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韓每年的人均咖啡消費量能跟歐美齊平,而比鄰的中國,咖啡這一飲品卻遠遠沒有成為日常必需品?

請詳細描述一下,咖啡文化在日韓形成的來龍去脈和歷史契機——即咖啡為什麼能走入這兩個國家的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乃至幾乎所有家庭都購置了咖啡機,人均每年消費咖啡超過300杯,咖啡之地位為何幾乎跟茶比肩?在中國,人們最多只是喝著玩玩而已,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把咖啡當成必需品,且大多數國人對咖啡的認知還停留在雀巢的速溶咖啡——咖啡文化為何如此難融入天朝的本土文化?


我來貢獻一個沒有出現過的角度吧。貿易壁壘。

大家了解一下國內的食品進口關稅和審查制度,可以想見進口咖啡這件事情,究竟要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做成規模。小打小鬧的生意,幾年過去如果無法形成良好的造血功能,遲早會死。也可以去Ole等進口超市去看生產日期,大批量的進口,除了對公司有資質要求,時間動輒上月。咖啡這種東西,也只有一些超市品牌,和星巴克之類的能扛得住了。

再說生豆。透露一個小道消息。某國際知名第三波浪潮的咖啡館的生豆公司,與中國某港口城市的咖啡館合作的生豆公司,最後沒有拿到批文。也就是說他們的生豆集裝箱沒法進入中國港口。具體為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要讓自己的集裝箱到港,還要拿這麼多批文。

相比來說,出口比進口容易得多,只需要把文件準備齊全就好了。當然每年都貿易順差。

日本60年代經濟起飛和咖啡飲用量飆升基本成正比。而中國經濟近年的發展勢頭是非常喜人的。因此國際咖啡組織專門拿了中國近10年的數據,對比了日本當年的飆升曲線。日本人不喝茶嗎?他們不產茶葉。但他們也不產咖啡啊。

茶和咖啡沒啥矛盾的。我自己也很喜歡茶,但我覺得在國內,能喝到好茶,從某種程度上比能喝到好咖啡更難。目前,感覺茶葉社交還是更多地出現在中老年人的商業會晤中,而咖啡社交大概適用於35歲以下的人。再過個十年吧。等喝咖啡的人成了社會中堅力量,主要價值創造者,咱再來看市場吧。


首先,喝咖啡為什麼一定要在某種文化背景下喝呢,喝東西的消費動機起源應該是解渴,其次是「愛甜」,最後才能說發燒友吧。

其次,7個日本的市場總和;70個韓國的市場總和;3.5個美國的市場總和,才夠得上一個中國。大眾能說出品牌名的咖啡代表也就星巴克,算上速溶多一個雀巢。其他的從業者知道,愛好者知道,回家問爸媽,costa,他們會認為是哪裡的服裝或者化妝品牌子也不會多想是喝的。一件壞事一天傳出來能被記十年(紀念下艷照門十周年),一群人做一件好事做十年未必被很多人知道。(星巴克廣泛開店前做了十年社區服務,日本咖啡傳播開花了近40年才有今天的深度。)

所以,20年的發展很多人認為不夠,一方面是傳播的效率和方式因為人口龐大,整體行業市場遠遠的還在萌芽期,利潤都不是成長期的利潤走勢;另一方面,壞消息在群體中的反應總比好消息容易被認識和接受,群體對咖啡的印象還沒建立起來,這個時候談文化還太早了。

最後,日本韓國的咖啡店確實多,也確實蠻多品牌來中國掏金。但真的可以確定,他們的咖啡實力確實比我們強嗎?以中國的市場容量為基,以中國各大菜係為題,小小的咖啡豆而已,喝杯東西,喜歡玩的開家店,做好自己的那一杯不難。不求富貴,但求溫飽。干這行別求著迎娶白富美霸道總裁走人生巔峰。求著能和老婆孩子熱炕頭,每天拖地麻灰洗杯子,出杯好看的拿鐵,好喝的摩卡,沖個風味感十足的非洲豆或者對比下雲南豆近年的進步。如此靜靜的過日子最實在。

個人愚見,看多了繁榮背後的吧台,說點不成熟的看法。整體還是很浮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就是貢獻。其實身邊已經不是一個咖啡店的老闆在說,我們的咖啡出品要求比很多日韓咖啡店高很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信息。消費者知道誰好誰壞孰優孰劣,只是消費者那邊對中國咖啡的印象還不深刻罷了。

