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基督教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有關基督電影題材有哪些 外國的中國大陸港台的都行
這個問題問得很大,電影討論的母題大都能從基督教文化中找到淵源,而教義,世界觀以及《聖經》中的段落;千百年聖徒們的事迹以及億萬的信眾更是給了導演,編劇們幾乎無盡的契機與題材。因此如果單以涉及原罪,自由意志,末日,救贖等概念來判斷的話,這個答案幾乎沒法結束,所以我列舉的都是一些直接的基督教題材電影。首先推薦三部不是那麼「
好看」,「經典
」的電影 ——《山清水秀》,《舉自塵土》和《在期待之中》。這是甘小二導演計劃中「
大陸農村基督徒系列」的前三部。如導演本人所言,這三部片子並不是福音性質的,耐心,細緻地講述了三個有關愛,忍耐,救贖,絕望的故事。以及主角們在苦難中逼迫出的信仰。《舉自塵土》的電影節海報上這樣寫:「中國有八千萬基督徒,但在中國電影,他們在哪裡?
」接下來是一些源自《聖經》的電影。
- 《賓虛》,久負盛名,獲得十一項奧斯卡獎,堪稱完美製作,由主角的故事描繪了基督耶穌降生前後的時代圖景,細節考究,我很愛這種古典的敘事方式。
- 《十誡》,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的那部,是1956年好萊塢拍攝,根據《舊約·出埃及記》改編而成的。整個電影受到傳統戲劇形式的影響很深,但哪怕現在看來依然場面很大,經典之作。
- 《約翰福音》,根據福音書為藍本創作,字幕基本依照聖經原文。製作考究, 必看。
- 《馬太福音》,導演帕索里尼是不是虔誠的基督徒我不知道,至少我很討厭他。但是這部電影拍得很莊重與寫實,黑白紀錄片風格,藝術感。並且基本忠實於聖經原文。
- 《耶穌受難曲》,導演梅爾·吉布森是天主教徒,內容見片名,直接用暴力與血腥表現苦難引起了一些爭議,2004年上映,票房接近四億美元,鏡頭處理完美的基督傳記片。
- 《埃及王子》,夢工廠出品,《舊約·出埃及記》改編,史詩氣質的手繪動畫片,主題曲《when you believe》家喻戶曉。收藏了DVD等有兒子了一起看。
- 《挪亞方舟》,有兩個版本,一部是1928年默片時代的經典電影,一部是2014年的視覺奇觀電影。2014年這部導演阿倫諾夫斯基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像。
- 《與王一夜》,根據《舊約·以斯帖記》改編,場景,服飾都很精緻,很有波斯氣質。
接下來是源自《聖經》後基督教的故事。
- 《天國王朝》,我知道你們都喜歡看騎兵衝鋒以及鮑德溫,薩拉丁的王者氣度。這片子圍繞1187年耶路撒冷保衛戰展開。「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伯來書11:15-16 」 天國在人心。
- 《黨同伐異》,1916年的平行蒙太奇,格里菲斯的早期史詩經典。講了巴比倫淪陷,耶穌受難,聖巴托羅繆之夜等四個故事,是那種影史意義很大但是現在看來很費勁的電影。逼格+1
- 《聖女貞德》,如你所見,有很多版本:德萊葉《聖女貞德蒙難記》是默片時代的尾聲傑作,全是特寫;還有呂克·貝松1999年的《聖女貞德的故事》,貞德的告解很感人。其他版本的都沒看過。
- 《瑪戈皇后》,大仲馬作品改編,阿佳妮主演,美得窒息。講述了法國天主教迫害加爾文宗的聖巴托羅繆之夜。
- 《大風雲》,講了十七世紀天主教國家與新教國家參與神聖羅馬帝國內戰的三十年戰爭。上帝對各人自有帶領,而得救在於信耶穌。
- 《改革晨星:約翰·威克里夫》,2004年基督電影協會「
年度最佳影片」。拍攝考究。講述了中世紀末期改教先驅威克里夫的一生。 - 《戈雅之魂》,大革命前後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故事。我喜歡戈雅才推薦,片子本身乏善可陳。
- 《聖女泰蕾絲》,被尊稱為「耶穌的小花
