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道不孤,絕學無憂》紀錄片《功夫少林》第二集《秘笈》導演手記一

秘笈是什麼?秘笈在哪裡?

對於像我這樣的「70後」一代人而言,功夫,是一個夢想、一種情懷,是對神秘的武俠世界的一種憧憬和想像。

2013年底,當我加入《功夫少林》紀錄片團隊的時候,我對功夫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港台武俠片和金庸、古龍先生的小說里。

想像的武俠世界裡,一定會有身著道袍、鬚髮皆白的老人,隱居在密林深處的茅棚里跏趺而坐,膝上橫著一柄長劍、手中拿著一本古書,嘴角掛著一絲神秘的微笑。如果學得其中真諦,便能行俠天下匡扶正義,成為人生的贏家。

帶著這樣的期望,當我見到我的拍攝對象的時候,我的內心落差是極大的。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武術教練、小業主、退休工人,還有正在地里鋤草的農民,滿身帶著汗水、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氣味。

他們就像嵩山腳下任何一塊不起眼的石頭,沉默寡言、斂氣凝神,絲毫沒有武者那種凌厲的氣質。

他們捧出珍藏的秘笈,用各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花布紅布絲絨布包裹著。有些寫在人民公社的稿紙上,甚至還有一本印著偉大領袖的最高指示的塑料皮筆記本。

共同的特點是——這些手抄本當中,不論是誰的手跡,每一個字都寫得硬邦邦有如岩石,這是武者的心性。

可是,那些想像當中神秘的秘笈呢?那些藏在山洞中、石匣里,可以讓修行者獲得通天徹地本領的秘笈呢?

這一切都沒有……

我當時甚至開始懷疑,這部片子,還有拍攝下去的必要嗎?

然而,隨著拍攝的慢慢進行,我開始走進了一個真正的功夫世界。

當你足夠真誠的時候,這些功夫人才會向你敞開他們的心扉。

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有人注意過他們了。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效率和效益就是一切。

講求穩紮穩打、簡單樸實的傳統功夫,既失去了搏擊的實用價值,又沒有觀賞性,無法創造出經濟效益,於是出現了傳承危機。

也許,他們就是傳統功夫最後的守望者。從功夫產生起,數千年來,他們就是築起這座被稱為「國術」的豐碑的一小塊基石。

橫跨三年的拍攝時間,能夠讓一個孩子長大,也能夠讓一代人老去凋零成為歷史。

在拍攝期間,三位老拳師,帶著那個時代的榮耀與秘密,悄然離世,也帶走了屬於他們的秘笈。

於是,武林中只剩傳說……

讓我們向崔西岐、郝釋齋、陳五經等在拍攝期間逝去一代宗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然而他們的故事,在整個大時代里,連一個小浪花都不算。

在這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國度,傳統功夫這種純粹靠口耳傳承、師徒關係維繫的脆弱的技藝,隨時有湮滅的可能。

於是,有了胡正生這樣傾其所有搜集整理習練瀕臨失傳的秘笈的堂吉柯德式的英雄。

於是,有了史文傑這樣,忍受著內心巨大的痛苦,不惜違背了自己隆重的誓言,只為能夠將400年不間斷傳承下來的功夫繼續傳播下去的武者。

他們的故事是如此的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我們只有紀錄的份,也只須紀錄。

拍攝過程中,我們的思路也在逐漸清晰。與其說只是為了拍攝功夫本身,不如說我們其實是希望籍此找到中國男人本具的美德!

我們重文而修武、我們輕利而尚義、我們有勇氣和強健的體魄、我們純粹又有擔當,我們堅忍、我們溫柔、我們重承諾超過生命、我們重榮耀超越物質。

這是武者的精神,也應該是我們這個民族應該有的精神。

所謂尚武,並非是崇尚暴力,而是崇尚勇氣和擔當、崇尚規則意識和強者心態。

「功夫就是規矩!」已經故去的93歲的老拳師崔西岐,曾經如是告訴我。

進退有規則,開合有法度,這既是練功的竅訣,也是做人的規矩。

可是,這樣的江湖,已經風雨飄搖。

胡正生有一次跟我說,再晚三年,這個片子就拍不出來了。

無意間,我們為傳統功夫最後的一抹餘暉做了一個全面的紀錄。

在中國的哲學思想里,對於「道」和「術」有很深刻的認識。

那些寫在簡陋的稿紙上、筆記本上,畫著各種粗糙難懂的圖案,寫著很多雲山霧罩的辭彙的秘笈,其實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真正我們尋找的秘笈。

那麼什麼是秘笈?

秘笈是一個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總集、是功夫人認識世界和人生的圭臬。

勇氣、責任、信義、擔當和規則,這才是真正的秘笈。

秘笈,真的就在你我心中,它值得我們修鍊一生。

推薦閱讀:

從跟屁蟲紀錄片,感受世外桃源的不丹王國
Sandwiches that you will like | Vol.4
《生門》史上最疼的紀錄片
豆瓣9.6,這才是國產紀錄片之光
她用18年才完成和同性戀媽媽的「日常對話」

TAG:紀錄片 | 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