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越遊離,人緣越差?|論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小友(微信號:yosumn)說:電影里,男女主角視線對上的那刻,觀眾心裡會意識到噢要開始什麼劇情了。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眼神接觸的背後都有什麼有趣的心理學研究呢?
當你與另一個人的視線不期而遇,並意識到對方正在看著自己的時候,一段嶄新的關係常常就這麼悄然拉開了序幕。
四目交匯的短暫時刻,兩個人的大腦有魔力般地自發推演出對方的心理活動,雙方都知道,在這電光火石的一剎那,自己正立於彼此內心舞台的中央。關於這些瞬間,心理學家發現了令人驚奇的結果——擁有或缺少眼神接觸,會以各種形式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
接下來,我們就給各位說道說道,這關於眼神接觸的心理學大雜燴——從小寶寶對凝視的敏感性,到長時間眼神對視誘發的幻覺作用,你值得知道更多。
在生命很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對眼神接觸格外敏感了。出生僅 2 天的嬰兒更喜歡回看那些正在凝視他們的臉。同樣,若是跟蹤 4 個月大的小寶寶的大腦活動,你會發現,比起目光游移的臉,嬰兒對凝視著自己的臉龐加工更深刻。而當小寶寶 7 個月大時,他們的大腦對於看著自己和看向別處的兩類臉龐處理深度不一樣,哪怕那張臉僅僅只在眼前出現了 50 毫秒,結果也是同樣——這種對眼神的敏感幾乎比任何有意識的覺察都快。
大多數兒童都懵懵懂懂地發現了眼神接觸的社交作用(或許已經會放電撩妹了),但離深刻理解它還早著呢。三四歲的小孩會以為,只要遮起自己的眼睛,避開目光相接,別人就看不到自己了。事實上,孩子經常在迴避與他人的眼神接觸後便聲稱自己隱身了(os: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
自閉症兒童則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缺乏眼神接觸的情況,部分原因是他們很難理解別人目光里的信息與含義,難以通過目光來推斷別人的心理狀態。
作為成年人,當我們的視線與另一個人的視線交匯,自我意識水平會即刻提升。研究者請來一批被試,讓他們評估自己對一些積極或消極圖片的情緒反應。在此之前,一組被試會先看一張與他們對視的面孔圖片,而另一組被試則會看一張迴避眼神接觸的面孔圖片。結果顯示,當被試事先和面孔有過眼神接觸後,他們對自身情緒反應的洞察力更好(通過皮膚電反應進行客觀測量)。「結果表明,受到他人目光注視時,成年人對身體的自我覺察會變得更敏銳。」研究者如是說。
其實眼神接觸是一種非常強烈的體驗,甚至會額外消耗腦力,因此有眼神接觸時,人很難同一時間執行其他有難度的心理任務。今年,日本研究人員請來一些被試做測試,讓他們完成一項動詞生成任務的同時,會看到屏幕上一張真人面孔圖片(圖片里的人會看向被試或或避開目光)。
結果顯示,眼神接觸會削弱參與者在最高難度動詞生成任務中的發揮,大概是因為眼神接觸會消耗部分原本可以用來給語言任務助攻的腦力。
老司機們早就學聰明了——成人會在需要更專註地表達一件事的時候適當移開視線,來幫助大腦運轉,但兒童不懂這一招,即便被問了個巨難的問題,他們仍會儘力保持與你對視。發展心理學家已證明,要是讓兒童經過訓練學會恰當迴避眼神,有時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既然目光對視如此燒腦,那為什麼還要看著別人呢?
因為一個人是否與我們有眼神接觸,會從各方面影響我們怎麼理解那個人和 ta 的感受。
舉個例子,比起沒有目光接觸的個體,我們更容易記得曾對視過的面龐;當一個人與我們對視時,對方憤怒和快樂的程度看起來會更強烈;當我們與另一個人或玩偶(有人臉的物體)眼神接觸時,我們會假設他/她/它擁有更複雜的思想和更強的行動力,比如能夠自我控制,行為符合道德,對社會接觸有更大的渴望。
看來,沒有目光接觸可能更容易被人冤枉和忽略咯?
