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工業相機有多層鏡片,那麼光心、焦距該如何定義?

多層鏡片的相機使用小孔成像模型嗎?


謝題主邀請。

雖然我很想先寫一個簡單的總結在前面,然而水平有限,不得不從頭說起。還望題主多多包涵。

我們通常說的針孔模型是一個極度簡化的模型,其簡化的對象是「單一的薄透鏡作為鏡頭的相機」,其含義是:在適當程度近似後,一個單一的薄透鏡作為鏡頭的相機,其光學行為一定程度上近似於一個針孔相機。

首先看看薄透鏡成像,這個在中學裡都學過,大致可以用下圖說明(http://siddhantahuja.wordpress.com/2009/06/02/proof-of-thin-lens-law/):

對於一個薄透鏡而言,其光學行為完全由四個因素決定:光軸,光心,前焦點(物方焦點),後焦點(像方焦點)。在上圖中,光軸就是圖中水平的虛線,光心是 O 點,前焦點是 G 點,後焦點是 C 點。至於為什麼需要區別對待兩個焦點,是因為需要考慮到透鏡兩側介質不同——雖然通常情況下透鏡兩側都是空氣罷了。只要確定了這四個要素,那麼這個薄透鏡的光學行為也完全確定了,對於空間中任何一個點(當然由於空間的對稱性,我們不妨假定光線是從左至右傳播的,這個意義下空間中任何一個點,作為「源」的角度來看都是唯一確定的),我們都可以找出在「透鏡成像」這個變換之後對應的像。

從這四個要素出發,我們可以定義三條特殊的光線:1. 經過物點,平行於光軸的光線,它經過透鏡後將射向像方焦點;2. 經過物點與光心的光線,其方向不變;3. 經過物點與物方焦點的光線,經過透鏡後平行於光軸射出。

這些都是中學課本上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尤其是在上述第二種特殊光線的存在下,我們對於單一薄透鏡鏡頭的相機,才可以用針孔模型來建模。

以上是預備知識,接下來就是多鏡片的鏡頭了。

在更進一步之前,我先岔開去,重新回顧一下上面的單一薄透鏡的模型。這個模型的合理性是可以嚴格通過折射定律和數學推導進行證明的,證明過程不是這裡的重點。重點是,我們從單純數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模型,可以帶來下一步的啟發。

如果我們將空間中的物點看做原象,將「經過透鏡成像」這一過程看做一個函數映射,將通過透鏡成的像看做是函數映射的結果,那麼薄透鏡模型就在整個歐式空間中建立了一個映射的關係,而且是一一映射。考慮到無窮遠點,那麼經過簡單地數學推導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映射關係是一個射影變換。藉助齊次坐標,我們可以直接寫成矩陣相乘的形式。僅以二維空間為例,

lambdaleft[egin{array}{c}x\y\1end{array}
ight]=
left[egin{array}{ccc}f00\0f0\10fend{array}
ight]
left[egin{array}{c}x\y\1end{array}
ight]

這裡用帶撇的量表示像方空間

也就是,從數學上說,對於物方空間(這裡物方空間並非指的是透鏡左邊的半空間,而可以是整個空間)的點,經過左乘一個矩陣,就能變換到像方空間來。物方空間與像方空間通過這個矩陣(也就是透鏡)建立了共軛的關係。

而前面說的四個要素,就是確立這個共軛關係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也是在這個映射下的某些特殊的共軛點。比如,如果一個點在某映射下保持不變,這就是「不動點Stationary point」,很明顯,光心就是這個映射的不動點。再比如,物方的無窮遠點其共軛點就是像方焦點,像方的無窮遠點其共軛點就是物方焦點。當然,對於直線也有類似的共軛關係(可以思考一下上面那三條直線之間的共軛關係)。

再回到主線。

既然物體經過一個透鏡之後,在數學上就相當於左乘了一個矩陣,進行了一個射影變換,那麼多片鏡片的組合,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將上一個鏡片成的像作為下一個鏡片的物,反覆的運用不同的射影變換(當然,從上一個鏡片轉到下一個鏡片的時候還包括了鏡片之間的平移,這在齊次坐標下也是可以用一個射影變換的矩陣來表示的)——從數學上來說,就是不斷左乘一系列的射影變換矩陣。而這些射影變換矩陣可以先相乘,得到一個總體的「系統矩陣」,這個系統矩陣就完全確定了這整個光學系統的行為。

說具體過程就顯得冗長了,一句話說明,由於考慮了鏡片之間間隔(平移變換)的因素,這個系統矩陣需要由更多一些參數來刻畫,具體來說,一個複雜的光學系統,其特性是由以下幾個特徵點來刻畫的(Cardinal point (optics)):

0. 光軸(Optical Axis),這個不用解釋了;

1. 節點(Nodal Point),節點是一對共軛點,其表現為,所有經過物方(像方)節點的光線,方向不變地經過像方(物方)節點(如下圖);

2. 主點(Principal Point)與主平面(Principal Plane),主平面是一對共軛平面,其表現為,所有與物方(像方)主平面相交的光線,對應的共軛光線都與像方(物方)主平面在相同高度相交。而主點就是主平面與光軸的交點,如下圖,點P/P以及豎直方向虛線代表的平面:

4. 焦點(Focal Point),無窮遠點的共軛點,參見上圖。而焦距,就定義為主平面到焦點的距離(這裡主平面和焦點是需要對應的)

對於一般的光學系統,以上這些點,尤其是節點與主點,甚至一對共軛的主點或共軛的節點之間,不一定是重合的,需要通過計算或者實驗測定。當然,退化到薄透鏡的情形下,主點與節點都重合為光心。回到題主的問題,看到這裡,我想已經不用特意說明,題主應該能明白這幾個概念了吧?


推薦閱讀:

Spare Parts 拼湊夢想
機械設計新人獨立思考能力養成

TAG:科技 | 光學 | 自動化 | 計算機視覺 | 機器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