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做的還是知識服務嗎?

羅胖說他找到了「最長跑道」。你以為他說的是賣書?還是賣課?其實,他已經換了跑道,要開始「賣人」了。

跑道

丁酉年的最後一場得到例會,羅胖發燒了。

雖然只講了10幾分鐘,但是羅胖還是不小心把「2018」說成了「2017」,把「諾貝爾」說成了「奧斯卡」,把「友商」說成了「敵人」。

但是這都不要緊,因為羅胖敘述的「核心演算法」,顯然是有備而來。

所謂「核心演算法」,主要包含以下3個方面:

  • 找准「最長的跑道」,展開全部知識服務的周邊邏輯。且目前這條跑道上暫時還沒有看到前面有誰
  • 努力「構建一張最高的價值網」。推動社會分工的發展,優化協作網路,不以外在標籤來選人;
  • 找准知識服務的本質。知識本質不是求取生存,而是形成社會共識,互相挑選。給用戶賦能,讓用戶感到確定的榮譽。

為了這3個核心目標,羅胖情願放棄2018年的盈利,夯實基礎,以便在2019年贏來爆髮式的增長。

我聽到「最長的跑道」這個說法,不禁一愣。

如果真是一家領先的公司,哪有盼著跑道長的?

兔子輸給烏龜,不就是因為跑道太長了嗎?

當然,那只是個寓言。

關鍵問題是,知識服務的跑道真的很長嗎?

競爭

羅胖不準備把知識服務的手法,局限在得到App這樣一個小空間里。

產品設計與營銷手法自然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我們得看看知識產品銷售增長的潛力還有多大?

根據此次例會發布的數字,得到App註冊用戶1600萬,專欄訂閱數字250萬。

相對於中國網民的數字來說,這個數量還少得可憐,果真是「出門不好意思打招呼」。

然而,請不要忘了,得到的目標用戶是群什麼人。

這是一群不把時間花費在遊戲上的人;

這是一群不把時間花費在睡懶覺上的人;

這是一群排隊、通勤的時候,還在學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的人;

這是一群在緊張的學業、工作之餘,還主動花錢買課來每天學習的人。

看看你的周邊,這樣的人比例有多大?

當然,根據你所處環境,這個數字可能差異極大。但是放在整個兒社會中,無疑他們只是少數。否則遊戲公司和廣告平台就無法獲取如此高的估值。

更要命的是,即便找到了這些人,他們的注意力總量也是有限的。

這樣的注意力,用來學了3門課程,再學第4門就要猶豫一下了。因為你可能隨時遭遇到課程學不完的情況。

對有些人來說,當天沒學完的課程,就如同微信朋友圈的紅點一樣,是讓他們無法忍受的。

所以,不管你使出多少妙招,也無法讓用戶同一時刻專註在兩門課程上(否則也就不叫「專註」了),更不可能讓他的時間從每天24小時變成48小時。

另外,即便求知是用戶的痛點,那又怎樣?用戶的支付意願不等於支付能力。

雖然199元的專欄價格,並不是高不可攀。但是對於許多學生來說,一生中求知慾最強的時段,可能恰恰是入不敷出的。

看看多少人上了現金貸這條船,你就不難理解。

你無法期待1600萬的得到註冊用戶數,向著微信的活躍用戶數量那個目標一路狂奔;也沒法指望所有的註冊用戶,都成為得到大神(消費達到一定限額以上)。

與之相應的,是優質教育資源那一頭,也不那麼容易吸引了。

從原現的「只做頭部」、「每個專業只找最好的老師合作」,到現在的「盡量不用大咖」,「尋找貨好知名度低的老師共同成長」。為什麼?

因為知識服務的跑道上,湧進來了太多的企業。

競爭的結果,是教育供給方租值抬升,要價水漲船高。

而教育的需求方,顯然不容易被單一一家企業壟斷。這樣一來,提高客單價,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這哪裡是需求無盡的最長跑道啊?簡直是一眼能望到盡頭——盡頭就是一片紅海

這種情況下,羅胖為什麼如此氣定神閑,發下豪言壯語?

