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就生娃?不如先養貓養狗養青蛙
2017年過完了,我爸曾為我立下的人生規劃「30歲之前生個孩子」已經徹底宣告失敗且預計將無限期失敗下去。新年伊始,我跟風下了《旅行青蛙》,沒到三天就放棄卸載了。為什麼要對一個指甲蓋大小的2D簡筆畫牽腸掛肚啊!半小時看一眼的,焦慮如我媽。想起剛養貓那會兒,跟在小櫻桃屁股後麵糰團轉,五分鐘內沒鏟屎就自覺失職,罐頭少吃了10g便琢磨著要給換口味,更別說打了個噴嚏就送急診,簡直就是育兒焦慮的代言。於是驚覺,做父母這件事還真不是天生適合每個人。
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丁克家庭代孕出生的小朋友吐槽媽媽不愛我的故事。評論里年輕人居多,沒有太惡毒的聲音,挺理性的。(故事有點長,全文在末尾,出處見水印)
看完想說,這位寶寶,從頭到尾媽媽同意代孕生你,不是因為愛你,而是因為愛你爸。你天然需要一個媽媽,但她並不是天然需要一個你。世界上有很多事比你大,譬如她自己,譬如你爸。
不得不承認,這一年我時常被荷爾蒙誘惑或逼迫,對人類幼崽產生了強烈的嚮往,以至於隔三差五蹦一句:「要不要生個小妞妞啊?」從最開始嚇得李先生一哆嗦,到現在成了家裡的玩笑話。說不定再多說兩回,他真得把我最想要的薩凡納貓或聖伯納犬幼崽給尋了來,塞到我懷裡。遂皆大歡喜,四季平安。
作為一枚育齡婦女,難免面臨這樣的追問:什麼時候生?怎麼還不生?所謂主流的聲音,雖未到二胎光榮的地步,卻也將生育作為國之大計家之義務。身邊的朋友,有想生小孩而早早如願的,有稀里糊塗上了賊船的,有被逼無奈生完交差的,也有極度討厭小孩寸土不讓的。每個人聽說我很喜歡小孩卻選擇不生,都報以一臉困惑。
前日跟一位丁克女友吃飯,我那副瞥見別人家小孩兒就流口水的模樣被她看見,伊終於忍不住問為什麼?
行為上很難理解吧,但邏輯上再簡單不過。順應天性不一定是主觀的選擇,違背天性卻一定是。所以喜歡小孩,卻不生。這是我聽從理性做出的決定。
開篇當然是因為自私。我和李先生都非常喜歡現在沒有小孩的生活。別說等你老了就知道了,等你老了怎麼辦。一個人會為了70歲時不確定的福祉從現在開始吃齋念佛,四大皆空,讓前面69年都白過?你做得到,你牛。但我的邏輯是,當下不存在的要讓位於已存在的。比如我和李先生,還有兩隻貓,是一個完整的、穩定的、安全的、舒適的、融洽的家庭。撿一隻新貓回家時都需要考慮,它是否能和現有的兩隻和諧相處?如果不能,當然是給新貓找領養。
這就是我的已知優先原則。
已知:我是一個旅行攝影師+event planner.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住酒店,登機牌能飛到一百張。在家的時候基本是每天16個小時高度專註的soho工作,期間貓若持續叫上15分鐘我就要瘋。李先生是一個攝影師,工作性質可以概括為我們交替出差以保證貓不會餓死。天性不喜歡小孩,看誰家孩子都熊,不歡迎任何人類幼崽來家裡做客,要是誰動了他的樂高估計連帶著爸媽這輩子也絕交了。
我想要一個小孩嗎?荷爾蒙說,想。
但我們需要一個小孩嗎?綜上已知,完全不需要。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聖母要尖叫:你這是自私!等你有了孩子了,當然一切要為了孩子,尤其是前幾年,工作什麼的還可以有,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回不來了。
自私?我當然自私了!人為什麼不可以自私呢?
而且對不起,此時又要搬出上面的已知優先原則。
我愛我的工作嗎?愛。把工作換成帶孩子呢,會開心嗎?可能開心也可能糟心。那有啥好說的,繼續卯足勁工作唄。
他愛孩子嗎?不愛。生完說不定就慢慢有感情了?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沒有怎麼辦?你媽從小怕狗,你會送她一條狗並且強迫她好好養嗎?當然不會。那有啥好說的,不生。
或者你說,換個同樣喜歡小孩的人組建家庭,就可以兩全其美了。但我們會有比現在更好的感情嗎?會有更和諧的家庭生活嗎?會有更匹配的心智乃至笑點嗎?鬼知道。那有啥好說的,誰要設立一個全新的目標來顛覆現有的生活呢?
