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曉璃:一份不確定能帶來收入的愛好,該怎麼辦呢?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問:上次您講的課程里有提及從愛好入手發展副業,怎麼判斷這個愛好能否發展成為副業呢?比如我就是個興趣特別廣泛的人,喜歡吃喝玩樂,但好像沒有一個能給我帶來收入,我的工作又是一潭死水沒有激情,該怎麼辦呢?

關鍵詞:興趣金字塔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先了解一個概念,興趣金字塔。

如下圖:

1、感官刺激是通過我們的感官給我們帶來的體驗,由此產生的興趣。

這種興趣體驗多出現在童年,比如在我們三四歲的時候。

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是好奇心很強,興趣很多,但注意力時間很短。

孩子可能前一秒在看小人書,後一秒就被動畫片吸引,還沒幾分鐘另外一個小朋友過來找他,他又和這個下朋友玩起了小汽車......

孩童時期,我們的感官興趣是好奇、多變而又不穩定的。

例如逛街前的你只打算買一條圍巾,可逛著逛著,你發現那件大衣也挺好看的,試完了大衣,你覺得那雙靴子也很不錯。

外界的刺激決定了我們感官興趣的長度和強度,在這一點上,我們和撲蝶的小貓沒什麼兩樣。

外界刺激不斷變化,我們在滿足的那一剎那覺得很爽,但又無法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形成能力。

因此,如果你的愛好多是這一層面的,例如好吃的、好玩的、聽歌、上網、看電影等等,基本都是感官興趣,如果你始終停留在這一層面,也就意味著:其實你沒有什麼固定的興趣,你的大腦就像那隻撲蝶的小貓,給你一點外界刺激,你就會被帶跑。

2、自覺興趣比感官刺激更進一層。

比如一個停留在感官刺激的人,唱歌從來不管他人感受好不好,自己唱的爛不爛,扯起嗓子就是一頓吼,沒有音律可言,更沒有章法可言。

如果一個人真的喜歡唱歌,他一定會去研究如何把一首歌唱的動聽,例如這首歌的節奏是怎樣的,背後傳遞著怎樣的情感,寫歌的人有哪些經歷,等等。

甚至他會去主動學習唱歌技巧和方法,不惜花重金拜師等等。

如此一來,這個人通過系統的訓練,他的興趣漸漸產生了能力,他唱歌就是比別人好聽,不論是歌曲的節奏還是情感都把握的十分到位,於是這個人就去參加歌唱比賽,又能接觸到更多專業老師給他指點,於是他的學習速度和能力的提升很快,知道慢慢精通唱歌這項能力,從而打開新的世界。

一旦興趣到了這一層級,恭喜你,它會讓你不再依賴外界刺激,可以把控,這個時候興趣才可能為你帶來更多的收益。

3、志趣是自覺興趣+志向的綜合,更穩定持久。

《論語》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志之者。」

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外界的誘惑太多,而志趣能讓我們更加堅定。

關鍵詞:普通人的逆襲

今天想說的這個人,是被譽為「歌神」的張學友。

張學友的爸爸是一名海員,為了調劑枯燥的海員生活,便去悉尼的一間教堂里跟當地的教徒學起了跳舞,這位父親還以最短的時間成為舞林高手,在教堂舉辦的舞蹈大賽中登上舞王寶座。

張爸爸的藝術細胞或許對後代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的張學友一家三代住在鯛魚涌一間擁擠的房屋裡,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他排行老二,非常調皮。

好動的張學友對運動項目特別熱衷,什麼踢毽子、打羽毛球等都積极參与,可沒有一樣玩的很精。

然而這所有的愛好中,張學友唯獨對一件事一直鍾愛,那就是唱歌。

他成績平平還容易暈船,所以無法像爸爸那樣做個海員,高中畢業後的學友第一份工作是在貿易發展局做文員,這一做就是三年。

這份工作相當苦悶,學友也患上了胃病。

無奈之下,他只好換工作,來到了一家航空公司,同事都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輕人,他很開心。

1984年,學友的一位朋友要參加香港十大區業餘歌唱大賽,拉他作陪。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張學友也報了名並拿下了冠軍,大賽之後,寶麗金公司和學友簽約,但對於新人的栽培上,公司並不支付生活費,於是學友並沒有辭去航空公司的工作,他怕家裡的經濟中斷。

張學友的第一張唱片賣到了20多萬張,各種讚譽撲面而來。

可好景不長。

從1987年《Jacky》這張專輯開始,張學友的唱片一張比一張賣得慘,到了《昨夜夢魂中》,只賣到了2萬張。這張專輯成為學友心頭永遠的痛,他在後來開演唱會的時候,挑選歌曲幾乎都沒有考慮過這張唱片。那陣子,他終日醉酒,並打算全身而退。

當時,他的女友羅美薇因無法忍受張學友的沉淪,離他而去。

在音樂道路受阻情場失意之際,張學友嘗試往影視方面發展,一來可以解決收入問題,二來看看自己在電影方面有沒有機會。

1987-1989年的張學友異常勤奮,拍了很多電影,當時羅美薇看見張學友振作起來,但依然擺脫不了酒癮,於是就託人帶話給他:「只要你戒酒,我就回到你的身邊。」

這個時候的張學友不再意氣用事,他更懂得珍惜,也比以前更懂得愛了。

1989年,他推出了一張專輯《只願一生愛一人》,而那段時期,哥哥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梅艷芳宣布淡出、譚詠麟不再頒獎,一時間,香港樂壇市場出現了「真空」狀態,而此時的張學友1990年推出的專輯賣了將近50多萬張,其中那首《李香蘭》更是家喻戶曉。

看完這個故事,你覺得普通人能夠靠愛好逆襲嗎?

關鍵詞:成功三要素

想要從愛好入手從而轉變境遇,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要素:

1、愛好要轉化成能力,才能談及變現。

年輕的張學友喜歡唱歌並且能獲得大獎,才有了後來的歌神張學友。

2、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離不開不斷地嘗試,最重要的是打磨自己的心性和品格。

苦難只有它的價值,只是當時的你不知道。

就好像當年的張學友,如果不是情場失意,他永遠學不會珍惜,而懂得珍惜的張學友,歌聲里才有了真正打動人的東西。

3、盡最大的努力,其餘交給命運。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等待時機,需要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風口在那裡,但如果你不堅持,你恐怕永遠也等不來屬於你的一片天地。

如果當年的張學友就此退出樂壇,後面的風口再也與他無關了。

而如果你覺得目前的工作枯燥無趣,不妨去養大自己的愛好直到形成某項能力,再去尋找機會證明自己,最終方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

記住,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這句話雖顯老套,但卻是真理。

PS:有職場問題的朋友,我們提供了四種問答方式,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向我提問,具體操作如下: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2017年新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三個月銷量破五萬冊。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

推薦閱讀:

尋找的廣度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孫悟空
即使你再帥或漂亮,再有能力,總有人討厭你!
不平坦的路——曾經的記者曾經的節
不要過於去追求完美

TAG:職業發展 | 業餘愛好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