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你的戀人:《南極生存指南》

剛看完《南極之戀》。作為一個曾長期在北極科考站工作過的科研人員,我喜歡這部電影。它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在一望無際的北極苔原上那段與世隔絕的時光,也不枉大齡單身男士獨自觀賞一部愛情電影的勇氣。趁著感覺還新鮮熱乎,本人趕緊提筆寫下自己的觀影感受(吐槽)。

一。拯救戀人,首先不能被戀人忽悠!

海報中雙水獺飛機掉落在了海岸邊不遠的海中

還記得飛機墜海後,男主角被「高智商」女科學家如意告知,附近沒有手機信號,且飛機偏離航線,且掉進了平均水深3000米的海底,所以無法被人找到么。

正是因為出現了這樣的開頭,才引出了之後長達70多天的自救情節。

然而,真的如女科學家解釋的那樣么?

完!全!不!是!

首先,男女主角墜落地點按照劇情所示大約是南極半島地區。該地區因靠近南美洲,交通便利,世界各國都選擇在這裡建立科考站,長城站(電影中的極光站)也建在這裡這裡也是南極遊客們大量常來光顧的地方。在夏季,只要從阿根廷烏斯環亞坐上遊船就能直接達這裡。

現實中,長城站附近大概已有20個左右的各國科考站。男主根本不用東南西北絕望尋找就能夠找到救援。基本上朝一個方向直走就一定能找到一個站,有時候能找到一堆。

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地區的科考站密度(這還沒算上在半島大路上的科考站)

其次,各國對於南極飛機失事的救援響應速度非常快。在南極,因為天氣惡劣而導致的飛機失事並不是罕見事例,各國科考團隊對南極飛行事故的救援都會通力協作。

2013年1月23日,趙又廷乘坐同款機型,加拿大產DHC-6 雙水獺型雙引擎飛機在南極亞歷山德拉女王冰架上空飛行途中消失墜機。飛機墜機之後,機上的ELT(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s)就便開始發出救援定位信號。數個小時之內,包括美國空軍LC-130「大力神」運輸機在內的三架飛機就飛往出事地點尋找失事飛機。雖然天氣十分惡劣,但殘骸在兩天之內就被發現了。在南極大陸上,能夠緊急起降飛機的機場有數十個之多。儘管飛機偏離航線且最後掉入海中,可一旦天氣轉晴好,救援短時間內就會到達。可惜那次空難發生時,乘客都已經死了。

2013年在南極墜落的DHC-6 雙水獺型雙引擎飛機的失事地點,飛機幾乎完全被雪掩埋(右下角),但還是能很快被發現

在飛機失事地點附近想辦法駐守一到兩天,甚至在後來找到的小木屋外做上諸如SOS的巨大標示(就像男主建議的那樣),兩人很可能在兩天內就能獲救。

2013年在南極墜落的DHC-6 雙水獺型雙引擎飛機

第三,女主角如意還有一個救援隊找不到他們的理由:南極平均海水深度是3000米,飛機沉下去之後,信號就發射不出來了。可這是真的么?我找到了他們飛機失事可能範圍(電影中極光站,也就是現實中長城站所在的南極半島地區),如下圖所示,藍色範圍內的海水深度大多在150米以內,靠近岸邊的很多區域深度不超過100米。3000米深度的區域只有在遠離南極大陸的大洋上才會出現,不是靠近大陸架就會有這麼深的海水。

這是電影中飛機失事的地點範圍的海水深度,藍色越深水深越淺。基本上藍色區域的深度都小於150m

也就是說,即使飛機掉到了水裡,它所發出的緊急信號也是能被傳出,而不是像女主說的那樣,救援無法收到。作為高空大氣物理學家的女主角,南極地理學的成績肯定不及格。一知半解真的會害死人啊!

對不起,廷廷。是導演和編劇讓我坑你的。你一定要相信我的地理學成績沒有作弊啊!

最後一點,就是電影中女主跟男主強調,南極沒有手機信號。

這!是!忽!悠!誰呢?你作為去過那麼多南極科考站的科學家,不知道很多科考站都有手機信號么?天天坐小屋裡拿著手機當鏡子看臉是幾個意思(我覺得吧,如意你一定是看上多金土豪男主了,要不然怎麼套路這麼深,一開始就把所有生路都封死了,強行人為製造「絕戀」)

2009年,中國移動就在南極長城站建立了信號基站,手機信號覆蓋陸地8公里,海上15公里。之後,中國電信也升級了在長城站和中山站的設備,電信天翼手機也能夠撥打。即使墜機區域在信號覆蓋範圍之外,趙又廷每天出門尋找科考站的時候,也應該帶著手機時刻查看信號接收情況,幾乎一定能更快定位到中國的科考站(說不定還能定位到其他國家的科考站)。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在人類定居點周圍找到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真是少之又少了。

二. 紅燒了那些企鵝與海豹,這是在救她!