」的泰蕾絲修女的真實故事改編。 - 《德蕾莎修女》,仁愛傳教修女會創始人,虔誠的基督徒德蕾莎的傳記電影。區別於中世紀那位脫離貴族的大特蕾莎修女。幾度落淚。電影結構略鬆散。
- 《波奇亞》,描寫改教前夕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電影,他是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教宗,就是發行贖罪券,發明坎特雷拉的那位。同時擁有較高的政治與外交水平。在他之後,改教時代呼之欲出。
- 《教宗約翰23世》,約翰23世是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發起者,天主教中新時代開啟者。
- 《聖誕快樂》,1914年一戰戰場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交戰雙方約定平安夜停戰,愛,浪漫,溫情。古典歐洲的葬禮,戰爭之後,歐洲熄滅了。
- 《朗福勛爵》,講了天主教徒弗蘭克·朗福勛爵,作為身居高位的議會領袖與一個兇犯的故事。是非對錯,自有公論。
- 《見證人》,真實故事改編,情緒非常隱忍的電影,講一位黨衛軍軍官發現自己的凈水劑被用作毒劑後,找到了一名義大利神父的故事。
- 《鄉村牧師日記》,大量的旁白,近景,特寫,羅伯特布列松的著名改編電影,講了一個來到麻木村莊的鄉村牧師的故事。
- 《罪孽的代價》,清教徒負罪牧師的救贖故事,電影畫面極美。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片子。
- 《第九日》,一位被囚禁的天主教神父的日記改編,二戰反思電影,信仰與苦難的故事。
- 《烈火戰車》,講了奧運短跑天才埃里克·利德爾的故事,他一位是虔誠的基督徒。作為一位短跑名將,他在第8屆奧運會上因100米賽的日程安排在周日,而決定退出決賽堅參加教會的崇拜,卻在此後非強項400米賽中奪冠,並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和奧運會記錄。「我相信神創造我是帶著他的旨意……當我奔跑時,我感受到神的喜悅。奔跑是,工作也是。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年利德爾聽從呼召,前往中國傳揚那位帶領他走到比金牌更高之處的基督。於1945年在日軍集中營殉難。
- 《安德烈.盧布廖夫》,塔可夫斯基大師名作,描述了東正教徒安德烈·盧布廖夫在戰火與平靜,貴族與貧民,殘殺與暴政中徘徊並最終創作出名畫《三位一體》的故事。受難場面的表現力很強。
- 《神父同志》,一個同性戀牧師的信仰困境,宗教討論值得一看,爭議極大的片子。
- 《放牛班的春天》,很美的音樂,很溫馨的電影。唱詩班的的故事,不多說,推薦。
- 《長矛的尾端》,獨立電影,景色非常美,情緒把握很克制,講述五名傳教士寧可被原始部落殺害也不願舉槍的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大家只看到了他們失去的,卻沒有感受到,他們得到了怎樣的祝福。 」一句尤為動人。 - 《北逃》,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講韓國教會幫助朝鮮難民逃離絕境的故事,近年來韓國基督教發展迅速,近一半人口成為基督徒,討論基督信仰的韓國電影也越來越多。旅行路上,再危險的地方也不會缺少可愛的韓國傳教士。
- 《奇異的恩典》,福音電影,講述了基督徒威廉·威伯福斯與他的朋友們促成奴隸制度終結的故事。現在的電影中幾乎很少出現這種近乎完美的主角了。
- 《挑戰巨人》,體育勵志片,上映時恰逢林書豪做見證引起轟動,講述了一個見證禱告改變生命的小故事,教會單獨籌資十萬拍攝,票房收入破千萬刀。
- 《影子大地 》,含蓄動人。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基督徒作家路易斯。講述這位不列顛紳士的信仰與愛情。
