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00後由國內外教育經歷所引發的思考

在講這個話題前,不想去批判國內外教育,因為我不是一位教育專家,而是想談論一下更深層次的東西—教育的本質。在我認為,真正的教育不僅是學會專業必修課,更重要的是讓一個人成長。這種成長,不僅是在智力情商上的成長,更是在思維上的突破。

所以,我想圍繞的主題是:怎麼學習才能夠讓自己終生受益。希望能讓大家有所啟發。

01

我想先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隨著互聯網下半場時代的撲面而來,我們的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後,00後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體。這將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最容易被拉開的時代。

讀過《未來簡史》,我清楚地認識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是迅猛的,如果個人的成長趕不上時代的成長,那麼必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用工程中極限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雖然說人工智慧有它的局限性,不具有取代人類的可能。但是,它們學習知識的能力遠遠高於常人,未來將會有多個職業將被它們所取代。那麼,相比人工智慧,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雖然一些專業領域將會被取代,但同時也促成了另一些領域的重要意義,比如設計師、人力資源、心理醫生等在未來會擔任重要的角色。這說明了一點:計算機取代不了人類的思維。

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這些最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人都有一些特質:1.具備比機器更高的判斷能力2.善於挖掘事物背後的本質和邏輯,喜歡問「為什麼」以及善於回答「為什麼」。

總結一句,就是:他們具有快人一步的思維模式。

02

無論是國際教育還是國外的教育,它們都只是一個「教育」。最終這個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本身。因為,任何教育應試起來都是一樣的,不在於它的體系問題。這點對於同時接受過9年義務制的國內教育和3年的國際教育的我來說,有很深切的體會。

初三畢業,我毅然選擇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本科出國深造。前幾天和初中同學聊天,他們都表示很羨慕我走了這條路。聽到這裡我鼻子一酸,因為事實並非如此:這一條路還是需要用很多的勇氣去走的。

對於一個普通的中國留學生,要考取國外的名牌大學,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國際考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我們要準備三年的標化成績(即為國外高考,托福考試以及大學先修課),以及參加能體現自己能力的豐富的課外活動。本身並不公平的名牌大學錄取體系,如果初中以前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的沉澱以及高中三年的知識提升,要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贏得與國外本土學生的競爭,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外高考不僅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更考察的是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不過,雖然這些能力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提升,一些留學生會選擇長訓班學習應試技巧,通過反覆練習去避免一些應試中會遇到的思維盲區,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即使這樣,三年來我父母還是堅持他們的觀點:學好英語需要的是長期的知識積累,所以不要急於求成。自己什麼水平就考什麼學校,更重要的是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於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我開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知識探索之旅。申請季即將結束,雖然如今的我並沒有取得特別傲人成績,卻在艱辛的探索中收穫到了比成績還寶貴的東西——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維方式。

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我常常會去分類自己的錯題,分析作者在考察自己什麼,這一類題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回顧自己在當時做題的時候有什麼思考不到位的地方,怎麼去避免自己的思維誤區會反覆在同一類題中發生。必要的時候會利用互聯網資源,思考自己和老師之間的思維差異在哪裡,是自己哪些不當的思維方式造成了這樣的差異......

雖然在探索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遇到「瓶頸期」瓶頸期成績上不去,但正是這樣的過程我學會了總結、歸納和分析,並且這樣的能力使得我在為人處事方面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這,就是三年教育留給我的財富。

圖為一萬多位參加美國高考SAT的中國留學生聚集在被稱為「萬人坑」的香港亞博考場

03

很多長輩都會說,自己當年大學之前學的是和自己的專業不太掛鉤的知識,所以便日漸遺忘了。也就是說,大學之前,他們浪費了很多無用功去學一些不能提升自己能力的知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是因為他們只學到了知識表層的東西,而沒有去學習這個學科的思維,如果知識不去反覆地運用,是很容易遺忘的。最後留下的,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強化過程中所鍛鍊出來的思維能力。因此,我們無論學習什麼,都要學會尋找它的本質,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思維,就能取得長遠的人生收益。

吳軍老師在《谷歌方法論上》說道:「在後信息時代,或是即將進入的智能時代,所有的人都需要升級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適應增長迅速的大數世界,成為新時代前百分之二的受益者」。思維模式決定商業模式,利用好計算機這個工具,將虛擬世界處理問題的方法變成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的方法,這使得我們思考事情多了一個維度,能夠探尋到更加複雜的世界。

所以,在平時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我們都要進行刻意的練習,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通過寫作總結的方式,多去分析事物的本質。

最後總結一句:思維決定眼界,眼界成就格局,格局奠定成敗。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可以認識到問題面對問題思考並嘗試加以解決?
如何打造一流家庭教育(4):X理論與Y理論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老師都說「長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工程」?
香港浸會大學在香港大學裡的地位?
如何評價網傳山東大學將在章丘建設體量龐大的主校區?

TAG:留學 | 教育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