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哀歌——一位青年軍207師軍官的勛賞

本次這套勛賞來自於青年軍207師團政工室主任李中固中校。這套其實是去年的一套藏品,最近才有時間整理,遂成此文以饗讀者。

文前先做個嚴正聲明,我不是果粉,也根本不喜歡果粉,所以這次評論開了篩選以免果粉小鬼在評論區里發表迫真言論。希望果粉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可以加速脫粉,謝謝。

1944年,蔣中正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開始大搞知識青年從軍運動,10月,蔣中正發表《告知識青年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知識青年從軍徵集辦法》,教育部頒布《志願從軍學生學業優待辦法》在此背景下,共計12萬的青年學生應徵入伍,國府於1944年12月編成了9個師的青年新軍,編號為201——209(為紀念200師,所以編號從200開始)。預備訓練後投入遠征軍及後續的抗日戰局中。207師由此成立,首任師長為方先覺。比較特殊的是207師並不下屬於任何一個軍,而是作為獨立師直接聽命於當時的陸軍總司令部。然而就在青年軍成軍不久之後日本便宣告投降,為抗戰而成立的青年軍並未真正踏上抗日戰場。這對這些年輕人來講也算是一件幸事。按照之前的文件規定,接下來就是辦理複員然後繼續上學了。誰知此時國府卻強制要求所有青年軍官兵在複員之前必須取得預備役軍官的身份。這一目的就是為了在以後的戰爭中仍可隨意徵召這些青年,也算是為之後的內戰做的打算,不可不謂之用心險惡。

從這張46年1月12日頒發陸軍預備役軍官適任證書即可看出,李中固於1944年9月即入營參加軍事訓練,45年1月合格。

原主人近照,生於民國16年,入伍時剛滿17歲,照片上看也是未脫稚氣。

然而對於李中固來說,事情並不是取得這張證書就能解決得了的。抗戰勝利對他來說並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一切的開始。這是因為青年軍207師並未和其他部隊一樣抗戰勝利後就開始辦理複員,而是直接全師開進東北,美曰其名「恢復東北主權」準備為接下來的全面內戰做準備。

抵達東北後,時任師長羅友倫又對部隊進行了二次整編

我說:「我師所招收的青年,至少有中學程度,這些能唸得起中學的,都是共產黨認爲是地主富農的子弟,他們身受迫害,一心反共,而且身強力壯,土生士長,很能適應天候地形,比起關內來的廣東、湖南新兵,他們一起床,睜開眼睛,看到茫茫一片白雪,看不見房屋、道路、河流、樹木等,全部被雪掩蓋,不辨東西南北,一切無法適應,不知要好過幾倍.............我返防後,在六個月內,完成第一期青年兵的復員退伍,招收新的東北知識青年接替工作,從此第二○七師的全部青年兵,均爲東北人,基層幹部則都是西北退伍的青年兵,關內關外打成一片,無分彼此,東北青年一如陝西青年,體格健壯,勇敢善戰,屢建奇功。

——《東北勘亂作戰述往》羅友倫

非常不幸的是,這位李中固先生由於其遼寧海城的籍貫,第二次複員也沒輪上他,只得繼續待在軍內。

至1947年中旬,207師已擴編為三個旅,九個團,外加炮兵團和補充營共計三萬五千人的龐大隊伍,全師裝備美械,同時還配屬了戰車部隊。全師駐紮在瀋陽,負責東北剿總的防衛工作。

1947年10月,伴隨我東北民主聯軍的節節勝利,部隊已逼近瀋陽,撫順一帶,為了為解放瀋陽作出準備,11旅同朝共李紅光支隊對瀋陽的衛星鎮營盤發起攻勢,而駐守此地的正是青年軍207師1團。

營盤位於渾河以北,撫順以東二十五公里,有瀋陽至海龍的鐵路與公路可通,薩爾滸高地隔河相對,即爲當年滿清努爾哈赤戰勝明軍,進而奄有天下的古戰場。營盤爲一村鎮,居民千餘戶,有酒廠二、三處,建築物均爲磚造,第一團團長許萬壽上校,率領營長曾天曙、王富仁等兩營,防守該地。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十六日拂曉,共軍第三縱隊的七、八、九旅及第四縱隊的十一、十二旅,以及韓共李仁光支隊等,附砲數十門,分從東西南三面,圍攻營盤,企圖奪取此一衛星據點,進擊撫順、瀋陽。