什麼車到山前必有路,那得先修;船到橋頭自然直,還是靠早不早挖好溝。生完孩子就能當好爹媽這種事,動物都做不到何況我們是人?作為地球上最複雜也最自私的生物,進化出愛情的一大作用,就是從繁衍的牢籠中解放。
不不,我從不吝於表達對選擇生育的人們所付出勞動的讚美與尊敬。最簡單的,我媽要是丁克,就沒有我。從全人類的角度,他們是保障種群延續的基礎。但從個體的角度看,我媽如果選擇丁克,和生下我之間哪個更快樂,這是個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問題。雖然她說,看著你小時候笑啊心都化了。我還是相信某些時刻她恨不得掐死我。最直接的推論是,沒有小孩的人,他們的快樂更多來源於自身及伴侶,這與我目前的狀態和對未來生活的需求相吻合。
主動選擇來到世界上。作為一個「被出生」的小孩,生而為人是一件正面的事嗎?不一定。幾乎整個童年到青春期,我都想去死。這個世界不符合我的理想。長大之後逐漸自我修復,學習獨立和世界相處,去到了更遠的地方,活著變成一件中性的事。但你要說存在即幸福,抱歉不能同意。我們都是見過了生之沉重,而選擇繼續的勇敢者,但give birth這件事,並不是那麼輕率可以做出的。
這個世界好到足夠迎接一個天使般的小孩嗎?並沒有。我足夠好到配得上一個天使般的小孩嗎?也沒有。
再換到我自己。英文里出生都是be born. 非常喜歡這個被動語態,因為每一個小孩都不是
未來也許精力和經濟都有餘裕了,願意且可以承擔一個小生命,並且另一半也做好準備的時候,可能也會考慮,但目前我只想過好自己這一生,不給其他人添亂,並儘可能地讓這個世界變好那麼一點點。
(等你想生生不出來就知道了)
這個問題...唔。幸好我對血緣這件事沒有一點執念。與其說是想要生孩子,不如說是天性里對孩子有愛,想要養育一個孩子,與它一起走過一段成長的時光。那麼這個孩子是誰生的,什麼膚色,都不重要。就好像我媽對於我表示可以領養一個南部非洲的小孩感到不能接受。而我思考的僅僅是,需要怎樣給ta一個多元友善的環境,且如何與之溝通能消除ta對父母和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
你看其實選擇不生不養的人,往往站在小孩的角度考慮過更多,包括李先生。有些人把這些思考打上童年陰影的標籤,我卻不能贊同。記得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覺得自己暫時給不了或者做不到,哪怕「做不到」的原因是自私,這種內省的思考都是值得尊重的。畢竟「我」有餘裕,「我」與孩子都快樂。「我」過於勉強,「我」與小孩都難受。
至於社會道德層面上,不生小孩真的就是free rider嗎?之前我認為是,並且對此頗有自責。因為有一種說法是,老人的養老金是由年輕人的勞動來貢獻,其中隱含了已生育父母為養育勞動人口付出的無償勞動。所以只領養老金不生孩子,是一種搭便車。
但仔細看看自己的稅單,以及呆梨乃至歐洲對生育方面的補貼,又釋然了。一個家庭主婦養育了4個孩子,每個月收到政府一千多歐的補貼。這錢從哪裡來?從放棄養育孩子且全職工作的納稅者身上來,我勤勉工作,認真納稅,稅費至少能覆蓋4個小孩家庭的補貼。所以我的勞動,和那位家庭主婦的勞動,從社會延續角度講是可以等價的,中間的差異由稅收和福利完成了轉移支付。那麼從整體上講,可以看成我和她共同養育了4個孩子,平均一家2個。
當然,有能力的時候,我很願意為人類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但貢獻的形式反正政府已經有所強制,無論是不生孩子多繳稅,還是生孩子拿補貼,或者一邊養孩子一邊工作減稅,這些都是通過論證精確計算與平衡的。如果仍然感覺有未盡的社會責任,全球有無數與兒童福利相關的慈善項目可供選擇。讓現有的孩子活的更好一點,何嘗不是愛呢?
所以寶寶呀,就像開頭說的那樣,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比你都大。譬如我眼前就更愛工作和你爸。就像誰也不能強迫我做媽媽一樣,我不能強迫他做爸爸,也不能要求任何人包括自己放棄ta的當下。我確定會愛你,但不確定的是我們否能承擔你,所以你慢慢來,不要急。在真正決定和你見面之前,我會更認真地看世界,堅持分類垃圾,儘可能對別的小朋友保持微笑和耐心。我知道你會很好,是我的太陽我的蜜糖我的驕傲。但我也是個自私的人,在不確定能好好克服自私之前,不配擁有你的好。
而且寶寶啊,如果你成為了別人的寶寶,也需要記住。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你所獲得,必有他人的讓渡和付出。給予你這些的人,值得被尊重。
白白
2017年12月31日凌晨
ps. 感謝你不在,我依然保有凌晨三點敲鍵盤的自由:)
ps x2. 謝謝你你們,好姑娘們,又陪我走走停停這一年。雖然見面很少,走得很慢,想到還有你們就很心安。新年快樂呀。
附:媽媽不愛我原文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彼與此婚禮指南
公眾號ID:bcevents
結婚就生娃?不如先養貓養狗養青蛙推薦閱讀:
※念一個騙子、魔術師和夢想供應商 | 伯格曼10年祭
※人為什麼結婚?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出軌這件事,應該怎麼去理解?
※原創 | 離婚那一刻,是什麼感受?
※如果因為婚姻之事未遂父母心愿造成父母傷心,是不是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