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里的最佳配角:酒水、點心和芝士
《知·食——法國》目錄
上一篇:中世紀餐具,正確的打開方式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願你喜歡。
【法國? |知·食——題記】
法國菜向來講究菜肴滋味轉換的過程,在主角(主菜)上場前,為了使味覺保持靈敏度,最好喝一些冰涼味甜的飲品,好與之後上桌的主菜那滾燙厚重的滋味形成對比,以便深切地感受到其本質的美味。
《知·食》推出《法國》連載專題,以法國料理為主題,跳出單純的味覺感受,與你一起探討法國飲食與文化的演變、藝術和美食的盛宴;在口腹之慾以外,不僅是味蕾的驚喜,更是精神的歡愉……
冰涼的中場酒與乾熱的烤肉,新鮮的芝士與清甜的甜品或果醬,必須是真愛……
馬奈的《女神遊樂場的酒吧間》(這個配圖只是好看,與下文無關)【中場酒】
在19世紀的餐宴上,前菜與主菜之間,會有飲用中場酒(Coup Du Milieu)的習慣。法國菜向來講究菜肴滋味轉換的過程,因此法式服務會有換場點心(entremets)。即使是俄式服務,雖然菜肴種類減少很多,但通常也會依次送上十幾道菜(裸食註:通常是兩種湯、幾道冷熱前菜)。
調酒師在調製Punch
冰涼微甜的中場酒與凸顯味道的肉類主菜,絕對是真愛。在主角(主菜)上場前,為了讓味蕾保持一定的靈敏度,會建議喝冰涼味甜的飲品,好與之後上桌的烤肉滾燙干鹹的滋味形成對比,以便深切地感受到烤肉的美味。比如潘趣酒(Punch),這是一種以烈酒及果汁等調製而成並盛放在大碗中的飲品(裸食註:這款酒的歷史悠久,印度專題13篇的最後一段也介紹過)。
想要胃部被掏空的感覺?來一口中場酒就好了。對於已有輕微飽腹感的食客而言,中場酒是個好東西。喝了便會胃口大開,似乎有了剛入座時的那般飢餓,又可以開吃了!因而在待客時,最好不要太晚上中場酒;否則之後的菜肴,或許無法滿足賓客重新挑起食慾的味蕾。而美食家葛里莫就在《老饕年鑒》中,大力讚賞中場酒帶來的美妙。
酒水與食物酒水與食物的搭配順序:
常規而言,晚宴搭配的葡萄酒,是源自最好的葡萄收穫期,味道香醇而精緻。可以借鑒以下例子:湯後上馬德拉島干白或雪利酒,主菜用蘇特恩白葡萄酒或冰鎮香檳搭配,然後再上瑪哥斯紅葡萄酒或拉斐特葡萄酒,烤肉用萊茵葡萄酒或香檳相配。與許多人認為的那樣不同,一般而言配甜品的酒品質最上乘,其中備受推崇的是馬拉加葡萄酒、馬瓦斯葡萄酒、康斯坦斯葡萄酒和泰尼利夫葡萄酒。(裸食註:這些只是例子,自然是按照自己的能力與喜好進行挑選,但是在味道和厚度上可以做為參考)
Sorbet
然而,正統的中場酒服務並沒有持續太久,就被粗冰沙(Granité)或水果西沙冰(裸食註:Sorbet,即雪芭)取代。現在法國菜的道數,已縮減為前菜、主菜、甜點(或芝士),似乎已經沒有必要轉換味覺的感受,也很少有冰沙服務。反倒是在法國以外國家的法國餐廳仍然可見,不過也只是仿其形不得其意罷了。
今天幾乎沒有特意為菜間而準備的點心了,這種形態的食物一般都以餐前小吃的形式存在【菜間點心】
除了中場酒,菜與菜之間的點心曾經也是重要的角色。主菜與水果之間的點心(Interfercula),字面來看是各道菜之間,也就是食物供應間隙和清理碗碟時端上來的菜品。
