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用戶怎麼想,而要了解他們怎麼做

相信無論做什麼行業都好,可能都需要思考用戶到底要什麼。不要以你自己為本位,去思考用戶的行為,這其實常常與實際情況有偏差。

最近聽劉潤五商聽到個故事:

在美國,隨著流行音樂的盛行,去聽古典音樂的人越來越少。交響音樂的營銷經理們相信享受古典音樂,是每個人都有的「潛在需求」,所以,經理們想只要讓用戶進門一次,他們就會被古典音樂的魅力征服。然而事與願違,即便花了大量精力吸引來了新觀眾,他們就沒有再來過第二次。新觀眾們似乎完全沒有被征服。為什麼會這樣呢?古典音樂已經過時了么?

美國9家交響樂團決定,不瞎猜,靠數據。他們聘請了個專業的團隊,做用戶調研,調研結果讓所有人都大跌眼睛。91%的新觀眾不來第二次的原因,居然是。。。。停車不方便。那為什麼老觀眾們從不抱怨停車位呢?因為老觀眾已經知道如何停車了。

這也就是,我們有時候對老客戶可以適用的一些技巧,在面對新客戶的時候,常常不管用。這個被稱為「平均客戶的失效」,你要做的就是,給到一些目標客戶「去平均化」的解決方案。

於是問題來了,

1. 誰是你的客戶?

無論是哪種情況,你都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有些時候,你要把重心放在老客戶上。比如一些汽車企業,他們的CRM系統都做的很好,因為他們知道老客戶的復購會創造更多價值。而有些時候,你要把重心放在吸引新客戶上,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總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說「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么?」 這是因為健身行業對於老客戶來說並不那麼重視,他們需要吸引更多的「辦了卡就再也不來的客戶」。

2. 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喬幫主說他從來不去調研用戶需求,喬幫主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經理,這可能是因為很早他就弄懂了什麼是簡單,什麼是複雜。當用戶交互環節變得簡單,用戶的教育過程也會加快。

然而還是有很多的情況,我們需要去挖掘客戶需求。常見的技巧叫做5 WHY法,就是連著問5個為什麼??

舉個很經典的例子:

小明說:「我需要買一個電鑽。」

大毛問:「為什麼?」

「我想在牆上打一個洞。」

「為什麼?」

「我想把一幅畫掛在牆上。」

「為什麼?」

「因為這面牆顯得太空曠了, 看著不舒服。」

「為什麼?」

「因為太空曠就沒有家的感覺,不夠溫馨。」

*蘇傑.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Kindle 位置 1051-1058). 電子工業出版社. Kindle 版本.

通過5 WHY法,有很大概率能夠挖掘出用戶「說」的背後的原因。有些時候,你可能沒有那麼多精力一對一地去詢問,這時候可能就會用到定性和定量的一些技巧。

3. 你能給到什麼解決方案?

你要給到一些去平均化的解決方案。比如說:

  • 內容去平均化:比如說你是做新媒體運營的,在各類公眾號都在「百花爭艷」的情況下,你要怎樣留住客戶?你可以用有趣的內容吸引用戶,你也可以用有用的知識留住客戶,還可以用有創意的活動。隨著產品同質性越來越強,內容運營會是很重要的一環。
  • 版本去平均化:提供產品的多個版本,讓用戶去選擇。
  • 個人去平均化: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個性定製化的產品。比如在某寶上,你可以請非洲男孩兒們錄製一段視頻,這個視頻的內容完全是可以由你定製的。

最後想說的是,懂點產品和運營的知識,可以讓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更加全面。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如何提升運營思維?
概念篇(2):AARRR模型
從0開始到千萬日活,這一年抖音都做了什麼?
產品評審神技之「獨孤九辯」
如何抓住運營的核心,讓用戶持續付費?

TAG:職場 | 產品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