因為他已經換了跑道

協作

羅胖的新跑道在哪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看清,羅胖的產品是什麼,客戶又是誰了。

羅胖的產品,難道不是書和課程嗎?

羅胖的客戶,難道不是付費學習的用戶嗎?

其實,看人和看公司一樣,眼光都不宜一成不變。

微軟的主打產品,曾經是MSDOS操作系統,可今天早已經是辦公軟體和雲服務了。

羅胖的產品,怎麼就只能一直是書籍和有聲課程呢?

這次例會裡面,羅胖和脫不花提到了2個事兒。很有意思。

一個是得到相親大會,希望撮合得到用戶中的未婚男女青年。用羅胖的話是,「至少共同向上這件事情是可以保證的」。

另一個是得到薛兆豐經濟學課專欄的「優秀學員」,可以走綠色通道,直接獲得騰訊、滴滴和華為等6家公司的面試資格。

從這兩件事情,你看到了什麼?

至少,我看到羅胖已經不局限在「賣課」上了,而是至少在開始試水「賣人」了。

按照傳統的流量思維考慮,一家公司主營業務流量上不去,很糟糕。

可是倒過來,用社群思維來想,這難道不是一個有效的篩選機制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某個群體人數本來就不多,又何必勉強呢?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都費盡心力在做人的篩選、匹配,以便構建更優的協作網路?

企業的HR,獵頭公司……

他們創造的價值總量,少嗎?

他們的付出,少嗎?

但是他們卻做不到最優化。因為缺乏足夠多的有效數據。

你只能看到他們拿到了什麼樣的畢業證書,卻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學校里都做了什麼。更不可能精準到他們每一天的行為數據。

得到App裡面,這樣的數據卻是海量的。

得到知道你的知識結構和求知偏好,知道你面對營銷的決策時長和行為特質。

得到知道你每天什麼時候有閑暇,會選擇什麼樣的課程和書籍來學習。

得到知道你喜歡碎片化的學習,還是利用完整時間塊來吸收新知。

得到知道你喜歡聽書還是讀文字,喜歡低調潛水,還是與老師問答交互。

得到知道你對哪些知識更為看重,或者消化起來有難度,使得你選擇了反覆閱讀或者收聽。

得到還知道……

綜合分析,就可以看出某個人的認知水平、價值觀、性格,以至於發展潛力。甚至,還可以從互動數據里,看出用戶細分群體特徵。

這樣的數據,是許多人曾經夢寐以求,卻又求之不得的。

說到這裡,你大概知道羅胖的客戶是誰了吧?

當然不是數量和客單價天花板都很明顯的知識產品付費用戶,而是企業

求職招聘,只是純粹的利用用戶行為數據來「賣人」。

這是利用社群資源,構造新產品類型中,最沒有想像力的一款。

可是僅這一款產品,就擊中了多少有付費能力企業的痛點呢?

至於其他的產品形態(例如認知佔位等),就看羅胖他們面對龐大資源的想像力了。

隱私

說到這裡,你可能有個疑惑:

這麼說,那些付費用戶,是花了錢購買知識產品,花了時間和注意力學習,還把自己的隱私數據送給得到App,讓它來賣?!

你這麼想,不能說不對。

但這麼說,有些不厚道。

因為用戶在得到App的學習行為數據,不能完全叫做隱私。

原因很簡單——學渣的成績單是隱私;學霸的成績單,是用來曬的

為什麼許多人要讀大學、讀好大學,而且還要考研深造呢?

收穫知識當然是目的之一。但不可否認,你是希望向社會、尤其是未來潛在的僱主傳遞信號——我很優秀,我很努力,我願意為了更高的目標持續奮鬥……

如果你是一個應屆畢業生,正在發愁自己所在的學校名氣不夠大,擔心找工作的時候會被歧視

這時候,得到平台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你平時認真學習,專欄打開率高,且經常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參與社區討論。於是給了你優秀學員的稱號,使得你直接綠色通道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面試環節。

請問你是會痛斥得到App侵犯了你的隱私,把你平時的學習習慣告訴了企業呢,還是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呢?

