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為什麼很多地名都以「亞」、「維亞」、「尼西亞」和「尼亞」結尾?

比如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加泰羅尼亞,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利比亞,賴比瑞亞,阿爾及利亞,巴西利亞,哥倫比亞,還有印度尼西亞和西太平洋三大群島 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似乎以「蘭」結尾的也非常多,是源於「land」這個辭彙嗎?

這些地名在當地人的語言中也是這麼發音的嗎?


其實不止印歐語系用「XX亞」給地名結尾,屬於閃含語系的阿拉伯語也會這樣。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中東都應該叫XX斯坦,先在這裡解釋一下:「XX斯坦(-estān)」是一個波斯語詞綴,表示「家園」或「站立的地方」,其動詞形式是īstādan(站立)。

「XX斯坦」一般被認為是派生自原始印歐語的*steh?-,與梵語的sthāna(地方)、拉丁語的stāre(站立)、status(地點)以及英語的stand、state同源。

波斯人早在伊斯蘭教傳入以前就已經用「XX斯坦」稱呼別的國家,比如「中國」在中古波斯語中叫做Chīnestān(Chīn+estān),意思是「中國的地方」或「秦地(Chīn和秦的關係學術界尚存爭議)」。對比「中國」在佛經中的名字「震旦」,「震旦」一詞譯自梵語Chīnasthāna(Chīna+sthāna),與波斯語的Chīnestān結構相同。

如果一個地方叫做「XX斯坦」,此地應當是深受波斯文化影響,這種名字多見於伊朗和中亞,阿拉伯國家並不會用這種方式稱呼地名

在阿拉伯語中,絕大多數地名都是陰性名詞,包括國名、城市名、部落名等(用「XX斯坦」作地名的波斯語沒有陰陽性)。

《阿拉伯語基礎語法》第二冊,第9頁,外研社1987年6月第二版

所以有些地名自然而然地帶上陰性標誌「-ah」,比如一些阿拉伯語原生地名:

開羅:埃及首都。qāhirah是主動名詞qāhir的陰性形式,意為「征服的」或「戰勝的」。

費盧傑:伊拉克城市。fallūjah意為「適宜耕種的土地,一說這個名字來自古敘利亞語。

巴士拉:伊拉克南部重鎮。ba?rah有「瞭望」的意思,此地原來是阿拉伯帝國進攻薩珊波斯的軍營。

【讀音】

一些本來不是阿拉伯語卻被阿拉伯化的地名也會以陰性標誌「-ah」結尾:

加沙:巴勒斯坦城市,來自古埃及語或古希伯來語。

哈馬:敘利亞城市,來自古敘利亞語。

君士坦丁:阿爾及利亞城市,來自中古希臘語,此地是2015年的「阿拉伯文化之都」。

新聞鏈接:http://www.ycen.com.cn/2014news/yaowen/201506/t20150606_347601.html

【讀音】

中世紀阿拉伯文獻中記載的一些歐洲城市也以陰性標誌「-ah」結尾:

科爾多瓦(Cordoba):西班牙南部城市,曾經是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安達盧西亞首府。

里斯本(Lisbon/Lisboa):葡萄牙首都,歷史上曾被阿拉伯人長期統治。

圖盧茲(Toulouse):法國南部城市,曾數次遭到阿拉伯人進攻。

【讀音】順便一說:阿拉伯帝國曾一度控制納博訥(』Arbūnah)、卡爾卡松(Qarqashūnah)等南法城市,並沿羅訥河谷(Wādī al-Rūn)北上,取道里昂(Ludūn,來自里昂的拉丁語名Lugdunum),深入高盧腹地。圖爾戰役失敗後,阿拉伯人不再對法蘭克人大規模用兵,但依舊對普羅旺斯部分地區保持著控制。

如果阿語地名的詞形是以「-iyyah」結尾的陰性從屬名詞,則可以被翻譯成「XX亞」、「XX尼亞」、「XX維亞」等。

《阿拉伯語基礎語法》第二冊,第149頁,外研社1987年6月第二版

從屬名詞是一種名詞派生詞,表示這個詞隸屬於派生它的那個名詞,作地名時一般表示「某地是XX人或XX家的地盤」,比如:

