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0301 脫不花總結的學習方法

昨晚20:00是得到周二例會。

得到CEO脫不花在會中花了30分鐘時間,分享了她的學習方法。

受益很多,分享一下。

1)強制輸出。

「一個沒有輸出的輸入,是沒有深度的。因此強制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這個同李老師講的一樣,就是輸出任務倒逼輸入。不實際去寫,是不能體會這麼做給學習帶來的巨大幫助的。

強制,就是要逼自己一下。內心如果有很強的驅動力,成為剛需最好,沒有就先培養微習慣,每天也要寫幾十個字。

深度,我的理解是你自己有沒有一個輸出任務,跟你能否主動去輸入學習內容,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沒有輸出任務的結果大概率的是不了了之,當然也就談不上深度。

" 輸出是指:你的內容要對別人是有價值的。"

「 正式的分享 > 非正式分享 ; 講課類輸出 > 腦圖類輸出 。 」

正式分享會有儀式感,能否按時發出去,是一種守信精神,相反非正式分享更讓你容易產生鬆懈。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自制力,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這個方法是非常實用的。我深有體會,在寫日反思之前,我已持續寫了一個多月的每天三件事,不斷發出的動力就是這個,你持續重視了,必然輸入和輸出的質量就都高。 另外正式分享的影響力範圍也是大於非正式分享的。 第二類對比,講課類如培訓,演講它們內容更豐富、立體和細緻,互動也更好些。腦圖都是乾貨和精華,輸出起來相對就乾巴巴的,給別人的價值相對前者肯定就低。通過這兩大類對比,我們就會很容易判斷出那類輸出給輸入帶來的學習結果更好,給別人帶來的價值結果更大。

另外強調一個輸出觀點,日記類的輸出建議可歸到每天三件事,或非正式分享類。因為其價值是對自己多些,對別人價值會低些,可以話盡量輸出對別人更有價值的內容。

2)課題式學習

「脫不花為了一個中國藝術史的內容,閱讀了很多藝術史知識。銅版紙印刷,700多頁。這些內容,如果沒有課題,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完成的。」

我能想到的是兩個情況:

一個情況是你的工作內容有類似的課題需要你學習,那最好,自主的輸入就會變得很自然。

另一個情況是你是工作之外的時間自學,我覺得可以變成任務式學習,就是確定明確的學習內容後,一定將內容量化,再分解成每天學習多少,去執行目標。這會大大聚焦,降低消耗和拖延,提高學習效率。

3)追隨式的學習

「初學者,就跟隨一個靠譜的人,比你強就夠了。跟著這位引路人,你會發現自己有特別的進步。這比自己漫無目的的學習要好得多。」

道理簡單,關鍵是怎麼找。我的三個想法,一是多找,比如你的領導,好友,同事;得到,知乎,簡書的大神等等,多去主動發現更多的目標。二是對比,別盲目,對比後再鎖定目標,也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你感覺有興趣的,不一定是最NB的。三是李老師講的別怕付費,拿出適當的金錢投資自己是非常划算的。追隨李笑來老師和薛兆豐老師就是我目前的目標。知乎采銅,羅文益等我也學習過他們一些文章,很感興趣,但因其無系統課程,必須放一放,精力有限。

4)非正式的學習

「非正式的場合,人們會聊至一些內心深處的話題。」

脫不花在參加一些活動,聚會,吃飯等等這種非正式的場合,與一些精英談話聊天的時候,往往會得到很多在正式場合得不到話題和信息,這些內心深處的心得,需要你細心的發現,抓住後你會學習到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內容。

個人覺得,這點是很難的。人與人間不同的朋友圈,不同的機緣,不同的洞察力等等結果都是不同的。如果目前還做不到,我們現在能做到就是重視它,發現它,積累它。

5)精選你的朋友圈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更願意和一個更有趣、更有料的人成為朋友。」

很現實是吧,我們曾經的好同學,好朋友,還有多少在你的身邊。我們都走在一條向前的路上,速度各有不同,機緣也不同,多少會有些自私和功利。李老師說過一句話:「最終,在人生之路上你能走多遠,全靠兩個指標:你的執行力有多強;你有多少執行力夠強的人與你共事。」

想起一些老朋友,心中有點傷感,就寫到這吧。


推薦閱讀:

1.搞定PS
如何系統地學習PPT並在短時間內精通?
關於知乎Live的一些感受
人為什麼會在社交網路上分享自己在聽的音樂?
知乎上有哪些分享學習筆記的答主?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