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說眾生平等嗎?為什麼看經文感覺非常歧視女性(簡直可以說仇視了)?
佛教說女人不能做人間轉輪法王,不能做仞利天的帝釋天主,不能做魔王,不能做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不能成佛不能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說女人使佛教的正法期減少了五百年本來佛教可以有一千年的正(不偏不雜)法期。有些經文把女人說成萬惡之源一樣。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大般涅盤經》節錄 「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正法念處經》節錄 」還有比丘八法裡面,尼姑要聽和尚的,要受和尚管理。哪怕受戒已經一百年的尼姑見到剛剃度的和尚也要起身行禮。
謝邀。
如果嫌長,可直接看粗字部分。一、
這個問題可以反應有句話是多麼重要。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佛經是怎麼來的?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傳下來的。這三樣無一不是有漏的。所謂有漏,就是在出世間法上難以說的究竟,在世間法上難以說的完整。所以佛陀最後啟示我們:我其實沒有說法。
佛經是用來依的,它不是佛法本身。雖然佛陀自己都明白,但要教導,他需要根據當時當下的環境、根據弟子根基的深淺等等,以各種方便的形式說出來。
因此,對於佛法和經典,要做到四依四不依。
依於義,不依語;
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於法,不依人。何為了義何為不了義凡直接、完全顯了述盡佛法道理之教,稱為了義,如諸大乘經說生死、涅盤無異者。宣說此道理之經典,即稱了義經,為佛所說。
而若順應眾生理解之程度,不直接顯了法義,而漸次以方便教相引導,稱為不了義。
佛陀既說究竟無我,又說女人怎樣怎樣,那不是矛盾么?不矛盾,前者是了義,後者是不了義。並且在不了義中,也是對了義的隱性宣說。如果不深入佛理,就很難明白到這一層。
二、
究竟無我中,因無明生「有我」 的執著,然後作用成色,分別成六根,就是說,這個「我」開始具體了,有我相,有人相,有壽者相,有眾生相。然後有了我的和不是我的等等分別,開始生起貪染之心,執取外物。
這時候開始形成男女之根。因為人一旦執著,貪愛的心識就會形成一定的色相分別,就是說愛欲有了實際造作的對象。雖然男女相的形成是相應的,但女相更代表心識中的欲染的一面,並因此成為胎生的一種寄託。
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整體觀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隨業成分在,但更多的是受整個世俗化影響,比如女性容易情緒化,感性認知比較強,多愁善感,不太能理解形而上的東西,等等。
因此,佛陀從本始的欲染分別,結合當時的整體社會環境和弟子的認知,才有一些對女性看似「歧視」的說法。但實則不是說女性,而是說人的貪執。也就是不了義中隱含著了義。
三、
永明法師的有一本書,叫《佛教女性觀》,寫的非常好,正應這個問題中的諸多疑惑之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就不一一摘錄。
佛教的女性觀(永明法師)只摘錄其中總結性的一段:
佛陀倡導打破婆羅門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其立論之根本,即立基於眾生自性平等的思想。既然眾生平等,男女又何獨外於眾生?從這一個觀點出發,佛陀主張男女平等的理論基礎於焉奠立。
在理論上,男女平等固然不成問題;事實上,在佛陀當時的印度,卻有諸般障礙,一時之間仍無法直接而立即地完全實現佛陀慈悲的本懷。無可諱言的,當時印度社會環境中的女性,因為禮教的束縛和歧視,在思想行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為了使婦女脫離諸般痛苦,提高她們的地位,同時也為了避免廣大人羣的激烈反對和異教徒的攻擊,佛陀因此採取了緩和的、漸進的方式,來促進男女的平等。他一方面教化婦女,喚醒女性的自覺自勵,以提高女性的素質水準;另一方面則逐步改變社會觀念,希望人們能借著對眾生平等性的切實體驗,自然建立對男女問的究竟平等觀。
