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新零售的噱頭,無人貨架還能存活多久?
在Amazon花了一年時間解決技術壁壘,終於推出了無人商店Amazon Go後,國內已經通過無人貨架實現彎道超車,搶先讓國人體驗無人商店的樂趣。
雖說是無人貨架,但是這東西的技術含量極低——就一個普通的小貨架,上面擺滿了飲料、零食,付款方式則是通過掃碼二維碼來進行操作。
不到一年的時間,各大城市的寫字樓紛紛入駐了這些貨架,甚至有的公司一連入駐了四五家。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貨架,在2017年成為繼共享單車後資本市場追捧的新角兒,吸引了數億融資。
但短短一年時間,市場就進行了一次洗牌,不少無人貨架公司因資本斷裂選擇退出,快速而又高效的結束了上半場的跑馬圈地。
隨著這一年多的經營,人們對無人貨架產生質疑,特別是各種盜損、裁員新聞爆出後,人們對無人貨架的存在逐漸有了疑問——無人貨架到底是不是一個可行的項目。
但對於無人貨架公司而言,他們甚至都沒有時間去想是否可行,迅速佔領各大城市,比拼鋪墊數量,然後獲得一筆新的融資才是他們目前最要緊的事情。
彎道超車的風口
無人貨架為什麼會火?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質疑,其實無人貨架火的原因來自於新零售。
在2016年末,馬雲首次提出了「新零售」,他認為純電商的時候已經過去,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線上和線下必須結合起來。於是,無人零售就成為了新零售的先驅者受到投資人的關注。
最先進場無人零售的要屬Amazon Go,憑藉亞馬遜強大的技術團隊,Amazon Go完全實現了無人付款這一痛點,但這個過程經歷了一年多, 在2018年初才得以開業。而這背後涉及人臉識別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等「黑科技」,要完全複製Amazon Go的模式,對於國內難以達成,畢竟對於日漸浮躁的資本市場,漫長的研發時間很難獲得盈利。
在此情況下,沒有絲毫技術含量的無人貨架成了無人零售最好的解決方案。
雖然借著新零售的噱頭出現,但無人貨架的目標人群瞄準的只有上班族這一群體,而且直接進入上班族的辦公場所。同時,無人貨架的付款方式基本為掃碼付款,並不需要技術含量,雖然有的無人貨架會安放攝像頭,但據知情人介紹,這個攝像頭僅僅只是擺設,所以除了鋪貨成本外,無人貨架不需要什麼高門檻的要求。
憑藉這幾點,在2017年,無人貨架實現彎道超車,進行大規模的鋪墊,以猩便利為例,在2017年9月底,猩便利的無人貨架點位規模就已突破一萬個,整個過程只用了三個月。而到2018年1月,猩便利的點位突破了三萬個,而就在同一時間,作為無人零售的首個玩家,Amazon Go的首家零售店才在西雅圖開業。
就這樣,即便沒有技術含量,無人貨架先一步讓我們國人體會到了無人零售的樂趣。
瘋狂圈地的後遺症
猩便利被認為是無人貨架的頭部公司,其創始人司江華曾表示,哪家無人貨架公司先達到30萬個點位,就能佔據絕對的優勢。所以僅僅三個月時間,猩猩利就擴張了2萬個點位。同樣的,同樣為頭部玩家的果小美,在2017年也規划了10000個點位。
這樣的鋪張速度不可謂不瘋狂,以每個無人貨架的成本為300元計算,再加上前期的食品填充以及補貨的人力成本,那麼每個點位的價格基本在2000元左右,以這個成本價為標準,要鋪滿30萬,至少要6億。而這一成本還沒有算上無人貨架公司本身運營所要支出的花費
由此,雖然目前無人貨架融資有數十億,但分攤到各個公司,可能頭部能拿到手的也許只有一兩億左右,而這遠遠無法支撐其30萬點位的夢想。於是在一次次的點位爭奪後,到2018年底,已經有不少公司提前出局,例如用點心吧和GOGO小超,如今早已無人問津,甚至連還在風口浪尖的猩便利也傳出各種裁員、資金短缺的負面新聞。
比如一篇2018年1月11日在微博發布的《猩便利真相》,文章中涉及猩便利南京裁員七十幾人的信息,還附上了相關截圖,此外,該篇文章下面還有一些相關人員的留言,內容包括裁員、開除、工資變少等信息。
除了擴張過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商品的貨損也是一個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貨損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用戶的「白拿」,我們知道無人貨架的付費模式是掃描二維碼,也就是說,你即便直接拿了商品不去掃,也沒有人會知道,這隻能靠自覺。
有人說可以裝攝像頭,先不去計較攝像頭的成本,即便拍攝到了有人白拿,但平均單價三四元的商品,也不可能專門派人去人家公司要錢。所以無人貨架某種意義上有點像高中時期的自習——「你們上自習的時候要自覺,老師在與不在都一樣。」但事實上,老師在與不在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而無人貨架的另一部分來自員工,據業內人士透露,貨架補貨又專門的人負責,而這部分人存在「薅羊毛」的現象,即只補一部分,剩下的私自留著,而同樣因舉證困難,這部分盜損也無從查起。
目前,據媒體分析,市場上的無人貨架公司所公開的貨損率數據都在5%左右,5%的貨損率也被很多公司看作是一個貨架是否可以持續運營的生死線。
由此看來,無人貨架還真不是門好生意。
下半場還有多少故事可講?
無論如何,無人貨架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趁著春節,各大無人貨架公司基本進入了短暫的中場休息時間,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更為殘酷的下半場。
根據艾媒發布的2017~2018中國無人貨架市場研究報告,艾媒分析師認為無人貨架的規模化是重點,2018年將會是迅速鋪設的一年,各企業佔據優勢區域鞏固市場地位之後將會產生行業頭部企業。
換句話說,2018年無人貨架將出現最後的勝利者,就像百團大戰的新美大和共享汽車的滴滴打車。但也有人表示,即便無人貨架留下最後的勝利者,但這盈利能力甚至不如一個傳統的便利店,而實際上無人貨架的盈利手段並沒有和便利店不同。
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無人貨架高管表示,無人貨架直接入駐的是企業內部,在這一點上,它比便利店更接近企業。這意味著,現階段無人貨架可以提供食品,那麼到了下一階段,無人貨架還可以提供其他服務,例如提供團建活動方案或者員工聚餐場地等等,換句話說無人貨架可以成為企業服務的解決方案。
畢竟擁有眾多企業的寫字樓,員工福利中常常包含團建、旅遊、聚餐等活動,而這些活動往往需要人事部聯繫相應的服務商來解決,而如果將這些服務進行整合,這將會是一個另一個尚未涉足的藍海市場。
所以對於無人貨架公司而言,物損算什麼,下半場的未來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爭奪的戰場。
【文】投稿來自:spock
【關於投稿】如果你也喜歡和小夥伴們分享你的見解,歡迎投稿至zhihei@inheater.com 嘿嘿還會送上小禮物感謝哦!
推薦閱讀:
※無人便利店才是新零售?機器人表示不同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無人值守商店發展迅速...
※無人值守超市視頻對講系統/IP對講系統
※體驗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這將是未來線下購物的終極方式?
※他不是回歸傳統,而是意圖將茶賣給年輕人,「打造未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