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思維黑洞只有3個字,卻影響了很多人…
1
這樣的人,諸位一定見過。
想做什麼事,或者面臨什麼選擇,首先就打「諮詢」電話,請教各路大蝦——
先是打給大蝦A:我想幹嘛幹嘛,你覺得如何如何?哦哦,好好,行行,厲害厲害,周到周到!
結果呢,電話一擱,還不放心——
事不宜遲,立馬出門,逮閨蜜B一枚,把遇到的事情挑明,順便把大蝦A給的意見也一一奉告,然後眨巴著眼睛求真知。
倘若B有耐性有時間也有灼見,給的意見跟A南轅北轍……完了,當事人又懵逼一回:原來還是二選一,現在倒多了一個備選項,成了三選一!
倘若B早領教過「多說無益」「吃力不討好」的功夫,所以隨便開口糊弄一番,則讓當事人的「決心難下症」「選擇困難症」更為加重,於是不斷去找CDEF……直到陷入更大的困惑為止。
這是選擇恐懼症嗎?
是,但也不全是。
2
其實,有事請教人很正常,但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如臨大敵,繼而」百感交集「,困惑重重,憂心忡忡,則實無必要。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文首當事人這種動輒舉塊求助板的行為是缺乏主見,沒有思想,不夠獨立的表現,但我認為,最究竟的原因不是這個。
真正的原因是,這類人掉入了一個思維黑洞,就是過分追求確定性,苛求掌控感。
追求確定性和掌控感是人性中貪圖安全和穩定的心理造成的。
貪圖安全、力求穩定本是人類的本能——遠古時代,人類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頂無片瓦,要時刻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防備半夜野獸的偷襲,故而草木皆兵,「」確認安全」是惜命苟活的生存本能。
到了現代社會,這種本能還在,也很正常。
但屢屢出現在不恰當時(如並非遭遇生命威脅等)惶恐不安,上躥下跳就有些過了,此時的這種「原始本能」甚至會成為其思維上的弱點,行為上的槽點。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強化了這種不合時宜的思維模式對人的操控——
我在推文《面對選擇,你是否存在這個思維坑洞?》里講過,我們接受的教育方式是非對即錯的,是非此即彼的,是習慣單項選擇而不是把多項選擇進行整合、圓融的。長此以往,這種思維與行為模式也內化到了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模式當中,與上述「本能」疊加,增益效果不要太好。
趨利避害的本能+兒時教育與成長環境,令「追求確定綜合症」成為許多人擺脫不了的「精神頑疾」,就不足為怪了。
過於追求確定性有什麼壞處呢?
——會因為怕承擔不好的後果,而不敢邁步,躊躇不前;
——會盲目地追求完美,也因此滋生不理智的自我否定;
——滋生並加重選擇恐懼症「病情」,怕挑了「錯」的那個而錯失「對」的那個,於是左右為難,患得患失。且這種患得患失對事情本身並無益處,反而會影響你前進的步伐,導致事情進一步往你本來不願意發展的方向發展;
就像文首舉的例子,當事人因為過於追求確定性,害怕承擔選錯的後果,所以寧願把選擇權交給別人以減輕自己的壓力也不願意自己思考——殊不知自己對自己或許更了解,做出的選擇可能更準確。
3
「確定性掌控憂慮症」影響到人的方方面面:學習,工作,愛情,婚姻,日常的行為與態度,以至人一生的幸福感——
如我很不喜歡這個專業,但別人說這個專業好找工作,別折騰——追求確定的穩定,又焦慮於自己的不喜歡。
如一個在工作中業績突出的員工,就認為下次升職的一定是自己,結果臨門一腳「失了球」,就會自覺懷才不遇,伯樂難尋,繼而憤恨不已,抑鬱難當;
如一個待字閨中的女生,認為婚後的生活一定像偶像劇或者別的幸福夫妻一樣,整天你儂我儂郎情妾意,所以到了婚後就會忍受不了從雲端墮入現實的落差;
如認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所以在遭遇失敗後難以接受,要就自我否定自怨自艾,要就埋怨周遭埋怨生不逢時以至埋怨社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負能量製造機;
如認為有打不破的鐵飯碗,所以在下崗潮退去後,才發現自己在裸泳。
……
對現實安好的確定,就導致故步自封;對未來好/壞的確定,就導致得意忘形或惶恐焦灼。
這,就是對「確定性」的錯誤解讀而導致的。
4
其實啊,很多時候,穩定/確定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聖杯,是因追求完全操控感而引發的自欺欺人式的意淫。
接受世事的不確定性,才是理智之舉。
這個世界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可以確定的通常只有不確定。明白了這一點,很多無謂的焦慮與恐懼就能消解。
例如選擇,你知道沒有確定性的對與錯,就會坦然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然後努力把它變成對的。就像《川普:你在做的事,多半會失敗》里寫的川普想好的6個預設方案一樣。
例如驕傲自滿,你知道沒有永遠的一覽眾山小,自然就不會妄自尊大,也不會在有朝一日墜落山谷時感覺傷筋動骨乃至傷心欲絕。
於做事而言,接受不確定,才能有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的淡定坦然。
樂觀地設想,悲觀地計劃,愉快地執行,至於結果?隨緣,這是為人處事的一個境界。
前幾天,#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了微博熱搜排行,同時引發了「股市是投機還是賭博」的爭論,我隨手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
戰勝人性弱點,進出有據,自己對自己令行禁止,無論盈虧,都算投資;任由個性喜好胡來,無章法,無紀律,無論盈虧,都只能算投機,也叫賭博。
這裡說的,就是面對不確定性的市場,人所能做的。
這裡的市場,就是「天」,而買賣,就是隨「天」而舞,伺「機」而動。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正是這個。
總之,少一分對「確定性」的盲目追求,就少一分「欲求不滿」的懊惱與悔恨,同時多一分輕鬆與愜意;少一點「確定性」思維,就會少一點恐懼與患得患失,而多一點勇敢與承擔;
不要因為未來的「不確定」,來影響了這一刻本可以有的「確定」:如閑庭信步,如按部就班,如不驕不躁,如,你本該幸福、快樂的當下。
我是悟恩(公眾號kokyo98),祝順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