好最讓我不能忍受的橋段是,企鵝進屋子變寵物的那場戲。女主角一直在強調,為了遵守《南極條約》,企鵝與海豹不能殺來吃。然而,這兩種可愛動物的肉正是治療她敗血症的解藥。

威德爾海豹:我這麼可愛!你們怎麼忍心殺豹豹啊

在北極地區生活的因紐特人,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就是海豹肉。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況下,海豹肉也能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C。

知曉這一點的早期南極探險隊員,經常在遇到危險和食物短缺時,宰殺遇到的海豹和企鵝充饑。南極的企鵝和海豹都不怕人,因此它們是十分穩定可靠的食物來源。1914年沙克爾頓率領的南極科考隊被困南極海冰中長達一年,期間他們依靠大量捕捉企鵝與海豹,來補充食物不足。在隨船醫生的建議下,船員們通過生吃這些肉類,解決了敗血症的問題。

1914年,沙克爾頓的考察隊廚師正在處理企鵝

只要吃了海豹和企鵝肉,女主角的流鼻血啊掉牙癥狀就會通通消失。能夠堅持的時間也會大大增加。

現代因紐特人在打海豹

我能理解電影里不能這麼演殺企鵝殺海豹的理由,畢竟不能出現殺害受保護生物的鏡頭。可在現實中,不吃企鵝海豹,光吃生魚肉並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

殺企鵝和海豹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這兩種動物都有肥厚的脂肪層,把油提煉出來可以直接作為燃料使用,節約寶貴的柴油。19世紀歐洲人大量捕殺海豹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生產海豹油作為取暖和油燈的燃料,唯一的缺點是味道很沖。

阿拉斯加因紐特人的海豹油燈

真的想活下來,殺企鵝與海豹是第一件要乾的事情。

三. 不要亂跑!除非你是趙又廷。

電影中,趙又廷飾演的男主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奔波在尋找科考站的途中,還遇到了各種絕境。可除非他演的是超人,否則從這些事故中活下來的概率是0。

1。在南極茫茫白雪中,找到來時的方位是最重要的事情。

為了尋找來時的方向,各國科考隊員常會攜帶一些紅色旗杆來標明方位。在茫茫白雪中,一不留神人就可以失去方向,迷失在南極冰天雪地中。必要的標示是生存必須,特別是對於剛到南極的新手極尤為關鍵。趙又廷憑藉自己身體內的人肉GPS每天都能在風雪中準確回到小木屋,實在是天賦異稟。

這是在全南極最大的科考站麥克默多站附近拍攝的畫面。低能見度環境下,只有依靠間隔的紅色旗幟才能引導附近工作的人員回到科考站

2。南極殺手冰裂縫

南極冰裂縫的確是威脅著很多南極冰蓋研究者和探險家的陷阱,一般科研工作者在南極行動時會格外注意那些潛藏的冰裂縫。只要掉進冰裂縫就是個死,但趙又廷竟然沒死。

在南極探險行動中,科考隊會將前後一起行動的車輛會用繩索拴在一起,或者有一定的間隔,以保證可以在一輛車發生危險的時候,能把它及時拉出來。人也一樣,需要時刻小心掉進致命冰裂縫裡去,探路用的手杖和冰鎬必須不離手。

因為冰裂縫的關係,直到1950年代,在南極的各國科考隊員還將狗拉雪橇當作最可靠的交通工具。一隻雪橇犬陷進冰裂縫裡,其他的雪橇犬能夠及時把它拉出來。

一輛雪地車差點掉進冰裂縫裡

3。掉進海里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死了唄

電影中,趙又廷掉進冰水裡也能活著回來也屬於超自然現象範疇。(在水裡二段覺醒,爆發小宇宙逃出生天的方式真的是夠了)。掉進南極海水裡,人體會迅速失溫。厚重的衣物直接把人往海底拽,根本沒有什麼反抗機會。就算像趙又廷那樣奇蹟般找到通氣孔,從冰窟窿里爬上岸姿勢也不對。

