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摧毀一個優秀的孩子

因為是自己的外甥女,

所以這些小事刺痛了我的心。

但我知道不少大人和老人都有這樣的毛病,

而且全然不知。

包括我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

所以,我很想告誡自己,告訴所有人。

01

外甥女,今年六歲。

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小傢伙,

口齒伶俐,邏輯思維強,

小小年紀,對大人的問答對答如流。

而且這小傢伙細心體貼。

前些天我送了個水壺給她,

她發微信告訴我說很喜歡,謝謝我。

我發語音跟她說不用謝。

她立即回復,你今天聲音怎麼怪怪的。

我立即忍不住誇獎這個小傢伙。

我說你這麼細心,

一句話就能聽出我感冒了。

她回復感冒要吃藥。

多優秀的一個小孩。

我相當喜歡她。

最近因為帶女兒回老家的次數多了,

和外甥女的相處時間也多起來。

她喜歡和我聊天,加了我的微信。

回深圳後,

她時不時還會和我聊聊天。

有一次,我聽說了一個她關心媽媽的小事,

誇她好乖。

我說:你很會關心媽媽!

她說:沒有啊!誰說的?

我說:我和你媽媽都這麼說。

她又問:是嗎?

我說:是的,所以大家都喜歡你。你很棒。

她說:我沒有姐姐棒。

我說:你們倆都很棒,

姐姐有姐姐棒的地方,你有你棒的地方,

她說:是嗎?

還有一次,她媽媽身體不太好,

我在群聊里問候她媽媽。

她回復:媽媽今天好多了。

我又抓緊機會誇她:好乖,很會關心媽媽。

她說:我其實沒有啊!

我說:有啊,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她說:我關心媽媽,姐姐關心你。

我回答:是啊,所以你們都很棒。

她回復:我沒有那麼能幹啦。

02

僅有的兩三次聊天,我發現,

外甥女對別人的誇獎,

第一反應都是覺得不可能,

不應該是她。

這讓我頗感意外。

不過仔細想想就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

由於我們在深圳,

外公外婆和小妞相處的機會不多,

但我經常在打電話回去的時候,

都不忘誇誇我們家小妞,

而且我們家小妞性格比較溫和內向。

外甥女性格相對暴躁,

一不開心就大聲吼叫,

除此外,外甥女都很乖巧。

我女兒回去玩水爬牆,

這些外甥女都不敢做,

因為粑粑麻麻奶奶不讓,

這點她比小妞斯文。

但外公外婆早已形成這樣的想法,

就是我們家小妞比較乖,

比較能幹。

所以去外甥女家時不時就會提到,

你看姐姐跳舞多厲害,

你要學姐姐不要大吼大叫,

你看姐姐的字寫得多漂亮……

我想,包括很多家長,

稍微不注意就會這樣對比。

我們從小就在父輩的比較中成長。

那時的爸媽口頭禪就是:

「你看鄰居家大牛考100分,

你才考99」。

「看看你,隔壁小花已經會幫忙做飯了"

…………

家裡的老人早已經習慣這樣的教育方式。

但事實上,這樣對小孩子的傷害很大。

它嚴重摧毀小孩的自信心。

外甥女雖然才6歲,

但她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姐姐,

每一次別人對她的誇獎,她都持否認態度。

久而久之,小孩覺得自己永遠比不上別人。

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她就會放棄努力,這很可怕,

這意味著斷送了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個能幸福生活的人,

肯定是認同自己的人。

其次,大人的這個毛病將導致任何事情,

小孩的第一反應就是跟別人比較。

永遠活在爭的世界裡,

怎麼可能輕鬆和自在。

怎麼能知道

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和想法。

怎麼能活出自我,活得從容。

03

所以,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優秀,

那就請你打心裡認同並堅信她是優秀的,  

並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她的信心。

要一直跟孩子強調,

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

有優秀的地方,

也有比其他人差一些的地方。

不要總是拿自己小孩的短去比別人的長。

不要動不動就和別的小朋友比較,

在誇獎其他小朋友的同時,

請及時補上,

你雖然在這方面不及她,

但你有你自己的優點,

你只要在這方面向她學習,

你就會越來越美好,

然後就成為王子或者公主了。

教育不是兒戲,

父母或者老人的一個壞毛病,

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所有的父母

對教育這門功課都是零基礎的。

如果讓父母們上考場,

估計不及格的比比皆是。

這就需要父母從零開始學習,

並持之以恆。

所以無論多不喜歡看書,

請一定要讀一些教育書籍。

堅持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把家長這門功課完美地完成。

否則,你怎麼稱得上負責任呢?!

ps:我不是教育學家,

我也沒覺得自己在教育方面做得多好,

但我看到了區別,看到了傷害,

請不要這樣傷害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

她們原本可以很美好,很自信的。

個人公眾微信號:球攻略,歡迎前往。


推薦閱讀:

我家孩子太黏人了,怎麼破?
認識新年 | 大年初一,為什麼要拜年?
魏傳儒老師:教育實務經驗分享之《借力使力,給孩子進步的動力》
認識新年 | 老鼠娶親在初三的原因,這麼有意思
中國從來不缺和稀泥的專家

TAG:親子關係 | 親子教育 | 環球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