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上某些佛教徒的回答?

某些佛教徒的回答自以為正確,但可能是在毀謗佛法。很容易造下地獄的種子。沒有正知正見,加上動機摻雜...唉!他們該怎麼辦呢?


常思己過,不論人非。

修行是修證自己,並非修證他人。

《六祖壇經》云:【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意譯:「若然認為他人有過失,自己沒有過失,這個認為就已經著了兩邊之相。他人有過失而我沒有過失,這個我的分別心就是著相,於修持般若就是一個過失了。」

作為凡夫有誰敢說自己未曾認謗佛毀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問清楚自心,究竟在修行領域中得到什麼?並非要批判別人錯了什麼?

學佛人必須明白一點,就是絕不能批判別人,因為一批判,就馬上違背如來真實義,首先「著相」而不自知。

有部份學佛人,誤以為接觸佛教一段時間、略能背出一些理論,一看見社會各種現象,單憑一顆所謂「善意發心動機」,就誤以為有能力給予「意見、批判、指責、責罵、甚至咒罵」。

佛法乃「不二法門」,並非教人「善惡不分」,亦非教人滯留「善惡相」,而是教人如何破盡「二元相對、四相」,欲學分辯善惡者,請勿接觸佛法,修「人天乘」便可以,甚至不修,直接走去讀「法律」更快捷。金剛經明確地指出勿滯留「我、人、眾生、壽者」相,亦即非落入「邊見」。

「別人」本來是「我」,「我」本來是「別人」,同體的,「眾生一直都是大自然活動的一部份」,一划分,馬上自我捆綁,落入生死輪迴。諸法本無我,連自己也作不了主,只憑一份「個人感覺」誤以為作得了主,世上沒有一樣東西屬於自己,人只是活在自我塑造出來的「個人幻想感覺世界中」,這叫「我相」。

既然連「我」只是一場「個人感覺」,為何只懂指責別人所謂缺點?

永遠只想「對人事物批判指教」,而不願「請別人指教自己」?

這種事事以自己個人感覺為先,猶如萬獸之王般的傲慢,何來「平等心」可言,沒平等心,又豈敢說慈悲?普渡眾生?難道不是「我執」嗎?阿修羅道就是由「我執、行善
極重勝負心」感召而成,不信?末學現分享。看到別人缺點,為何要批判?

很簡單,因認為自己沒有此缺點,若自己有,還會批判嗎?若說慈悲,何不用「別人能接受」的方法作引導?也許別人真有此缺點,但與自己何干?必另有原因作祟--「傲慢心」也,即「我執」。

年齡成長中,也不斷成長「自大」,成為自大狂,卻不自知,看見別人所謂缺點,就無法忍受,彷佛不批評兩句,就晚上睡不著似的,不但令對方聽到,更想全世界聽到,既知錯對,何不直接私下引導,對方不聽,自己可關房門對鏡批評、錄影也可嘛。何必批評讓全世界知道,想表現自己優秀?不是「我執」嗎?

人人有不同優點、缺點,人人平等,有善知識舉了一比喻,一個360度的圓,有人在20度位置缺一個角,有人在72、56度位置缺一個角,我們站自己位置看到別人缺角,卻不見自己站的位置,正是一個可能更多更大的缺角,喜歡棒喝、訓示的人必須小心,「阿修羅」的家鄉正等著我們。

其實跟同一個天人師學習 --「釋尊」,你知的,他也知,缺點亦不相伯仲,又棒什麼喝呢?他朝你問其朋友時,朋友可能說:「其實我早想告訴你,你是為境所亂,到處指證別人,學佛學到你瘋了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真修實練,須從「人倫」開始,把這一點「批判心」抽出來消滅吧。

多塊砌圖成的圖畫,塊塊平等,沒有「優、良、常、可、劣」之分,批評、比較也是多餘。生命並不是「個體」,而是「集體」,世上沒力量可排斥生命,只有「觀念排斥」。帶著「個體觀念」,就構成排斥、扭曲大自然運作,必遭捆綁,這是「天地之道」。

三千世界,大若虛空,細如針頭,紛爭不應當,萬物如身體,不必分你我,人如四大海,千里亦一家,應該無須分彼我。世事存在必有其道理,沒人事物是多餘,也有其功能價值,萬物因應不同時勢、不同層面,就會不同相,各自也"在其位,施其職"。

世間只得一個,人人看法不同,

智愚似有優劣,活動各顯千秋。

【佛法是批判世間對錯嗎?】

Handsome:甲向末學說:「明明是我對,糾正他、救他,是我慈悲,若沒有我引導他,他必......