- 《消防員》,大學時在團契放過,基督徒的婚姻保衛戰,無私,寬容,忍耐。產生了那句著名的「女人像玫瑰,你對她好,她會開花;你對她不好,她會凋謝
」。願神的愛保守祝福每一個人。 - 《寬恕的力量》,「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講述了一個警察與罪犯的故事。 - 《勇氣》,描寫四位盡職的基督徒警察面臨家庭角色的缺失而軟弱,在不斷的悔過和上帝的恩典之下學會如何為父,如何對待自己的妻子,如何負起人的責任。
- 《寫給上帝的信》,八歲的絕症男孩日日寫信給上帝,接受信箋的郵遞員施以援手,並藉由恩典走出人生困境的溫馨小故事。「
你們顯明是基督的信,由我們供職所寫,不是用墨,乃是用活神的靈所寫的,不是寫在石板上,乃是寫在肉版,就是心上。」——林後3-3 《機關槍牧師》,Sam Childers的真實故事改編,從作惡多端的毒販到悔過信主,最終前往蘇丹宣教並建立孤兒院,在內戰最激烈的地方以愛與上帝的名義保護著孩子們。
《生命之樹》,攝影很美,聖潔而富有儀式感。對造物主的敬畏充盈全片。
《像土豆一樣的信仰》,徹底感動了我的片子,表現救贖的電影很多,但是如此著墨於「信心
」的片子真的不多。講述一個種土豆的農夫對上帝虔誠的信仰。我們因信得救。
- 《阿甘正傳》,不想解釋了,我心中電影的NO.1,馬上重製上映。
- 《肖申克的救贖》,討論了救贖這個永恆主題的經典。
- 《悲慘世界》,中學生都聽過的名著,有過很多版本的翻拍電影,金剛狼的版本最佳,史詩、粗暴、莊嚴、不沉悶,每段都可以拿來當MV,對信仰的表達也是最為明澈的。
- 《納尼亞傳奇》,基督徒作家劉易斯的名作改編,以童話的隱喻詮釋了基督的信仰。
- 《指環王》,托爾金藉助神話史詩的外型構建了一個奇幻的基督世界,對救贖與原罪、善與惡等基督教教義擁有充分闡釋。電影拍的也非常震撼。
直接說我看過的幾部吧,手機碼字排版請見諒。
1天國王朝.2.路德傳
為新教改革發起人德國人路德而作的傳記電影,把他如何從一名當地教士奮起反抗天主教會創立新教,並最終成為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德國人之一。3.耶穌受難記
直接對於聖經情節的還原,可以用影像獲得視聽上的體驗。4.賓虛
這部片實在太經典了,獻給一位聖經時代英雄的史詩。
5.巨蟒與聖杯
特瑞吉列姆導演(我想說他的十二猴子也是聖經電影你們信不?)
無厘頭電影鼻祖,大家當喜劇片看看就行關於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們如何尋找聖杯的故事。6.艾利之書
中規中矩末日科幻題材電影。反派想通過聖經給他的人民洗腦,而主角要保衛他手中世上僅存的一本聖經。7.十誡
[圖片未上傳成功]
藍白紅三部曲導演基耶斯諾夫斯基指導十部短片,聖經中十誡在現代的寓言。別和同名喜劇片弄混了。
8.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
是不是知乎現在傳不了圖片??這兩部電影經常被一同提起,同由丹布朗兩部暢銷書改編而成的懸疑片/解密式偵探故事發生在濃厚宗教背景之下。但是對於基督徒而言,可能看後會有一定程度的不適——特別是在 天使與魔鬼一片中。 其實我覺得「天使與魔鬼」這部片名取得很巧妙,一方面暗指科技的兩面性,另一方面——看完後你就知道了。9.七宗罪本身太經典無需過多贅述。 通過殺人等極端手段傳教的故事,和但丁的神曲關係很密切。首先,非常感謝 @Perry Song 的回答。他給出了一套非常詳細的電影作品名單,尤其是把阿甘正傳列入福音電影,這一點真是不能同意更多。
筆者狗尾續貂,就來簡單談談阿甘正傳。因為這部電影的確是筆者非常推薦的一部福音電影。
