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 互聯網銀行攻守之道

文/陳龍強(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創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謝絕轉載。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變著金融體系。我們比過去任何一天都更依賴手機,金融服務的邊界在不斷延伸。

互聯網金融是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伴隨互聯網金融興起的還有互聯網銀行的崛起,這兩股力量有交集也有碰撞,傳統銀行內部也有新舊兩種思想在博弈。儘管監管政策在適時而變,但依然顯得束手束腳,和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存在明顯不適配。這也倒逼互聯網銀行主動尋求創新突破,找准攻守之道,開始革新銀行業的發展走向,重塑金融格局。

攻:突圍消費金融,布陣賬戶體系,攻克金融科技

消費金融是互聯網銀行乘勢崛起的必贏之戰。憑藉牌照優勢,撬動同業資金槓桿,互聯網銀行可以直接跑步進場、正面競爭。以微眾銀行為例,通過「微粒貸」一招鮮已經打造了國民級消費信貸產品,僅用不到3年時間,就發展了用信客戶超過3000萬,相當於半個英國的人口。基於互聯網的消費信貸產品普遍呈現小額高頻、純信用、隨借隨還的特點,而互聯網銀行的產品在用戶體驗和產品定價方面有明顯優勢,目標客群更傾向低收入人群,可以對互聯網金融「現金貸」進行降維攻擊。

賬戶體系是互聯網銀行排兵布陣的中堅力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銀行讓渡賬戶特許權有極大的關係,銀行業務被侵蝕正是從支付開始,繼而在信貸和理財等領域紛紛失去陣地。但銀行賬戶終究是最安全的底層賬戶,能否從從屬地位重回主導地位,互聯網銀行完全有機會從巨大的市場容量切一塊蛋糕,而監管政策的頻繁調整也意味著可能出現新的拐點,尤其如果對遠程開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免面簽等進行鬆綁,則意味著無限的想像力。

金融科技是互聯網銀行佔領高地的核心戰鬥力。互聯網銀行改變傳統銀行「總分支」的結構,直接將服務時空拉平,以互聯網分散式網路觸達所有互聯網用戶。同時紛紛戰略布局金融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未來將極大地改變銀行業的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式,甚至顛覆銀行業的傳統估值邏輯。

百信銀行提出的「智能銀行即服務」就是一種新的銀行形態,通過智能化、場景化和公共化等手段將銀行服務和金融科技向同業和產業開放賦能,這與英美近期倡導的Open Banking有高度契合之處。

互聯網銀行的人才結構較傳統銀行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IT和數據人員佔比普遍超過50%,他們足夠敏捷和洞察,用極客精神成為互聯網銀行的特種兵。

互聯網銀行由於融合了互聯網屬性、金融科技屬性和銀行基因,因此天然可以攻守兼備,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

守:踐行普惠金融,堅持穩健經營,守牢風險底線

普惠金融的巨大潛力成就了互聯網銀行的核心動力。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在「二八定律」的模式下踐行普惠金融的難度很大,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基本以補貼的方式進行,不具備商業可持續性。互聯網銀行則藉助互聯網生態另闢蹊徑,較傳統銀行有體制機制、用戶體驗、成本和效率等明顯優勢,較互聯網金融有人才、風控、資金成本等優勢,極大地降低了服務成本和門檻,可以迅速做大規模。網商銀行依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了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0人工介入的「310」貸款模式,僅用2年服務350萬家小微企業,有效緩解了融資難問題。

穩健經營是發展基石,也是對用戶權益的終極保障。商業銀行作為特許經營機構,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從監管的角度看,銀行有別於其他企業的最大特點是對資本充足率的重視與嚴格要求,銀行必須滿足流動性和安全性等穩健指標,所獲收益才是安全和可持續性的。面對市場,互聯網銀行相比傳統銀行更需要明白「是舍不是得」,堅守穩健經營的文化、強化風險意識,保護好用戶權益,才能行穩致遠,成就長期價值。

守牢風險底線是互聯網銀行的生命線也是生產力。互聯網銀行業務有互聯網原生性,對風險的敬畏並沒有阻礙互聯網銀行的進取。可以通過人民銀行徵信和公安二代身份證等傳統數據,結合社交和行為等新型數據,更全面評估信用風險,而將大數據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可以更精準地識別客戶身份、開展反欺詐,從客戶切身利益出發,實現風險控制與客戶體驗相協調。

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百信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崛起,他們依靠對金融科技的深刻理解和金融本質的準確把握,憑藉極致的用戶體驗和合理的定價標準,融合互聯網生態,已經開始積累大量的互聯網客群,收穫互聯網金融的紅利。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全球重新審視金融格局,而互聯網銀行的崛起將讓中國更加矚目!

編輯:蘅蕪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銀行 | 百信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