菜間小點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曾經在布爾喬亞家庭的烹調傳統中,菜間點心是用雞蛋、大米、玉米粉、木薯粉做出的便宜、鬆軟、可口的手工糕點。這道菜品也可以是小吃,比如開胃小菜;有時這是一道放了鹽或糖的清淡菜肴(裸食註:這種往往是蔬菜),在主菜烤肉後、甜點或水果之前端上餐桌。在大型宴會上,菜間點心甚至不一定要食用,可以只是作為餐桌上的點綴。
在法國餐飲中,這道菜品並沒有固定的上菜時間,有時會在每道菜後都來一碟。後來就逐漸不再上放鹽的菜間點心了。而芝士只有在便餐(裸食註:只有頭盤、湯、主菜的日常飲食)之後,才能當作甜品端上餐桌。現在吃工業食品長大的人,再也很難體會到這種菜間點心的美味了。
鮮無花果蜂蜜烤芝士【芝士】
芝士,是法國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17世紀以前,芝士大多是最後一輪時,與水果及甜品一起食用。但當時人們喜歡新鮮味淡的芝士為主,例如會加糖食用的半凝酪(Fromage Blanc)。到19世紀末,各種芝士包括高度熟成、異味撲鼻的品種就開始與甜點一起上桌了。到了20世紀後,芝士從配角逆襲為獨立的角色。主菜之後,先上簡單調味的蔬菜沙拉,再上單獨的芝士,最後再上甜點。這種食用方式,與北歐隨時把芝士,夾入或塗抹在麵包上食用,以及南歐地區(裸食註:例如義大利)入菜烹飪的習慣相當不同,或者說並沒有這些地區那麼主流。
Pont L』Evêque芝士是善變的食物,品種豐富的芝士風味不同、形態各異。有大到上百公斤的圓形艾門塔爾(Emmental),也有小如核桃的深度熟成羊奶芝士,還有可愛心形的訥夏泰勒(Neufchatel),正方形的主教橋(Pont L』Evêque)……
有一種謎之難題,叫做切芝士。通常每一種形狀的芝士,都有固定的切割方法,不能隨心所欲的亂切一通。不同的切割方法,衍生出不同的切割工具,最普通的就是前端有一根彎下的叉子、刀鋒在背部的芝士專用刀。以刀背切下芝士後,再用前端的叉子叉起放入盤內(裸食註:這種刀現在也有刀鋒在下方的)。
只要方法對,從此切芝士不再令你頭痛。憋說話,快上車!
吃芝士前,要虛心好學、觀察入微:看看旁邊的法國人如何下刀,或者在購買時請教一下老闆(裸食註:如果遇到熱心的老闆,如果你不是法國人,你會遭遇一大波...芝士攻擊),或者翻閱芝士專集……有些現代小飯館,會是品嘗巴黎高品質芝士的好地方,有的小飯館會有十多種芝士可供選擇。可以請服務員逐一介紹芝士盤上的各種類型,好的廚師也會幫你找到真正想要的那種,以及告訴你搭配哪種葡萄酒。
吃芝士一定要配酒?其實,很多芝士配白葡萄酒(Vin blanc),甚至香檳、啤酒或蘋果酒,滋味更佳。比如,味道濃烈嗆鼻的阿爾薩斯地區芒斯特芝士(Munster),最適合搭配芳香甜潤的阿爾薩斯白葡萄酒(Gewurztraminer)。聽說,芝士與乾果、果醬也很配哦!比如,新鮮的芝士(裸食註:就是剛剛做出來的芝士)搭配葡萄乾、杏桃干、無花果乾等水果乾與黑櫻桃果醬,滋味簡直不要太好。所以很多芝士店,也會有黑櫻桃果醬出售。核桃與軟質白黴乳酪(white mold cheese)也是真愛!很多人購買核桃麵包時,會搭配芝士食用。
焦糖烤布蕾【糖果與甜品】