1. 竊以為,阿甘正傳最深刻的地方在於,通過對一段特定歷史時期、特定一代人的描寫,記錄了美國社會是從何時開始走上遠離上帝的道路的。憑著這一點,這部電影在若干世代之後,或許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里的故事大致發生於1950到1970年代的美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自由主義思潮在美國思想界興起,產生了潦倒、散漫、無拘無束、及時行樂的一代人,a.k.a.垮掉的一代。在阿甘正傳中,對「垮掉的一代」有著詳盡的記述,在此列舉一二:a.Jenny為了成名,去一個脫衣舞廳或是夜店之類的地方裸體彈唱。說明在那個年代,美國各類色情行業、娛樂行業、夜生活紛紛崛起。可不要小看這點變化喔,要知道,19世紀英國威爾士基督教大復興的時候,酒吧、戲院可是紛紛倒閉的。b. Jenny扛著吉他,跟幾個文藝青年浪蕩江湖。這些人的生活狀態就完完全全表現出了那代人的離經叛道、與聖經和基督教信仰全然疏離。吸毒、濫交、婚前性行為,種種上帝不喜悅的、被定罪的生活方式,在當時卻成為了司空見慣的正常現象,影響一直延續至今。c. 丹中尉咒詛、譏諷上帝。 從那一代人開始,美國人已經漸漸失去了對上帝的敬畏。2. 從阿甘正傳里的人生百態中,可以看到人類的罪對人造成的傷害——這種傷害,有對彼此的,也有對自己的。舉幾個例子:
a. Jenny的爸爸縱酒無度,導致Jenny的童年生活十分凄慘,缺少愛,也直接導致了青春期的她離經叛道、追求名利、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這是人類的罪對於家庭、對於子女造成的傷害。b. Jenny癲狂夜生活、抽粉、濫交,不僅搞得自己花容凋零,最後也身染艾滋病而死。這是人類的罪對自己造成的傷害。3. 如果你對聖經中所描述的男人與女人、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有所了解,就不難看出,阿甘與Jenny的關係其實與聖經中所寫的男女奧秘、基督與教會的奧秘相吻合。
聖經中說,男人與女人的關係,就如同耶穌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一樣。所以男人愛女人,要像基督愛教會一樣。電影中,阿甘愛Jenny,愛地毫無保留,永遠在那裡張開雙臂等著Jenny。這點像極了耶穌愛世人,張開雙臂隨時等著迷失的羔羊回到祂的懷抱。而Jenny,卻一次又一次無視阿甘的愛,選擇了自認為是正確的道路,離開阿甘。這點非常像罪人,甚至某些對耶穌基督缺少委身的基督徒。聖經中說,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罪人們偏行己路,自以為正確而又美好,最後卻成為了敗壞與滅亡的道路。4. 淳樸的阿甘,有著如同小孩子般的單純與信靠,耶穌說過,在天國里的,正是這樣的人。而阿甘也在丹中尉面前直接承認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印象中似乎還有一次,忘了是在哪裡說的)。
影片中有一個橋段,是阿甘和丹中尉駕船出去捕蝦,正好碰到狂風暴雨,在風暴中顛簸。此時丹中尉大聲咒詛神、埋怨神,而阿甘卻全心信靠。最後,正是因為經歷了風暴,他們的船成為了唯一倖存的捕蝦船,而他們也蒙神祝福捕到了大量的蝦。在我印象里,前面丹中尉好像還說過「你的上帝能給我們點蝦么」之類類似的話,不過記不太清了。我只能說,這個橋段很符合在現實生活中上帝幫助基督徒的方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 8:28「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雅各書 5:11有關這部電影,可以說的還有很多,希望有識之士可以慢慢發掘、慢慢領悟。好像HD版馬上就要出了,期待能夠看到呀~面對巨人消防員
說說我看過的吧,《賓虛》1959年版的 《聖袍千秋》《萬世流芳》《耶穌受難記》《面對巨人:永不妥協》《綠里奇蹟》《消防員》《魔戒三部曲》《納尼亞傳奇1、2、3》《啟示錄》《以斯帖》《像土豆一樣的信仰》《先知》又名《神秘代碼》《奪寶奇兵1、3》《第七封印》《十誡》《六福客棧》《暗夜明燈》《勇氣》能想起的就這麼多!
