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待抗生素?
中醫如何看待抗生素?
鄧鐵濤:普通患者到底該如何看待抗生素?
鄧鐵濤,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1916年10月生。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老中醫。
抗生素髮明之前,中醫治療發熱性、傳染性、感染性疾病,療效非西醫藥所能及。自抗生素髮明後,治細菌感染性疾病,療效的確較中醫藥為優,但對病毒性傳染病,中醫藥仍遙遙領先。有人認為青黴素問世後,治肺炎用中藥已過時了,此話值得商榷。
從理論而言,致病菌是肺炎的致病物質,抗生素的使用是消滅致病細菌,除去致病之源。但病菌致病於人,人體有抗病能力,中醫稱之為正氣,正氣足以祛邪。而抗生 素既可以殺菌也可傷害人體正氣,這是抗生素的缺點,甚者稱之為毒副反應。所以西藥用於老年人的肺炎,療效往往不理想,原因在於年老體弱之故。
西醫有支持療法,但沒有一套扶正祛邪的理論指導。如小孩發熱,屢用抗生素,熱雖退了,但身體卻一次比一次虛弱。抗生素已致不少的聾啞兒童,引起其他併發症和後遺症亦不少。
由於細菌有抗藥性,抗生素不斷更新,抗菌力越來越大,對人體正氣的壓制也越來越強,不能不使人擔憂。西醫同行一再大聲疾呼,切勿濫用抗生素。1999年8月22日《羊城晚報》第3版報道:美國中西部發現了多種葡萄球菌,能夠對抗常用的抗生素,並已導致4名小童死亡。美國醫生及聯邦衛生部門官員憂慮,人類濫用抗生素或會造成「超級病菌」湧現。
目前我國多數醫院,以選用最新最昂貴的進口抗生素為時尚、為有水平。外國藥商拍手稱快,實在使人痛心。是不是進口的最新最貴的抗生素就一定能解決細菌感染的問題呢?
我最近在學校附二院會診:一中年患者,心瓣膜病變,準備手術治療,但患者先是發熱,繼之出現偏癱,按常規用最新的抗生素已多日,發熱不減,病人體質日趨衰弱,家屬曾擬放棄治療。我以口服益氣活血之中藥以治其腦,用紫金錠2片融化,冷凍保留灌腸以治其熱,抗生素治法未變,但患者體溫日降,灌腸6次體溫接近正常。半月後再診,患者熱退,偏癱亦除,精神面貌前後判若兩人。
今年7月(1999年),在某大醫院會診一高熱患者符某,女,72歲。雙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表面置換術後發熱,體溫38℃-39.4℃之間,已持續16天,用抗生素、抗真菌葯等治療後仍高熱不退。西醫同行稱最新最貴的抗生素都用上了,仍無法使體溫降至38℃以下。用清暑祛濕葯2天不應,舌淡紅、苔黃黑(染苔),脈浮數右緊,重按無力。無汗,畏寒肢冷,高熱,T39.1℃。
考慮此因抗生素未能抑菌卻抑制了正氣,正虛邪伏故高熱不已。7月9日晚予甘溫除熱法,選用補中益氣湯,處方:黃芪15g,白朮12g,太子參30g,柴胡、升麻、當歸各10g,陳皮5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服藥後汗出津津,翌日凌晨熱漸退至37.8℃,疲倦乏力。
7月10日仍予上方2劑,分上下午服。熱漸退,體溫在37℃-38℃之間。7月11日脈搏85次/分(手術後脈搏持續110-120次/分左右)精神轉佳。續予上方加五爪龍30g,上下午各1劑。服藥後體溫波動在37℃-37.4℃之間,精神轉佳,咳嗽減少,脈虛時結,胃納漸佳。病人雙膝關節仍焮紅、腫、熱、痛,繼續中西醫隨症用藥1月漸愈。
此例如不大補其中氣,勢必因高熱不退,加上西藥抑制元氣,將盡耗體力而亡。此例所取得中醫藥療效,得到主診西醫認可。
我並不反對在必要時,用中藥的同時,藉助於抗生素。但應按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之原則,在用西藥的同時仍應以中醫之理論為指導。千萬不能以西醫理論指導用中藥。
什麼叫以西醫理論指導用中藥?
試舉例言之。最近會診一顏面神經麻痹、左側面癱之中年患者。主診醫生用了牽正散,但又加入大量魚腥草等涼葯。推論其意,須「消炎」之故,治之近10日不效。殊不知寒則凝滯,經絡更不暢通,豈能收效?邀診,我仍用牽正散加減,其中以防風易白附子,重用黃芪等益氣葯,服藥1周歪者得正。此例足以證明,知其方而忽視中醫之理,未能靈活變通,故收效亦難,雖有效亦不理想也。
談到中醫理論,對於治療發熱性、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傷寒與溫病學說,往往是我們的指路明燈。葉天士說:「或透風於熱外,或滲濕於熱下,不與熱相搏,勢必孤矣。」這是至理明言,是西醫細菌學說所缺乏的。葉天士所說的「熱」是致病的主因(可以看成是細菌之類的致病物質),葉氏不僅重視清熱,還重視「透風」。
所謂透風就是解表類葯,風與寒這種致病因素往往為西醫所忽視,重在殺菌以消炎,不知解表使邪有出路的重要性。同樣,「滲濕」也就是使由細菌引起的毒素,從小便而去。上則透風,下則滲濕使病邪孤立,使細菌沒有生存的環境,而病人的正氣又更易於恢復。為什麼用抗生素退熱後,即使無明顯副作用,病人仍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胃納欠佳。而用中藥隨著身熱遞減,精神則復,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師學了西醫的「發炎」理論,往往忘記了治發熱性病,還有傷寒論學說。一遇發熱病,首先考慮的是抗生素,豈知「桂枝湯證」、「麻黃湯證」決非抗生素所能除。
為什麼外國那麼害怕流感?
因為他們只有抗生素及未有成熟的抗病毒藥之故。尤其是「小柴胡湯證」,用西醫方法治之甚難,而用小柴胡湯3劑便可收功。我曾會診此等證,常使西醫同道覺得驚訝。
月前一位老朋友因肺部感染住院,症見發熱喘咳,用最新最貴抗生素治療多日,發熱退而咳喘甚。友人多病, 常找我診治,這次便給我來電話,通過問診,口授方葯:用桂枝湯合三子養親湯。友人素體虛寒,用各種抗生素,已抑制正氣,表邪不能外解,故用桂枝湯;喘甚亦由於寒痰,故用三子養親湯。葯服8劑而愈。
由於細菌的抗藥性,抗生素越出越新,價錢越來越貴,一天用藥千元以上,非我國一般人經濟所能負擔,何況還有明顯的副反應。此時正是發揮中醫藥優勢之時,用中藥取代抗生素。這是一種挑戰,更是中醫的發展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國醫健康薈」(guoyijiankanghui),我只是優質養生內容的搬運工。
推薦閱讀:
※西綜內科學重點匯總
※一輩子也沒有很長,只希望能夠再陪你一場
※談談現代藥物研發 (一)從臨床實驗說起
※腰椎間盤突出症,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中國現代眼科學史上的學者夫妻:陳耀真、毛文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