不僅如此,人們還傾向於對持續迴避自己目光的人給差評,判定人家不真誠。如果對方是女性的話,還會覺得她們不夠認真負責。反過來,我們更容易相信那些會看著我們眼睛講話的人(撒謊技巧 get?)。不過,凡事都有尺度,超高強度的眼神接觸也被人們視作有精神疾患的一個特徵。
那看多看少,到底看多久才好?
為了找出持續對視的最適合時長,心理學家在倫敦科學博物館招募到被試,讓他們觀看視頻,視頻里會有看向他們的一些面孔,面孔與被試有各種時長不等的眼神接觸,範圍在 100 毫秒(僅 1/10 秒)到 10300 毫秒(大於 10 秒)之間,然後讓他們評價對視的舒適感。結果發現,參與者認為最舒服的眼神交流持續時間平均是 3 秒。
但若需要通過眼神來判斷是否能信任一個人,此時就不僅看眼神交流是多是少了,還取決於從對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些什麼。
最關鍵的是,我們通常會下意識地去關注他人的瞳孔活動。如果他們的瞳孔擴張(代表被吸引和情緒喚醒的標誌),我們會傾向於認為他們值得信賴;如果瞳孔縮小(代表恐懼或感受到威脅的跡象),我們傾向於判斷他們不值得相信。
同樣,當我們信任一位瞳孔擴張的夥伴時,我們的瞳孔也會傾向於模仿他們,顯示出類似的擴張。
後來心理學家們還研究了陌生人之間的眼神接觸,當一個陌生人看向我們所在的地方卻特意避開眼神接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吶,這種體驗在德語里叫「wie Luft behandeln」,表示有人看向你所在的地方卻表現得彷彿在看空氣。這時我們內心的歸屬感會受傷,心理學家們親自在他們的大學校園裡做了一個現場實驗,證明人們受到路人的「空氣處理」後,會感覺被他人隔離與孤立。可是,走在路上我們天天都在躲閃陌生人對視,這還不得心碎了?
謝天謝地,我們似乎有一套內在的防禦機制來應對被拒絕和被孤立的感覺。心理學家們做了另一個奇妙測試,他們藉助一個網路傳球遊戲,來使實驗組的被試感到被排斥和孤立,對照組則沒有這類感受。然後給他們看一系列面孔,要求被試判斷這些面孔是否也正看向他們。結果是,相比對照組,那些感到被排斥的人們傾向於相信那些面孔正看著他們,而那些目光實則略有躲閃。
最後要說的這個實驗更魔幻,它發現極端的眼神接觸似乎會對心理產生一些非常奇怪的影響。
如果你和你的小夥伴坐在一個昏暗的房間里,相互對視 10 分鐘,你們可能會有一系列奇怪的感覺,有點像輕微「解離(dissociation)」的狀態(這是個心理學術語,指當人們失去與現實聯結時的感覺)。
義大利心理學家 Giovanni Caputo 在 2015 年發表的論文里研究了這一現象,他發現在這過程中,被試會體驗到時間流逝變慢的奇怪感覺,或輕或響的聲音,還有 90% 的人說他們看見了一些變形的面部特徵,75% 的參與者說他們看見一個怪物,而 50% 的參與者說他們在同伴的臉上看到了自己的臉,15% 說他們見到了一位親人的臉。
通過對視,讓思想和靈魂交匯融合,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但最好把握好強度,適當練習練習就好,為避免被嚇呆,至少請選個大白天來練,拜託!
-end-
——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友心人(yosumn)
友心人,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作者:Christian Jarrett
譯者:釧釧釧
廣東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在讀友心人實習編輯
總想練舞的 HIPHOP 迷妹原文鏈接:The Psychology of Eye Contact, Digested
推薦閱讀:
※一切從接納自己開始 by Zo? (????)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能是污衊,健身舉鐵能讓人更聰明
※春節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處的方式?
※8月10日初級班督導案例
※心理諮詢是要聽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