爾撒維亞:巴勒斯坦村莊名,位於東耶路撒冷北部,瞭望山(Mount Scopus)下面。

曼蘇里亞:巴勒斯坦村莊名,位於東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

法爾瓦尼亞:科威特一省名,位於首都科威特城以南,科威特國際機場就位於此地。

「君士坦丁尼亞」:中世紀阿拉伯文獻對君士坦丁堡的稱呼,即「羅馬國王(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城市」。

亞歷山大:埃及北部港市,舊譯「亞歷山大里亞」,即「亞歷山大的城市」。該城的亞歷山大法魯斯大學是圈內很多朋友留學過的地方。

【讀音】不過,以「-iyyah」結尾的地名並不僅限於從屬名詞,比如:

科英布拉(Coimbra):葡萄牙城市,歷史上曾被阿拉伯人長期統治。Qulumriyyah可能是是拉丁語Conimbriga阿拉伯化的拼寫,這個詞並不是從屬名詞。

【讀音】

除了地名,中世紀阿拉伯文獻中的一些部族名也會以陰性從屬名詞「-iyyah」的形式結尾,比如:

古奇亞人:即烏古斯部(Oghuz),突厥人的一支。

羅西亞人:即瓦良格人(Valyagians)或古羅斯人(Rus『)。

【讀音】


一般情況下,取一個國家的名字的規律,為「當地強勢民族+地區(家園)」這樣的形式。

中亞地區的習慣是用-斯坦(stanam,波斯語:……聚集的地方)來指代地區

比如:

烏茲別克人+地區,合起來就是:烏茲別克人聚集的地方,烏茲別克。

突厥人(Türkler)+地區,土庫曼。

-a,-ia則是歐洲人(拉丁語)的習慣

羅馬人+地區,羅馬尼亞

保加爾人+地區,保加利亞

到了大航海時代,他們乘著船訪問其他地區國家,給別人取名的時候也還是遵循的原來的習慣

馬來人——馬來西亞

高麗人——高麗亞(Korea)

等等

至於為什麼詞綴為-a這種形式,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國家地區」在歐洲的語言體系里被歸類為是「女性」,所以使用女性取名的習慣,後面加上拉丁文的母音字母。

用-land(土地)指代地區的是日耳曼人的習慣

盎格魯人+地區,英格蘭

德意志人+地區,德國(Deutschland),附帶一說德意志這個詞來源於diutisk(同胞)這個詞

——————————————————————————

附:特殊取名國家(擴展閱讀)

1.源自當地歷史名人

菲律賓——16世紀佔領他們的西班牙人的國王,菲利普二世。

玻利維亞——18世紀解放玻利維亞地區的民族英雄,玻利瓦爾。

沙烏地阿拉伯——18世紀國王,穆罕默德 本 沙特(Muhammad bin Saud)。

2.源自生物

新加坡——獅城(梵語)

巴西——巴西紅木(Brazilwood)

3.源自方位

澳大利亞——南方(拉丁語:australis)

挪威——北方航路(諾曼語:Norreveg)

4.源自地形地貌

冰島——冰(ice)

海地——多山的地方(印第安語)

波蘭——平原(pol)

5.其他

阿根廷,拉普拉塔——白銀(西班牙語)

加拿大——村莊(印第安語)

泰國——自由

等等等等(有空再更吧……)


謝邀,強答一個,下面各位貌似並沒有說到關鍵啊!需要著重指出一點:這並不是只有地名是才有IA結尾的!這是應該個拉丁語希臘語的「專業術語後綴」只是英語里這個後綴被異化或者乾脆去了(不過在一些專業辭彙,譬如醫學名詞里還是有的)而照我國的翻譯規則,一般是按照本地語言讀音翻譯人名和地名,而這種後綴形式在其他歐洲語言中還是保留的,所以才會造成這種困惑。

那我學過的俄語為例,俄語很多辭彙來自於拉丁語和希臘語。ia被西里爾化為「ия

來感受一下:

俄語(中文:英語)

психология (心理學: Psychology)

социология (社會學:Sociology)

юриспруденция (法學:Jurisprudence)

感受到什麼了嗎?少年?再來:

география (地理學:Geography)

философия (哲學:Philosophy)

然後,我們在看一下這些地名在俄語里的表示:

照例 俄語(中文,中文讀音白字)

Англия (英格蘭,讀昂格利亞

Британия(不列顛,或者也可以做『英國』解。讀:不列顛尼亞!有沒有!有沒有!大聲地告訴我!你想到了什麼!)

