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之王 | 最高貴的藝術是帶給人快樂,這部電影做到了
這周為大家推薦的就是本周五剛剛上映的,由「狼叔」休.傑克曼和扎克.埃夫隆主演的歌舞電影《馬戲之王》。
該片講述了美國馬戲團鼻祖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愛創辦馬戲團,為了擺脫歧視努力躋身上流社會,在一場大火中失去所有卻找回初心,重振馬戲事業最後成為馬戲之王。
歌舞電影,能夠檢驗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發達程度
這部電影的歌舞是由愛樂之城原班音樂團隊打造,所有的歌舞都是為了這部電影而原創的。
目前,《馬戲之王》的原聲大碟已經在六十多個國家登頂唱片銷量冠軍寶座,包括美國的billboard。
其中《This is me》這首單曲數月前剛剛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並提名了奧斯卡。
除了歌曲之外,這部電影的舞蹈設計也讓人大飽眼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舞蹈有兩段,一段是狼叔和埃夫隆的酒吧之舞,另一段是埃夫隆和贊達亞的高空吊環舞。
無法用語言形容,簡直了!大家如果去電影院看過馬戲之王,應該有與我相同的感受。
狼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影片中每一段舞蹈都至少要排練九周。而歌舞片史上最富影響力的電影《雨中曲》,每段舞蹈排練的時間在八周。
由此可見,《馬戲之王》在藝術上的追求。
狼叔作為「澳洲歌舞劇第一人」,即使這些年主要都是作為「金剛狼」出現,但是一直保持著練習聲樂。為了演好《馬戲之王》,狼叔和他的聲樂老師花了兩年的時間練習,為了把傳統的百老匯唱腔和流行唱腔結合在一起。
從歌舞的角度而言,《馬戲之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給人以極大的美的享受,和發自內心的愉悅感。
唯有與眾不同,才能改變世界
對於絕大部分歌舞電影而言,講故事是電影的短板。這一點不可避免,因為故事必須給歌舞騰出時間。
但簡單的故事,不等同於無趣的故事。
《馬戲之王》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發,其實就是以開放的心境、平等的眼光去接受所謂的「異類」,接受人類世界的多元化。
狼叔所飾演的主人公巴納姆創辦馬戲團的初衷是為了維持生計。他招攬的全部都是普通人眼中的異類:巨人症患者、侏儒症患者、肥胖症患者、連體雙胞胎、玩高空雜耍的黑人兄妹、長滿絡腮鬍的女人等等。
他們的世界,只能是劇院上方一片小小的天空,一旦他們走齣劇院,便有「普通人」舉著標牌讓他們滾蛋,罵他們是怪胎。
儘管如此,他們依然用充滿活力的表演努力的在舞台上綻放自己。他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呼喊:
This is brave, this is bruised,this is who Im meant to be. This is me.
求同、排異是人性中的一種本能。
即使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同,依舊意味著相對穩定。異,依舊代表著潛在的危險。
我們本能的排斥那些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存在,以自己的感受去揣度、非議對方的行為,或者去孤立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在自己和對方之間划下楚河漢界。
幾百年前同性戀者會被處以絞刑,多指或少指的嬰兒一出生就會被視作不祥之物而糟遺棄,拋頭露面的女子會被認為水性楊花有辱門風。
昨日諸多理所當然,在今天看來皆是愚蠢、蠻荒、不可理喻。
何不張開懷抱,去欣賞不同的花朵,去擁抱世界的瑰麗。
因為,唯有與眾不同,才能改變世界。
推薦閱讀:
※面對生活歷經「歲月」,你領悟到了什麼
※這周就看楊子姍和趙又廷 ——《南極之戀》
※《狗狗的瘋狂假期》迎接狗年的第一「汪」片
※《談判官》談一場針鋒相對的另類戀愛
※《壞爸爸》用父子情呼喚中國孝道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