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腸癌的家族遺傳史,該如何預防?
姥姥是43歲因為直腸癌去世的,聽媽媽說太姥姥也是因為直腸癌去世,連續兩代直系親屬,現在很惶恐,應該如何預防直腸癌???
謝邀。
直腸癌預防有些精闢的回答,各大知識平台都有,你可以自己去找。我這裡講一個比較啰嗦的版本,主要講兩個方面,一個是病因,一個是針對病因的預防。不包括治療,怕超綱。
首先普及一個概念,你自己腦補一下。人的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後面會講到大腸、盲腸、結腸等名詞,怕你混淆,先說明一下,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直腸癌病因:
一、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在腫瘤發病中飲食因素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因素,因為有70%~90%的腫瘤發病與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關,而其中40%~60%的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與飲食、營養有關。所以飲食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遺傳因素相對比較少。
1.高脂肪飲食
世界範圍內的調查發現,在大腸癌高發的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等國家,人們每天進食的脂肪量在120g以上。在大腸癌發病率居中的波蘭、西班牙、南斯拉夫等國家,每人每天消費的脂肪在60~120g。而在大腸癌低發的哥倫比亞、斯里蘭卡、泰國等地每人每天的脂肪消費量只有20~60g。高、低發區大腸癌的發病率相差可達6倍以上。中、低發區則可相差3倍左右。大腸癌高發的美國人飲食中脂肪含量佔總熱量的41.8%,且以飽和脂肪為主。而大腸癌低發的日本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較美國低1倍左右),其飲食中脂肪佔總熱量的12.2%,並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我國上海市大腸癌發病率時間趨勢與膳食結構的相關分析,同樣也說明結腸癌發病率變化與膳食結構改變的密切相關性。
高脂肪飲食之所以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其可能的機制是:
①脂肪飲食可能系通過改變大便中膽酸濃度的作用而引致大腸癌的發生。
②高脂肪及部分糖類能增加腸道細菌酶(如葡萄糖醛酸酶、鳥氨酸脫羥酶、硝酸還原酶、偶氮氧化酶、脂氧酶、環氧酶)的活性,促進致癌物、促癌物的產生。
③高脂肪飲食者常攝入較多的肉類,而肉類在油煎或焙烤過程中可產生致癌的雜環胺,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2.低纖維素飲食
食物纖維(dietary fibre)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的消化酶所水解的植物多糖類和木質素。Higginson曾注意到非洲結腸癌罕見是與大量食用粗糧和很少便秘有關。 La Vecchia等1988年報道多吃新鮮蔬菜對大腸癌的發生具有保護作用(RR=0.5)。國內浙江醫科大學的楊工等在一項對照研究中也發現,攝入新鮮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新鮮水果與結、直腸癌的發病危險性呈顯著負相關,且劑量一反應關係非常顯著(P<0.01)。分析營養素與結、直腸癌的關係發現膳食纖維起著重要的保護性作用。
高纖維素飲食之所以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可能的機制在於:
①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稀釋致癌物,又可使腸道通過時間縮短,減少結腸黏膜與糞便致癌物的接觸,從而減少患結腸癌的風險。
②通過抑制重吸收、稀釋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腸道的脫氧膽汁酸濃度,影響腸道脂質代謝。
③改變腸道菌群,影響腸黏膜結構和功能,並影響黏膜上皮細胞的生長速率,調解腸道酸鹼度(通常大腸癌低發地區糞便的pH值要比高發地區低)。
④通過黏蛋白加強黏膜屏障作用,減少腸內有毒物質對腸上皮的侵害。
3.亞硝胺類化合物
亞硝胺類化合物中不少為強致癌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幾乎可誘發各種器官的腫瘤。一般小劑量的亞硝胺,如長期接觸就可致癌。亞硝胺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食品添加劑以及用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肉、魚、菜等腌制食品中(如鹹肉、鹹魚、臘魚臘肉、火腿等)。動物實驗已證實亞硝胺類化合物在腸道細菌作用下轉化成的肼類物質可引起大腸癌。國內楊工等研究發現腌制食品的正相關作用是一類獨立的結、直腸癌危險因素。每周攝取3次以上腌制食品者發生結腸癌的超額危險是不足1次者的2.2倍(P<0.01),直腸癌為2.3倍(P<0.01),左半結腸癌為2.1倍,右半結腸癌為1.8倍。
