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三旬 君子慎獨

文/李炎

或許你們會問,為什麼寫這樣一個題目,這樣兩個詞並列在一起,感覺怪怪的,也可能你還不懂是什麼意思。這是我想談的兩個主題:理想三旬和君子慎獨。

許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我們看別人在台上分享他們的成功,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感悟,看似很輕描淡寫,但總結的每一句話,背後的故事遠不是我們所能想像。我們聽了,過了,然後忘了。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我並不是在批評什麼,我也是這樣,聽過一些勵志講座,然後聽完後像灌了雞血一樣,想像著要怎麼怎麼做,未來是如何的美好,然後第二天睡醒起來走老路。其實別人講的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聽了之後能不能有所行動與改變。人最恐懼的是未知,而改變意味著未知,這是很艱難的。當然一時的改變可能還稍微簡單一些,但堅持下來讓其成為習慣著實不易。

理想,行動,堅持。

去西藏的時候,被一群人震撼過,他們可以不遠千里來到拉薩,圍繞著布達拉宮周圍的轉經筒一圈,輕敲,膜拜,有老有少,我跟著一位帶著孩子的老婦人走了很久很久,他們每走過一個轉經筒,用手撥動一下,不厭其煩,在有些地方他們還會在地上跪拜。我很尊敬他們有這樣的信仰(或許這裡稱理想並不合適),並且行動,堅持。每天會有許許多多的藏族人來這邊轉經,布達拉是他們的聖地,而藏傳佛教是他們的信仰。

現在你如果問我我的信仰是什麼,抱歉,我不知道,但是理想還是有的。我為什麼寫理想三旬,是因為我想在三旬之前完成自己的一個理想。理想可以有大有小,可以有很多,但同樣值得尊重。如果你有理想,別多說,去做就是了,日後成功的時候,有的是時間說。

慎獨一直是我覺得最最難達到的境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否能和有人在的時候一樣,一個人的時候你在想些什麼,有什麼感覺。我們經常對一些愛胡思亂想的同學開玩笑說:你最大的問題是讀書不多但想的太多。反過來想讀書多但想的少好像也沒有什麼用,我們需要學會思考,如果說閱讀是我們與作者的心靈對話,那思考就是一場自我的心靈對話,而這樣一場對話一定要在一個人的空間中才能完成。為什麼說每年一定要有一個人的遠行,這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審視自己,現在的生活,未來的方向。

時間很長,人生苦短。除生死無大事,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奮鬥,讓理想不只是說說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實現自我教育?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培育獨立思考的能力?
思維是被什麼局限的?
解析《六頂思考帽》,教你快速切換思維模式。
今天的我能為明天的我做什麼?
向我提問,以及一些相關思考

TAG:隨想 | 文藝 | 思考 |