《基督最後的誘惑》
本文意在挖掘中外電影中出現過的基督教元素,包括符號,形象,儀式,人物以及聖經經文等,無意對電影本身做過多或過於深入的解讀(或許以後有機會吧)。該工作內容量巨大,非我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因此在此重點列出大家較為熟知,知名度較高的影片。由於個人閱片量關係,中美影片佔比會很大,此外對於專門的基督教影片或基督教元素在影片中出現實在太多的影片,本文暫不收錄。另外,歡迎大家留言提醒我還沒有收錄的影片,我會一一回復是否在個人計劃中,如若沒看過,我會找時間觀賞,多謝列位。
計劃影片:
人類之子 肖申克的救贖 教父 荒野大鏢客 黑客帝國 加勒比海盜 啟示 超人 換子疑雲 羅斯瑪麗的嬰兒 驅魔人
1942 金陵十三釵 讓子彈飛 喜劇之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驢得水 踏雪尋梅 飲食男女
一、《地心引力》
出現次數:2次
(1):
此處為Ryan Stone博士在俄羅斯聯盟空間站的儀錶盤上看到的畫面,上圖中間畫像為聖克里斯托弗像。
聖克里斯托弗像
聖克里斯托弗(Saint Christopher)的背耶穌過河的故事不是出自聖經,而是來自東正教的聖傳,故而大多新教信徒並不認識此人。
聖克里斯托弗是迦南人,身材魁梧(約2.3米),儀容威猛,立志獻身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君王服侍。他來到了一個大國,為過往服侍。可是,他發現國王每當在異教歌曲中聽到魔鬼的名字,就害怕的在臉上劃十字。克里斯托弗便去服侍魔鬼,可是他又發現魔鬼看到十字架就驚慌失措,於是,克里斯托弗離開魔鬼,去尋找基督,遇到一位隱士,向克里斯托弗傳福音,克里斯托弗覺得守齋和祈禱不適合自己,便聽了隱士的勸,在河邊造了一間房屋居住,每天有人要渡河,就把人們背過去,以此來服侍基督。
一天夜裡,克里斯托弗在睡夢中,聽見門外有一個孩童喊他,醒來後出門一個人也沒有,一連三次,發現真的有一個小孩在河邊,很客氣地請他背過去。 克里斯托弗俯身把小孩抱起來,放在肩上,拿了一根木杖,走到河裡。不料河水漸漸高漲,小孩重得像鐵一樣。一路向前走,河水越漲越高,小孩越背越重。好不容易才把小孩背到對岸。克里斯托弗透了一口氣,他把小孩放在地上,問:「孩子,我的命幾乎喪在你手裡。想不到你身體生得這樣重,我生平第一次遇到這樣重的人。那時就好像整個宇宙的重量都壓在我的背上似的。」小孩答道:「克里斯托弗,你不必驚奇。你剛才背負的,不僅整個宇宙,連創造宇宙的主宰,也背在你肩上了。我就是耶穌基督,你所事奉的主人。你既然忠心事奉了我,現在你把木杖插入土裡,明天就會開花結實。」就在那時候,小孩隱沒不見了。
克里斯托弗依言把自己的那根木杖插在土裡,第二天真的開花結實了。最後克里斯托弗因為拒絕崇拜異教而被斬首,因為生前為基督教的傳播做了很多貢獻,所以克里斯托在死後被成為「聖克里斯托弗」。
聖克里斯托弗被奉為旅客的主保。人們也求他保佑,脫免水災、疫病、暴風等災難。在現代也奉為駕駛汽車(本片中為宇宙飛船,哈哈)者的主保。
(2)
該出出現的並不明顯,較為勉強,但由於有多次pray/prayer出現(雖然多種宗教都有pray/prayer),結合人物背景,仍然算作一次。
Im really scared. 我真的很害怕。
Nobody will mourn for me, no one
will pray for my soul.沒人會為我哀悼,沒人會為我的靈魂禱告。Will you mourn for me?你會為我哀悼嗎?Will you say a prayer for me?你會為我說一段禱告詞嗎?Or is it too late?是不是太晚了?I mean, Id say one for myself,
but Ive never prayed in my life, so...我是說,我應該為自己說一段禱告詞,但是我這輩子從沒禱告過,所以…Nobody ever taught me how.沒人教過我怎麼做。Nobody ever taught me how.沒人教過我怎麼做。
Ryan Stone博士在聯盟號空間站陷入絕望之時所說的話,從內容中可以得知Ryan Stone博士並非基督徒,但在生活中了解到悼詞與禱詞,而且沒人為其傳過福音。
二、《集結號》 出現次數:1次
以上劇照是集結號第一場戲中,穀子地率九連突擊,最後炸毀敵人火力點時的鏡頭。畫面右側所掛畫像即是耶穌聖心像,說明此建築物是當地教堂,前幾秒鏡頭中給出教堂名稱為「沐馬堂」。
耶穌聖心像
耶穌聖心像中耶穌用釘痕手顯露出聖心,心上有傷痕,荊棘環繞,上有火焰,火焰上有十字架,常見於天主教教會中。
三、《寂靜嶺》
出現次數:10次以上
(1)
電影開頭Rose找到女兒之後,家裡三人相擁,此時背景中有一個高亮的十字架,這也預示了電影之後內容中大量的宗教內容。
(2)
Rose與女兒離開大樹下決定去寂靜嶺之前,在路邊出現的內容,「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 哥林多前書6:2-3 祝福教區部」。經文刻在書形狀的石頭上,意為來自聖經,該雕塑在電影后段又出現過幾次。
聖經原文:哥林多前書6:1-8
1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
2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3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4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嗎?5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嗎?6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7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8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