4.維生素
病例對照研究表明,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均與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的相對危險度有關,統計學檢驗均達到顯著水平,並呈劑量反應關係。如Chiu等2003年報道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E的高攝入量與降低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有關。Mc Cullough等2003年報道了對60866名男性和66883名女性參與者所作的隨訪觀察結果,提示維生素D能降低男性大腸癌的發病危險(RR=0.71,95%CI=0.51,0.98),鈣在大腸癌的發生中具有保護作用(RR=0.87,95%CI=0.67,1.12)。
5.油煎炸食品
食物烤(炸)焦的部分(尤其是肉類食品)中含有能作用於結腸的致癌劑雜環胺,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楊工等報道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提示,油炸食品的致癌作用也是一種獨立的危險因素。每周攝取3次以上油炸食品者發生結腸癌的超額危險是不足1次者的2.3倍(P<0.01),直腸癌為2.6倍(P<0.01),左半結腸癌為2.6倍,右半結腸癌為1.9倍。
6.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①硒:硒是人體中的微量元素,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它的一個最重要的生物作用是抑制過氧化反應,而過氧化反應可促使致癌原附於脫氧核糖核酸。幾項大規模研究已發現,多種癌症的死亡率(包括結、直腸癌)與當地膳食中的硒攝入量呈負相關。但硒等無機元素對人類腫瘤病因學的影響可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作用(或存在交互作用,或存在混雜、偏倚等),因此也有人認為這些因素可能僅僅是一些伴隨因素,而並不直接影響人群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②鈣:動物實驗表明,鈣能改善脫氧膽膽酸對腸道上皮的毒理作用。有學者認為腸道中膽汁酸與遊離脂肪酸的濃度增加可以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而鈣可以與之結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使得它們對腸道上皮的刺激與毒性作用減輕。很多流行病學研究也提示,高鈣攝入對防止大腸癌的發生起保護作用。楊工等1994年的一項營養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膳食鈣對結、直腸癌的保護作用不但與攝入量有關,還與鈣的食物來源密切相關。其中動物性膳食鈣與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有關,而植物性膳食鈣則與此不相關。推測不同食物來源的鈣離子與食物中一些有機成分的結合狀態可能不同,並可以導致不同食物來源鈣的作用差異。
③其他無機元素:有研究表明,鉀、鐵、磷與結、直腸癌的發風險險呈負相關性,鋅、鎂、銅可能影響致癌物的代謝或降解某些酶類,與抑制癌症發生有關。但還缺乏更多的證據支持。也有作者認為這些無機元素可能與一些「植物性」飲食因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存在混雜作用,或僅僅是一些伴隨因素。因此對這些無機元素在大腸癌發病中的影響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二、體力活動
除了職業暴露以及與職業相關的社會經濟因素外,體力活動也與大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Gerhardsson等1988年曾報道對16477人14年的隨訪結果,提示低體力活動組(工作時與閑暇時均活動少)患結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明顯升高(RR=3.6,95%CI=1.3,9.8);僅工作時體力活動少組相對危險度較低(RR=1.6,95%CI=0.8,2.9);僅閑暇時活動少組相對危險度亦低(RR=1.6,95%CI=1.0,2.7)。在職業體力活動的分析中發現,長期或經常處於坐位的職業類別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是一些體力活動較大職業的1.4倍(95%CI=1.0,1.9),並與盲腸癌的聯繫較為密切(OR=2.1,95%CI=1.1,4.0)。有觀點認為體力活動減少可使糞便在腸道中的通過時間延長,從而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另有觀點認為,腸蠕動受前列腺素的影響,而體力活動可以刺激前列腺素的產生與分泌,因此,缺少體力活動可以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病例對照研究的結果也支持體力活動對防止大腸癌(尤其是結腸癌)的保護作用。
