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益州刺史

這篇文是把《魏滅蜀之戰》第四章中的一個小猜測鋪開來陳述一下:

明夷:魏滅蜀之戰-第四章(下)-偷渡陰平zhuanlan.zhihu.com圖標

在《三國志·後主傳》有這樣一條引文:

王隱《蜀記》又遣太常張峻、益州別駕汝超受節度,遣太僕蔣顯有命敕姜維。

此處的太常、別駕皆是作為朝廷與地方的代表者,向鄧艾表示投降,並受其節度。此處所謂節度,應是在鄧艾手下以蜀漢朝廷、地方的身份對蜀漢政權的大小、內外官員宣示投降敕命,後文的敕命姜維也佐證,此三人的任務,是宣示投降敕命的。如孫皓投降,遣太常張夔,孫吳各刺史郡守上還印綬(參見《晉書 滕脩傳》)。

這裡出現了益州別駕,按《宋書·百官志》:

刺史官屬有別駕從事史一人,從刺史行部。

《通典》稱:

別駕從事史從刺史行部,別乘一乘傳車,故謂之別駕。

以上,明顯可見,州別駕是州長官的屬官,當然並非只有刺史官屬才能有別駕,州牧亦可:

《糜竺傳》: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

《杜微傳》:丞相亮領益州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秦宓為別駕

故而,別駕從事一職是作為州長官的官屬的存在,那麼不禁要問了,蜀漢此時的州長官是誰?

亦或是說

誰是這最後的益州牧(刺史)?

首先捋一捋後主時代的益州長官:

益州牧:諸葛亮

時間:223-234.8(12年)

《諸葛亮傳》:建興元年(223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

亮卒,州職暫缺,約七個月。

益州刺史:蔣琬

時間:235-244(10年)

《華陽國志》:十三年,拜尚書令蔣琬為大將軍,領益州刺史,以費禕為尚書令,侍郎董允兼虎賁中郎將,統宿衛兵。

《後主傳》: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蔣琬傳》: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益州刺史:費禕

時間:244-253.1(10年)

《費禕傳》:琬固讓州職,禕復領益州刺史。

自延熙十六年春正月費禕被刺身亡之後,蜀漢方面再無任命益州刺史(牧)的記載出現。從以上及相關史料記載可以認識到,蜀漢的主政大臣慣例是開府視事、參與尚書台事物(錄尚書事)、兼領州職。我們觀察姜維的履歷:243年以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遙領)-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錄尚書事。-249年假節-254年加督內外軍事-256年升大將軍(未開府,)是年自貶後將軍,行大將軍事。-258年,復大將軍職(未開府)-264年gg

在軍事上他得到了順利的升遷,但在政治上他始終沒有像之前幾位一樣獲得同等的政治權力,在費禕身亡後,他雖然政治地位和蔣費比肩,但始終沒有兼領益州刺史,只是遙領涼州而已。

那麼不禁要問,253年以後,誰是益州刺史(州牧)

當然,也存在253年以後,州職一直空缺的情況,這個情況我們暫不放入討論,姑且推斷一下有州職的情況。在這裡談談自己的淺見:

據《華陽國志 後賢志》:

王長文,字德俊,廣漢郪人也。父,字伯元,犍為太守。長文天姿聰警,高暢敏識,治五經,博綜群籍。弱冠,州三辟書佐。大同後,.....賈氏之誅,從肜有功,封關內侯,再為中書郎。愍懷太子死於許下,博士、中書論虞之禮。長文議:.......。聞益州亂......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時年六十四。

慜懷太子死在300年,此處益州亂,當是302年李雄等攻成都之事,故王長文的生卒年大概在238-302年之間。按傳,辟州書佐在入晉之前,故而徵辟的時間最起碼不會晚於258年,即蜀漢末年。這是否意味著在費禕這個益州刺史被刺之後,益州的地方機制仍然在運轉,亦或是存在一個沒有被記載的益州刺史(州牧)?

陳壽似乎也有這個可能,他本人在作衛將軍主簿之前做過州職官吏,關於他的衛將軍主簿有姜維說與諸葛瞻說。如是姜維,則陳壽只能在247年-256年這十年間擔任,此時的陳壽不過在14-23歲之間,這個年齡還要在之前任州府的官吏,恐怕令人難以相信。如是諸葛瞻,在261年諸葛瞻擔任衛將軍,此時陳壽二十餘歲,則之前以弱冠擔任州職,似乎順理成章一些。因此我在此姑且采諸葛瞻說,那麼陳壽似乎也有在253年以後擔任州職的可能性了。

既然益州徵辟的機制似乎依然存在,那麼益州刺史(州牧)的存在也是可能的了。那麼,符合要求的人選,會是誰呢?