Германия (德國,讀傑勒曼尼亞。聽上去像什麼?讀一遍!想什麼?『日耳曼尼亞』有沒有!有沒有!大聲告訴我,跟上面那個一起大聲告訴我!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在跟元老院翻臉前幹了什麼!)

Испания (西班牙,讀伊斯班尼亞

Франция (法國,讀:法蘭西亞)

Латвия (拉脫維亞,讀音:拉特維亞

關鍵的:古羅斯被稱為:Р??сь,十六世紀」全盤西化「的彼得大帝將國名「正規化」為「Pоссия" (讀作『羅斯亞』)

說了那麼多,明白了嗎?

一:這一切都是」專業術語「的後綴「~ia」ия)搞出來的鬼, 加上前一個輔音拼寫之後讀音搞出來的鬼

亞:就是「~ia」「~ия」

維亞:就是"~via""~вия"

尼亞:就是"~nia""~ния"

二:這些後綴並不是地名才有的,是因為地名也是」專業術語「的一種,所以也會有「尼亞」「維亞」。這才應該是真正原因。

三:之所以用俄語表示,廢話,我突摸得只學過英語和俄語啊。

後話:這些是我學了俄語之後才發現的,話說想深入理解歐洲的文化,建議學習英語之餘再學習一門歐洲大陸的語言。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希臘語(個人不是很建議,雖然專業需求高但是畢竟普通應用機會較少,當然如果真的有興趣一定要學。話說我唯一知道的希臘語大佬只有 @希臘橄欖 這位)都可以,畢竟英語是一門怎麼說那,歐洲語言里的「異類」吧。

這個問題進了我時間線有段時間了,然而我一是懶,二是非語言學專業,並不敢隨便答。但是其他答案就僅僅著眼於地名,貌似並沒有說到本質,借今晚失眠(инсомния,因騷姆尼亞』),遂提出我的觀點,望拋磚引玉,且要臉,錯誤請輕拍。(盾)


先簡單地說一下,常見地名後綴的差異,以-ia結尾的地名,往往是帶有拉丁(或者說,希臘-拉丁)特質的,而隨著歐陸文明在大航海時代之後全球擴張的強勢態勢,很多地區也被冠以了類似的地名和國名。絕大部分的歐洲地名和國民都有拉丁化的表述方式,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在通俗拉丁語不同方言的演化過程中,亦出現了不同的變化,比方說在法語里,a逐漸弱化為e

英格蘭-Anglia(拉丁)-Angleterre(法)-Inglaterra(西葡)-Inghilterra(意)

大不列顛-Britannia Maior(拉丁)-Grande Bretagne(法)-Gran Breta?a(西)-Gran Bretagna(意)-Gr?-Bretanha(葡)(西語的?,法意的gn,葡語的nh是一回事,不同語言正字法的區別而已)

法蘭西-Francia(拉丁,意西葡)-France(法)

義大利-Italia(拉丁,意西葡)-Italie(法)

西班牙-Hispania(拉丁)-Espa?a(西)-Espanha(葡)-Spagna(意)-Espagne(法)

波蘭-Polonia(拉丁,意西葡)-Pologne(法)

德意志的指代(這個比較複雜,因為有Germania和Alemmania兩個系列)

Germania(拉丁語「日耳曼尼亞」,義大利語「德國」)

Alemmania(拉丁語「阿勒馬尼亞」,最初指代的是萊茵河一帶)-Allemagne(法語「德國」)-Alemania(西語「德國」)-Alemanha(葡語「德國」)

