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染料可以批量生產之前,人們是怎麼製造紫色面料的?

1856年,紫色面料可以開始批量生產,在此之前人們是怎麼生產紫色面料的?哪些人可以穿紫色的衣服或者佩戴飾物?


無論東方西方,在古代,紫色都是高貴(昂貴)的顏色,原因無外乎是紫色的染色劑稀少,以及紫色著色不易。

西方語境中的"Violet"一詞來源於古代法語中的 Violete,意為一種開著紫色花的植物。而"Purple"一詞來自於拉丁語Purpura,是一種貝類軟體動物。

植物染料中紫色染色劑一般是紫草,取其根部染色。可以染出濃淡不同的多個紫色,色數豐富,是古代紫染色系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紫草染色工藝在古代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都比較多見。

紫草染色十分困難,往往需要反覆漂染十幾次才能著色,而且著色後顏色也不持久。

紫草

紫草根

動物染色劑則有胭脂蟲、紫膠蟲、貝紫、烏賊等。

胭脂蟲(Dactylopius coccus Costa)是同翅目一類珍貴的經濟資源昆蟲,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為仙人掌類植物。成熟的蟲體內含有大量的洋紅酸。

胭脂蟲

胭脂蟲

胭脂蟲提供的紫色不是今天意義的紫色

紫膠蟲(Lacciferlacca)屬同翅目膠蚧科。分布於東南亞、印度及斯里蘭卡,中國分布於雲南、西藏、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湖南、台灣等省區。生活在寄主植物上,吸取植物汁液,雌蟲通過腺體分泌出紫膠。紫膠可用作染料。張勃、蘇恭都有用作染料的記載,《吳錄》說紫膠可以染絮物(即絲織品);蘇恭說可以染麖皮和寶鈿。《唐本草》、《本草綱目》中提及的「紫鉚」、「麒麟竭」,即紫膠蟲類動物染料。

紫膠蟲

紫膠

紫膠扎染

貝紫不是貝殼的名稱,而是貝的鰓下腺。

一種位於筋肉和內臟中間部分的呼吸系統組織里的活性分泌物,不溶於水,可是一旦將它染在布料上,就會在日光作用下,開始由黃變綠、藍、紫,最後成為色牢度極佳的紫色色素。

在貝類海生物中,不少海貝都含有紫腺,常見於古代記述的染色海貝有5 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染色骨螺(Phyllonotus brandaris)、環帶骨螺(Phyllonotus trunculus)和荔枝岩骨螺(Thais haemastoma)。

這種取自貝殼的天然紫色被稱為泰爾紫(Tyrian),希臘語 πορφ?ρα,也被稱為泰爾紅,腓尼基紫色,藍紫色,帝王紫或帝王染料。

Phyllonotus trunculus

Bolinus brandaris

Stramonita haemastoma

用Tyrian紫色染色的布。

約公元前1 世紀,安第斯山古代納斯卡文化的圓點手掌紋貝紫染色棉布殘片。秘魯國立人類博物館藏。

歷史上有關貝紫起源的記述,往往都與腓尼基人聯繫在一起,人們便自然將腓尼基人看成貝紫染色的發明者。腓尼基是古代希臘人對迦南人的稱呼,而迦南人原本是來自於中東閃米特民族的一支,「迦南」一詞在閃米特語中的意思是「紫紅」,這被人們認為與迦南人的服裝色彩有很大關係。「迦南」的希臘文意譯為Phoenicia,而Phoenician 即腓尼基人,其字面意思是land of the purple,即紫色之地或紫紅色的國度。

中國古代也有用貝紫染色的記載。

《荀子? 王制篇第九》: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

《註》紶,當為蜐也。

夏鼐在《真臘風土記校注》中認為紫紶就是「石蜐」。

石蜐

後來王宇清等在《中國紫衣的價位與貝紫染》中,提出了「紫紶」是染色骨螺的觀點。這個觀點得到了服飾史專家王予予的支持,之後王予予從膠東半島萊州灣取得活體染色骨螺,而最終得以確證。

貝紫染色工藝製取不易,因而價格奇高。古代地中海國家製作貝紫染料,每提取1 克染料需要消耗約2000 個染色海貝。在古代屬於古代帝王、貴族、宗教僧侶使用。在大量的歷史文獻中出現「帝王紫」的記述,指的就是用貝紫染成的紫色。

烏賊的墨汁也被用於紫色染織,但是因為顏色不穩定,十分少見。

礦物的紫色染料一般不用於織物染色。

埃及紫色的壁畫

山東漢墓 紫衣陶男佣

植物中紫色不易提純,容易分解,染色困難。動物中的紫色製作難,需要原料多,價格奇高;要麼產地偏遠,必須進口。礦物中的紫色,不能染色,這就導致紫色的價格註定高昂,自然是貴族的顏色。

古代商人們都孜孜不怠的追求廉價的紫色染料,以求暴利。想要紫色降價,要解決兩個問題:

