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快樂,真的是因為沒有錢嗎?

你還記得最快樂的一次旅行嗎?你還記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嗎?

【1】

記得大學裡,拿著攢下來的錢,三五好友一起,背著劣質的背包,買張硬座火車票,一路歡聲笑語,可以把無聊透頂的地方玩得樂趣無窮。住青旅、坐大巴,用上了各種省錢的方法,收穫的卻是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和神采飛揚的照片。

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錢,但卻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們有好奇心,有對世界的慾望,有充滿未知的未來。

從那時起,我就隱隱覺得,快樂似乎和錢沒什麼太大關係。

【2】

如今,同齡人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寬裕,卻失去了那些珍貴的東西。我看到大家的旅行目的地越來越趨同,都樂於討論去海島住海邊別墅、吃米其林餐廳、住漂亮民宿,好像偌大的世界,只剩下了這些單調的樂趣。而旅行,也漸漸從過去那種對未知的挑戰,演變成了乏味生活外的一種享受。人們甚至在用一種報復生活的方式去對待旅行,把平時無福消受的那些高級體驗,一次性補齊,彷彿平日里辛苦搬磚,只為旅途中做一次皇帝。

【3】

我們的社會傳達著一種粗暴的價值觀:錢等同於快樂。

於是,年輕人們忙著賺錢。我看著他們賺得越來越多,卻日漸失去好奇心和愛好,日漸被工作壓榨得了無生趣、看上去並也不快樂。這時,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要那麼多錢幹嘛?」

試想,如果我一年賺到15萬,我可以有效地對這筆財富進行規劃:一部分用以支付旅費、一部分用以升級攝影器材,剩下的,還可以買許多書。但如果,突然給了我100萬,我要怎麼花呢?如果不買房子,這樣一筆財富於我,又有什麼意義?我難道會對著銀行卡上的數字每天流口水嘛?錢真的能帶來持久的快樂嗎?

錢帶來的只是安全感,讓人免於承受意外降臨時因為貧窮而必須面對的痛苦。但安全感並不意味著快樂。錢與快樂的關係在於兩個過程:賺錢和花錢。當你用自己的勞動賺到錢時,你是快樂的;當你用賺到的錢去買心儀已久的東西時,你是快樂的。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在我看來「賺錢挺多」的人們並不快樂的原因:首先,用勞動賺得錢的過程已經由於時間的冗長而變得麻木,不再有剛入職場、收到第一份工資時的那種興奮;其次,很多人花了許多錢買到的東西,並不是自己特別想要的,比如房子。房子對大城市年輕人的壓迫是致命的,但正是這個幾乎所有人都在吐槽的東西,壓垮了幾乎所有人。人們前赴後繼地跳入這個大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一生被這帶門帶鎖帶柵欄的籠子困住。只是對許多人來說,買房不僅是為了結婚,也是為了跑贏通貨膨脹,而跑贏通貨膨脹,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不痛苦、讓自己免除意外導致沒錢的痛苦。說到底,很多人活著,是為了「不痛苦」,而不是為了「快樂」。

於是,賺錢這件事變成了一種機械化的行為,甚至賺錢不再是為了更遠大的理想,而可悲地變成了目的本身。錢只是一種價值交換的載體,是用來支付慾望的,可是,為了房子、為了那些社會希望你去擁有的東西,人們只能把自己的慾望暫時擱淺,但是,遲滯的慾望不見得會在未來帶給你等同於當下的快樂。在與房子的這場拉鋸戰中,消磨掉的,是慾望本身。為了償還房貸、支付生活開銷而不得不機械化地賺錢,最終,當償還清一切債務,卻發現愛好沒了、興趣沒了、理想沒了。看著資產不斷升值,卻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把這些銀行卡上的數字轉化為快樂。

【4】

消費被當成了一種萬能的解決方案,這也就是我所說的那種粗暴的價值觀:錢等同於快樂。

不快樂嘛?那就買個包包犒勞自己。

不快樂嘛?那就買個首飾犒勞自己。

不快樂嘛?那就做個按摩犒勞自己。

數不勝數的消費引導充斥著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人們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慾望,什麼是社會和廣告強加的慾望。但是,當年輕人終於有一天喝杯星巴克而不用算計價格、打計程車而不用為計價器心驚肉跳,然後他們就快樂了嗎?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那麼多人懷念少年時代?那分明就是最窮的時光啊。