這些命名方式,不少是遵循「族名+後綴」的歐洲地區命名方式,-ia基本表示的就是「某某族人的地盤」,Anglia的字面意思就是「盎格魯人之地」,Britannia是「不列顛人之地」,Francia是「法蘭克人之地」,Germania是「日耳曼人之地」,而Alemmania是「阿勒瑪尼人之地」,Polonia也是來自於一個叫Polans的西斯拉夫部落。但是Hispania,Italia的來源有點區別,並非是「某族人的地盤」這種命名方式,但是以-ia來結尾,同樣起到的是地名後綴的效果

Bulgaria(拉丁)的意思就是「保加爾人的國家」;Croatia(拉丁)也是來自於一個日耳曼或者斯拉夫部落的名字,具體是哪個部落已經不易考證;而Albania(拉丁)也是在中世紀才有的地名,來源是一個在托勒密的著作里就有紀錄的伊利里亞部落Albanis(要知道,阿爾巴尼亞人對本國的稱呼並不是這個,而是Shqip?ria)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僅僅限於國名,比如

撒丁島-Sardinia(拉丁)-Sardegna(意),地名來自於一個叫Sardo的傳說中婦女

西西里島-Sicilia(拉丁,意)

倫巴第(義大利經濟中心,大區首府就是米蘭)-Langobardia(拉丁)-Lombardia(意),來自於倫巴第人,一個入侵義大利半島的古代日耳曼部族

利古里亞(義大利沿海大區,首府就是著名的熱那亞)-Liguria(拉丁,意),來源不明,但還是帶有-ia特質的命名方式

達爾馬提亞(克羅埃西亞沿海的地區,里耶卡,杜布羅夫尼克等著名城市都是達爾馬提亞的一部分)-Dalmatia(拉丁),來自於Dalmatae人,所以Dalmatia也是Dalmatae人之地的含義

斯拉沃尼亞(克羅埃西亞內陸地區,主要城市是奧西耶克)-Slavonia(拉丁),來自於一支自稱為Sloven的斯拉夫部落,而另一個國家「斯洛維尼亞(Slovenia)」亦來源於此,典型的某族之地式命名

潘諾尼亞(如今中歐多瑙河大平原地區,大約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人口稠密區以及克羅埃西亞北部,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地均屬於潘諾尼亞)-Pannonia(拉丁),地名源於希臘的潘神

加泰羅尼亞(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看球的)-Cathalaunia(拉丁)-Catalu?a(西)-Catalunya(加泰),同樣是族名定地名的例子,來自於一個說通俗拉丁語的部族Catalan,所以「加泰蘭人」比「加泰羅尼亞人」是更合適的翻譯方式

安達盧西亞(西班牙南部地區)-Vantalitia(拉丁)-Andalusia(西),西班牙語的Andalusia是阿拉伯語al-Andalus的拉丁化,而al-Andalus則極有可能源自於「汪達爾人」

盧西塔尼亞-Lusitania(拉丁),源於一個叫Lusitanis的民族,也是典型的族名定地名,由於該地區與如今的葡萄牙高度重合,因此「盧西塔尼亞」也常常用來作為葡萄牙的代稱,就像「高盧」作為法國的另一種代稱一樣。而在拉丁語里,Lusitania如今仍舊是葡萄牙的正式名稱

巴達維亞-Batavia(拉丁),源於一個叫Batavi的民族,典型族名定地名,該地區與如今荷蘭的所在區域高度重合,因此「巴達維亞」也經常作為荷蘭的代稱。後來荷蘭人殖民印尼的時候,也把後來的雅加達城稱作巴達維亞,就源自於此

海爾維西亞-Helvetia(拉丁),源於一個叫Helvetii的凱爾特民族,亦是族名定地名的例子,該地區由於高度重合如今的瑞士聯邦地區,因此Helvetia在各種場合都經常作為瑞士的代稱。同時由於瑞士有多種官方語言,無論用德語,法語,還是義大利語作為國名的代稱都不是最合適,因此瑞士最官方的稱呼是拉丁語的Confoederatio Helvetica,簡寫是CH。在現代希臘語里,「瑞士」還是Ελβετ?α(拉丁轉寫是Elvetia)

