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老友

今天下午J同學來訪,我們倆各自坐一個靠背椅,就是平時編程序坐的那種能轉的。聊天,聊上次分別以後所見的種種經歷。有時哈哈大笑,有時嘆氣人生艱難。偶爾聊到共同認識的一些人,偶爾聊到新技術、工程、教育和自我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或者收穫。還有東野圭吾、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我們看彼此在背光下的剪影,想像對方描述的世界。直到後來天慢慢黑下來,需要開燈,又聊了很久,才一起去吃米線。

J同學在他所從事的領域已經是有所得的專家,經驗非常有價值而且相當罕見。只是作為我十多前的學生,他仍然保留著長久以來的習慣,跟我討論的時候用請教的口氣。然而,十多年的時間,學生已經足以成長為人格與教師一樣成熟,而技術上更為優秀。他的問題,我只能參與討論,早已經沒有標準答案。我慶幸沒有養成像小學教師一樣的習慣,並不像對工具那樣評論我學生的屬性。J同學面對我,正像我們經常所做的,面對小學初中高中老師,或者家長,保持一份敬重。慢慢地,我們獨立成長的時間,遠超出相伴的時間。如果有一方不持續努力進步,恐怕很快連聽懂也難。

十多年來,我們反覆檢討當年的案例,每次可能有不同的結論。他給我講外面的世界,他所看到的,技術的,以及技術以外的。我介紹我所看到的部分,我自己的進步,努力的方向。哪些是變化了的,哪些觀點還是一樣。

在真實世界裡約見面,或者在網上告訴我"哎老師我告訴你一個新鮮的"。就像偶爾從各地來的明信片,同學們帶我看他們看到的大千世界。有同學告訴我,健身的基礎動作,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怎麼做特別容易受傷。告訴我自重訓練啥用沒有,就得上設備上重量。也有同學認為我要各種小心,能不坐輪椅就不錯了,別多想。有同學講科研論文應該怎麼寫怎麼改,有同學講項目組如何運作。有同學講工廠里的實際情況是啥樣的,都有哪些角色,各種好玩的坑。有同學過了華為相當於CCNA和CCNP的認證,正攻CCIE級別。我當年的夢想,還買了書,也努力看了一些,最終卻只過了華為最初級就止步了。還有曬媳婦老公曬娃的,曬旅遊照片的,名山大川,你儂我儂,世界各地的長河落日。

當然,我們有意忽略掉一定存在的那些,只是偶爾套用台詞,非常抽象地認同一下。"人生總是這樣艱難,還是只是童年如此?""總是如此。"

與你一起成長過的人,在分別以後,一定經歷了或者進步或者苦難,或者兼而有之。如果你不能一同成長,那麼不是站在原地,而是漸行漸遠。

只有舊物不會變,一如既往。而你變了。

晚上,翻出找了很久,找到也很久,但是一直沒敢打開的一本書,一次讀完。《一棵倒長的樹》。最初見到,應該是在小學時,沒有讀懂。

印象非常模糊。我記得書名《一棵倒長的樹》,32開小本,字很多,圖很少,很多字我不認識。書很舊,封皮是破的。作者是印度的。

很可能是通化市圖書館少兒閱覽室的。我在那裡第一次開始大量閱讀。所以當HSB同學在豆瓣說沒能必要辦公立圖書館,喜歡閱讀的人一定是家裡有圖書館的。我立即反對。如果沒有公立圖書館,我此時估計正在紅星電影院或東方紅劇場門口賣瓜子,是另一個工作的同時一邊讀《西方哲學史》的小哥。公立圖書館第一次向我展開另一個世界,超然於我所生活的環境之外。一個日本人畫的四季星空,每張都有兩頁,一頁是恆星間有連線的,一頁是沒有連線的散點。我從這本書而不是初中地理教材中學到了那些基本的星座。第一次讀到葉聖陶的《稻草人》,與課本不同的另一種童話。

《一棵倒長的樹》,應該也在其中。不過後來我在豆瓣上找到幾個版本,不能確認哪本是我當初讀的了,每個版本都與我的印象略有差異。不是小人書,因為字比圖多; 似乎也不是1958年版本,封皮的顏色似乎對,但是沒有那麼古老吧; 也不是1982年版本,印象里封皮圖畫沒那麼寫實,而且這一本還有副標題,是另外兩個故事,毫無印象。

