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0到1搭建數據運營體系(下)
文摘自騰訊移動分析MTA/騰訊移動推送(信鴿)高級產品經理劉立明2017年8月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北京沙龍上的內容分享。若想回顧上篇,請戳>>如何從0到1搭建數據運營體系(上)
上期我們討論了
從0到1搭建數據運營體系的幾個步驟:
?數據化管理的常見誤區
?數據化管理的思路
?從0到1搭建數據運營體系接下來我們討論
如何進行深度的數據運營:
數據深度分析
用戶管理策略
工具輔助運營數據深度分析
做了一套數據分析系統之後,難點在於數據分析;做一套東西很容易,但真的要用起來卻很難。所以我們首先就來講一下數據深度分析部分。
第一點, 多維度下鑽分析
多維度下鑽分析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去從整個趨勢里發現問題,最終通過更細粒度的分析去定位到問題所在,再制定相應的執行策略。分析的維度其實很多,例如:渠道、版本、地域、頁面、標籤、用戶群這些都可以作維度去分析我們的用戶。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日常經常用到的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漏斗不僅可以幫助分析關鍵路徑從第一步到最終的轉換結果,還可以幫助分析每一步之間的轉化率。漏斗的每一步轉化中基本上都會存在流失,所以沒有百分百的漏斗。
那漏斗如何去使用呢?單一的漏斗分析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通過趨勢觀察、維度對比和維度細分才能體現漏斗分析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舉例說明。使用騰訊移動分析大概分為三個步驟,註冊-測試-上線。我們看一下圖表數據。
第一步是從註冊到測試的一個轉化,第二步是從測試到上線的一個轉化,第三步是從測試到上線的轉化。分析數據發現五六月份的轉化都是OK的,但是看七月份的數據,從註冊到測試,轉化率只有21.7%,但是從測試到上線是22.6%,這個沒有什麼變化,整體的轉化率是4.9%。與5月、6月相比,數據有所下降。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拿這個漏斗相關的數據做一下分析。
第一個數據是新增,第二個是我們的測試,第三個是最終上線的應用數,我們發現7月份的新增只有一個很大的增幅,但是它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一個好的測試的一個數據,測試的應用只有1300個,沒有明顯增長,我們最終上線的也只有294個。
說明新增有增長,但是這部分用戶轉化率並不是很高。整體來看,應該是新增暴漲的原因,那麼我們又針對渠道這個維度做了一輪下鑽分析,發現來自官網的新增特別多。
在分析相關的推廣活動時,發現這個月做了有獎問答活動,導致很多用戶來註冊賬號並創建了應用,而這些用戶都是奔著獎品而來,並非我們的用戶,因此轉化非常差。最終定位到數據轉化降低的原因。
數據分析是制定用管理策略的基礎,那麼講完分析後,我們來聊一下策略相關的內容。
用戶管理策略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可分為六個階段:潛在用戶階段、新手階段、有效活躍階段、活躍下降階段、即將流失階段、流失階段。
在用戶的不同生命周期,我們需要進行差異化運營策略,才能將用戶價值最大化。
比如:潛在用戶階段,需結合用戶特徵制定拉新策略;新手階段,需要給用戶提供實時的用戶關懷,制定合適的新手任務系統;有效活躍階段,提供別緻的產品探索引導和正向激勵;活躍下降階段進行防流失干預;即將流失階段進行流失預警;流失階段發起流失關懷。
接下來,我們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潛在用戶階段:在做拉新時,根據歷史數據梳理相關欄位,以歷史玩家為樣本數據制定對應的拉新模型。通過對比實驗組與大盤的推廣效果,對拉新效果進行評估。
