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關於平型關大捷的那些謠言

名垂青史的八路軍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爭中平型關戰役期間的一次戰鬥。而整個平型關戰役是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場戰役,由國軍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領導,歷時一個月(從當年9月3日制定作戰計划到10月2日全線撤退)。

眾所周知,這次戰鬥是八路軍主動深入敵後伏擊日軍,雖然只出動了一個師(欠一個主力團)不足萬人,殲滅日軍一千餘人,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1937年全面抗戰後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也是1931年抗戰以來戰果最大的一次殲滅戰。

人紅是非多,幾十年後也是如此。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路上用盡低劣下作的手段,胡編亂造,詆毀抗戰先烈。正本清源,驅除謠言,維護民族英雄,正是我輩的責任。

主要的謠言有哪些呢?

一、平型關大捷是共軍的宣傳造勢,實際上八路軍不過是伏擊了一支日軍小股部隊。日軍戰報顯示他們的傷亡只有六十餘人。

這則謠言的產生非常可笑,平型關戰鬥當天的日軍是由多支部隊編成,其中某一支部隊的傷亡的確有六十多人。然後造謠者就無恥地宣布:整個戰鬥日軍傷亡就六十多人。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一葉障目。

實際上據日軍參戰部隊濱田聯隊的戰史記載,日軍光被炸毀的汽車就有八十多輛。如果傷亡只有六十多人,那麼平均一輛車還分不到一個人,難道日軍已經掌握了無人駕駛的技術?

二、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的只是日軍的運輸隊,戰鬥力低下,並不是訓練有素的戰鬥部隊。

言外之意就是國軍在正面跟日軍主力硬杠,八路軍躲在後方專挑軟柿子捏。這是一個被傳播得很廣也很久的誤解,很大程度上也損害了八路軍的英名。

當天被全殲的日軍主要由兩部隊組成,一支確實是運輸物資的輜重隊,算上勞工不超過四百人。另一支是日軍的汽車部隊。這支部隊可不一般,日軍當時雖然橫掃中國,但受困於國內工業水平,機械化程度並不高,汽車也是寶貝疙瘩。那麼汽車部隊自然相當金貴。

該部的指揮官是新莊淳中佐,相當於中校,副團級幹部。一個中佐去一支不足五百人的運輸隊當隊長已屬高配,同時期日軍一支八百人的步兵大隊隊長也才是個少佐,可見這支汽車隊在日軍中相當有地位。

最關鍵的是,戰鬥當天這些汽車不是空駛,而是滿載的。滿載的啥呢?據參加過平型關戰鬥的開國中將吳法憲的回憶,清晨他就看見汽車上載著滿滿的士兵,他們身上背著的槍,刺刀在陽光下亮閃閃的,透著騰騰殺氣。

日本1973年出版的《濱田聯隊史》記載:(25日)汽車一過關溝村即與敵遭遇,當即火速下車,令吉川中隊向北邊高地,內藤中隊向南邊高地,橘機槍中隊協助龍澤中隊從中間平地進行攻擊。這裡面一下就出現了四支中隊的番號,日軍的步兵中隊一般標配是180人左右。再加上護送輜重隊的高橋騎兵小隊六十餘人,被圍日軍中純戰鬥部隊就有八百餘人。八路軍六八五團在當日下午還阻擊了日軍增援部隊四個中隊,這樣一算,整個平型關戰鬥跟八路軍交火的日軍戰鬥部隊就達到一千六百多人。

這些戰鬥部隊隸屬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第五師團號稱「鋼軍」,是日軍的甲種師團,師長就是後來著名的甲級戰犯坂垣征四郎。抗戰初期的日軍火力遠勝於同等編製的國軍和八路軍,人員戰術素養也十分高超,戰術意志與八路軍不相上下。一個日本兵抵得上一個班的國軍,一個聯隊(三千多人)日軍可以單挑國軍一個軍。這種情況只在國軍得到大量美援之後才有所改善。

可見平型關戰鬥當天,八路軍的對手非常兇悍,根本就不是軟柿子。

實際上,被伏日軍展現出了極強的戰術水平,令身經百戰的老紅軍也為之震驚。遭到當頭痛擊後,他們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以小部隊為單位就地組織反擊,然後搶佔制高點,殺傷了大量八路軍戰士。如果不是我軍英勇無畏地拼殺,如果指揮員沒有及時發起衝鋒,將日軍分割包圍,平型關很有可能打成了後來的關家堖,日軍憑險據守制高點,等待援軍,我軍在付出重大傷亡後不得不撤退。

平型關大捷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戰果,擊斃了兩名日軍中佐。那個汽車隊隊長新莊淳是其中之一。另一個來頭就大了,第二十一聯隊參謀橋本順正中佐。橋本當天隨輜重隊一起行動,去前線赴任。

別看只是個參謀,他可是堂堂日本陸大的高材生,學識和頭腦絕對一流。他能到絕對主力第五師團任職是因為之前在東北的關東軍表現出色,按日軍的慣例,這屬於掛職鍛煉,將來必有重用。一個日軍的明日之星就稀里糊塗地在平型關山谷里掛了。

三、八路軍的敵後伏擊被一些人說成不敢正面杠,只會背後玩偷襲。

這完全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猥瑣心態。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道理是一樣的。在軍事上,正面抵抗固然英勇,深入敵後作戰則更加困難。部隊遠離後方支援,孤軍深入,要冒很大的風險,失去補給、沒有支援、被包圍等等。同時,這也要求部隊要有極強的組織紀律和戰鬥意志,畢竟是在艱苦危險的條件下戰鬥。

相比之下,國軍為何不敢在敵後插上一刀呢?一是中高級軍官戰術思想陳舊,只會被動防禦,不敢出奇制勝。二是部隊管理鬆散、意志薄弱,一支部隊單獨拉出去,可能沒等打仗人就開始溜了。

同樣是低劣的裝備,八路軍以不足萬人就打了個平型關大捷,國軍陳兵百萬,為何打不出一個平型關?

國軍前期抗戰節節敗退,正是輸在了戰略思考上。他們雖然是主場作戰,卻只會集中在關口、城市這些節點上抵抗,把幅員遼闊的國土丟給了日軍。這樣一來,日軍倒是反客為主了,能從容地調動優勢兵力,對國軍各個擊破。

最關鍵的一點,一場成功的伏擊戰,對指揮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必要的情報支持,知道敵人什麼時候來,來多少人,周圍有哪些支援部隊,指揮員要極其熟悉地形,合理部署兵力、火力,確保發揮最大殺傷力。同時還要精確計算敵人的增援時間,分出恰當的兵力用於阻援,安排好撤退路線,準備應急預案。該考慮的事太多了。

平型關戰鬥的指揮員,正是我軍第一戰將,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

八路軍的平型關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極具意義,儼然一個袖珍版的大兵團作戰,四個主力團,有伏擊、有阻援,有迂迴敵後。而且從開戰到撤離,一切井井有條,彷彿事先編好了劇本。號稱一生未嘗敗績的一代名將,開國上將韓先楚當時因故來不及參加平型關戰鬥,事後他詳細考察了戰場上的兵力部署和臨場指揮,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一生粉林總。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中國有無數奧運金牌,但許海峰的第一槍永載史冊,地位無人撼動。平型關大捷就是我八路軍抗日的第一槍,極大振奮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後輩軍迷們應當從中領略八路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和指揮員高超的戰爭藝術。至於那些散播謠言者,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豬豬章


推薦閱讀:

TAG:軍事史 | 歷史 | 八路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