此處經文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處理關於聖徒之間爭訟的內容。電影中出現的部分經節指的是耶穌要來審判列國,聖徒要同祂一同施行審判,不止審判世界上的人,連受造物天使也要被審判。聖徒既然有以上資格,就應該能夠處理在今生所遇見的日常問題。電影引用此處經文展示了主題「審判」。
(3)
Rose進入學校之後上樓梯,背面出現「惡必害死惡人;恨惡義人的,必被定罪。——詩篇34:21」
聖經原文:
1(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
2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
3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他的名。
4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
5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
6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
7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
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9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
10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
11眾弟子阿,你們當來聽我的話。我要將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你們。
12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
13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14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15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
16耶和華向行惡的人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
17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便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
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19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
20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
21惡必害死惡人。恨惡義人的,必被定罪。
22耶和華救贖他僕人的靈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這是大衛的感恩詩、認罪詩和見證詩。當時大衛蒙了特別的拯救,不單是逃脫了掃羅的手,同時在亞比米勒面前也免掉了性命的危險,因而心中充滿了感謝和讚美。21節說明了神對惡人的懲罰,體現了神的公義。電影在此處也暗含了其中惡人的結局,也有審判之意。
(4)
教室中出現的四張掛畫,最後一張為「GOD」主題,導演給的鏡頭時間最長。尚未找到圖片來源,類似教會中的耶穌像,但畫像中為女性,而且絕非聖母瑪利亞,其主體內容為白衣斗篷女性向坐著的四人伸手,一名中年女性,二位少女和一個老年男性,背景中有光與鴿子。電影在此處可能指向寂靜嶺邪教與邪教女頭子。
(5)
Rose與女警Cybil進入酒店時遇到的場景,Anna與Dahlia發生爭端時Dahlia的台詞,「信仰是我們的掘墓人,帶來了滅頂之災。你這扔第一塊石頭的人。羊群沒有牧羊人,牧羊人沒有羊群。你的罪將你困於此地。」以色列的刑罰之一為「石刑」,聖經中記載了13項要處以石刑的罪。新約福音書中眾人將犯姦淫的女人帶到耶穌的面前要試探耶穌,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出自約翰福音8章7節。耶穌在以色列傳道之時也常將自己比作牧羊人。此處台詞說明了寂靜嶺邪教離棄了神,自認為是無罪之人,給自己帶來了災禍與審判。
(6)
寂靜嶺邪教女頭子帶領大家禱告,禱告詞為「我看見他們,從他們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家可回。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改編自聖經新約啟示錄20:11-15:
11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