======================================================

接下來說下,對於歐洲人而言的「域外之地」,尤其是很多亞洲和太平洋上的地方,加上了-ia的後綴究竟是怎麼回事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這個名字顯然也是希臘-拉丁化的,-nesia這個部分的詞源是希臘語的ν?σο?(nesos),這個詞在希臘語中表示「島」,而-nesos在經過拉丁式的地名化之後就變成了-nesia,因此印尼的國名含義就是「印度群島之地」

馬來西亞-Malaysia(英)-Malaisie(法)-Malasia(西)-Malaesia(拉丁),來自於「馬來」,而這個詞其實不是族名,而是古代印度的商旅對於如今馬來西亞一代的稱呼,因為這些地方多山,多小聚落,「馬來」這個詞在泰米爾語里指的是這個

而密克羅尼西亞(法語Micronésie,拉丁語,英語,西語Micronesia)也是希臘-拉丁化的地名(用希臘詞根+拉丁化地名後綴組成的概念),字面含義是「小群島」,-nesia上面已經說過了,micro-來自於希臘語的μικρ??(mikros),意思是small,因此密克羅尼西亞的意思就是「小群島之地」

美拉尼西亞(法語Mélanésie,拉丁語,英語,西語Melanesia),同樣也是希臘-拉丁化命名,μ?λα?(melas)在希臘語里表示「黑色的」,因為在法國人登上這邊的時候,看到這些群島上的居民普遍膚色偏黑,因此用了這個命名方式,意思就是「黑色群島之地」

波利尼西亞(法語Polynésie,拉丁語,英語Polynesia,西語Polinesia),一樣如此,希臘語πολ??(polys)表示many,much的含義,因為這裡島嶼眾多,因此,西方人把這裡命名為波利尼西亞,意思是「千萬島之地,島嶼眾多之地」

至於哥倫比亞(Colombia),國名來自於哥倫布,而玻利維亞(Bolivia)則來自於玻利瓦爾,在經過拉丁化處理之後就形成了現在的國名

====================================================

再說一下-land,這樣的地名後綴往往帶有很明顯的日耳曼語言色彩,因此在德語,荷蘭語,以及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和冰島語這些北日耳曼語言里尤其常見,但是-land後綴的使用頻率,其實不算是特別高。英語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語言,需要單獨考慮。。。

以德語作為最典型的例子

德國,Deutschland,在當年還有一些翻譯作「德意志蘭」,意思顯而易見,德意志人的國家

俄羅斯,Russland(參考法語是Russie,西班牙語是Rusia)

白俄羅斯,Wei?russland(wei?即德語「白色」的意思)

愛沙尼亞,Estland(參考法語Estonie)

拉脫維亞,Lettland(參考法語Lettonie,義大利語Lettonia,西班牙語Letonia)

希臘,Griechenland(參考法語Grèce,義大利語,西班牙語Grecia)

還有諸如萊茵蘭,Rheinland這樣的地理名詞

當然,還有比如尼德蘭(荷語,Nederland),荷蘭(荷語,Holland),西蘭(Zeeland,意思為海洋之地,zee是荷蘭語里「海」的意思),以及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這些在所有日耳曼語里都帶有-land後綴的地區,因此不多做解釋了。而英語的「瑞士」是Switzerland,其他語言里並不帶有-land後綴(法語Suisse,德語Schweiz,義大利語Svizzera,西班牙語Suiza)

這裡要插入說明一些特殊的現象,也就是這些後綴帶-land的地區,在拉丁化處理的時候一般會存在幾種情況

1.保留-land後綴,在拉丁化的時候變成-landia或者-landa,這種情況比較多

比如Holland,在法語中是Hollande,義大利語Olanda,西班牙語Holanda

比如愛爾蘭(Ireland),法語中是Irlande,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都是Irlanda

比如芬蘭(Finland,Finnland),法語是Finlande,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都是Finlandia

