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為什麼他們不逃難到中國
在寧波,住青旅的時候,剛好有時間,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來看,《安妮日記》。
在讀的時候,就在想,為什麼安妮一家不逃到中國?
這次逛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為我解開了疑惑。
先從猶太難民的逃亡路線說起,20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批中歐猶太難民通過各種途徑逃亡上海,其逃亡線路在不同階段有所不同。
1933年到1940年6月,主要是先進入義大利,在義大利港口搭船來滬,一部分人則通過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大西洋港口乘船來滬,少數人坐船經多瑙河抵達巴爾幹國家,然後登上駛往東方的郵輪。
1940年6月,義大利對英法宣戰,經義大利來滬的海上路線被切斷,難民只能穿越西伯利亞,經中國東北,朝鮮或日本抵達上海,期間,不少是憑藉日本駐立陶宛領事杉原千畝簽發的過境簽證經過蘇聯的,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歐洲猶太難民從陸地上來上海的路線也不復存在,但仍有一部分滯留在蘇聯,中國東北以及日本的猶太難民輾轉來到了上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與外界的聯繫全部被切斷,此後,幾乎不可能有猶太難民進入上海。
再來看安妮,安妮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德國,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在一戰期間還當過德國的軍官。1933年,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總理,迫害猶太人的行徑開始在德國肆意進行。對奧托·弗蘭克來說,離開德國的時候到了。他嘗試在與他有業務關係的荷蘭找到了工作,一家移居荷蘭。
1940年5月,德國軍隊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納粹分子在佔領荷蘭的第一年就開始對猶太人進行登記。從安妮日記也可以看出,他們被禁止坐汽車,不準去這,不準去那。
安妮一家是逃了,只是逃得不夠遠,等到1940年,荷蘭被德軍佔領,他們已經跑不掉了。
而那些僥倖逃掉的,日子也過得不容易。納粹為了剝削猶太人的財產,規定他們上船只能帶很少的錢,大概只夠一星期生活,並且要買來回的票。雖然聰明的猶太人想出買最貴的票,上船後換成普通票,獲取差價多帶些錢的方法,但畢竟有限,當他們抵達中國,這些曾經是律師,商人等的中產階級,在新的土地上幾乎一貧如洗。
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留言本上,我看到各種語言的感謝,感謝上海人民,在猶太人危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猶太人的災難過去了,但今天世界上還有許多戰爭難民,他們就是昨日的猶太人,不忘歷史,維護和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