因此,我們從佛經上,尤其是小乘教典中,都可以看到許多對於婦女痛下貶責的教言。這也可說明為何在浩瀚的經典中,有些部分似乎主張男女平等,而有些部分卻似乎有蔑視女性之論的緣故了。 佛陀最初不許女眾出家,甚至訂定比丘尼的八敬法,都被人們認為佛教是不講男女平等、蔑視女性的。同時,小乘經典中及《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說女人身有五障:一者不得做轉輪聖王;二者不得做帝釋天王;三者不得做魔王;四者不得做大梵天王;五者不得成佛,因而有人據以指稱女人不能成佛,而斷定「佛教事實並非女權論者」。其實,這些論斷都是因為忽略了佛教的本質、佛法的真精神而造成的。 小乘者固然有重男輕女的現象,但這一瑕疵卻更襯托出往後崛起的大乘佛教對女權之爭取與男女平等之倡導的重要性。《法華經》說女身有五障,其意並不是究竟顯示一乘妙旨的《法華經》之旨趣,而是舍利弗尊者站在小乘立場所提出的。 然出家是大丈夫事,佛陀既承認女眾和男眾一樣,可以出家、可以修行、可以積聚福德、可以開發智慧、可以解脫生死,即已顯示了男女在修行次第上,乃至證悟成佛之中,是絕對平等的。況且佛在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入滅後,舉起她的舍利對大眾明確的宣示: 斯眾舍利,本是穢身凶愚急暴、輕心疾轉嫉姤陰謀,敗道壞德為亂作先之類,今母拔女人凶愚之穢,為丈夫行獲應真道,還靈本無凈過虛空,行高無蓋何其健哉!……。 這是佛陀讚歎大愛道比丘尼所行堪稱為真大丈夫,而告誡諸比丘,即使一般男子,不論出家與否,如果沒有做好大丈夫所應做到的事,也不夠資格稱為大丈夫。那麼,佛法的重視男女平等,在佛陀的這番開示中,已明確地表達無遺了!其次,從佛所悟證的平等空寂性來觀察,更可看出男女的究竟平等性。因為男子是法性如如,女子亦如是,在一如無二的平等真理中,男女還有差別嗎?又女轉男身、女性的授記成佛、往生凈土,都可說是佛陀為求實現男女平等的循序漸進路上,所開顯的善巧方便,實質上,是不離男女平等之原則的。
要知道在當代印度,低種性女人被姦殺警察都不管,而佛陀在那個年代把女性引入僧團是要承受多大的輿論壓力。畢竟修道者在印度是備受尊崇的,那個年代只有高種性的男子才有資格成為修道者。
佛陀可說是女性平權者,但他也知道無法從一開始就讓女性取得和男性一樣的地位,如果要讓女性進入僧團,那就必須為比丘尼樹立更嚴格的規矩,使社會輿論認可。而他開創了把女性引入僧團的先例,可以說在那個年代是相當了不起。
至於在當代,男女平等已成共識,對於佛經中一些因特殊時代背景而制定的規矩,可以批判性的接受。佛教說眾生平等,那你能對豬馬牛羊螞蟻平等?平等說的是都有佛性平等,你能見得了佛性?佛經里也有蓮華色女入道,龍女成佛你沒看過?整體來說,女人的心理生理都和男人區別挺大,聞道入道成道的業障比男人是多。這不是歧視,這是陳述,這也不是佛規定的,是佛發現的。
你所看到的是藏傳佛教,也是佛教的一種。佛教的起源都是釋加牟尼。但是隨時時間的推移,佛法傳入不同的地域,受不同世俗文化的影響,演變成不同的樣子,但根源是一致的。佛法最大的特別就是寬容與接納,充許你頌揚或者貶低,信與不信充份自由!
這個「眾生平等」的意思,其實是指「一切眾生,只要信奉佛教,都有可能超脫生死輪迴,進入極樂世界*」。這是早期佛教和婆羅門教教義的一個很大不同之處。也因為這一點不同於婆羅門教不平等的「只有高貴的種姓虔誠獻祭,才能進入極樂世界」,佛教迅速發展壯大了。*引用自《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P138
佛說眾生平等 你是佛嗎 做不到佛的境界 自然眾生不平等
推薦閱讀:
※戴雨瀟:美國判決引爆互聯網——論網路中立和平等主義|伐柯熱點
※《簡愛》中說「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怎麼理解?
※性別與社會 周報(二):我們怎麼胡扯?
※到底什麼是機會平等,有什麼標準嗎?
※看了《權利的遊戲》,想到歐洲總是在乎血統,比如誰誰誰之子。難道古歐洲沒有人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