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雷軍稱小米將會用2年半的時間,重回中國第一,你覺得他能實現嗎?

下午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以為是「兩年半的時間裡,重回國產手機品牌第一」。當時給出的答案是:「可以的,底氣在於新興手機市場帶來的機遇」。

沒想到說的是國內市場。

這句話里有一個詞兒很有意思——「重回」。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小米手機的成長曆程:

早在2014年,小米就是國產手機市場第一的手機品牌了:

那一年,小米賣掉6000萬台手機,超越了三星、聯想、蘋果、華為和酷派。

在2014年末,雷軍給小米定下了年出貨量8000萬-1億台的目標,之後的劇本大家都知道了,小米2015年年出貨量未達年初目標,僅為7000萬台,2016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遭遇銷量滑鐵盧,全年僅為5800萬台。

大家都知道,2017年的小米觸底反彈了,但也許大家未曾注意的是,第一季度,小米依然在下滑:

甚至是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雖然環比大漲70%,來到了2316萬台,但這裡面紅米佔比達到了90%。根據旭日大數據消息,對小米品牌6-10月份手機銷量進行統計,數據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五月,小米品牌手機銷量僅有可憐的49萬台。

其次,我們看看小米2015年之後,銷量大跌的根本原因:

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1)手機研發頻繁出現問題

小米的頹勢源於2015年,那一年,負責營銷的高管黎萬強出走,年初發布的小米note,在指紋識別普及的大潮中,堅定缺席;

而走高端的小米note頂配版被火龍810坑得一塌糊塗。之後,本該正常更新的小米5,遲遲不來,九月份,小米4C依然堅定地不上指紋。

小米的第一款指紋識別手機居然是紅米note3。

2016年,小米5發布,指紋倒是來了,但誰也不知道為何,既然玩起了大黑邊:

而黑邊效果不明顯的黑色版本,蜜汁缺貨。

九月,5的迭代版本5s及新增版本5sp,無論是放棄雙面玻璃,還是繼續大黑邊,還是5sp奇葩外觀設計和詭異雙攝,都讓人難以喜歡。

而主打顏值的小米note2,相機又是半殘廢。唯一的安慰就只剩下小米mix了。

(2)神奇的產能供應

如果說,不斷發生的產品事故讓小米前進的道路變得艱難,那無限期的缺貨就是小米這次大跌的根本所在了。

2016年初,無論是當家旗艦小米5,還是紅米出貨主力的紅米3和紅米note3,都根本買不到。

(3)基於黃牛的線下渠道崩塌

這是另一計重鎚。線下才是手機的主戰場,小米也不能例外。

討論完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再來看小米的反彈問題。

(1)產品

2017年,小米重回正軌,產品回歸正軌功不可沒。

不同於15和16年,小米17年的產品終於回歸到了正常的路子上。

低端的紅米note4x成為一代經典,小米5X和小米max2成為小米系月出貨量過百萬的暢銷產品。

旗艦產品,小米6依然存在供貨不足,早期後蓋和中框縫隙過大等問題,但相比於小米5和5s等產品,已經好了很多;

小米note3,雖然放棄了其旗艦定位,但給力的供貨和後期降價之後合理的價格,讓其成為近年來最暢銷的小米中高端產品,相機DXO評分直達94分(相機部分),超越iPhone8和LG V30等旗艦產品:

小米mix2,相機依然存在問題,但無論是機器本身還是市場表現,都遠好於16年旗艦小米mix和小米note2。

(2)供貨

2017年,小米手機的供貨依然不夠完美,小米6缺貨了半年多,但除此之外的供貨幾乎堪稱完美,除了mix2花了一個半月,其他的都在一個月內解決現貨問題。小米note3、小米5x、小米max2、紅米note5a、紅米5p等,半個月內,甚至發售即現貨。

與2016年雲泥之別。

(3)線下渠道重建

2017年,小米宣布小米之家轉型線下實體店,短短一年的時間,門店數量超過300家,三年建成1000家的目標,目前來看,問題不大。

而線下手機賣場渠道的爭奪也正在有序進行。

以上三點是小米2017觸底反彈的基礎。

最後,我們來看看,小米想達成目標,可能嗎?優勢是什麼?缺陷又是什麼?

小米終於在2017年解決了一系列痼疾,重回正軌。

重回正軌的小米,無論是產品,渠道還是供貨,都發生了質的改變沒這或許才是雷軍的資本所在。

3年的時間過去了,小米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可市場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市場了。

小米要再想回到巔峰,依然還是以上三點上下功夫,供貨是基礎,產品是根基,渠道建設是保障。

產品上,首先要解決硬實力問題,不可以再在旗艦機上犯大錯,相機要跟上,不能再錯過潮流。

供貨必須保證,搶購的帽子必須摘掉。

在做好這兩點之後,渠道之爭才是決勝的根本,小米有機會重回國內第一,但挑戰很大,任務很艱巨。


推薦閱讀:

紅米5A和紅米4A除了外形還有什麼區別?
小米仍然有很大的機會走向更成功的明天
如何評價小愛音箱限量版的造型?
手機銷量暴跌逾三成,小米的下一個「風口」在哪
在小米公司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TAG:手機 | 科技 | 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