1 原料:少量即可染色,或者不需要進口,價格能多便宜就多便宜。

2 染色技術:要工序簡單,最好這種染料可以直接附著在織物上,而不需要另外準備媒染劑。

這兩個條件在1758年的倫敦因為一個意外而恰巧湊在了一起。

一個倫敦銅匠無意中發現一家染坊里用幾種地衣類植物製作紫色染料的方法,於是他急急忙忙回到蘇格蘭利斯的家中,告訴了他的侄子庫斯伯特 · 戈登(Cuthbert Gordon)。庫斯伯特是一個藥劑師,他知道如果用地衣就能夠生產出紫色染料,毫無疑問這是一條「錢」途遠大的道路。

這個銅匠發現的方法,是一種古希臘製作地衣染色劑的方法,它是由地中海地衣製成的,加上尿液(氨),提煉而成。

通過多次試驗。庫斯伯特找到了地衣植物中生產紅色和紫色染料的方法。這種方法研製出來的染料可以直接附著在衣料上,不需要額外添加媒染劑。

這種天然的紫色、紅色或淡藍色的染料,與苔色素類似,現在也用於成藥著色。取自肉疣衣屬(Ochrolechia)、染料衣屬(Roccella)、茶漬屬(Lecanora)等種屬的地衣,也俗稱地衣紅。

Ochrolechia

Lecanora

庫斯伯特於1758年開始生產,同年獲得專利,他用自己的名字(Cuthbert)為這種染料命名為Cudbear。

首先把地衣放在碳酸銨溶液中煮沸,然後將混合物冷卻並加入氨,並將混合物保持濕潤狀態3至4周之後,將混合物乾燥並研磨成粉末即可。製造過程得到了十分嚴格的保護,他在廠子周圍建造了10英尺(約3米)的高牆,要求工作人員發誓保密。

但是庫斯伯特或許是個好的發明家,卻不是一個好商人,由於經營不善,他不但沒有通過Cudbear發家致富,反而破產了,最後只能通過售賣自己的股份來還債。

在庫斯伯特發明Cudbear一百年以後,英國化學家威廉 · 亨利 · 珀金爵士用鉻酸氧化含雜質的苯胺鹽,製成了苯胺紫染料。

苯胺紫

人類從此告別了自然物染色時代,進入化學染色時代,各種廉價的化學染色劑也隨之出現。


一萬多隻提爾海螺才能生產一克紫色塗料。

價格大概是3磅黃金,相當於現在五萬多美元,簡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一般只有非常有錢的人才能穿,而伊麗莎白女王直接禁止任何非皇室人員穿紫色。


這段話記載的是十世紀六十年代左右的事情。很清楚的可以明白染紫色的方法是用青色為底色,後用紫草染成紫色。

紫草是一種植物。最早的記載見於《神農本草經》。古代的很多書籍中記做「茈zǐ草」。其根可做紫色染料。

現在不用這個染色了。只作為中藥出現。據說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回到上文,到了淳熙中年,也就是十二世紀八十年代,北方人(應是金人)染出來的紫色非常鮮明,稱為北紫。於是中國(南宋自稱……)人也效仿北方人的方法染紫色。方法就是不用青色打底,而改為緋色為腳(底色),就可以染出鮮明的紫色了。所費紫草還要比以前少很多。

後來也發展出先以藍色打底,後用紅花染色的染紫方法。

PS:我正經答題的時候,你們從來都不看! (╯‵□′)╯︵┻━┻


把紅色藍色混起來


一種地中海貝殼肉里提取出來的汁液,一個貝殼就那麼一點點,要染一整塊布的話得多少呢。


我記得在一個冷知識上看到過,古代西方從海螺中提取紫色,造價十分昂貴,教廷專供,然而味道也特別大。

可以自行想像一下,教皇穿著紫色的衣服身上一股海鮮味的樣子。


尋找本色的植物纖維,毛皮直接做。從植物從榨取提煉,使用帶有紫色的礦物等,我國古代就是如此,否則就不會有西南蠟染,與五彩斑斕的絲綢,棉布,當然這種方式極易掉色,穿幾次都不行了,不如本色,肯定不如現代。


謝邀。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決定不班門弄斧了,但是畢竟還是要說下自己的理解。

在中國傳統里,紫色是極尊貴的顏色,而到現在,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源自中國對北極星的敬畏。

西方,紫色也同樣是王權的象徵,是耶穌受難的顏色。

「violet」一詞源自古法語「violete」,它是一種開紫色花的植物,所以他們是從植物中提取的。

而「purple」源自拉丁語「purpura」,它是一種軟體動物,是古羅馬皇室專用顏色。

總體來說,西方最早應該是從地中海的骨螺內提取紫色,所以價格也很昂貴。

而東方,包括中國,朝鮮,日本,都是從一種名為紫草的植物的根提取的,『齊恆公好紫服』的紫就是由此而來。

當然,還有從叫漢紫的礦石中提取的,不過古代作畫的顏料都是礦石顏料,所以一般還是用來繪畫,很少用作染料。


動植物製品染料和天然礦石染料


一種礦石,俗稱漢紫,產量稀少,價格昂貴


是不是葡萄皮的紫色

我這個腦洞可以吧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上那些影響深遠的全球化進程
城市: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切入點Ⅱ
一些旗幟
[Crash Course]世界歷史筆記(10/42集)
科學與科研者:它者的宗教,別樣的「薩滿」

TAG:美劇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 布料 | 英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