我以為,可能是閻宇

猜測的理由如下:

一、閻宇任益州州職見於記載

在《宋書》中,有閻宇任益州牧的記載,但時間錯誤,記載也有分歧。

《宋書》:南浦令(在巴東),劉禪建興八年十月,益州牧閻宇表改羊渠立。羊渠不詳,何志吳立。

《華陽國志》:迄吳平,巴東後省羊渠,置南浦。

《華陽國志》成書早於《宋書》,且作者是蜀地人,記載失誤的可能性應當比《宋書》要小,《宋書》記載可能是錯誤的。

又有可能《宋書》所言當有憑據,可能出自某種散軼的文獻資料。閻宇本是都督巴東地區,而羊渠即位於巴東地區,閻宇以巴東地區的軍事長官身份上書請求改制區劃,是可以的。故而有可能是其在蜀末改制,魏滅蜀後恢復舊制,晉平吳之後依據前例,又再次復置而已。雖是記載之間相互抵觸,但不由得使我們留個心眼。

二、閻宇任職符合當時的情況

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閻宇在249年-257年之間接替張表為監軍、安南將軍。257年,以右將軍增兵白帝,次年即代替宗預都督巴東,執掌過蜀漢兩個軍事區域。蜀漢歷任都督,無不選用「重人」,像宗預、鄧芝、張表、霍弋,都在朝廷或是相府有過歷練的經歷,任官內外。閻宇「宿有功干,於事精勤」,可能早年間也進行了一番歷練。蜀漢末,荊州人權力頗重,霍弋宗預等都督地方,諸葛瞻樊建董厥等執掌尚書台。閻宇是荊州南郡人,也是一項加分項,其以都督身份再兼領益州。在蜀末這個環境下,閻宇任州刺史(牧),有一定可能。

《楊戲傳》:以蜀郡張表為代,加安南將軍;又以犍為楊羲為參軍,副貳之。表後,以南郡閻宇為都督,南郡霍弋為參軍。弋甚善參毗之體,遂代宇為監軍、安南將軍。

三、替換姜維的可能

孫盛《異同記》稱:「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如史料記載無誤的話,此事可能應當發生在262年。閻宇官至右將軍,曾都督巴東、南中。姜維任大將軍、假節、督內外軍事、領涼州刺史。從職務上說,姜維的地位要高於閻宇。閻宇在地位上不足於姜維,名望亦不如。但如是兼領益州刺史,閻宇有掌握益州府的地方權力,對於替換姜維的計劃來說,也是增加資本的砝碼之一,以閻宇替換姜維不至於不對等。另外,如果自253年沒有州職的話,此時已隔近十年,突然提起益州刺史一職,略顯突兀,故而在此前益州是可能存在州職的。

因此,我認為在253年費禕遇刺以後,益州仍然存在州職,應是蔣費以來的慣例:益州刺史,而非州牧。

綜上,我認為蜀末的益州刺史應當是閻宇。在景耀末(258.259),蜀漢的高級將領曾有一次遙領州職的加官,如宗預、張翼、廖化,皆遙領州牧、刺史。我猜測閻宇也有可能在此時獲得了益州刺史的職位。

當然,也有一個bug ,既然當時益州存在州長官,魏伐蜀之際,閻宇西還,應當就在成都。為何作為地方吏員投降的代表不遣閻宇而只遣別駕?故而我也曾懷疑過是不是諸葛瞻,因為刺史陣亡了,故而只能遣別駕了┐(′-`)┌,若諸葛瞻為刺史,先辟陳壽為州府官屬,後又闢為衛將軍主簿,好像也說的通,但陳壽尚且未書,我又豈敢妄猜,姑且留個腦洞在此,供諸位猜測。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分析,如有異議、分析,可以提出。謝絕無腦噴,務必言之有據

祝各位新年快樂,工作順利

附上相關《魏滅蜀》系列文:

明夷:魏滅蜀之戰-前言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陸貞傳奇——奇葩中的航空母艦
霍華德·馬克斯最新備忘錄:歷史再度重演(官方中文版)
周密細緻的情報保障—55軍1979年對越作戰取得首功的關鍵
文物002.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丨風華絕代的「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和他的組印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