以上。


讓我忍不住想閑扯一番馬太效應了。

窮的人越窮,富的人越富。

喝咖啡的地區咖啡上癮越喝越多,

不喝咖啡的地方咖啡越難融入。

所以看起來速溶咖啡在國內已經那麼多年了。

兩岸也進入國內20年了,為什麼中國的咖啡推廣那麼差

就是因為壓根沒有產生相應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文化,

沒有找到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更沒有幾個厲害的人讓咖啡在國內被大眾接受。

而推廣的本質,除了文化就是人。

所以,準確一點說,為什麼我很討厭某協會抄底式的灌輸淺烘和精品浪潮,

因為精品咖啡本質上對推廣咖啡文化,賣給國人咖啡並沒有什麼裨益,

充其量就是一群圈內能理解「萃取」,「風味」「精品」的匠人,

在用自己淺薄的語言,和別人灌輸自己見到的,別人不一定需要的「咖啡」知識、

除了報個風味,報個菜名,說說這個瑰夏怎麼牛逼好喝,

那個風味怎麼厲害,自己萃取怎麼神乎其神。

消費者心理學,品牌營銷,這些在經營中必備的技能,

對於那些一門心思玩了幾年,十幾年咖啡的匠人來說只是裝逼的東西。

正因此,沒有文化,沒有帶動產業發展升級人,

除了小圈子的自娛自樂那還能有什麼?

沒有幾個人真正影響邊上一批人,也沒有良性循環的文化來幫助咖啡更好發展,

到頭來中國咖啡的人均消費量能高才怪呢。

但是這幾年年輕人喝咖啡是越來越多了。不一定是某協會原因,日韓基礎在,但是中國的基礎嘛,你懂的


韓國我不知道,日本的話,日本人加班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坐辦公室的經常需要咖啡來提神。反正不少公司走進辦公室就是一股咖啡味。消耗量自然大了。


強答:

很多人說中國人喝咖啡少,是因為中國有喝茶的傳統。其實在日本,在英國,歐美,和全世界都有喝茶的人。日常最常見的飲料就有茶和咖啡。這二者從來都是共存的,沒有誰跟誰鬧矛盾。

從功能和作用上來看,茶更多是為了解渴,而咖啡主要是為了提神。所以這二者並不矛盾。當然,一般顧客如何看待和比較,那就要看個人了。

如果說跟中國比,那不好比。畢竟中國人接觸咖啡的時間還太短,還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咖啡消費習慣。這都還有待未來的發展,才能看出一、二。

對於日本市場,有人提到過了。二戰之後在日本有大量的美國駐軍。而且歷史上雖然美國跟日本打過仗,但是日本人對歐美人在很長時間之內都有著「崇拜」的心理。所以模仿和跟隨歐美人的生活習慣,也就很正常了。其實這樣的心理至今仍然存在,只是參雜了一些「不服」和「不忿兒」的心理。

不過喝咖啡的作用是明顯的,很多時候確實是屬於必須的。例如有人說過,日本人加班也很多,那麼喝咖啡的人就必然會有很多。韓國估計跟日本有類似的情況,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似乎對韓國比對日本的了解還少,特別是在咖啡方面。

但是從咖啡流傳全世界的歷史來看,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麼阻力。這就是說,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飲用咖啡的習慣。唯一待開發的咖啡市場,就只有中國這最後一個了。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說是,為什麼中國喝咖啡的人沒有那麼多?

好吧,說到底還是我一直強調的那二個因素,

1、咖啡飲料的製作品質

2、咖啡飲料的銷售價格

這二個問題不解決,咖啡在中國的銷售和市場就不可能發展好,變得真的很大。

由於咖啡口味的特點,越是做的不好的咖啡,在一個新開發的市場里越難被接受。

價格,中國咖啡市場的價格已經超過其它產品,最先超過了歐美髮達國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人們的工資收入沒有增長的那麼快,所以要想接受咖啡作為日常飲料,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問題的解決無非有二條路,一個是等待人們的收入提高到能夠消費的起咖啡的價格,另一個就是設法把咖啡的價格降下來,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別無它途。