按照一般人的力量和方式,靠自身能力爬出冰窟窿幾乎不可能。最佳方法應該是用仰泳的姿態背對著冰面,同時腿部用力打水,這才能讓自己最快速度從水裡出來。

正確從冰洞里掏出來的方式

4。冰崩來襲,只需要祈禱就夠了,跑是沒用的。

男主還在野外遇到了冰崩。一部電影能遇到幾乎所有在南極能遇到的險情,實在是無話可說,權當科普了吧。

南極冰架外緣經常會崩塌到海里,它們的威力比電影中大太多了。崩塌的過程中,數十噸,甚至上百噸的巨大冰塊能被整個拋擲到幾公里外,如雨點一般稍小一點的冰塊則會飛得更遠,很多冰塊在撞擊到冰面或者水面時,會發生二次反彈,如打水飄般波及更遠的地方。冰崩同時還會造成巨浪。排山倒海的浪花裹挾著大小不一的冰塊拍向遠方。任何在冰崩發生地腳下一公里以內的人別說跑了,開著火箭都來不及逃。

我一個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同事跟我說過一件真事,他們大學有個研究冰川的退休副教授就是在北極格陵蘭地區,被類似的冰崩事件砸成了肉塊。站在遠處山崗上的妻子只能眼睜睜看他丈夫被砸死。

南極的冰崩,很常見的自然現象

綜上所述,這個毫無野外生存經驗的男主,竟然在女主同意下,在1個多小時的電影中數次以神奇的方式死裡逃生,讓我不得不承認,主角光環真的能夠戰勝一切。

四. 冰上釣魚?你是在餵魚吧

電影中,男主在冰上釣魚的場景出現了多次。然而在冰面上開個洞真的是合適么?

在南極,海中的頂級食肉動物,豹海豹和虎鯨會經常潛伏在一些冰面的縫隙和洞口附近。這些洞口和縫隙常常意味著其他海豹、海狗和企鵝就在附近,這些生物會反覆利用這些空洞,下水捕魚。豹海豹和虎鯨會伺機從洞中穿出,將岸上的可憐受害者瞬間拖下水去。

在2003年,豹海豹就曾在電影拍攝地附近殺死了一名英國女科學家。雖然虎鯨還沒有過殺人紀錄,但作為頂級掠食者的它們想殺死一個成年人,輕而易舉。

除非是餓得不行走投無路,否則遠離這些冰洞,也許是更妥當的選擇。

從冰洞中探出頭來的豹海豹

-----------吐槽完的分割線--------------

好吐槽就吐槽到這兒了。原本想說這電影還不錯的,結果都講的是缺點。其實《南極之戀》還算是合格中國商業電影,題材也挺新穎,演技也不算差。最重要一點,就是電影把極地的孤獨表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我沒去過南極,也沒有經歷過這樣極致的生死考驗。但是在北極科考的時候,同樣經歷過那種孤獨。幾個人被放在一個方圓幾十公里內沒有任何其他人類定居點的科考站。每天自己燒火、劈柴,一周才洗一次澡,吃的都是罐頭、過期食品和魚(我們的食譜和電影中高度一致,但我們可不是演電影的,就是科考站的日常)。我們那裡沒有企鵝和海豹,但卻也有賊鷗。當然,還有天鵝,北極狐,雷鳥和熊。一望無際的北極苔原在我們面前展開,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這個裡面就是我們的柴油發電機,型號和電影中的類似

我們也是住在一個差不多木屋,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電能。幾乎沒有手機信號,只有在2012年之後,考察站背後高地上才能收來自幾十公里外一個小鎮的微弱信號(俄羅斯人太窮,沒辦法給我們建造信號基站)。我們當時的生活也是幾乎與世隔絕。

當看電影時,我瞬間就能夠立馬把自己帶入那個場景。想像著當年的生活。每天半夜醒來,看著天空中的橙色太陽,實在是太美太美。拋開劇情。

儘管問題各種各樣,但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它讓我又回憶起了在極地做科考的青蔥歲月。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發射了一個火箭(太空飛行器或運載火箭),但是失敗了,恰巧掉進中國境內,接下來有可能會發生什麼?
如何評價DJI新推出的OSMO手機雲台(OSMO Mobile)?
有哪些曾經強大的科技產品,之後慢慢消失的?
當下世界正發生的最讓你震驚的趨勢是什麼? 它正如何影響你對職業和人生的決策?
華為的麒麟 950 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TAG:科技 | 電影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