佛法是批判世間對錯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上知乎或生活上任何時機,都是學佛的好時機:

1. 若看到不如法,而自己心動,若是自覺的覺觀到自己的心動,就是修行的好時機,不論自己是程度好或程度不好,有成(偏)見或沒成(偏)見,都是覺觀且自己知道就好,不須大做文章或對治(頭上安頭),只需中性的覺觀(如這篇所說: 學佛,如何面對煩惱,達到無煩惱? - 自在之路的回答)。

2. 自己的任何身口意,就累積自己的資糧,如這篇所說: 佛法中是如何看待過程和結果的? - 自在之路的回答,別被境界、因緣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而不自知,能有正確的覺觀能力,就能幫助自己越來越不被境界、因緣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而讓自己真能累積正向的資糧。

還沒如題主一般有正知正見的師兄,應該勤學正知正見,並練習覺觀,因為有覺觀的能力,讓自己能親身體驗體會,自己體會後的佛法,是最能輔助自己深信佛法的,就如佛陀在這經中教導我們正法是能現見的: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唯望同修、師兄多多教誨!

"正法的特色: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感恩!

祝福!


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

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既無德即修德


複次妄語報有十種。何等為十。

口氣恆臭

正直遠離

諂曲日增

非人相近

忠言不信

智慧鮮少

稱揚不實

誠語不發

愛論是非

身謝惡趣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六祖壇經》有雲,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在下會先問自己是不是在謗法,有沒有同樣的錯誤,因為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挑剔別人。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當然了,若我學習佛法後於自己的生活中有任何的受惠,也會隨緣分享出來,不為批評任何人,而是做好自己的本份。先立己,再立人,修好自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


佛都有提婆達多陪襯,你能有這些痴壺導遊,還不滿足?


難道說好聽話就能上天堂嘛?


法身慧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覺得對方說法欠妥可以勸解也可以辯論,但自己千萬別動嗔心。最後怎樣,大家隨緣吧。


知其不正,自己知道就行,可以藉機去表達自己所知道的「正見」,這樣就圓滿了。佛法從來不是「辯論」,也不是「指責」;修行更是「修證自己」,不是看別人的對錯。

如果你表達了「正見」,其實你已經盡心了,有句話說「法不孤起,無緣不生」,你的表達是你的事情,能不能接受是他們的事情。釋迦牟尼佛,說了那麼多法,不照樣還是有好多好多人不能聽聞,別說「接受」了。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越來越平和,更要不執著任何觀點感知,要有一種客觀的概念時時刻刻在心裏面生起,明白世間「只是一場集體活動」,「我」也只是其中一員,我只需要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就行,不必刻意滯留結果。


有的人本末倒置了,自己都還沒有渡人的資格,卻想著去渡人。先做好自己吧。一般遇到覺得不正確的輿論可以回復,但沒有必要爭辯讓他人非要順從自己所信奉的理論。世間萬物,信奉存在即合理。包容仁愛,修心的路還很漫長。


只談「理論」,不說實際


認真檢查心理活動與動機。因果不虛,請慎思、慎言、慎行。


常思幾過,沒論人非!我們看到別的人榜法,我們作為佛子有義務去提醒糾正,但是當事人如果執迷不悟,我們就不要勉強!榜法很大罪,各人因果各人受!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解釋,解釋玩就放下!不必滯留!


首先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里也一定會有標榜自己是佛教徒 但抱有邪見偏見胡言亂語的人 並非故意 只是人人都有表達欲 而且認為自己是對的

此外 個人因果各自擔 不見他過是該有的態度

要相信每個人最後經歷曲折都會獲得正知正見


推薦閱讀:

寫給曾經的自己
論大乘空性

TAG:佛教 | 佛學 | 大乘 | 佛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