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半個月沒發過脾氣了

曾經我也是會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

小萌2歲半的時候,有一天非要往鏡子上抹潤膚露,我剛打掃好,他又來抹上;再打掃,他再抹……如此循環往複五、六次,我急了,沖他大吼一頓。

他完全被嚇住了,也聽話了。

這是印象中,我對他的第一次發脾氣。

之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當發現發脾氣對規範孩子的行為『簡單、粗暴、有效』以後,我會下意識地依賴這一工具,尤其是在幾件不良行為累積到一起以後。

一個星期以後,小萌晚上睡覺時睡不踏實,偶爾哭醒。

我突然就意識到,這種所謂『簡單』的辦法,後患無窮。

言語的虐待,也是虐待。

從此,我開始學習控制情緒、調節情緒的課程,翻看各類文獻和論文,一步步在實踐中嘗試調整。

不僅調整我自己,也促使家人一同改變。

雖然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我一直在努力。

當『怒火』來自於外界的壓力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通過冥想、傾訴、運動提前清除壓力。

當『怒火』來自於對孩子行為不符合自己意願的不滿時,我盡量在事情失控之前和孩子好好溝通。

當『怒火』來自於被卡住的情緒時,我試著和萌爸互相提醒,需要及時走開、冷靜一下,用深呼吸等方式讓無名火消退。

通過學習,我意識到孩子『錯誤』的行為僅僅是一個導火索,但是他們卻成為怒火的犧牲品。

我們的脾氣,更可能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滿、對他們的不滿、對『為什麼我教不好孩子、溝通不好』的挫折感、來自『為什麼他不像我小時候一樣、不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的失控感等等。

這種自身的不滿,遇到孩子『不當』的行為時,就爆發成為怒火。

孩子天然的弱勢,讓他們成為天然的『出氣筒』。

然而,將事情以『打罵』等方式強制壓下,從來都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當孩子害怕被你打罵,而不是清楚事情的對錯時;當你不在場,他就極有可能去試探著破壞規則。

對於另外一些家長而言,好好勸、好好說之所以不管用,不是因為『好好』的這種態度不對,而是沒有真正教會孩子規則和邊界到底在哪裡。行勝於言,當你只用言語、而不落實在行動上時,你的話將越來越喪失權威性,只會被孩子認為是嘮叨。

當我們嘗試了好言相勸、罵罵咧咧、打一頓等做法以後,突然發現,孩子還是犯錯了——哪怕是我們明令禁止的、一直強調的、以前犯過的、結果非常嚴重的錯——這時候,我們很容易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地『將他狠打/暴打一頓』。

你看,問題是這樣的。

暴打一頓之後,有的孩子可能怕了,再不犯了;有的孩子可能將事情轉入地下,只求不被你發現;有的孩子可能由此生恨,開始與你對立。

有朝一日,你打不過他了怎麼辦?你打不到他了又怎麼辦?

暴打,只不過是讓你以『教訓』之名宣洩了自己的挫折感、無助感和失敗感,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以前我們總開玩笑地說,在生氣的時候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但是,可能恰恰因為我們知道是親生的,才會撕掉原本可控的情緒,變得歇斯底里:

  • 如果是別人的兒子拜託給你照顧,你會輕易打罵他嗎?
  • 如果是公共場合遇到的別人家的熊孩子,你會輕易打罵他嗎?
  • 如果是你上司托你照顧的孩子,你敢輕易打罵他嗎?

不,我們不敢的。

有所忌憚,迫使我們『開動腦筋、尋求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也迫使我們下意識地約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我覺得,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辦法,是這樣的:

首先,進行系統性的改變。

關於孩子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從來都不是去解決某一件事,而是從根本上理解他們、規範他們的行為、改變自己的處事方法——當這一切發生系統性的改變時,你找到了良性的溝通和獎罰辦法,你嘗試以好好說、好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自己變得不愛發脾氣了——自然就不愛對孩子發脾氣了。

其次,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泄情緒。

理解了孩子,就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此基礎上,再去考慮解決方案。

第三,設立獎懲制度。

這點上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當孩子違反規則時,我們會讓他罰站。其實所謂罰站,也就是英文里所說的Time-out,讓他自己去冷靜一下。給他一個時鐘,告訴他,分針走到數字幾,就可以離開。這個讓孩子冷靜的時間,其實也是讓家長自己冷靜的時間——之後再溝通,效果要好得多。當然,也可以弱化罰站中『罰』的意味,讓孩子坐在凳子上。只要他肯呆在那裡就行,不用非強迫他一定按照站軍姿的方式站得筆直。

另外有個溝通的小技巧。

那就是憤怒的時候,不要拔高嗓門說話:孩子會被你的高音嚇到,而忽略一部分你想表達的內容——他看到的是你在生氣,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害怕,唯獨會忽略你想要和他溝通的內容。現在當我生氣的時候,我會刻意降低嗓音說話——你也可以試試——用低沉、認真、堅定的嗓音說話,孩子會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來聽你到底說了什麼。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事如此,養娃也如此。

回想一下,小生命剛剛誕生的時候,我們只願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的初心,到底是什麼然我們的想法改變了呢?是周遭的壓力,還是自己慾望的攀升,又或者僅僅是把自己生活中的憤懣轉嫁給了他們呢?

人生苦短,擁有的時光都是彌足珍貴的。我願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願他們健康成長,我願好好和他們說話、好好陪伴他們。

人終歸是要回家的,只有家人才是最真實的。逃避或者強壓,從來都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當你意識到,你必須要去面對家庭里的問題時,當你好好說話、好好溝通,既不輕易被對方激怒,也不隨意向對方發脾氣時——相信我,一切會越來越好。

Inner Peace

推薦閱讀:

「把握機會」真的那麼重要嗎?
教會孩子同情他人的苦楚,就是善良
寶寶早睡早起,要這麼來訓練哦!
如果你現在不讓我玩遊戲,老了就別想來煩我!可否?
家有兩寶,誰讓誰都不對!

TAG:情緒管理 | 育兒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