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敢說超越,連「趕上」都力不從心
0
當代文學、藝術大師木心有一首詩題為《從前慢》,裡面寫道——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言外之意,現在什麼都快了。
以前的通路,是一個驛站與另一個驛站的對接,靠的是馬。
現在的通路,是一個電郵與另一個電郵的對接,用的是光纖。
前者得花上十天半個月,後者,只需要若干秒,甚至一瞬間。
於是,咱們一天做的事情,換古人估計得做好幾個月,如千里傳書,萬里約戰,如東半球與西半球的溝通往來……
迭代,更新,越來越快……
1
剛畢業工作那會兒,觸摸屏還是那種電阻式的(據說因為那時候電容屏成本還沒降下來,難以量產),而且是名符其實的稀罕物,往往是一台體積龐大的機器,被隆而重之地擺放在商場的顯眼處,點開,是城市地圖或購物指南。
機器功能單一,且用起來極不流暢,用手指滑動時,屏幕的反應時間有時會延遲好幾秒。
但當時還是感覺特別有趣:手指在」外面「,滑鼠在」裡面「,在」外面「的手指能控制在」裡面「的滑鼠,好,神,奇!
於是,每次路過都要屁顛屁顛地過去劃拉幾下⊙﹏⊙b。
結果,短短几年後,反應靈敏、迅速的電容觸摸屏就開始大行其道,更用在了而今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上了。
這就是科技領域的摩爾速度。而實際上,摩爾速度這個名詞現在都少見了,因為已經不足以形容。
2
最近在做一個與小區管理相關的課題。
期間到相關單位調研,發現他們已經在推行一款針對全市小區管理的APP,來協助業主組建業委會,同時更好地監管開發商與物業服務公司。
以後業主投票、小區資訊以及物業服務公司的信息公開及服務指數排行,都會出現在這款官方統一開設的APP里。
這對業主來說無疑是好事一樁。最起碼,這會促進物業服務公司在財政、信息公開方面更進一步,也令業主更方便、快捷地向職能部門表達訴求。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
廣州的醫院推行無窗口挂號已有一段時間。
舉措施行的本意,是減少病人浪費太多時間在排隊上,同時杜絕黃牛黨——黃牛黨能不能杜絕不知道,但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是肯定的。這裡不說這個。
說無窗口挂號剛實施時,在新聞上看到有記者到醫院現訪,發現了一個現象: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用的是老人機,不會用智能機。有的會用智能機,但挂號流程對他們來說還是挺複雜的,既要關/注/公/眾/號,又要點擊哪哪哪的,他們不會。
所幸醫院早已預料到會有不會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挂號的病患,所以留了一個人工窗口供這些人使用。
不會,就只能比會的人浪費更多時間在排隊上。
即使無可奈何,即使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又能怎麼辦呢?
若干年前開始網上售賣火車票時,就有人提出異議,說這樣對那些不會上網購票的人來說不公平啊!
然後呢?然後這個異議就被淹沒了
——因為即使存在不公平,也依然要干。畢竟不會上網購票的人是少數,而所謂的公平,不過是少數人的利益服從大數人的利益而已。
3
我是很後知後覺的一個人,至少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1)我兩三年前才知道能在網上購汽車票,還是一個舊友告訴我的,說他早就網上買了,不用專門花時間去排隊。現在呢?發展到直接用手機上汽車站的服務號,方便又快捷。
2)早在三四年前,就有同事叫我玩知乎,玩公眾號,說很多作者都在這上面累積了不少資源,結果我一直無動於衷,直至去年起步,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不是說這樣就一定沒有前途了,而是時機晚了,要取得相同效果就要付出多幾倍的努力:早是「藍海」,晚是「紅海」,藍海是給你暢遊的,紅海是一大鍋餃子一起蒸的……
先來與後到,就這區別,無可否認。
曾不止一次跟父母開玩笑,說,等我老了,我也就是一文盲。
說這話,一來是為了安慰他們的」不懂「,二來也是為了警醒自己,不要讓自己落後得太多。
最起碼,不要成為那一座掛在牆上卻忘了時間的,停止跳動的笨鍾。
待年老體衰,起碼還能生活自理,要交個電費水費上網費什麼的,還知道怎麼操作,也能替孩子節省節省時間——雖然這個「理想」難保到時候還能不能實現,畢竟誰知道幾十年後交水電費要怎麼交呢!
4
我們其實並不懶。
而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
這種丟失,令我們落後,也令我們錯失了很多風景。
我們以為現世安好是常態,以為安於現狀是一種值得推崇,最起碼值得理解的態度,結果才不知不覺地,就被」後浪拍到了沙灘上「。
事實是,現如今,學習與進步已經不是形而上的鼓勁加油,而是發展洪流中不可逆轉的狂潮,你不動,它也在往前涌,如果再無動於衷,就只能被吞沒。
淘汰二字,從未如此緊密地貼近我們的生活。
就像大漠的流沙,蓋過一個人的天靈蓋不過幾秒,甚至是,倏忽之間。
5
作為百姓平民,沒有太長遠的眼光,也難以擁有過於常人的前瞻與洞察,但最起碼,在當下,對於新事物的出現,還是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甚至盲目排斥為好。
做不到超越,起碼要做到順應。
何謂順應?就是當時代推著我們走,我們還是要挪挪腳,邁邁步。
當然了,最好擁抱它。
我們常說與時俱進,但潛意識裡總覺得這四個字太高大上太」官方「。
然而事實就是,如果不與時俱進,被淘汰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寫本文,並不是為了批判哪個人群(畢竟有的「不會」實在是客觀條件使然,如咱們的父母輩,因年歲已高,讓他們再去學無疑是強人所難),只是為了說明一個真相
——社會的發展是有加速度的,它會越來越快。
很多時候,我們現在的學習,已經不是為了"超越",而僅僅是為了"趕上"而已。
所以,在還能走,還能動,尚能思,尚能幹的時候,學多一點,干多一點不會錯。
蔡康永有一段話在網上流傳得很廣——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謹以這段話,與諸位共勉。
我是悟恩(微信ID:kokyo98)。周末愉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