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教你三點寫作法,比聽99節寫作課還管用
很多人是沖著標題進來的,先不說咪蒙,問你一個問題,你讀過葉聖陶的文章嗎?仔細想想,小學時背誦過的一篇課文《荷花》,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記起來了嗎?此刻,你已經徜徉在童年歡樂的記憶中,嗯…再咂摸一會兒。葉老的文章充滿童趣,滋潤童年。
如今,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寫作膠囊:寫作速成、21天寫作訓練營、xx教你學寫作等等,你我都心知肚明,真正能教寫作的不多,大家就奔著混圈子,寫出的東西有人幫襯著互推,增加點閱讀量,帶來些粉絲。這不是學寫作,是學賺錢和營銷。但是,寫的不好,基本功不紮實,沒什麼人看,又賺不到錢。舍了本去逐末,得不償失。
咪蒙的文字大家為什麼喜歡?讀起來順口,就像有個人跟你說話一樣。在這點上,咪蒙完美闡釋了葉聖陶說的「寫話」。
學習寫作,就得跟大師學,法乎其上取得中。下面我們來談談葉聖陶的四點寫法,不,是「咪蒙」的四點寫作法,比聽99節寫作課還管用。寫作總旨
葉老開篇講到寫作總旨,一切寫作要圍繞這個總旨來展開,原文如下:
要記下這件東西的全部,便以這件東西的全部為範圍,要傳述這人所做的某事,便以某事為範圍,範圍規定之後,才能下組織的功夫,剪接和排次才有把握。不在範圍規定的,就不寫。
猛的一看,講什麼,好難懂!
高曉松用一句話就能給你整明白:「好的文學有大量的閑筆,且出門東看西看,然後給你詳細描述路邊的一個小攤,亭子里碰見一個老太太,文學是有相當大的空間來描述氣氛,然後在這個裡面發生一些事」。這不就是看電影學寫作么?設定一個街市空間,通過不同的場景營造氛圍,擺攤的、說書的、羊肉包子鋪,主角路過攤邊聊兩句,經過說書場聽兩聲,進入羊肉包子鋪,故事發生了,這裡面賣的是人肉包子…..
用一句話概述就是:由大到小,由小到細,由細到戛然而止,留有餘味。
有了這個總旨,功夫在詩外,寫作的源頭來自於生活,平時積累就有方向。
- 觀察生活,調動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對人,對事,對生活周邊的美好,都能留意到細節,培養自己的耐心,對寫作大有裨益。
- 真情實感,相較於邏輯,人更容易被真情實感打動。培養、留意自己的情感,寫出來,就能打動人心。
- 組織文字,剪接與排次。由材料到寫作成篇,是一串組織的功夫。列出提綱,打好腹稿,將每一段每一節的文字進行剪接排次。
寫話,要寫得便於聽
寫話,就是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葉老有一句經典闡述:
寫話是要寫成的文章句句上口,在紙面上是一篇文章,照著念出來就是一番話。上口是必要條件。
讀葉老的文章,就像語文老師在給你輔導作文,讓你站在聽話的人的立場,自己聽聽,那樣一番話是不是句句聽得清,是不是沒有一點兒障礙。都通順了,才允許你過關。
通過寫話,放佛葉老又在耳提面命的告訴你:平常說話要組織好語言,想好了再說,別人的話說的好,就要留意多學習,自己也要多說。功夫在詩外,平常刻意練習的多,寫起文章才順手,別人讀起來也順口。
寫自己要寫的
人為什麼要寫作呢?葉老說有兩點:一是在人群中表白自我,二是要鳴出內心的感性。
一定要有所寫才寫。我們胸中有了一段意思,一種思考,一種情感,要保留下來,讓別人知道,或者備自己日後覆按,就要動手寫下來。有些人擔心自己寫的東西與別人重複,寫出來沒意思,還有抄襲之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聽聽葉老對原創怎麼說:
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我們只須自問有沒有話要說,不用問這話是不是人家說過。果真確有要說的話,用以作文,就是寫出自己的東西了。
我們寫作的時候,不妨聽聽葉老的話,記住以下三點,文章就會通暢很多。
- 由大到小,由小到細,由細到戛然而止,留有餘味;
- 寫自己要寫的,有所寫才寫;
- 寫話,要寫得便於聽。
文章具備了這三點,平常注意觀察、積累,寫出真情實感,我們的文字也能打動別人。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探尋文中之靈,咱該想點啥?
※普通人如何做到躺著賺錢?
※像斯蒂芬·金那樣寫作,這30條夠用了
TAG: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