許團長以閉鎖式陣地,重機槍側防、大砲近戰等,對抗優勢的敵軍。開戰之初,共軍集中砲火,直接射擊,房屋大部摧毀,繼之衝鋒突擊,發生逐屋戰鬥。然侵入室內之敵,均遭閉鎖工事,反射機槍殲滅於陣內。韓共突擊碉堡頭時,頭頂沙袋,冒死前進,蜂擁而來,堵塞射口,我軍以甕形陣地內迫砲近戰,發揮威力,擊滅敵軍於陣地前。車站被敵侵入,我軍以牆角反射工事,悉予殲滅。猛烈的砲火,將村落夷爲平地,一波又一波的衝鋒,殺聲震天,浴血鏖戰,連續達七晝夜。

戰至第七日,我率領師主力和一九五師,赴援解圍,自撫順發起攻擊,藉空軍之掩護,一日之間,進展七十華里,連破敵之阻援部隊,到達營盤,與守軍會師。並先以一部先一夜出發,間道迂迴,進出營盤側背,敵軍不支潰敗,倉皇逃竄,團長許萬壽走出掩蔽部,向我報告道:「這次戰鬥,全賴師長演習火砲近戰中迫擊砲擺射,才救了我的命!離我指揮所二百公尺處,有一條乾溝,敵人就利用它作爲衝鋒發起線,每次一百多人,哨音響起,一齊喊殺衝上來,我用八一砲近戰擺射,幾發砲彈,打得敵人非死即傷,所剩無幾,全部退走,過了二小時,第二批又來了,如法泡製,六、七晝夜,不知衝鋒多少次,打到現在,我還有數十發砲彈,還可以維持兩天的戰鬥。」

我又視察戰績,來到砲兵陣地,見到二門山砲,據守在學校掩體內,守兵報告道:「敵人多少次越過圍牆,衝鋒而來,我們都以火砲近戰,把他們消滅在圍牆內的操場上,我們的砲依然完好。」再走到離營盤二十公里的前哨據點南札木,連長塗光久報告道:「我守了九晝夜,敵人屢攻不下,最有趣的是,敵人佔領高樓屋頂,以重機槍俯射我車站陣地,離我六○砲在甕形工事內,只有六十公尺距離,但我一發砲彈,就擊中了敵人的機槍。」我看過之後,亦覺莞爾。

在此戰中陣亡的主要幹部,計有第二營營長王富仁,第一連連長朱世和、機槍二連連長歐陽年、第八連連長馬天福等四員,傷亡官兵一千五百餘人,其中大多爲東北第二期青年兵;斃傷共軍則不下萬餘,爲我軍十倍。

敵軍經此挫折之後,惱羞成怒,大罵第二○七師師長羅友倫爲頑固份子,還說我像鑽洞的老鼠,打死也不走;林彪更承認第二○七師,不但戰鬥意志堅強,而且戰鬥藝術化,還說:「如果國軍都像二○七師一樣,我林彪也不想進關了。」可見其敬畏有加。

無疑的,這一戰,既震撼了敵軍,也證明了由構想到實驗,再在戰場發揮,這套因敵制勝的戰法,足以達成守必固,打破敵人「等你分散,再來打你」的人海戰法,爲真正有效制敵之術。

這一仗,我獲政府頒授寶鼎勳章一座,我也頒發金質獎章給參加作戰之許團長以下的有功官兵,軍威因此而大振。所以東北的友軍,紛紛派人前來參觀戰蹟,見到營盤全部村落,一片瓦礫,夷爲平地,而仍能固守於地下,爲之讚嘆不已,馬連桂將軍自山東派參謀主任前來參觀,告我以專來學習「羅家戰法」,從此東北共軍,未再在第二○七師正面出沒過;友軍的部隊,亦多自稱爲「羅雄獅」(原第二○七師標幟)部隊,共軍驚疑之餘,一時不知東北國軍究有多少第二○七師,因而蟄伏多時,不敢蠢動。

