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評晚清10年之:日俄戰爭真相

在義和團運動時期,沙俄利用八國聯軍侵華的混亂局勢,以替清廷維持秩序和保護中東鐵路為借口,出兵佔領了中國東北,並且拒不撤軍。東北是清廷的「發祥之地」,他們當然不肯把列祖列宗陵寢之地割讓給俄國人。清廷在無力單獨驅逐沙俄的情況下,只有訴諸列強,將東北問題國際化。不久,清政府將沙俄拒不撤軍的消息透露給了日本及其他列強,列強尤其是日本的介入,使得沙俄「和平獨霸東北」的企圖落空。1904年2月6日,日本與俄國斷絕外交關係;8日,日本海軍突襲了旅順港內的俄艦,日俄戰爭爆發。作為這場戰爭最大的利益相關者,清廷選擇了「局外中立」。

那麼清廷是真的保持中立嗎?實際上,在整個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朝廷上下,乃至民間都有一個傾向,那就是希望日本能夠打敗俄國,甚至清廷還偷偷給日本提供了很多幫助。那麼清廷既然已經宣布保持中立,而又去幫助日本呢?

實際上,此時清廷最大敵人並非日本,而是沙俄。此時的沙俄雄踞北方,覬覦中國東北多時,而且藉助不平等條約已經拿下了東北外圍的大量土地,下一步就是深入東北腹地了。此時的沙俄已經採取了一些列的滲透措施,而此時的清廷完全沒有能力對付這頭北極熊,假以時日,東北將成為黃俄羅斯。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中日甲午一戰,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其中包括賠償白銀兩億三千萬兩,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按說中國和日本應該有深仇大恨,可為什麼中國會在日俄戰爭期間傾向於日本呢?允許他國在本國領土上交戰,這無疑是荒謬可恥的,但在當時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卻是唯一對中國有利的選擇。當時清廷自甲午戰爭後編練的新軍因遭八國聯軍打擊而解體。再者,按《辛丑條約》規定,中國須接受為期兩年軍火禁運的國際制裁,而且由於要賠款,清廷已無糧餉支撐對俄作戰 。

當時清廷以張之洞為代表的多數地方督撫主張「聯日拒俄」,因為由於中俄接壤,相比日本,俄國對中國的領土威脅更大。而唯獨袁世凱要求朝廷在即將爆發的日俄戰爭中保持「中立」,其理由是:「附俄則日以海軍擾我東南,附日則俄分陸軍擾我西北,不但中國立危,且恐牽動全球。日俄果決裂,我當守局外。」

這是有極大的深意的,甲午戰爭後,中國淪為亞洲二流國家。而日本在得到大量戰爭賠款後,積極發展軍事實力,躋身於世界最強國家的行列。此時,中國的清政府已不是日本的對手。日本想要在遠東地區稱霸,最大的障礙就是來自於雄踞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因此,日本開始改變外交策略,主動對中國示好,並積極向中國提供援助。短短几年時間,中國對日本的態度由極度仇視,轉變為親善友好,日清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時中國對俄羅斯帝國的態度,則一直是保持高度警惕的。因為這是我們北方最大敵人,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要時刻提防老毛子,即使是現在)。來自俄國的威脅顯然要遠遠高於日本。當時清政府就有官員公開表示「中國久受俄人凌虐,故當日俄戰爭期中,一般皆懷兄弟急難之義,雖雲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均為日本之助。」雖有宣稱嚴守「中立」,但其實當時的中國還是暗中支持日本的,其主要支援手段包括:

  為日軍提供情報方面的支持。1903年底,袁從北洋軍中挑選數十名精幹士官,與日本組成了聯合偵探隊。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就是因為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戰後被晉陞為上尉軍銜的,日軍授予其勳章。直隸總督府每天還將東北和蒙古的情報通過袁世凱的日本顧問轉交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部。

後來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而告終,中國無論從官方還是民間,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都很興奮。正如著名革命家吳玉章所說:「人們對沙俄的痛恨,還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聽到日本方面打了勝仗,大家都很高興。」

其實這也是清日俄三國在東北地區的力量平衡,俄國戰敗,勢力範圍縮到了東北的最北部,而日本雖然戰勝,但是沒有從俄國得到真金白銀,自己又損失十萬士兵,元氣大傷。而清國則是拿到了東北地區的一席之地,有了部分的發言權。此外,部分清軍直接參与了日軍的軍事行動。日俄戰爭爆發之後,清軍陸續調往東北者有數萬人。這些清軍抗俄情緒高漲,參與到了日軍的作戰行動當中。1904年5月7日,俄軍指責「興京廳以南所扎之華隊隨同日人攻打俄人」。此外,清廷對日軍招募華人義勇隊之舉,故意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日本在東北收編了以馮德麟為首的土匪組成「東亞義勇軍」,這支華人武裝與俄軍交戰64次,僅俄軍將校就有12人被他們打死。當時清政府還以紅十字會長盛宣懷(當時他是工部左侍郎)名義秘密籌款對日軍撫恤。最終日本戰勝,清廷借日本之手保住了東北
推薦閱讀: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蘇聯承若歸還中國領土,是翻譯錯了?還是蘇聯的一種政治策略?
西天取經,究竟是不是天地諸神的一次陰謀?
廣東文化的包容是從哪裡開始的?地球知識局
華夏歷史人物誌【目錄】

TAG:晚清史 | 中國歷史 | 外交爭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