12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13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14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15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
此處經文所記為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此時全人類無一例外都要按著自己所做的受審判,之後舊天地改變,新天新地到來。電影此處內容再次呼應「審判」主題,這些罪人都要按著自己所做的被審判,並接受刑罰。
(7)
教堂屠殺開始前給了燒死女巫畫作的全景,之上有一行拉丁文「domine deus omnipotens in cuius manu omnis victoria consistit」,翻譯可能為「Lord God Almighty, in Whose Hand all Victory Rests.主全能神,一切勝利都依靠你手」。如果有人知道出處,請不吝賜教。此處經文折射出該邪教自認所做之事是得勝的,是依靠神做成的。
(8)
電影后半段基督教相關內容頗為密集,上圖為燒死女巫畫像與教堂標誌,後面有教堂中女性蒙頭,教會孤兒院的禱告,警官與對話時背景中「十字架上的耶穌」,女警Cybil台詞「媽媽對於女兒來說就是神」,被燒死前說「你們入你們的地獄」,孩子沒有父親,教堂屠殺中配樂由教會常用的管風琴主導等等,除非有人再問,否則在此不再一一說明。
四:《驢得水》 出現次數:1次
「呂得水」老師「死而復生」之後,美國人感覺被騙了,裴魁山全力圓場勸說,出現以下台詞:
死而復生它就是合理的
在你們西方的聖經當中
也有死而復生的記載
耶穌 就是死而復生的啊
以利亞 也曾使一個寡婦的兒子死而復生
主耶穌被鞭打後在周五上午九點左右釘於十字架上,於下午三點左右說出最後一句話「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46)」後氣絕身亡,議士約瑟取來其身體安放在墳墓里。第三日,也就是周日早上抹大拉的馬利亞等婦女拿香料想膏耶穌屍體時,發現耶穌已然不在。耶穌復活後向門徒們顯現了40天之後離開(使徒行傳1:3),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之一。
以利亞是舊約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先知,被神所召之後寄居在一個寡婦家裡,神使寡婦家裡僅存的一點油與面總不減少。後來,寡婦兒子病重而死,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身上求告神使孩子復活(列王紀上17:8-24)。更多關於以利亞的記載看參見聖經舊約中列王記上的17-19章,21章和列王記下1-2章。
聖經中記載的復活還有很多,如書念婦人的兒子(列王記下4章),碰著以利沙的骸骨的死人(列王記下13章),睚魯的女兒(馬太福音9章等),寡婦的兒子(路加福音7章等),拉撒路(約翰福音11章等),多加(使徒行傳9章),猶推古(使徒行傳20章)等。復活在主,生命在主。
以斯貼、基督誕生記、耶穌傳、摩西、耶穌受難記 、抹大拉的馬利亞、大衛王、耶利米、參孫和達莉拉、所羅門、約瑟 、上帝之子、大德蘭修女、亞伯拉罕、約翰福音、馬太福音、聖女貞德、馬丁·路德等等。
戰爭房間(war room)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xMzQ0MQ==mid=200609774idx=2sn=085fb241cc9f70e6cc866b023627fd9e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我來說
耶穌受難記遺願清單魔鬼代言人 此部超贊火的戰車十戒諾亞方舟 聖經故事 這是電視劇,不過一點也不輸電影朝聖之路1.巨蟒小組的三部:巨蟒與聖杯,布萊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2.帕索里尼版馬太福音3.赫爾佐格的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休伊佈道4.基督最後的誘惑,耶穌受難記
天堂真的存在 還有 戰爭房間,上帝未死都是我看過的很好的福音電影
瑞典導演中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的《塞爾日·維根》,《鬼車魅影》英格瑪·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處女泉》,《冬日之光》,《猶在鏡中》,《芬妮與亞歷山大》義大利導演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中有對宗教的懷疑,
南美,應該是巴西的,一部電影《中央車站》,世儈的中年老處女幫助一個小男孩尋找爸爸,整部片有一種誠摯而哀傷的告解式氣氛。
好像木有人提《你往何處去》(又名《暴君焚城錄》),電影由顯克維奇的同名小說改編,以一個羅馬年輕軍官和基督徒少女的愛情故事為線索,講述了尼祿時期基督徒們的遭遇,還有彼得和保羅出場。電影分級PG-13, 女主和男主都很美啊~
牆裂推薦原著,比電影更吼看。
書名《你往何處去QUA VADIS》, 典故是教會歷史記載:老年彼得在大逼迫時期,在弟兄姐妹的勸說下離開羅馬城去避難,在途中遇見耶穌,問「主啊,你往何處去?」,答「因你不願為我受難,我要回去重定一次十字架」,彼得遂反,後被倒釘十字架殉道而亡。書中男主對莉吉亞愛情的轉變也十分動人(少女心分分鐘爆發)
@Perry Song 的清單真的吼贊 ,有好幾部沒看過的也馬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