有很多人在說,中國的咖啡市場發展很快呀。每年都是二位數的增長。實際增長比例是20%多。這個比例看起來不小,比我們的GDP增長快多了。

但是不要忘記,中國的咖啡市場是從零開始增長的。在目前這樣小的規模上,每年增長20%多,真的不算多,而且可以說是很小的了。在其他行業里,一般新的產品市場規模的增長都是三位數,甚至在短時間之內有可能會有四位數的增長。

最後加一句,雖然咖啡進入中國已經有二十年了,但是時間還是短呀。這樣的一種新的飲料,何況是咖啡這樣很特殊的飲料,進入一個地區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增長的速度肯定會受到上述的二個條件影響。


因為我們有茶


因為日韓的駐地美軍有好幾十年了,數量龐大,那麼龐大的西方人群對當地的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不光是咖啡,很多文化和語言都有影響。韓國連把首都都改成英文名了,原來叫漢城。


奶茶那麼好喝有什麼理由喝那麼多咖啡?

別說什麼奶茶不健康的話,說這話可以,你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在來說健康。不健康的事多了不在乎一杯飲料


這個問題掰開揉碎了講能寫出一篇論文來,只能大致講一講了。

日本自從黑船事件後開始自上而下進行全面的西化和現代化改革運動,咖啡作為西方人的日常必需品之一自然也被日本人照單全收。韓國則據說是因為王族成員的喜好,上行下效流行起來。而且這兩個國家在二戰和朝戰後都有美軍長期駐留,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自然是要容易得多。

反觀中國,儘管一百多年前第一株咖啡樹就在雲南紮根,但開始規模化種植是上世紀50年代,主要供給蘇聯老大哥,隨後由於意識形態的衝突,咖啡作為萬惡資本主義的一個象徵物為人們所抗拒。中國人真正喝上咖啡是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雀巢的進駐,咖啡才被視為一種「時髦」的舶來品流行起來,但速溶咖啡低劣的品質無法討得喝慣了茶葉的中國人歡心。直到99年星巴克打著「現磨咖啡」的大旗進入中國,咖啡才真正作為一種日常飲料在中國開始紮根,這個時間已經比日本晚了一百年。

至於咖啡和茶的關係,一杯製作合格的咖啡絕不會比一杯好茶更讓人難以接受,但日本繁瑣的茶道不是老百姓玩得起的,明治維新以後春筍般湧出的廉價咖啡館自然吸引了當時絕大部分的年輕人,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的咖啡文化,時至今日,日式重烘焙和手沖依然有大批的擁躉者。而中國的茶本身就是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品,相關產業也已經非常成熟。國內目前的咖啡文化實際上是建立在缺乏消費基礎的空中樓閣之上的,從業者大多抱有一種奇怪的小眾文化優越感,想要撼動茶的地位,恐怕只能寄希望於茶樹一夜之間滅絕了吧。


因為中國對中醫和傳統保健理念的擁躉多到難以置信。

上火不能喝咖啡。

感冒不能喝咖啡。

長痘不能喝咖啡。

懷孕不能喝咖啡。

......


我們把咖啡當紅酒品,但市場把咖啡當紅牛喝。


傻不傻呀,人多啊,一平均就沒了。我愛喝,提神效果杠杠的,每天上午一杯,精神一上午。


我國是茶葉超級大國,咖啡是舶來品。茶葉從最低端茶梗到頂級大紅袍都有消費者,咖啡苦於前期採購、烘焙,沖泡各種技術難題,故很難推廣。說句不中聽的,我國低收入人群還是非常龐大,飯都沒吃飽了,哪有閒情逸緻喝咖啡?


因為中國有茶了。所有飲料中幾乎都需要茶,咖啡這種苦澀的飲品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畢竟茶的歷史比咖啡久。


作為很喜歡喝咖啡的人,經常會聽到人家好心勸我,「咖啡對身體不好,不要喝了」。

至少在我媽眼裡,咖啡對身體的危害和抽煙差不多....

ps:我一般只喝美式,速溶的話也只喝雀巢的醇品(沒有奶脂末和糖的),因為喝的量確實很大,怕長胖。


因為養生學告訴我們:喝咖啡不好,喝茶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ps:本人很喜歡喝咖啡,但逢年過節回家喝咖啡就要被父母數落,什麼喝咖啡上火之類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