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老子經典名言,句句道盡人生真諦!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水乃萬物之源,可它卻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它安處於眾人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於道。
感悟: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人爭。人的至柔至剛全在一念之間,生活中剛柔並濟方顯英雄本色。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勝利的彼岸。具有「強者」的資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態,這是歲月積澱的人生智慧。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丑兩個對立的方面。自古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個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東西不同,所有每個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兩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達摩祖師所說的一樣,行善不能總掛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麼多麼的偉大,這樣的善是虛偽的也是無有功德的,一切隨緣。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築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感悟: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做事情也應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再艱難的事情,只要持續不懈的行動,必能有所成。萬事起於忽微,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
譯文:「寵」來了,就很高興;「寵」走了,就很失落;「辱」來了,就很傷心;「辱」走了,就如釋重負。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盪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凈。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樣。
感悟: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敗得失了。我們的心裡裝滿了很多我們以為應該非常在乎的東西:錢財、名譽、地位、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對這些外在的東西執著的越多,我們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實上,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有」這個層次上,說到頭都是「鏡花水月」、「電光石火」、「夢幻泡影」一類的東西,是不值得我們過分重視的。
5、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譯文:我有三寶,我一直都在持守著它。一個是慈愛,一個是節儉,一個是不出人頭地。
感悟:這裡所列出的三「寶」其實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徑。
第一種「寶」,叫慈愛。慈愛就是對宇宙里所有的眾生無差別的熱愛。這種熱愛是宇宙中最偉大的感情,能產生出宇宙里最偉大的動力,甘願為眾生奉獻自己的一切,是犧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門。
第二種「寶」,叫克制。剋制就是在明白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前提下,堅決不去做那些違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第三種「寶」,叫「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就是自覺、自願地去「處下」、「處後」,為了造就最後共同的大利。
6、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譯文: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慾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難沒有比貪慾必得更為慘痛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常適可而滿足。
感悟:人生在世,貴在懂得知足常樂。擁有一顆豁達開朗平淡的心,在繽紛多變、物慾橫流的生活中,拒絕各種誘惑,心境變得恬適,生活自然就愉悅了。
7、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如果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裡。
感悟:人們從事事業,經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能遵循自然規律,心存輕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終,堅持不懈,那就不會失敗了。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感悟:事物達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現形式將歸於自然。
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譯文: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愈難過。因此人要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如此方可長久。
感悟: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 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到愈難過。 所以,知足的人比較不會受到屈辱, 凡事適可而止的人比較不會招致危險, 生活得更長久。
【智慧】老子經典名言,句句道盡人生真諦!
推薦閱讀:
※西工意記(十六)
※關於「如何打造家的美」的問答、文章目錄
※之樂日記:與人相處,做到這三點就好!
TAG: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