

這從側面表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的海上作戰能力實在太差,日本雖是島國,但近代以前無論是造船技術還是作戰理念都難稱是海上強國,別說稱霸東亞,對付朝鮮水軍都顯吃力。鳴梁一戰後,日本水軍在「慶長之役」里就鮮有作為了。

此次戰爭里日本水軍的最後一次出場是掩護大軍撤退,1598年,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病逝,遺令侵朝大軍撤回。

但是這個撤退可不像登陸時那麼簡單了,為什麼?因為此時非但有難纏的李舜臣,明朝來援的水軍也到位了。陳璘和鄧子龍率領的廣東水軍與李舜臣的朝鮮水軍合兵一處,在露梁海域同日水軍決戰。

露梁海戰示意圖

露梁海戰絕對是日水軍的噩夢,因為除了李舜臣的龜船外,還需要面對明軍水師的「先進武器」,船舷上有「虎蹲炮」,封鎖線上有「水雷」,接舷戰時還有「火龍出水」,這玩意簡直就是16世紀的反艦導彈啊!

虎蹲炮效果圖

火龍出水效果圖

此戰日本水軍可是吃夠了苦頭,在歷時一天半的露梁海戰里,只有少數日軍艦船逃離,是役之後,日本有兩百餘年沒有再向海外用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關注公眾號「歷史與國關」,聯繫原創作者獲得授權。

請看下集:甲午:伊藤博文的豪賭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四)


推薦閱讀:

TAG:日本歷史 | 朝鮮王朝李王朝歷史 | 海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