其實在經過這樣的分析之後,拉新效果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提升,最終實驗組相比於隨機組,有百分之30%到60%的一個提高。
其實這個模型在開始階段,效果不是很明顯,也是需要經過不斷訓練才能達到這樣一個效果,所以數據分析是需要一步一步迭代升級的,而不是能一蹴而就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新手關懷,合適的新手關懷手段可以讓用戶更好的留下來。比如說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偏好設定個性化的新手任務體系,個性化的關卡獎勵;比如說根據用戶性別,贈送不同的禮物,設計不同的任務難度等。
活躍成長,好的內容推薦以及成長體系都可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可以通過對用戶畫像進行刻畫,推薦合適的內容。比如說,在遊戲中,加入社交屬性可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那麼就可以根據用戶屬性和行為特徵推薦合適的戰隊信息,一旦用戶加入戰隊,活躍度便可得到有效提升。
防流失預警這塊,通過一些行為數據可以判斷出用戶有沒有流失風險。比如活躍度的下降,使用時間間隔的增長,都是典型特徵。
那麼,在圈定這部分用戶之後,就可以使用一些運營工具進行流失用戶召回。比如以消息推送,簡訊或者廣告平台等手段觸達用戶,如果活躍度下降就給它送更多的道具,或者推出更多好玩的玩法,以防止用戶流失。
流失迴流,根據經驗來看,用戶一旦流失就很難回來,所以把精力花費在流失挽回上,不如去分析下用戶的興趣轉移,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用戶分群管理。
用戶群分析是個非常好的手段,通過用戶群分析,除了可以幫助進行人群分析和問題定位,有時候會發現用戶自己都不清楚的需求。
那我們應該如何創建分群呢,一是根據用戶屬性,二是根據用戶行為特徵。比如ppt中列的年齡、性別啊,或者未付費用戶、多次付費用戶等。
有了不同的人群,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除了分析不同人群的特徵,還可以針對不同用戶做一些差異化的運營方案以及精準拉新等。接下來我們看一個案例。
這是一個電商類的APP,在用我們的服務,用戶增長還不錯,但是成交量一直萎靡,就過來問,應該怎麼去用數據驅動業務發展。那我們就以這個為案例做了一輪分析。
首先我們通過建立分群分析成交用戶和高價值用戶的特徵,然後與大盤用戶進行對比,發現整個大盤中男性比較多,然而成交用戶與高價值人群中女性比例較高,那說明女性成交的可能更高。
另外,我們針對這三個用戶群做了一下人群偏好對比,相比於大盤用戶,成交用戶和高價值用戶對購物與金融類會更感興趣,這是我們得到的一個分析結論。
然後再回到它的問題,成交量不符合預期。
第一可能是渠道用戶的質量問題。第二可能是在商品定位上有問題。整個大盤中男性用戶是吧?那是不是男性的商品推薦做的不夠,或者男性的商品品類比較少,這些都有可能。
相比於兩個原因,第一個的驗證周期會更短一些,那我們就先拿第一個去做一個分析。這是我們拿到的幾個渠道,可以看到D和E是流量的主要來源,而且D的周留存也不錯。
但是從成交來看,A的數據也不錯,所以可能A也是一個優質渠道。
這是我們的一個分析結果。那接下來需要驗證一下,A渠道是否符合成交人群和高價值人群的特徵。
從數據來看,A渠道的女性比例是62%,對購物的興趣也高於大盤,這個符合我們的成交用戶跟高價值用戶群體特徵。
根據這個分析結果,我們建議開發者進行了投放渠道的策略調整,增加A的投放比例,降低B跟C的投放。
策略實施一周之後,對數據做了一下追蹤。這個圖是一個整體的轉化,前面的圖是優化之前的,後邊的圖是優化之後的,整個的轉化率提高了百分之十幾,其實這就是一個整個的一個分析過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推薦閱讀:
※大數據之數據分析精進之路:起跑
※SQL初級數據分析(基於Microsoft Access)
※3分鐘帶你認識知乎刷贊
※Kaggle機器學習之泰坦尼克號生還預測
※回顧與展望轉行數據科學路上的點點滴滴(201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