年代久遠,印象雖然清晰,卻是錯誤百出。我一直以為自己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因為非常艱難,讀不懂,甚至其中的字也不認識幾個。並不是這樣。這本書只有100頁左右,字很大,行間距稀疏,行文極其簡單,適合兒童閱讀。

我不多一會兒就看完了。然後為了這次閱讀,我做了N久的準備。洗手,吃飯,沖咖啡。準備了能量、心情、時間、態度,只差祈禱了。閱讀的時間,比我用來準備的時間還短。這還不算另一次我曾經在圖書館通過T老師從舊書保存本借到過,在手裡摩挲半天,不敢打開不敢開始閱讀。

書的內容比我想的簡單,這也合理,因為畢竟與上次閱讀相比,這中間我增加了三十年左右的成長。更令我震驚的是,這本書我不僅讀過,而且一定從頭讀到了尾,完整全部。因為其中有若干情節我印象深刻。從來也沒有在任何時間想起來過那些情節,但是當它擺在面前的時候,明白無誤的,我曾經讀過。

那個八根手指被切斷,只留了兩個拇指用來按電鈕的小男孩。還有那個女孩,每當她哭的時候淚水就變成珍珠,笑的時候嘴角就吐出花朵。還有非常厲害的白鬍子老爺爺,他在最後說,"我的名字是歷史"。

我記得這些設定這些情節,還有他們的相貌、動作、聲音,維妙維肖,就像昨天剛看完的電影電視一樣清晰,像我與他們一同經歷過一樣清晰。但是我非常篤定地相信,這部兒童故事沒有影視改編。在閱讀以後,無數次回憶中,是我補充進了很多細節,文字的形式,原文、擴寫的、縮寫的,影音圖像的,三維立體的。

我一直以為從來也沒有讀完過,沒有讀懂過。其實並不是這樣。確實有很多隱喻,有些觀點,當年一定無法理解,所以也毫無印象。此刻讀來,當年的感覺應是有所不同。但是還有另一些東西,成為了我的一部分,而我從來也不知道。

這些年,我一本本找來當年想要而沒有機會沒有能力讀的書。丁丁歷險記、安徒生童話、唐詩和散文、一棵倒長的樹,以後應該還有鐵臂阿童木、武俠小說,還有演算法、寫作、繪畫、音樂。

記得我不認識字的時候,跟我哥去長白山劇場看過一部戲劇電影叫做什麼什麼牛魔王,聽不懂也不認識字幕。一群妖怪跳來跳去,打架時還好,不動手只動嘴的時候就和後來看英文言情片一樣的感覺,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哥一行行念給我,不過語氣差,節奏錯,聽得我氣竅生煙,我哥也火大。他還給我講鐘慢尺縮,鐵劍縮成釘子,街道短得一伸手就能碰到盡頭。反駁小夥伴的謬論,他堅定地認為人的左腳踩右腳是不能跳得更高的。他也有解答不了的問題,為什麼冬天植物都死了沒有氧氣人還能活,為什麼夜晚沒有太陽沒有燈光人卻還是能看到東西; 為什麼小齒輪套著大齒輪,小齒輪以光速轉動,大齒輪卻不會超過光速。

終於,很多年以後,我的能力可以獨立閱讀這些作品,藉助工具和公式去尋找那些答案,雖然遇到更多的未知。幾十年來,不斷重新檢討當年的案例,每次可能有不同的結論。又補充了哪些證據,又有新知道的誰有新的角度執什麼樣的不同觀點。哪些根本性地顛覆把我們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哪些超越使得我們能閱讀當年如此艱深的作品,卻不再困難。

當年Johan Lilius教授跟我談起科幻時,曾經提到一部作品,關於圖靈機計算級別的。裡面提到一個人,可以修改自己的代碼。教授講的時候比劃著在自己腹部翻騰,頗有些正在改自己的紙帶的意味。

又見老友,翻檢舊物,其實我們是在審驗自己,因為正是這些組成了我們自己。

=========================

博客會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楊貴福]

[楊貴福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楊貴福 的專欄 - CSDN博客][giftdotyoung.blogspot.com]


推薦閱讀:

TAG:成長 | 閱讀 |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