三、遺傳因素
據估計在至少20%的結、直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Lovett研究發現倫敦一般人群一生中患大腸癌的危險性為1/50,但「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患大腸癌者此危險性升至1/17;1個一級親屬、1個二級親屬(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姨、舅、侄、甥、孫及外孫)患大腸癌時,此危險性為1/12;1個一級親屬在45歲前患大腸癌時此危險性為1/10;2個一級親屬患大腸癌時此危險性可高達1/6。之後,有關大腸癌具有遺傳傾向的研究更成為熱門課題。目前已有兩種易患大腸癌的遺傳性綜合征被確定。
(1)占結、直腸癌總數1%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如不治療,日後均將癌變成大腸癌。
(2)占結、直腸癌總數5%~10%的「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
這也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綜合征,以大腸癌發病年齡早、病變位於近側結腸中多見及多原發大腸癌常見為特點。患者的一級親屬中約80%將發病。此綜合征與目前已知的5個DNA錯配修復基因(hMSH2、hMLH1、hPMS1、hPMS2、hMSH6)的胚系突變有關,具有微衛星不穩定的特性表型。
大腸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同時發現,影響結、直腸癌發病的遺傳背景可能不同,結腸癌與遺傳的聯繫性較直腸癌密切,且不同年齡組(如≤40歲組與>40歲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的聯繫強度不同,其中青年人(≤40歲)大腸癌與遺傳的聯繫性較為密切。這些研究為確定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提供了依據,使我們對於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家族成員,尤其是對大腸癌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的家族成員(特別是一級親屬),應引起高度重視。
四、疾病因素
以下3種疾病都有可能會引起大腸癌。具體我就不講了,還是聽醫生的,積極配合治療疾病,治好了就沒有發生癌變的可能了。
1.大腸腺瘤
2.潰瘍性結腸炎
3.克羅恩病
上面確實有點啰嗦,沒有一點醫學、統計學、生物化學、營養學和植物學的同學就別看了,會累。再就是心理素質不好的也別看了,會怕。
話不多說,直接看怎麼預防吧
一、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1.油脂類食物少吃。
每天烹調油25~30g。肥肉就不要吃了,油特別厚的菜也少吃。
2.蔬菜、水果、粗糧多吃。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最好要有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捲心菜、花菜、西藍花、甘藍、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等等,還有各種蘿蔔等)。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蔬菜、水果、粗糧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都有利於防癌。
3.腌制食品絕對不吃。
鹹肉、鹹魚、臘魚臘肉、火腿、腌菜等腌制食品亞硝胺類化合物含量高,致癌性強,絕對不要吃。
4.煎、炸、烤的食物少吃。
食物煎、炸、烤焦的部分,尤其是肉類會有致癌劑雜環胺,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所以凡是焦了食物都要少吃,焦黑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5.多運動
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二、定期體檢
大腸癌的診斷近年來雖然根據病史、體征、X線和結腸鏡及組織學檢查等已具有一整套診斷方法,但多數病例的診斷仍嫌偏晚,早期診斷率不高,等到發現已經擴散到腸道外,如果腫瘤已侵犯淋巴結,5年生存率減至25%,如果已有內臟轉移,如肝、肺,5年生存率只有5%,相反如果在腫瘤僅僅限於黏膜層時就予以治療則存活率可達100%。
通俗的講,癌症早發現、早治療,存活率可達100%。
每年做一個腸鏡,40歲以上每兩年做一個全面體檢,60歲以上每年做體檢。
三、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有病治病,沒病執行項目一、二。
多做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