買了個得到專欄認真學習,效果居然如同考了個有價值的證書

行動

說到這裡,你大概就明白羅胖的「最長跑道」在哪裡了吧。

顯然,它比知識服務的跑道長多了,而且更有可能凝聚與調動周邊資源。

可能你會覺得,不過是聽個熱鬧而已。

我分析的有沒有道理,跟你自己似乎沒有關係。

不對。

如果你相信,這種結果大概率會在未來出現,那麼現在你就應該開始做準備了。

因為確實如同羅胖所言,這種教育方式變化,及其引爆的力量,會「推動社會分工的發展」。

估計不久,某寶上就會出現這樣的小廣告:

提供得到專欄代學服務

本人系某名牌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得到薛兆豐經濟學課程第一期優秀學員。提供最新一期薛兆豐經濟學課程代學服務。每天收聽全部音頻內容,每周至少一條留言,每月至少保證一條留言被精選。本服務只售XXX元。質量有保證,承諾幫你獲得該課程優秀學員資格。如未能兌現,全額退款。聯繫電話XXX-XXX-XXXX,某同學。

時間所限,我們不展開周邊環境一起折騰出來的更大圖景。只看看得到本身因這種變革會帶來哪些機會。

如果你是搞設計(謀事設計類)的,不妨考慮一下羅胖對社群整合的需求。

畢竟原先的活動,大都是得到官方來搞,用戶只是參與者。但是如果要充分調動用戶資源,增強細分社群的粘性,活動設計、機制設計的需求就會湧現。

例如搞什麼樣的公益活動,可以增加用戶對得到品牌的榮譽感?增強用戶忠誠度?

讓用戶參與活動中的哪些環節,可以幫助用戶活學活用所學新知,把理論和實踐打通,讓用戶獲得更高的成就感?

如何提供激勵,讓用戶提供更多反饋數據,以便給人才匹配等功能提供更為精準的決策依據?

如何從活動中積累認知,找到新的產品可能形態,挖掘客戶潛在痛點,從而提升運營效果?

如果你是搞人工智慧的,不妨考慮以下方面:

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和用戶學習行為數據,自動判斷用戶認知水平、技能、價值觀與企業的匹配程度?這樣就不必每次都麻煩授課老師去人工篩選優秀學員了。說起來,20多萬人裡面評出優秀學員,這確實是門功夫。

如何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數字指紋識別技術,發現隱藏在用戶中的槍手,避免作弊帶來的不公正現象。

……

但是你至少應該對未來有判斷,這樣才可以做好充足的準備,用今天的資源,去換取明天更多的收益。

小結

梳理一下,本文我們提出了以下觀點:

  • 知識服務的單一跑道,並不夠長;
  • 羅胖以高求知慾社群資源,創造新產品,滿足企業客戶需求,這才能承載他的「最長跑道」;
  • 這種轉型中充滿了未知因素,如果成功必將激發更多的分工形態出現;
  • 作為活在未來的人,你需要了解這種可能的新趨勢,以便做好準備,加入一個更高價值的協作網路,以收穫紅利。

但是,羅胖在新跑道上,會是繼續一騎絕塵,一路領先嗎?

這個問題,作為思考題,留給你一起仔細諑磨。

討論

你是如何理解羅胖的「最長跑道」的?你認同他提出的「核心演算法」嗎?你對得到這家公司的前景有何預期?歡迎留言,把你的經驗和思考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點贊,並且關注我的專欄,以便收到後續作品更新通知。

如果本文可能對你身邊的親友有幫助,也歡迎你把本文通過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一起參與到我們的討論中來。

延伸閱讀

  • 羅胖做的是知識服務嗎?
  • 羅胖怎麼做知識服務?
  • 羅胖為什麼開源《得到品控手冊》?

推薦閱讀:

我的偶像,沒有在北京買房

TAG:得到App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