舊時的甜食貿易商被稱為糖果匠,他們有高超的手工技藝,特別善於偽造許多東西。比如,把甜的東西變酸,把酸的東西變甜;用新鮮的果脯、乾果和糖果,打造出無與倫比的美味。餐桌上如果不是尺寸太過迷你,你都以為看到的是真的圍牆、城堡和金字塔。萬萬想不到,那不過是用果脯和小糖果做成的造型(裸食註:可以理解成今天的翻糖蛋糕)。
在17世紀初,甜品作為一道獨立菜肴還令人質疑,但很快就被流行起來,甚至在保守的英國都變得十分尋常。現在高級餐廳的套餐菜單中,食物已經相當豐盛,主菜後一般也不再上芝士,但有被製成甜品的芝士提供。比如,將高品質卡蒙貝爾(Camembert)軟酪,打發成乳霜狀(裸食註:質地口感輕盈的狀態),再搭配蔬果沙拉、軟凍、水果乾和堅果食用。
雖然分量減少,但會更加精緻美味,吃起來也有些像甜點。在法國料理的高級餐廳中,通常會聘請專業的甜品主廚,外加幾名助手製作各種精緻甜品,上菜前也會費心擺盤,為一頓美妙的餐食,畫下完美的句點。
Tarte Tatin法國拉莫特-伯夫龍(Lam-otte-Beuvron)有一道著名的甜品,塔汀翻轉蘋果塔(Tarte Tatin)。這款甜點,將蘋果放在派皮的底部烤制而成,而不是常見地將水果餡料放在派皮表面。法國中部地區的拉莫特-伯夫龍村塔汀酒店(H?tel Tatin)的店主斯蒂芬妮(Stéphanie)和卡洛琳(Caroline)發明了這種餡餅。自1898年面世後,很快被列入了巴黎馬克西姆餐廳的菜譜。
現代法國餐廳【餐廳】
中古世紀至今,法國的上菜方式已經有很大改變。服務的輪數更加簡化,每一輪菜肴的數量也大為減少。巴黎的新浪潮廚師們振興了小飯館的發展,無論味蕾還是錢包都是一個好消息。廚師們將目光鎖定市場中的當季食材、更便宜的肉類和當地作坊出產的食物,做出物美價廉的菜肴。伊夫·埃德波爾(Yces Camdborde)在巴黎南部的瑞嘉雷德餐廳(La Régalade),就是用小飯店的價格帶來大飯店的美食享受。
女子和獨角獸他的菜品之便宜,讓巴黎人聞所未聞。其他廚師也紛紛效仿,這樣的小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巴黎全面開花。比如,左岸女公主路(Tue Monsieur Le Prince)的雷丁思餐廳(Les Racines)、席娜德路(Rue Thénard)的威爾餐廳(Le PréVerre)……當您在附近的克魯尼酒店(H?tel De Cluny)中,欣賞了珍藏的古老錦緞織品《女子和獨角獸》(DameàLa Licorne)後,最適合到這裡享用午餐。這些餐廳提供的菜單完全相同,上面全部是固定價格的5道菜的套餐。在這類餐廳,只需要相對較少的價錢,便可以體會到巴黎原汁原味的法國美食。
在過去的重要餐宴中,同一輪中的菜一般全部陳列共享;而現在的餐廳廚房內,一般準備好個人菜肴後才上菜。前菜、主菜、芝士或甜點的程序大致維持,細節卻有各自的變化(裸食註:如道數、排盤方式)。飲食習慣在不知不覺之中緩慢變化,但深厚久遠的法國飲食文化,依舊能讓人體會到以古鑒今的樂趣。
推薦閱讀:
※花生糖的做法原來這麼簡單,在家裡分分鐘搞定,再也不用去買了!
※十里桃花擷幾朵,釀酒泡茶成美味
※濟南遊食記
※那間凌晨開業的羊肉店裡,有一個叫大牛的少年
※真正鮑魚中的幾頭鮑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