——《東北勘亂作戰述往》羅友倫

所謂的「瓮型陣地」和火力布置圖

李中固這套甲種一等光華獎章即是在此戰中獲得。這款證書為中華民國立憲後的第一款證書,注意證書左下方本應該加蓋總統,行政院長,國防部長三人的簽章。但由於當時人事變動混亂,這款證書並沒有加蓋簽章,也是頗有意思的一點。李中固此時剛滿21歲就已官至中校,這和他政工人員的身份分不開。青年軍政工幹部多由蔣經國欽點,因此火箭提拔不成問題。這位李中校想必很得小蔣的賞識。

光華獎章的授予標準為

一.忠勇奮發適時達成作戰任務者。

二.能主動攻擊或堅守陣地達成預定任務者。

三.冒敵炮火,支援或督導作戰,因激勵士氣,而造成戰鬥勝利者。

四.掩護或支援作戰,圓滿達成任務獲致勝利者。

五.友軍陷於危急,主動支援救助而卓著功績者。

六.參贊戎機,殫精竭慮,因而獲致重大之戰果者。

七.執行各項作戰支援勤務,功績特著者。

八.深入敵後作戰或工作,能適時達成任務,並著有功績者。

九.應付非常或重大事變,或破獻重大叛亂非法案件,切合機宜著有功績者。

一○.其他特殊事迹足資模範者

——《陸海空軍獎勵條例施行細則》

其中甲種授予校官以上,乙種授予尉官以下。同種一等高於二等,視所立功勞大小區別頒發。

甲種一等一般多授予將官,能以中校軍銜獲得實屬不易。

戰後追贈營盤戰鬥陣亡官兵官位的命令以及潘佑強呈給蔣中正的電報摘要。

然而其實非常好笑的一點是,此戰的具體戰果從潘佑強彙報的擊潰十倍之敵,到羅友倫口中的斃傷十倍之敵,可以說差別巨大。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國軍戰鬥力這麼爆表,一個團就可以「斃傷」上萬,那東北到底是怎麼解放的呢。。。。。於是繼續翻了翻檔案發現了一封很打臉的電報

這份陳誠呈給蔣中正的電報中明確指出民主聯軍11旅及李紅光支隊六七千人同營盤守軍發生戰鬥,合著我軍參戰人數只有六七千,但是被國軍斃傷了一萬人。。。。我想羅師長還要去惡補一下小學數學。

該場戰鬥後不久,遼瀋戰役爆發,207師派出第三旅同廖耀湘西進,全軍覆沒,隨後剩餘兩旅死守瀋陽城。48年10月末,東北解放軍兵臨瀋陽城下,11月1日,抵抗數天的207師傷亡慘重,尋求突圍。李中固所在的一旅於2日拂曉自鐵西地區沿北甯路西側突圍,師部及第二旅經奉集堡向東南渡遼河逃竄,兩隻突圍部隊約定11月30日前山海關相見。這次李中固中校依然很倒霉,第一旅突圍不久即被我軍追上,部隊被衝散於瀋陽大王村。二旅步行千餘里至山海關時,也僅剩800餘人。(羅友倫在回憶錄中回憶最後突圍至山海關的官兵有3000餘人,而時任207師師長戴朴呈交國防部的報告中則是800人,鑒於羅將軍四則運算不太好故本文採用戴朴的數據)李中固短暫的軍人生涯到此告一段落。

十八九歲的年紀對我們來說是最美的年華,可對於這位李中固先生來說卻是一首徹頭徹尾的青春哀歌,從抗戰報國再到向同胞伸出屠刀,我想那時的李中固所體會到的,絕不僅是成長二字而已。


推薦閱讀:

殲31的尷尬處境
「德國老鄉們,別怕,這是北約的核彈」
「二戰最強衝鋒槍」波波沙:備彈71發 德軍人見人怕
民用航空發動機自主化,中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蘇30MKI不賣中國,原來可以到主席台鞠躬

TAG:勳章 | 中華民國國軍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