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阱中的量子隧穿效應和一般pn結中導致隧道電流隧道效應是一回事嗎?

應該是一回事。 從半導體器件物理我們知道,對於一般二極體,反向偏壓較大時,電流機制中遂穿電流佔主導。


是一回事。

PN結中的隧道電流部分就是隧穿效應引起的,只是為了計算方面按照隧穿原因分為了若干種模型,像電場相關的(如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還有很多陷阱輔助的。

此外問題描述中有不夠準確的地方。二極體反向耐壓時還有熱電子發射(Thermionic emission)、熱的陷阱輔助(如 Frenkel-Poole emission)等等,同時也和材料、管子種類、工作條件有關,不一定總以隧穿電流為主。

很多書上PN二極體導通特性正向反向都是用的肖克萊/肖克利(Shockley)方程,再精確一點的會考慮空間電荷區的產生複合(如Baliga書的 4.4節肖特基、5.3節PiN),但不太考慮PN結隧穿。二極體中量子效應顯著的地方一般是高摻雜、異質結、電極接觸或者界面態。


2015-12-02

在量子力學裡,量子穿隧效應為一種量子特性,是如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它們本來無法通過的「牆壁」的現象。這是因為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具有波的性質,而有不為零的機率穿過位勢障壁。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是一種衰減波耦合效應,其量子行為遵守薛丁格波動方程式。假若條件恰當,任何波動方程式都會顯示出衰減波耦合效應。數學的等價於量子穿隧效應的波耦合效應也會發生於其它狀況。例如,遵守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光波或微波;遵守常見的非色散波動方程式的繩波或聲波。有些研究穿隧效應的物理學家認為,粒子只不過擁有波樣的物理行為,實際上粒子是質點樣的。支持這看法的實驗證據非常稀少。多數物理學家比較偏好的看法是,粒子實際上是非局域,而是波樣的,總是表現出波樣的物理行為。但是,在某些狀況,使用移動質點的數學來描述其運動是一個很便利的方法。這裡,我們採取第二種看法。

隧道效應本質上是量子躍遷,電子迅速穿越勢壘。穿隧效應的例子包括隧道二極體 (穿隧二極體或 Tunnel Diode),是一種可以高速切換的半導體,其切換速度可到達微波頻率的範圍,其原理是利用量子穿隧效應。根據 PN 結的材料、摻雜分布、 幾何結構和偏置條件的不同,利用其基本特性可以製造多種功能的晶體二極體。如利用 PN 結單嚮導電性可以製作整流二極體、檢波二極體和開關二極體;利用擊穿特性製作穩壓二極體和雪崩二極體;利用高摻雜 PN 結隧道效應製作隧道二極體;利用結電容隨外電壓變化效應製作變容二極體。

所以看起來是量子隧穿效應包含 PN 結隧道效應


量子隧穿效應是一種量子特性,是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它們本來無法通過的「牆壁」的現象。隧道效應由微觀粒子波動性所確定的量子效應。又稱勢壘貫穿。考慮粒子運動遇到一個高於粒子能量的勢壘,按照經典力學,粒子是不可能越過勢壘的;按照量子力學可以解出除了在勢壘處的反射外,還有透過勢壘的波函數,這表明在勢壘的另一邊,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貫穿勢壘。


我覺得應該是。從本質上來看,無窮深勢井和pn結都是勢壘。而量子隧穿效應的關鍵是,電子的能量沒有高過勢壘,就穿越到了勢壘的另一邊。再者,無窮深勢井只是理論模型,pn結確實實實在在的結構。所以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或者大的不同。至少我以前的老師上課沒有說過這兩者有區別。這兩個例子也經常一起出現在介紹量子隧穿效應的章節中。


推薦閱讀:

物理成績不太好,但是對量子物理有興趣,有什麼研究路線嗎?
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一下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以及它為什麼會顛覆我們的認知?
為什麼初學量子力學一個矩陣都沒有看到,卻說線性代數是量子力學的數學語言?
對於由非規範變換相聯繫著的拉格朗日量,由它們正則量子化得到的結果有相同的物理嗎?
四大力學在工作實際中都有什麼應用?

TAG:量子物理 | 半導體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