冰島(Iceland,Island),法語Islande,義大利語西班牙語Islandia

西蘭(Zeeland),法語Zélande,義大利語西班牙語Zelanda

由西蘭所衍生的紐西蘭(New Zealand),是荷蘭探險家塔斯曼所發現,他將此處命名為Nieuw-Zeeland,在法語里國名處理為Nouvelle-Zélande,西班牙語是Nueva Zelanda,而義大利語則是Nuova Zelanda

還有亞洲以-land命名的國家泰國(Thailand,意思顯然就是Thai人的國家),法語是Tha?lande,西班牙語是Tailandia,義大利語Thailandia

2.以拉丁式的-ia命名,這時候就可以看出日耳曼語和拉丁語的差異了

蘇格蘭(英語Scotland,德語Schottland),法語Ecosse,義大利語Scozia,西語Escocia

3.直接的意譯

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英語Netherlands,德語Niederlande),法語les Pays-bas,義大利語Paesi Bassi,西班牙語Países Bajos

除此之外,在以德語為代表的日耳曼語里,還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國名後綴就是-reich,這個詞表示的意思同樣是「國家」,但是相對例子就比較少

法國,Frankreich,意思是法蘭克人的國家

奧地利,?sterreich,意思是東方的國家

除此之外,德語的「王國」是K?nigreich,即「國王」和「國家」的組合詞,不少國家由於仍舊是君主制,因此國名全程裡帶有K?nigreich

=====================================================

接下來我想說一下-stan這個後綴, @Mansour 的答案里已經提到了這是一個波斯語詞綴,我這裡補充一下,波斯語-stan這個後綴的含義,和拉丁化的-ia,或者日耳曼化的-land,-reich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對於很多地區的命名也同樣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不過在波斯語里,用-stan這個後綴來命名國名,並不僅限於內亞地區,我接下來一點點地解釋

在受到波斯語影響比較深的地區,我們都可以見到以-stan為後綴來命名的國家和地區,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說

烏茲別克(Uzbekistan,波斯語 ,讀作Ozbekestaan),意思是烏茲別克人的國家

塔吉克(Tajikistan,波斯語 ,讀作Taajikestaan),塔吉克人的國家,塔吉克語其實就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

土庫曼(Turkmenistan,波斯語 ,讀作Torkmanestaan),土庫曼人的國家

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情況也類似

阿富汗(Afghanistan,波斯語 ,讀作Afghaanestaan),阿富汗人的國家,波斯語也是阿富汗最通用的語言,當地叫做達里語(dari)

巴基斯坦(Pakistan,波斯語 ,讀作Paakestaan,巴鐵的國名是波斯語,非烏爾都語),在波斯語里 (paak)表示「純潔的,潔凈的」含義,因此巴鐵的國名並非是族名定國名,而是在波斯語里表示「純凈的國家,聖潔的國家」

印度斯坦(Hindustan,波斯語 ,讀作Hendustaan),在波斯語里印度斯坦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整個南亞次大陸,源自於波斯以及波斯化南亞政權對這一地區的經略,在莫卧兒帝國時期這個名字沿用最為頻繁;第二個就是指印度這個國家,不過如今單指印度的話,波斯語更常用的是 (讀作Hend)

所以如果要指「印巴人」,最合適的辭彙就是,Hindustani......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內亞的地名也以-stan來命名,比如說

努里斯坦(Nuristan),波斯語寫作 ,讀作Nurestaan,意思是曙光之地,阿富汗的一個行省,在從前被稱為Kafiristan(波斯語 ,讀作Kaaferestaan,意思是Kafir的土地,含義懂自懂)

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波斯語寫作 ,讀作Baluchestaan或者Balochestaan,意思當然就是俾路支人的土地,這個地區分屬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國,當地人有比較嚴重的獨立傾向,中國投資建造的瓜達爾港,就位於巴基斯坦的Balochistan

錫斯坦(Sistan),波斯語寫作 ,讀作Sistaan,來源於Sakastan(波斯語 ,讀作Sagestaan),意思是塞種人的土地,Saga/Saka就是古代中國文獻里的塞種人,伊朗的東部和阿富汗西部地區