【5】

消費主義捆綁了無數人,因為大部分人都需要社會認同,如果缺乏個性又缺乏能力,那麼跟風和消費便是獲得社會認同的捷徑。當身邊的人都在買什麼時,我也去買;當身邊的人都在看什麼時,我也去看。用這種方式,讓許多人免於被人群孤立。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當花了精力在一些事情上時,勢必要放棄另一些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失去了個性。而這個社會,也在這些人的同化中,變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6】

我以前寫過,快樂的源泉是變化和希望。而最近,我又發現,快樂源自於思想和行動的匹配。

如果你滿心只想著結婚生娃過上安逸的日子,然後真的過上了,那你會快樂;如果你因為接受過高等教育而產生了那麼一些對於存在、意義的思考,但卻還在過著芸芸眾生的普通生活,那你可能會不快樂;如果你自認為天賦異稟、思維敏捷,對凡事有著更深刻的見解,但卻過著和你所嗤之以鼻的「普通人」相同的生活,那你一定會不快樂。

我所描述的第一種人,大部分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甚至更小的地方,他們沒受過太多教育、也沒多少眼界,倒反而過得怡然自得。而我所描述的後兩種情況,廣泛地存在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中,他們一邊喝著雞湯、安慰自己,一邊無法壓抑住那些超脫於安逸之外的躁動。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思想先於行動。要麼努力讓行動匹配思想,但這需要能力、也或許需要勇氣;要麼讓思想倒退,安慰自己生活就是如此。

【7】

我是不認同所謂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這樣的雞湯的。這種試圖放大每一個個體之間極為微小的差異的行為,在我看來,是刻意忽略那些人身上千篇一律的一面。不同和不同之間也有程度的差別,你和喬布斯的「不同」,與你和身邊同事的「不同」,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而把自己與那些卓越甚至偉大的人的差距簡單地概括為「不同」,這麼幼稚的雞湯,還真的會有人相信嗎?

但消費主義在鼓吹一些什麼呢?他們擅長粗暴地把商品同個性巧妙地聯繫在一起,讓人誤以為擁有了某件物品,就完成了一種自我加成,塑造了一個「我」。

我自小就有對於存在的困惑,我何以成為我?如果我和別人一樣,我還是我嗎?如果我生活的99%都和別人無異,那為什麼我還是我?而我也承認,在我找到自己的路,並且越來越明晰前,我和別人也是沒什麼區別的,只是一個千篇一律的成績還算不錯的學生、一個沒什麼突出優點的普通女生。同學錄上、簡歷上填的所謂「愛好」,那些看上去是為了體現個體差異而設置的項目,只是一點點對於「自我」無力的辯解。

【8】

消費主義的最大陷阱,倒並不是它從口袋裡取走了我們的錢,而是在廣告的蠱惑、社會價值觀的傳導下,讓無數沒有太多思考能力的人,在消費中迷失了自我。當迷失的人越來越多,居然就形成了一種金錢至上的社會價值觀,於是,在這個惡性循環下,人們只能繼續盲目賺錢,甚至被金錢壓榨得無法喘息。

而最最糟糕的莫過於,「越過山丘,卻發現無人等候」,等擁有了房子、車子、孩子,赫然發現,那樣的生活,不過如此。但這時,早已無法回頭;失去的,無法重來。

當困惑的時候,不如去回想一下生命中最快樂的那些瞬間,想一想那時為什麼快樂?

如果你懷念年少時的一場旅行、一個人、一段時光,那麼,此時與彼時,究竟是什麼左右了你對人生的體驗?

【致謝】最近和我單獨吃過飯的幾乎所有朋友都主動或被迫和我討論了這個問題,謝謝你們和我分享你們的人生和體驗、觀點和想法。特別感謝小佳!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嚴肅旅行(yansulvxing)

原創文章/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內心深處的回答
對30歲的自己說點什麼
十個勵志小故事,十種感悟人生
人一生最後悔五件事

TAG:人生意義 | 人生價值 | 獲取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