洛雷斯坦/盧里斯坦(Luristan),波斯語寫作 ,讀作Lorestaan,來源於當地的民族盧爾人(Lurs),盧里斯坦的含義自然就是「盧爾人的土地」了

庫爾德斯坦(Kurdistan),波斯語寫作 ,讀作Kordestaan,庫爾德人的土地,這片地區熟悉國際政治的人應該很熟悉,分屬於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四國

不過事實上,在波斯語當中,以-stan來命名國名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大伊朗地區,試著舉幾個例子

沙烏地阿拉伯,在波斯語里寫作 ,讀作Arabestaan-e Saudi

喬治亞,在波斯語里寫作 ,讀作Gorjestaan

亞美尼亞,在波斯語里寫作 ,讀作Armanestaan

(當然,上述三地距離波斯的傳統地界不遠)

波蘭,在波斯語里寫作 ,讀作Lahestaan,在斯拉夫神話里,波蘭人被認為是Lech的後人,波斯語的「波蘭」也是以-stan後綴結尾的

英格蘭,在波斯語里寫作 ,讀作Englestaan

波斯語地名

=================================================

所以本質上來說,-ia後綴,-land後綴,-stan後綴在命名套路上存在著共同的地方,如果沒記錯的話,不少斯拉夫語是用-ska來給國名定後綴的,其意義也大致相似

試著用類似的後綴來調皮一下

-ia後綴

阿富汗 Afghania

巴基斯坦,Pakia

烏茲別克,Ozbekia/Uzbekia

塔吉克,Tajikia

庫爾德斯坦,Kurdia/Kordia

錫斯坦,Sagesia

俾路支斯坦,Balochia

-land後綴,-reich後綴

沙烏地阿拉伯,Saudische Arabland

印度,Hindland,Sindland

巴基斯坦,Pakland,Pakreich

阿富汗,Afghanland

庫爾德斯坦,Kurdland,Kurdreich

俾路支斯坦,Balotschland

-stan後綴,這個。。。就不調皮了

ps,不好意思,由於波斯-阿拉伯字母的顯示似乎有些問題,所以我自己把波斯語那段的內容,相關的波斯語都在紙上寫了一遍,望各位笑納

微信公眾號:追憶的撒馬爾罕城(zhuiyi_samarqand)


-ia是拉丁語和希臘語共有的名詞抽象化後綴,用於地名,這個後綴在英語化後常表現為-y(如Italia變成了Italy)

「尼西亞」nesia是希臘語的「島嶼」,Indonesia就是「印度島」,Polynesia就是「很多島」


外來地名在被吸納進拉丁文的時候,會被拉丁化,也就是添加相應的詞尾,使其符合拉丁文變位規則,其中陰性添加-a,陽性添加-us。


會一點西班牙語。

拉丁語系中,a結尾的都是陰性詞,所謂的亞,就是ia結尾的詞,算是一種昵稱吧。


這是拉丁語的一個常規,應該是表某地,拉丁語和斯拉夫各語很多地名都帶有a或者ia。

舉個類似的例子,ye/yer在突厥語里有「地」的意思,在維吾爾語里很多國家名字帶有ye

日本-Japan -yapuniye

韓國-Korea -koriye

蒙古-mongolia- mongghuliye

俄羅斯-Russia- rosiye

土耳其-turky- türkiye

英國-UK -engiliye

義大利- italy- italiye

法國 -france- firansiye

德國-German- germaniye

中亞西亞南亞甚至北非巴爾幹等地很多地名帶有istan,這是因為波斯語和伊斯蘭教的影響。


順便說一句,伊斯蘭世界有很多地名以「伊斯」開頭(如伊斯蘭堡),當然表示伊斯蘭的意思了,但伊斯坦布爾的意思卻是「到城裡去」,和伊斯蘭沒有關係


還有很多地方是以方位結尾:

山東河北西湖海南天門東


艾歐尼亞?


還不止這些,俄羅斯的英文也是「亞」結尾,應該叫俄羅斯亞


推薦閱讀:

TAG:地理 | 外語 | 小語種 | 世界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